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中国北方沙漠化与人类社会课题组(简称沙漠考古课题组)于今年五六月间对内蒙西部吉兰泰盐池附近的乌兰布和沙漠和额济纳旗境内的戈壁沙漠(属巴丹吉林沙漠的西部)进行了近40天的考察,得到了一些重要收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索内蒙古东部科尔沁草原沙地的形成原因、过程和寻求治理沙漠的途经,文化部古文献研究室中国北方沙漠化与人类社会课题组(下略作“课题组”),从1989年5月15日至7月25日对科尔沁沙地进行了科学考察。参加这次考察活动的人员有:景爱(文化部古文献研究室副研究员、课题组负责人)、田立坤(辽宁省朝阳市博物馆副馆长)、张柏忠(哲里木盟文化处文物科科长)、张松柏(中国文物报记者)。考察得到了当地旗县博物馆、文管所(站)的文物考  相似文献   

3.
评景爱著《中国北方沙漠化的原因与对策》史念海沙漠地区的扩大,在世界上是一个重大问题,在中国也是毫不容忽视的问题。我国的沙漠在历史时期以前已经有了。随着时代的演进,沙漠地区逐渐扩大,直至晚近,这种扩大化愈演愈烈,引起全国上下的忧虑,而思有以制止之。景爱...  相似文献   

4.
科尔沁沙地是我国最东部的一片沙地,分布于松辽分水岭以南、冀北山地以北、大兴安岭南段以东、第一松花江和东辽河以西的广大地区.  相似文献   

5.
以副研究员景爱为负责人的文化部古文献研究室中国北方沙漠化与人类社会课题组(简称沙漠考古课题组),于1990年五六月间,对内蒙古西部吉兰泰盐池附近的乌兰布和沙漠和额济纳旗境内的戈壁沙漠(属巴丹吉林沙漠的西部)进行了近40天的考察,行程5200余公里。考察小组首先考察了吉兰泰盐池附近的乌兰布和沙漠的扩张,以及对吉兰泰盐池的危害。吉兰泰盐池在阿拉善左旗的北部,古称温池。自汉、唐以来,吉兰盐池即是西北内地采盐的重要  相似文献   

6.
中国北方,主要指黄河流域及其以北各省区。建国以来,这里先后发现了数百处旧石器地点,其中数十处经过了一定规模的发掘,积累了丰富的材料,为研究北方更新世人类的生活方式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一、两种生活方式石器是原始人类赖以谋生的主要手段。相同类型的工具,能反映出大体相同的生产  相似文献   

7.
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丝绸之路综合研究”沙漠路线中国地段国际学术考察活动,于1990年7月20日在古城西安拉开帷幕。在历时1个多月的时间中,考察队跨越陕西、甘肃两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沿途经过宝鸡、天水、兰州、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哈密、吐鲁番、库尔勒、库车、阿克苏、喀什等城市,行程近1万公里,对丝绸之路上的名胜古迹和风土人情进行了考察,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并于8月19日至21日,举办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丝绸之路乌鲁木齐国际学术讨论会”,把这次学术考察活动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副总干事夏尔马、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席滕藤、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汝信以及有  相似文献   

8.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经常和必要的条件,但不是决定性的因素。然而,什么是环境?什么是地理环境?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又有什么样的关系?这些问题在学术界(包括社会学界和地理学界)并不是十分明确的。  相似文献   

9.
刘卫儒 《丝绸之路》2011,(24):101-105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为中国公民社会的产生和形成提供了一些基本条件,日益深化的市场化社会存在与生存方式,为公民社会在中国的发育作了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制度提供与精神重塑。全球化、网络化的时代背景,为中国公民社会的发育与成长创设了跨越疆域阻隔的比照与互动机制。大量社会组织蓬勃发展,为公民社会的成长提供了必要的载体,逐渐成长的公民社会推动着政治生活的民主化、科学化。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战争防御和聚落形态角度讨论防御设施的军事和社会意义。环壕设施在聚落的基本防御单位中是最好的防御体系。另一方面 ,社会集国不断的扩张和防御体系逐渐复杂化 ,方形或长方形城址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现的。  相似文献   

11.
叶建维 《广西地方志》2014,(6):F0003-F0003
2014年12月5日,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李秋洪为团长的广西方志考察团一行5人,圆满结束对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东亚图书馆的交流考察。  相似文献   

12.
拉铁摩尔是著名的美国中国边疆史研究专家,著述丰富,影响颇巨。本文简要叙述了拉铁摩尔的早年经历和两次新疆考察及其与中国新疆研究的关系,初步梳理了拉铁摩尔对新疆研究的几个理论侧面,即新疆与内地、西藏、内蒙的结构关系,新疆的内部文明结构与交通结构和特点,新疆在现当代内陆亚洲地缘政治中的枢纽地位等。最后对拉铁摩尔的新疆研究作了简要评价,认为是其中国边疆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从中国边疆研究中国历史的重要环节,同时他的考察与研究相结合以及广阔的地缘政治视角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3.
辽代中国北方人口的迁移及其社会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辽代是中国北方人口迁移的重要时期。当时的人口迁移,包括北方汉族人口迫于五代战乱的流徙,契丹贵族乘机南下对汉人的俘掠,以及迁移宫卫军户于辽南京与西京地区等。这些较大规模的人口迁移给当时以至后来的中国社会带来的深刻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4.
2012年7月20日—24日,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和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共同举办了"中国北方青铜时代和早期铁器时代社会演进"的国际学术会议.此次会议共邀请了国内外致力于北方青铜时代至早期铁器时代研究的多位专家和年轻考古学者. 参加本次会议的专家学者有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的林沄、杨建华、王立新、潘玲等,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院塔拉,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陈永志,内蒙古自治区文物保护中心曹建恩,中国人民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魏坚,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钱耀鹏,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伊弟力斯、阮秋荣,宁夏考古研究所罗丰,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王炜林、邵晶,河北文化研究所韩立森、徐海峰,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蒋志龙,鄂尔多斯青铜器博物馆王志浩以及国外学者俄罗斯科学院米尼亚耶夫,日本九州大学宫本一夫,日本金泽大学高滨秀,韩国釜庆大学姜仁旭等.  相似文献   

15.
匈奴是我国古代的一个民族,作为我国北方的强大游牧民族,它曾经对古代东方以及古代欧洲的历史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它以蒙古高原为自己的主要活动地区,同时也控制着我国北方的广大草原,匈奴在其兴起的过程中逐渐统一了北方的许多民族,对我国北方民族的融合和民族文化的发展起了很大的积极作用。战国时期,匈奴分布于燕,赵,秦以北地区,秦汉之际势力强盛,统治大漠南北,建立了北方草原上第一个游牧民族的大帝国。历史上,它是一个以国家政权实体形式与中原王朝发生持续作用的显赫民族。它对中国北方统一的贡献也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16.
巴彦淖尔在远古时期曾是原始海洋和恐龙称霸的世界。进入人类社会,成为匈奴人的发祥地,并先后有十几个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阴山岩画是巴彦淖尔地区最有特色、最丰富、最宝贵的文物古迹。  相似文献   

17.
直立人与早期智人在石器类型上的相似性反映了它们所处的相似的地质背景为他们提供了相似的石料;而在打片技术、用火等方面的差异可能反映了它们在适应环境能力上有一定的区别;和早期智人相比,直立人采用的适应方式可能要消耗更多的资源。L2时期恶劣的气候变化可能是直立人演化为早期智人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翟霖林  陈钢 《文博》2006,(6):30-32
一、前言第四纪在距今1万年左右进入全新世时期,这个时期是在经历了一个第四纪第四次冰期(大理冰期)后的一个间冰期,气候日趋转暖,也称冰后期,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人类迎来了新石器文明。据历史气候地理的研究表明,从距今  相似文献   

19.
论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作用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开忠 《人文地理》1992,7(3):64-70
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控制是一种可能性控制,这种控制的具体方式有四:一是经由自然稀缺性控制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二是经由空间差异性控制人类社会的空间分化和区域发展;三是经由其时间上的变化控制人类社会发展的波动与周期;四是经由其使用价值的多样性控制资源与环境利用的社会选择范围与方向。作者对前两种方式做了重点论述。  相似文献   

20.
灾荒:考察近代中国社会的另一个视角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自然灾害不属于直观上的社会活动,但它是相对人类社会而言的,而且一直与人类社会的进程相伴随,从而也就不可避免的要作用和反作用于人类社会的许多方面。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历史可以从两方面来考察,可以把它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但这两方面是密切相联的;只要有人存在,自然史和人类史就彼此相互制约。”①这就提醒我们,考察哪怕是像近代中国社会这样政治意义上灾难深重的一段历史,如果把视角从历史的一个方面伸延向另一个方面.对近代自然灾害进行充分的探讨。也十分有益于我们对社会历史的系统和准确的把握。一个尚待拓宽的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