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燕 《丝绸之路》2010,(12):93-94
中国千年的汉字文化,是艺术设计的一个重要元素,是一种传承文明、交流思想的工具,在现代社会中运用于视觉传达的每个角落。近十年来,随着视觉艺术的不断发展,文字元素在平面设计中扮演着一种新的角色,成为传递信息的重要载体,在平面设计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就平面设计中的文字设计和组合原则展开分析,对字体的形式、风格、审美等方面进行了探究,以期对文字元素在平面设计中更加有效地传递信息有所补益。  相似文献   

2.
钟华 《神州》2014,(2):259-259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建筑领域出现了后现代主义设计,随之这种风格又扩展到平面设计等设计领域。后现代平面设计与现代主义平面设计在风格上是两个极端,它是对现代主义的一种反叛,具有自己显著的特点。在现在这个阶段,它本身还有很多的局限性和问题,如果这些问题没有得到重视,后现代平面设计的发展会受阻。我们要重视并解决后现代平面设计中的问题,使其不再简单的应用于设计,而且也被构建,当后现代平面设计与现代主义设计的一切关联被切断时,才能获得名副其实的存在。  相似文献   

3.
冯博洋 《神州》2013,(23):228-228
现代主义设计风格作为世界现代设计风格开端,意义重大。而德国包豪斯作为现代主义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对世界及其后的设计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系统阐述了德国包豪斯的三个重要时期,分析总结不同时期对版式设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现代主义设计风格作为世界现代设计风格开端,意义重大.而德国包豪斯作为现代主义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对世界及其后的设计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系统阐述了德国包豪斯的三个重要时期,分析总结不同时期对版式设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夏波 《黑龙江史志》2013,(19):278-278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设计就是创新,在平面设计的过程中,不能缺少了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存在,只有敢于创新、勇于创新的设计人员才能设计出独具一格的平面设计。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我国的平面设计已经得到了明显的发展,就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我国的平面设计逐渐朝着"中国式"方向发展,即在平面设计中融入更多的中国元素,让更多的人可以通过平面设计来了解中国文化。通过对中国式平面设计的内涵和意义的分析、具体运用方法的介绍以及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等,可以促进中国式平面设计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杨柳青 《神州》2014,(11):33-33
<正>一.研究主题及现实意义“香港设计教父”陈幼坚,自1970年投身于设计行业至今已有40年。期间他获奖无数,在东京、伦敦、纽约等世界各地名声大噪。曾有日本杂志写到:“日本人只认识两个中国香港人,一个是功夫电影明星成龙,另一个是世界级设计师陈幼坚。”由此可见陈幼坚在设计领域的影响力。“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陈幼坚的作品在流露现代平面设计风格的同时更渗透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骄傲。对于传统文化,他没有固步自封,而是用现代设计的手段对传统  相似文献   

7.
丁宁  华冰 《神州》2013,(3):197-197
中国民俗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给现代平面设计不少艺术的启迪,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作用,文章通过探讨民俗艺术形式在平面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分析民俗艺术形式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论述了如何在平面设计中将民俗艺术元素创造性地运用,并成功地向国际化接轨。  相似文献   

8.
刘晓娟 《神州》2012,(30):99-99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信息化社会步伐的加快,平面设计也在现代文化和商业竞争中变奏。但在目前,我国中职学校在平面设计教学设计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干扰因素,阻碍了平面教学的发展。中职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那么中职学校平面设计教学将如何开展,是值得浅谈研究的。  相似文献   

9.
郝岩 《神州》2012,(36):6-6
本文通过分析西行法师和歌中的日本文学美意识的“无常观”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以及古代日本著作中出现的关于生死世界、神仙思想等的记载,探讨了从日本文学中体现出的生死观,其形成、发展演变及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刘珊珊 《神州》2012,(32):225-225
平面设计作为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要以创造性思维为根本,以创意为发展平台,结合实际,寻求一种全新方位的思维创造模式,打破传统的单一形势,为现代平面设计开拓一个比较全面的思维创造环境。因为平面设计在今天的社会中已经完全的融合到人们的生活当中,影响了人们的每一个生活领域,那么只想运用单一的风格来创造设计已变得不太现实,所以面对这样的环境,我们要不断创新,运用多种创造性的思维和创意研究为生活做改变。创意思维表达的是一种综合性的思维方式,其中包括常规的思维方式,创造性思维、形象思维以及逆向思维等多种方式。设计师要学会运用不同的创造思维方式来创造更多优秀的作品。  相似文献   

11.
孙婷 《神州》2012,(11):157-157
汉字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发展和演变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个性,在我国文化传承过程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论述汉字的艺术形象也就是汉字图形的设计及在平面设计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随着现代城市化建设程度不断加深以及社会经济不断的发展,推动着国内的建筑行业也不断与时俱进,其中园林的景观设计作为建筑企业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人们的生活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现代各个城市的地区文化差异不断缩小,导致园林景观的设计风格以及形式基本一致,不仅脱离了传统艺术多样性的原则,而且呈现了设计风格一样、割裂传统以及盲目跟风的情况,使得园林的景观设计已经逐渐失去了其独有个性与风格,丧失了园林景观地域性的文化底蕴。因此,本文将以刍议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为课题展开分析,通过对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进行深入的分析,找出园林景观设计当中所展现的地域文化以及表现手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刘洋  张轶 《神州》2012,(8):216-216
本文以文字排列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为题进行研究。论述了文字的信息传达功能在平面设计中应注意的原则,以及文字在平面设计中的位置、字体、间距的处理关系。从而表明了文字排版、文字设计在平面设计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日本正仓院藏数件西方风格的玻璃器。中国南北朝隋唐考古中或有同类器物出土,或见之于绘画,或能发现其工艺对中国器物发展产生的影响。这些具有强烈异域色彩的器物,在南北朝隋唐时期输入远离亚洲大陆的日本过程中,社会习尚与佛教文化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东西贸易的重要物证,而且是东亚佛教文化圈形成,中国化佛教向日本输入并落实的标志性物品。  相似文献   

15.
陶立 《神州》2012,(15):137
平面设计中的三要素就是文字、色彩和图形,他们分别以各自独特特点担任不同的平面设计角色,发挥各自的作用。通常,利用图形进行信息传递要比文字传递速度要快的多,图形意境性越强也就越容易吸引观者视线,快速传递信息。形象化特征是图形不可替代的一点,它是平面设计视觉重点。本文对平面广告中图形这一重要要素的应用展开探讨,并对广告包装设计、标志设计延展性进行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末开始形成的日本现代历史编纂学是模仿西方实证主义历史学建构的,但并没有像西方那样深厚的历史哲学基础,在思维层面对历史编纂学构成重要影响的是各种各样的历史观念。尝试梳理,可见有亚洲主义、东洋史观、皇国史观、现代化论、自由主义历史观等前后贯通,皆对日本历史编纂学产生重要影响,其程度足以提示对日本现代历史学在亚洲各国处于"领先"地位说以及日本实证主义历史学所能实践的客观性程度重新考量。亚洲现代历史编纂学皆在西方殖民主义东来大背景下以对本民族和国家的重新体认与重塑作为核心关照而展开。日本历史编纂学推演中的特殊张力,在于其在发展早期融入建立日本殖民帝国的语境之中,后来又在重述殖民帝国历史与现代化发展关系之间纠结,其对亚洲邻国历史叙述的基调和方式,也应在这一视角下加以透视。  相似文献   

17.
日本的文化发展是基于大量地吸收外国文明的精华基础上的,他们把这些精华加以消化,加上日本本身的文明传统,特殊的地理环境、特殊的社会结构和人际关系网络,融会贯通,使日本的文化、经济、政治都与众不同。日本的设计,也是基于这种模式发展起来的。日本设计起步晚,但是发展极其迅速,短短几十年,便跻身于世界设计大国的行列,并对欧洲现代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究其原因,成熟的双轨并行体制,以及兼容并蓄的设计理念,是日本现代设计崛起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李啸 《东方收藏》2023,(8):39-41
文章深入研究了傅山书法绘画的创作技法、艺术风格及其演变过程,并探讨了其在艺术界的影响与传承。通过对傅山艺术生涯与艺术影响的介绍,以及对傅山书法绘画的主要艺术风格进行分析,揭示出傅山独特的艺术特点,并详细探析了傅山书法绘画的基本技法、用笔特点、颜色运用、构图技巧、纸墨选用与质地运用,以及笔墨意境与表现手法。文章阐述了傅山艺术风格的演变过程,包括早期风格与影响因素的分析、中期风格的转变与创新、晚期风格的成熟与特征,以及风格演变的原因与影响,进一步探讨了傅山书法绘画的艺术影响力、学派传承与发展,以及当代艺术家对傅山艺术风格的借鉴与创新。最后,对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并展望了傅山书法绘画未来研究的方向。通过相关研究,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傅山书法绘画的艺术特点和演变历程,为中国书法绘画的传承与创新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古建筑是在东汉真正形成自己独立的建筑体系的,并在发展的过程中曾对东亚(朝鲜、日本)建筑文化影响较早,在世界建筑史中占有相当的地位.总体而言,中国古建筑这一非凡体系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追根溯源,按当时标准来衡量的、比较固定的“正式”的房屋出现于新石器时期,后经过漫长的演变和发展,又创造出各种建筑形式.唐代以后,中国古建筑的设计乃至施工均发生较大变化.本文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说明其根源和相关因素以及演变过程:1.中国古建筑木材的使用,2.古代建筑的设计与施工.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序言中扼要介绍了日本现代史学中的两种传统观点 ,分析了 2 0世纪70和 80年代日本学术界对传统观点的质疑以及 90年代后这种质疑发展为三种强调日本战时和战后体制存在连续性的理论———“总体战体制论”、“现代日本经济体制源流论”、“1 94 0年体制扼要论”的根本原因 ,然后分四个部分阐述了这三种理论的立论宗旨、方法论原则、基本内容以及这些理论对日本现代史研究各个领域的广泛影响及遭到的批评。在余论部分 ,作者评析了这些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