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荥阳故城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1975年郑州市博物馆曾对城西汉代冶铁遗址进行发掘(见郑州市博物馆《郑州古荥镇汉代冶铁遗址发掘简报》,《文物》1978年2期);1982年秦文生同志对城址进行了调查,并采集到一批战国陶文(见秦文生《荥阳故城新考》,《中原文物》1983年  相似文献   

2.
正2015年8~11月,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在内蒙古准格尔旗城壕村头道沟遗址进行考古发掘过程中,发现了两方战国晚期戳印陶文(登记号ⅣT0401(6)∶1、T0301(3)∶2)。现对这两方戳印陶文介绍并考释如下。两方戳印陶文均为较小的方形宽边白文。标本ⅣT0401(6)∶1,钤于夹砂灰陶釜腹片外侧、细绳纹与粗绳纹交界处。戳印随意,陶文保存基本完整,边长1.4、外廓边栏宽0.25厘米。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崇安县城村汉代城址于1958年发现,次年进行了试掘;1980年以来迄今,义对此城址作了一系列的钻探发掘,在城内外遗址中先后出土了大批的文字资料。参加发掘的同志曾就82年以前的出土资料进行过报导。由于近年来不少新资料相继出土,我们觉得有必要从整个遗址出土的文字资料方面作一报导,并对其中一部分较难辨或有争议的文字作一些初步的考释。由于水平所限,文中难免有错误和不足之处,还望识者指正。  相似文献   

4.
《考古》1983年9期刊载商水县文物管理委员会《河南商水战国城址调查记》,对商水县西南扶苏村扶苏故城进行了勘查,并搜集了一些陶文、砖文、瓦当等遗物。其中有一钤印在陶器上的篆书陶印戳,《调查记》释为“扶收(疋口)司工”,认为扶(疋口)即此古城,名之扶苏。并指出此古城是有争议的陈胜出生地四阳城之一,有可能是秦的阳城。  相似文献   

5.
1979年春至1980年春,陕西周原考古队在发掘清理岐山凤雏村西周甲组建筑基址和扶风召陈村西周建筑基址时,发现了有刻划符号和文字的陶器残片和瓦片,计八十四片(件)。这里对这批陶文加以分类归纳,并谈些粗浅的认识。一、陶器残片上的符号和文字有刻划符号或文字的陶器残片,共三十一片(件),出土于QFF1T4、T5、T6探方和扶风召陈村西周建筑遗址。 1、"田",即周字。《说文解字》:"周,密"这里的周当指岐周,其写法与周原甲骨文相同。周甲H11:31的周作  相似文献   

6.
1990年春,在山东省平邑县南武城故城附近发现汉、魏晋时期的墓葬三百余座,出土铜镜110面,据其主题纹饰特征分为13类。从中可以看出汉、魏晋时期铜镜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其流行的趋势,也反映了南武城地区手工制造业发达、经济繁荣的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7.
山东高唐县出土元代李处贞墓志通过对墓主李处贞生平事迹的记载,涉及蒙元初期的名臣、官制及汉人世侯的作用及影响。志文《全元文》阙载,可补其阙,有关严实家族及李璮之乱的内容为研究世侯政治活动提供了史料佐证与补充。同时,墓志对高唐李氏家族与上层著名仕宦人物的交往有重要揭示,尤为研究名臣阎复提供了新史料,具有重要补阙价值。  相似文献   

8.
山东苍山柞城遗址出土东汉铜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0年冬,山东省苍山县柞城古城遗址东南角发现一批东汉铜器,计十四件,总重八十多市斤。当即由县图书馆文物干部负责收集。今将这批铜器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陕西清涧李家崖古城址陶文考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家崖古城址,位于陕西省清涧县高杰乡李家崖村西。原城座落在无定河东岸台地上,西距今清涧县城45公里,东距黄河约4.5公里。李家崖文化是以该城址所在地命名的。其上限大体相当于殷墟文化的第二期,下限不晚于西周中期。自1983年对该古城址发掘以来,出土了大批陶器、石器、骨器及少量青铜器等。 1983年,在古城A区T9第三层(李家崖文化层)内,出土一件三足瓮,其残口沿处刻  相似文献   

10.
山东陵县出土唐《东方合墓志》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训田 《文献》2004,(3):89-97
2001年3月,在山东省陵县神头镇东街北邻,出土唐代咸亨三年(672)古墓一座.该墓墓室呈南北走向,南北长5.84米、东西宽4.7米、高1米,墓底及墓室四壁均用青灰砖砌成.墓中出土墓志一方(已经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秦王镜一面(现存三面秦王镜之一,因锈蚀破裂,鉴定为国家二级文物),具有波斯风格的实用瓷器及唐三彩数件,硬质白陶明器一宗.  相似文献   

11.
东周时期,郑国建都新郑,同时把郑州作为重镇之一,在商代故城上重修城池。因此,解放以来在郑州商代城址区域内出土郑国陶文甚多。 1954年,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第一队在距商城东约200米的白家庄地段内进行考古发掘,首次发现陶文。1956年,刘文奂同志在行政区金水河南岸、省合作总社工地上发现了第二批陶文。随后郑州市博物馆、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商城工作站在黄河医院、东里路等处又多次发掘出大批陶文。从出土情况看,陶文分布地点主要在郑州春秋故城北城墙外的商代宫殿区范围内,今东里路东段、白家庄、顺河路、紫荆山公  相似文献   

12.
山东海阳嘴子前村春秋墓出土铜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8年2月,海阳县盘石公社嘴子前大队社员在村东取土,发现一东周墓群及随葬器物。县图书馆派人收集了出土器物,并将墓葬按发现先后编号为M1、M2、M3、M4、M5。嘴子前村位于海阳县城东北25公里,地处山区(图一)。该村自1959年建水库搬迁以来,形成了东、西两个自然村,墓群处于东嘴东北50米处的阳坡梯形台地上,地名养军场(图二)。现将M1及出土器物简述如下。 M1为土坑竖穴木椁墓,墓向330°。墓口长4.80、宽2.70米,坑壁略斜,坑底距现  相似文献   

13.
临潼新丰镇刘寨村秦遗址出土陶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临潼新丰镇刘寨村秦遗址出土陶文陈晓捷刘寨村遗址位于刘寨村南台地上。北临西潼公路,秦陵东路自南而北从中穿过。南距秦始皇陵3.5公里。地面上零星散布有砖瓦和陶片残片。一、陶文的发现1995年夏修建西潼高速公路,在遗址北部取土形成的断面上,地层可分三层:①...  相似文献   

14.
<正>2009年10月湖北省文物保护中心受赤壁市博物馆委托修复一批青铜器,在采用超声波洁牙器除锈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件铜鼎的腹部和底部刻有铭文。  相似文献   

15.
继隨州市擂鼓墩曾侯乙之墓发掘以后,仅在一九七九年至一九八零年间,先后在湖北省隨县诸地,文有五、六处青铜器出土。其时代早至商代晚期,下限及于战国,这些铜器造型十分精湛,并铸有铭文,《考古》82年第二、六期,《文物》82年第十二期分别发表了这些资料。读后,发现简报铭文尚有未释字和考释可商报之处,又见于《文物》82年第六期《湖北隨县刘家崖、尚店东周青铜器铭文补释》一文,对上述部分铜器铭文提出订正意见,读后也觉仍有可商之处,笔者适有机会,参观了随州市博物馆所藏上述诸器铭文,现将墓一孔之见简述于下:  相似文献   

16.
山东莱芜东泉河村出土一批西汉文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7年3月,山东省莱芜市牛泉镇东泉河村一村民在修建房屋时挖出一批文物,并送交泰安市博物馆。我们随即前往调查,共收集器物117件。因文物出土处已盖房屋,无法再进行清理。据发现人介绍,这批文物  相似文献   

17.
山东苍山城前村汉墓位于苍山县城前村的土台之上,于1973年5月由山东省博物馆与苍山县文化馆协同发掘,发掘报告于《考古》1975年第2期发表。此墓早年曾遭破坏,墓道损毁严重,墓门丢失,墓室分为前室和后室,前室东西两侧为耳室,东侧为龛,设有神位,随葬器物数量不多,但墓室画像保存完好,采用凸面线刻的雕刻技法表现出明显的临沂地区风格。  相似文献   

18.
高智 《江汉考古》2020,(4):112-113
山西黎城西关墓地是近年发现的黎国墓地,年代为春秋早期。本文对M7盘铭中的■、M8壶铭中的■字进行考释,并将其分别释为"竞"和"吹"。  相似文献   

19.
一九五五年,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在晋东南长治发掘了一批东周墓葬,其中第12号战国墓出有一件刻绘图案的残铜(匚也)。一九八三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在晋东南潞城潞河发掘,在七号战国墓中也发现了一件刻有图案的残破铜(匚也)。笔者欲就这两件铜(匚也)的图案内容、工艺美术的技巧以及它所反映的社会背景,谈谈自己的看法。长治分水岭所出铜(匚也)的文字介绍,甚为  相似文献   

20.
1953年,北京朝阳区东大桥出土明代安平侯方锐墓志,墓志内容较为详细地记载了墓主人的生平。方锐是明代中后期外戚中较为典型的人物,《明史》及《明实录》中关于其伯爵封号、册封原因有自相矛盾之处,结合墓志记载和其他史料可予以纠正。根据墓志内容与相关史籍的对比,可以对一些历史问题和人物关系得出更为全面的认识,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对开展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