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1912年4月15日,号称“不沉之船”的泰坦尼克号在首航途经大西洋时,触冰山沉没,1500多人葬身海底,成为本世纪最大的海难之一.当时中国的《申报》从4月18日至23日连续5天较详细地登载了有关泰坦尼克沉没的消息.今天,当电影《泰坦尼克号》轰动影坛,人们再一次关注发生在86年前的这一事件时,本刊选登当年《申报》关于泰坦尼克号沉没报道的部分内容,虽然时过境迁,但字里行间仍会给人留下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读者也能从不同的角度了解这一事件发生的经过.  相似文献   

2.
《泰坦尼克号》作为一个爱情大片,令成千上万的观众唏嘘不已。同时,它又以对一场大灾难的生动描述,把人们带入1912年4月的悲惨一幕:满载2223名乘客的“泰坦尼克号”在处女航中撞上冰山沉没,1500人葬身大海。 其实要论悲惨,“泰坦尼克号”远非沉船之最。33年后,也是4月,沉没于中国福  相似文献   

3.
于继增 《文史精华》2012,(10):44-50
1912年4月14日,英国皇家豪华邮轮"泰坦尼克号"处女航,载着1316名乘客和891名船员在北大西洋与冰山相撞而沉没,这次海难被认为是上世纪十大灾难之一。而在1948年时的上海吴淞口外,也曾发生了一起中国沉船事故,死亡人数远远超过"泰坦尼克号"。但对于这场世界最大海难的真相,人们却知之者甚少。揭开60多年前那万劫不复的一幕,依然令人惊心动魄。  相似文献   

4.
翻开世界近代史,曾发生过4次大海难。第一次是1865年4月29日,美国的“苏尔泰那”号轮船在密西西比河上爆炸,罹难者1450人。第二次是1912年4月,英国的“泰坦尼克”号轮船在北大西洋触冰山沉没,罹难者1517人。第三次是1936年10月16日,中国一艘兵舰在长江沉没,罹难者1200多人。第四次则是本文要记叙的民国时期1948年12月3日的“江亚轮”海难事件,  相似文献   

5.
解放前夕的1948年12月3日,在中国发生了一起震惊中外的海难事件。事件的惨烈悲壮,比1912年4月12日发生在大西洋上的冰海沉船事件,即“泰坦尼克号事件”,有过之而无不及,有3100人葬身鱼腹,比泰坦尼克号有1517个亡魂,更具悲剧性。那就是江亚号客轮遇难沉没事件。 江亚轮,是一艘由上海开至宁波的近海客轮。轮船的排水量3000余吨,设备较新且完善,定员为1236人。 1948年冬,国内时局发生急剧变化,淮海战役正打得激烈。沪、宁、杭、甬等地人心浮动。特别是旅沪宁波人,纷纷迅速逃离上海,返回宁波。因战时铁路受阻,人们多乘船取道水路离沪。 1948年12月3日下午3时,江亚轮满载着4000余人,从上海十六铺码头启碇开往宁波。乘客中有2207人持有当日船票。因乘客太多,船主已不顾乘客安危,售出票数已大大超过定员人数。加上轮船员工以及非法抢登搭“霸王船”的人不计其数。据估计,当日上了江亚轮的人数远远超过4000个。 当日下午6时45分,江亚轮驶出吴淞口,进入波涛汹涌  相似文献   

6.
MUSIC     
《世界》2012,(5):185-185
2012年,泰坦尼克号沉没100周年,詹姆斯·卡梅隆用3D技术重新制作了当年的《泰坦尼克号》,用全新的技术再次带领人们穿越时空。一时间,“15年前,你曾和谁一起共看电影”的问题勾起了每个人的怀旧情绪。  相似文献   

7.
《文史天地》2009,(5):70-70
1912年4月14日深夜,英国白星航运公司的“泰坦尼克号”豪华客轮在首航中撞上冰山。在巨轮沉没前船长决定:将有限的求生机会留给妇女和儿童。事后,一位英国乘客的手记中写道:“一个日本人粗暴地推开别人,强行乘上救生艇。”当时泰坦尼克上唯一一个日本人名叫细野正文,后来他得以逃生,但至死他一直背着“卑劣的幸存者”的恶名。  相似文献   

8.
新邮轮由中国金陵造船厂建造,2016年底首航1997年,影片《泰坦尼克号》上映时,人们真正感受到了好莱坞大片的魅力,为那艘1912年沉没的最豪华邮轮而惋惜,也被影片中的浪漫爱情故事深深打动。然而,有人并不满足于此,而是要复制一艘泰坦尼克号,并沿当年的英国南安普敦至纽约航线行驶,以弥补世人的万千遗憾。这个人就是澳大利亚矿业大亨克莱夫·帕尔默。  相似文献   

9.
电影《泰坦尼克号》中的露丝并非完全虚构,然而真实世界里“露丝”的遭遇,与电影里的浪漫爱情故事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10.
《诗经》“东门”的象征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原始时代,诗歌是与神话和宗教相关联的。——朱光潜《诗·郑风》有《东门之》、《出其东广门》、《陈风》有《东门之》、《东门之必、《东门之杨》。以上五首诗都有“东门”一词,为称引主便,简称为“东门”诗。对于这组“东门”诗的主旨,古代学者多斥之为淫奔之诗,现代学者多认为是爱情恋歌,评价虽相廖,但共识也很为明显,即“东门”诗都为关男女性爱之诗。那么现在要探讨的问题是“在一部《诗经》<l,何以竟有五首有关爱情之诗发生在东门?而非南广1?西门?北门?在当时人们的思维意识中,为什么一提到“东门”就让人想到爱情呢…  相似文献   

11.
2006年下旬,当我国正因央视播出的《大国崛起》而踌躇满志、高谈阔论、沉醉于“崛起”二字的时候,东边的日本国民却因一部充满忧患意识的电影《日本沉没》,忧心忡忡、议论纷纷。“沉没”一词,相对于中国的“崛起”,成为日本社会使用率最高的词汇,凝聚了民情。同一年,由IMF公布的人均GDP排行榜显示,中国的人均GDP为1709美元,排在榜单的第110位,与此形成强烈对比的是,日本的人均GDP是35757美元,位列14。  相似文献   

12.
1912年4月14日,泰坦尼克号船难发生后的第三天,中国上海的《申报》就刊登了一则名为《英国大商船遏灾详记》的新闻。之后,《申报》进一步了解到,泰坦尼克号船难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重点关注的焦点,于是也迅速跟进。作为中国的媒体,《申报》还特意关注了当时在船上的中国人。不用怀疑,当时在泰坦尼克号上,确实是有中国人存在的,而且人数还不是一两个。但为何在后世关于泰坦尼克号的介绍中,却欠缺了这一关键的内容?原因其实出乎意料地简单,因为这几个国人的行为,给泱泱大国“抹了黑”。  相似文献   

13.
国际     
2012年是“泰坦尼克号”豪华巨轮沉没100周年。3月31日.位于英国北爱尔兰的贝尔法斯特泰坦尼克大厦正式落成,并向游人开放。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泰坦尼克”主题博物馆。这座大厦是一个别致的四角形建筑,从各个角度望去都像一只即将起航的巨轮。它矗立在贝尔法斯特造船厂旧址上,这里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船厂,当年“泰坦尼克号”就...  相似文献   

14.
国民党在大陆统治后期官场腐败,各利益集团争斗不择手段,蒋介石排斥异己滥用亲信,竟然发生了以陆军将领统率海军之事,直接导致了1947年3月19日海军的一艘刚从英国接回的“伏波”号炮舰,在训练时被货轮撞沉,除一人幸免于难外,其余100多名官兵全部葬身海底。此事立即引发了一场“地震”,并使国民党海军在解放战争中众叛亲离。其内幕究竟如何,请看《“伏波”号军舰沉没内幕》一文。  相似文献   

15.
《神州》2003,(8)
《新闻周刊》曾经对918名结婚适龄期男女进行了是否有“一夜情”的调查,结果公开以后立即成了热门话题。在本次调查中40.8%的人回答称有过“一次或多次”“一夜情”的经验。而一本关于“一夜情”的“口述实录”体小说《天亮之后说分手》在新浪网上连载后,点击的人数之多,使该书一度居于榜首的位  相似文献   

16.
1976年10月“四人帮”垮台后,一部神秘的影片作为“四人帮”反党的证据,在全国各大电影院连映多日。当其时,虽然名曰“控制放映”,但其放映范围之广,观众之多,报刊舆论引导力度之大、之“及时”,只有“文化大革命”前夕对于《早春二月》、《北国江南》的大批判可以相媲美。从这部影片中,广大观众还学到了一个新的政治名词———阴谋电影。它,就是“四人帮”精心策划,用以炮轰周恩来、邓小平的“哑炮”———《反击》!张春桥下令:要写与走资派斗争的作品1976年初,张春桥的心情是“喜怒相伴”。周恩来去世,邓小平又受到批判,他的劲敌已然散去,…  相似文献   

17.
“涿鹿之战”是我国古史传说中炎黄集团与东克集团间一次著名的战争,因此多为史书所涉及。然此大战所在地之“涿鹿”,究竟相当于现在何地?古往今来,众说纷坛。本文拟就“涿鹿”古地名的地里门题,谈些粗浅的看法,以就教于识者。“涿鹿”作为古地名散见于《边周书》、《世本》、《孙股兵法》、《战国策》、《竹书纪年人《史记》、《汉书》、《帝王世纪》、《后汉书》、《水经注》、《括地志》及《读史方舆纪要》等众多古籍之中,又作“浊鹿”、“独鹿”、“蜀禄”、“林陆”及“杨陆”,可确切所指者:一为西汉时首设于上谷郡之球鹿县(…  相似文献   

18.
有关“郑和航海中Vc来源”的问题,笔者已有《试论郑和航海中Vc来源》和《关于“郑和航海中Vc来源”一文的补充》分别刊发于《郑和研究》1998年第一期和2000年第一期。就郑和率领的数万名人员长期航行于茫茫大海,为什么没有像阿拉伯和欧洲海员一样得坏血症的问题,笔者对流行比较广泛的说法,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麒麟童”周信芳是一位爱国艺人。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取“名剧移风”之义, 在上海组建了“移风剧社”,自任社长,主张多演爱国剧目,激励民众抗战热情,反对妥协投降。1938年至 1942年,周信芳率团在公共租界卡尔登大戏院(今长江剧场)演出《徽钦二帝》、《明末遗恨》、《亡蜀鉴》等  相似文献   

20.
马一凡 《文史月刊》2009,(12):75-75
《邵氏闻见后录》载:秦少游在东坡旁边坐,老顽童苏轼耐不住性子,又调侃自己的学生胡子多。秦少游也是熟读诗书的人,引用《论语》之语戏答:“君子多乎(胡)哉。”谁知苏东坡脑袋转得更快:“小人樊(繁)须也!”正好借用了《论语·子路》中的原话。这一问一答,令当时在座的人个个笑得不亦乐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