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津阪孝绰《夜航诗话》作为日本江户时代最重要的汉诗批评著作,讨论了大量的汉诗的"诗法"问题,其对诗法的重视程度甚至不亚于中国的批评家。津阪孝绰在《夜航诗话》中,通过汉诗格律中的用韵、对仗、平仄、炼字、句法,及诗家礼法、文字辨析、典故考释等诸多方面,来体现其对"诗法"问题的高度重视,并以此为标准来批评汉诗创作中的优劣,因而被其友人称为"诗家商君"。  相似文献   

2.
津阪孝绰《夜航诗话》作为日本江户时代最重要的汉诗批评著作,讨论了大量的汉诗的"诗法"问题,其对诗法的重视程度甚至不亚于中国的批评家。津阪孝绰在《夜航诗话》中,通过汉诗格律中的用韵、对仗、平仄、炼、句法,及诗家礼法的文字辨析、典故考释字等诸多方面,来体现其对"诗法"的问题的高度重视,并以此为标准来批评汉诗创作中的优劣,因而被其友人称为"诗家商君"。  相似文献   

3.
夏竦是北宋前期的著名文人,诗、词、文兼擅。《全宋词》收其词2首,《全宋诗》收其诗103首,《全宋文》收其文565篇,本文即为其中能够编年的109篇作品进行编年,为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4.
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被誉为“孤篇盖全唐”,诗中所描写的景地历来众说纷纭,根据《春江花月夜》诗中所描写的江潮连海、芳甸、汀等实景,与诗中景致相符的景地只有瓜洲一带。唐初期到唐中期,从瓜洲北面到镇江为近海广阔的江面,符合江潮连海的景象;初唐时瓜洲为江中大沙岛,符合诗中的“芳甸”描写;到中唐时瓜洲因泥沙淤涨,与扬子津相连,瓜洲与扬子津之间存在诸多小沙汀。从张若虚其人仕历以及与“吴中四士”的交游行踪分析,无论其从任职的山东兖州顺泗水、运河南下吴越,还是从扬州乘舟南下吴越访友,都必经扬子津渡口到江南,瓜洲为其必经之地。因此,瓜洲顺理成章地成为《春江花月夜》创作景地。扬州市瓜洲镇所建张若虚纪念馆暨春江花月夜艺术馆,再现千年前春江花月夜胜景,对理解与体悟《春江花月夜》诗中唯美意境,感受这一千古名诗的魅力等,均起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古代地理著作《尚书·禹贡》中,有"三江既入,震泽底定"的记载。意思说,三江是震泽排泄入海的重要通道,三江畅通,震泽就不再有壅塞之虞。震泽,即太湖。三江所指,历来说法不一。《吴越春秋》载:浙江(钱塘江)、浦江(浦阳江)、剡江(曹娥江)为"三江"。韦昭《国语》注:松江(吴淞江)、钱塘江、浦阳江为"三江"。《〈尚书·禹贡〉择文》引顾夷《吴地记》载:松江、娄江(浏河)、东江为"三江"。当今学者大多依照《吴地记》的说法。  相似文献   

6.
乾隆二十二年科举加试试帖诗,翁方纲是实行此举的核心人物.现存其《复初斋试诗》手稿,其中一篇《赋得春从何处来》,讨论了四首同题之作,并区分优劣,集中体现了翁方纲关于试帖诗的理论.  相似文献   

7.
<正>震泽,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西南水乡,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三江既入,震泽底定"(《尚书》)。基因中,震泽就是水,而水关联着桥。地缘吴越分界,震泽广义地诠释为"太湖",为"吴江",似乎顺理成章。史载,震泽因濒临太湖而得名于太湖别称"震泽"。远古洪荒,震泽委实一泽国,"始为洪流,继为泽薮,卒为阡陌"。唐设"震泽馆",宋以镇名之,明"地方三里,居民千家",清乾隆年间繁盛,"货物并聚,居民且二三千,实邑西之蕃屏也"。由此奠定传统意义上的吴江大镇地位。有两点必须说明。一、太湖是中国著名淡水湖之  相似文献   

8.
《诗比兴笺》是一部作归属有争议的作,一方面自清咸丰五年(1855)初刻本(下简称“刻本”)开始,即署“蕲水陈沆撰”;一方面自该书刊行起,即有“实魏默深先生之作”的传闻。如杨守敬《与豹岑书》云:“:吾乡陈小舫为其尊人刻《诗比兴笺》,  相似文献   

9.
2000年4月3日至5日,纪念卜子夏逝世2400周年大会在卜子夏故里河南省温县召开。来自全国9个省的103名卜子夏后裔和温县人员参加了会议。 卜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政治家,孔子著名的弟子,位列七十二贤和十哲之一。他协助孔子编定《诗》、《书》、《礼》、《易》、《乐》、《春秋》六艺,又为《诗》、《书》、《礼》、《易》、《乐》五经注疏,与冉雍等主编《论语》,被魏文侯聘为师,到西河授教,培育出法家鼻祖李悝,大军事家吴起,史学家公羊高、谷梁赤等,使魏在七雄中率先强盛起来,为中华文明…  相似文献   

10.
《诗》、史互证是研究上古历史的重要途径,上博简为此提供了新的重要材料。上博简《诗论》“人之怨子”是对于《人之》一诗的评论。《左传》相关记载表明,此诗应当是为春秋后期人们比较熟知的齐国子尾、高强父子之事而作。在流传的过程中,此诗的大部分混入《瞻Mao》篇,小部分混入《小宛》篇。我们将这些内容析出整理后,可以基本看出《人之》一诗的原貌。《诗》中所佚篇章有些是其内容误入他诗因而失名的结果,上博简《诗论》所提到的《仲氏》、《人之》等就是比较典型的例子。  相似文献   

11.
一、孔子的“述而不作”六经的整理中国历史文献,始于甲骨文字。中国历史文献学,由孔子发其端。孔子对六经的整理,就是对后来有重大影响的历史文献学的实践活动。六经,即《诗》《书》《易》《礼》《乐》《春秋》,是孔子讲学的基本内容。孔子选定六经,是各有其用意的,他说: 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絜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礼记·经解》) 可见,每一经,孔子都强调一个重点,都有一个明确的教育目标。《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上自西周初年,下至春秋中期大约五百多年的诗  相似文献   

12.
自秦朝焚书坑儒之后数十年,《诗》、《书》之类寂寞无闻。至西汉前期,儒学渐兴,传授《诗经》的各种学派相继而起。鲁地申培公创立的《鲁诗》学派,时间最早,影响最大,其著名学者有孔安国、司马迁、杨雄、刘向、王充、蔡邕、王逸、高诱等。燕地韩婴创立的《韩诗》学派,其著名学者有贲生、韩商(韩婴孙)。赵子、蔡谊、食子公、王吉、长孙顺、薛汉等人。齐地辕固生创立的《齐诗》学派,其著名学者有夏候始昌、后仓、翼奉。萧望之、匡衡、满昌、伏理、师丹、焦易寿、班彪等人。鲁、齐。韩合称三家诗,属今文经学派,在两汉时期盛极一时,…  相似文献   

13.
梅尧臣是宋代重要的诗人,但梅诗在后代的流传中却漶泐残夺,编纂也杂出无章,研究者更是寥寥无几.近代以来,夏敬观先生首推宛陵诗,后来朱东润先生赓续夏先生未竟之事业,在吸收和保存了夏注珍贵资料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撰成《梅尧臣集编年校注》,是梅诗笺注的集大成之作.笔者仔细校阅了《梅尧臣集编年校注》一书,发现《编年校注》犹有未尽善处,遂一一按稽勾勒,稍加考证,汇为此编,庶期略补苴其小疵耳.  相似文献   

14.
中国国家图书馆所藏《隐湖倡和诗》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浦理一郎 《文献》2001,(2):146-157
毛晋(1599-1659)是明末清初常熟地区的著名藏书家兼出版家.有关毛晋的交游及创作研究,以往所据的主要资料有二种:一是毛晋亲自所编的四种诗集,即《和古人诗》、《和今人诗》、《和友人诗》及《野外诗》,收入民国初丁祖荫所辑《虞山丛刻》(以下分别简称为《和古》、《和今》、《和友》、《野外》,或合称为"自选集")①;二为《以介编》,亦收入《虞山丛刻》②,此编收毛晋六十岁时朋友所赠祝寿诗词,由他的四位后辈张宗芝、王沩、王右维、冯英等分别编成.  相似文献   

15.
王鹏 《炎黄春秋》2013,(4):78-80
蒋荫恩,1910年8月14日出生,浙江慈溪人。他曾在《大公报》工作六年,分别在津馆、沪馆、港馆、桂馆任编辑主任;他还是我国著名的新闻教育家。成为"大公报人"1935年年夏,蒋荫恩因在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成绩优秀,毕业后留校当助教。1936年初,经人介绍,到天津《大公报》任编辑。报到上班的第  相似文献   

16.
自宋代以来,《汉书》所载元王诗多被人目为《鲁诗》,但其证据存在诸多疑点。因此,考察《元王诗》的归属是进一步地弄清汉代《诗经》传承版图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从《元王诗》被看作《鲁诗》的过程出发,具体分析了《元王诗》非《鲁诗》的原因,并比对了刘向《诗》学观点与楚元王封地附近的汉代《诗》简,从而最终判定《元王诗》是汉代《诗经》传授中的独立一支,刘向所习主要是《元王诗》而非《鲁诗》。所以从刘向《诗》学中辑考的鲁诗也非《鲁诗》。  相似文献   

17.
何锡光 《文献》2001,(3):52-68
清冯集梧注杜牧诗,收入裴延翰编定的《樊川文集》诗四卷、北宋人所编《外集》、《别集》各一卷,另从《全唐诗》等辑录为《樊川诗补遗》、《樊川集未收诗补录》,编为《樊川诗集注》(以下简称"冯注")六卷,并对其中少数篇章的写作时间作了考辨.  相似文献   

18.
王勋成 《文献》2004,(4):122-133
清张澍编辑的《李尚书诗集》收有李益写的《从军诗序》,序云: 君虞长始八岁,燕戎乱华.出身二十年,三受末秩;从事十八载,五在兵间.故其为文,成多军旅之思.自建中初,故府司空巡行朔野;迨贞元初,又忝今尚书之命,从此出上郡、五原四五年,荏苒从役.其中虽流落南北,亦多在军戎.  相似文献   

19.
宋人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四《王谢燕》条,力辟小说家之曲解唐诗,指出其说之穿凿,并考乌衣巷得名之山,十分中肯:近世小说尤可笑者,莫如刘斧《摭遗集》所载《乌衣传》.因刘禹锡诗:“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遂以唐朝金陵人姓王名谢,因海舶入燕子国,其意以为乌衣为燕子国也,其说甚详.殊不知王者,王导等人也;谢者,谢鲲之徒也.余按《世说》,诸王、诸谢,世居乌衣巷.《丹阳记》曰:“乌衣之初,吴时乌衣营处所也.江左初立,琅琊诸王所居.”审此,则名营以乌衣,盖军兵所衣之服,因此得名.《摭遗》之小说,亦何谬邪!  相似文献   

20.
子夏故里温邑的历史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孔子的众多弟子中,子夏是唯一的晋人。一般认为子夏的故里在当时的温邑,但是,关于温邑的归属国,千百年来却是众说纷纭,致使子夏的“国籍”一直处在多种观点并存的状态中。在相关的史籍记载中,今本《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没有子夏故里的记载,《集解》引《孔子家语》说子夏是卫国人,又引郑玄的说法,说子夏是温国人,而《礼记·檀弓》孔颖达《疏》则说子夏是魏国人。那么,上述说法究竟哪一种是事实或是更接近于事实呢?这就需要从古温国或温邑的历史变迁讲起了。周朝初年分封的古温国,地处今河南省温县西南部。作为周武王的封国,古温国的历史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