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历史使命,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强调,山东“要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
乡村旅游:缓解西部"三农"问题的一种尝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朝继  李辉 《攀登》2005,24(2):50-5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宏伟目标,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经济,增加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枉会的重大任务。全面建设小康枉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尤其是以西部农村为最。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型旅游项目,是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各种相关资源与旅游活动的有机结合,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途径。本在分析乡村旅游特点及西部发展乡村旅游优势的基础上,探讨乡村旅游与解决西部“三农”问题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党的建设,关乎国家前途命运。践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是加强新时代农村基层党建、解决"三农"问题、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深刻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在农村基层的实践要义和指导作用,科学分析西部农村基层党建的现状、难题与对策,切实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是推进新时代党建、建设坚强战斗堡垒的固本之举。  相似文献   

4.
刘晓丽 《攀登》2023,(2):96-102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工作的领导核心,是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兼具“政治建设”和“社会建设”二重属性。新时代,农村基层党建的重要任务和目标是围绕乡村振兴,通过政治引领、制度引领、组织引领、文化引领等方式带动农村各方面建设,以坚定引领方向,强化政治功能;优化引领能力,提升组织力;创新引领理念,塑造包容多元文化;巩固引领地位,夯实制度基础为重点构建彰显时代特色、体现基层特点的新的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新格局。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下的中国针对日益明显的“三农”问题提出了新的方略:乡村振兴战略。文章从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出发,以山东省东阿县张本家族墓地石刻保护研究为例,分析乡村文化遗产保护的必要性,提出可行性保护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东阿县对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科研空白,为国家乡村文化振兴策略的地方运用打下了基础,并有着一定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6.
旧中国乡村建设的三位探索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时期出现了数以百计的乡村建设团体和机构,诞生过一批乡村建设运动的知名活动家。其中最为著名、最有代表性的活动家有三位:晏阳初、梁漱溟、卢作孚。三位先生的生平及文化思想背景不同,其有关乡村建设的使命、步骤、内容及动力的基本理论和主张也各具特色。但他们的乡村建设思想都对我们今天进一步研究和解决“三农”问题,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朱明庚 《旅游纵览》2022,(21):115-117
乡村振兴这一重大战略决策旨在解决新时代背景下的“三农”问题。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机组成部分,乡村文化发展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将会释放乡村经济的发展活力,进一步缩小农村与城市的差距。本文首先分析梳理当前安徽省蚌埠市淮上区梅桥镇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其次针对性提出整合当各项资源,促进多产业融合发展;发挥当地文化作用,实现以文促旅;重构乡村记忆,实现以旅促文;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引导社会团体进入等梅桥镇文旅融合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贵州省既是西部乡村振兴的“排头兵”,也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和福地。近年来,日益蓬勃发展的红色研学产业为贵州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新的契机。文章以贵州红色研学旅行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乡村振兴背景下贵州省红色研学旅行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讨贵州红色研学旅行未来发展的优化路径,希望讲好红色故事,让游客在旅行中切身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进而带动乡村旅游、乡村餐饮、乡村住宿、乡村农家乐等乡村产业的发展,解决乡村发展瓶颈问题,助力乡村振兴,为贵州省乃至全国的红色研学产业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贵州省既是西部乡村振兴的“排头兵”,也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和福地。近年来,日益蓬勃发展的红色研学产业为贵州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新的契机。文章以贵州红色研学旅行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乡村振兴背景下贵州省红色研学旅行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讨贵州红色研学旅行未来发展的优化路径,希望讲好红色故事,让游客在旅行中切身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进而带动乡村旅游、乡村餐饮、乡村住宿、乡村农家乐等乡村产业的发展,解决乡村发展瓶颈问题,助力乡村振兴,为贵州省乃至全国的红色研学产业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郭琴  李恺  孙景丽 《旅游纵览》2023,(9):94-96+100
乡村旅游创客基地是实现乡村旅游“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有效途径,有助于促进中国乡村旅游转型升级,推动乡村振兴。本文以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评定的2017—2022年“河南省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为研究对象,探索河南省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的创建模式,总结出景区拉动型、现代农旅融合型、民宿带动型等9种模式,提出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聚焦文化特色,开发创意旅游产品;加快数字赋能进程;加强农民专职教育培训,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加强资源整合,推进区域协同发展等策略,促进新时代河南省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褒扬人物类牌坊是明清时期社会道德规范的活教材,对当时的社会思想观念有着重要影响。本文以巴蜀和徽州地区的明清褒扬人物类牌坊为例,从铭文入手,分析传统牌坊的文化内涵与时代价值,提出在大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要辩证地利用好传统牌坊文化,坚守“推陈出新”的原则,结合新的时代要求正确取舍,抛弃糟粕,吸收合理有用的内容,积极传承“为官为民”“以民为本”的思想观念,创新新时代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夯实国家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群众基础;转化传统忠孝观,发展新时代忠孝观;重视道德典范作用,大力塑造、凝聚新时代榜样力量,拓展群众教育形式,推进新时代良好民风民俗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2.
张双科 《风景名胜》2021,(7):0071-0072
建设新时代美丽城镇,是浙江省委、省政府推进“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作出的重大部署,也是践行初心使命、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实际行动。美丽城市加美丽乡村,再加上美丽城镇,才是一个完整的美丽浙江。本文结合余姚市梁弄镇美丽城镇规划建设实际,探讨了有效的规划建设方法。  相似文献   

13.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步实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逐步落实并发展。乡土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灵魂,也是乡村建设中的难点,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乡土文化,把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结合起来,赋予乡土文化新的时代特征和发展活力,是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内容。宗祠作为高淳地区村落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建筑,既体现了当地特色建筑风格,又是当地乡土文化的天然载体。文章立足充分发掘和保护传统文化的角度,从高淳地区宗祠情况概述到新时代宗祠功能的转化和完善等方面,积极探索在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如何盘活宗祠资源,转化其功能属性,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实现乡村文化振兴。  相似文献   

14.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党中央统揽"三农"工作的重大战略部署。但是振兴乡村战略只有得到广大农民群体的认同,才能激发他们建设乡村的精神动力和参与行为。影响农民对乡村振兴战略认同的因素中,既有认同主体自身因素,又有认同客体、社会传播和外部结构性制约,其中社会传播是影响农民认同的最关键因素。因此,重构农民群体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同,既要通过大众媒体和理论宣讲等外部传播,又要推动其在乡村社会的内生传播,并优化乡村振兴战略传播的体制机制和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5.
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在论述新时代“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时指出:“党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推动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确保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相似文献   

16.
乡村振兴战略是统领新时代中国"三农"发展的行动纲领。本文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科学内涵进行了阐释,认为实现从农牧民单一的种植、养殖、生态看护向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转变是乡村振兴战略在青海的具体实践;在深入分析实现"三生"转变现实困境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三生"转变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张然然  董海英 《风景名胜》2021,(5):0076-0076
自 2013 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以来,“美丽乡村”建设便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乡村公共空间景观设计更是关乎乡村空间人居环境质量、乡村传统文化传承、村民活动等一些重要方面 , 同时也在开展乡村振兴工作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美丽乡村”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在建设过程中也存在着空间布局不合理、公共空间活力低、忽略村民实际需求等一系列问题。本文对美丽乡村的相关概念、政策等问题进行了研究,选取龙井市东盛涌镇东盛涌村“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8.
农业、农村、农民(以下简称“三农”)是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成为中国近百年革命和建设的基本问题。第二轮修志开始以后,“三农”也同样成为志书记载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对此必须有深刻的认识,必须认真研究“三农”在志书中的记述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中国正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如何在"两山"理论和绿色发展理念指导下解决"三农"问题,实现乡村振兴的伟大工程,对于资源丰富、底蕴深厚的丽水来说尤为重要。作为丽水人,笔者深感市政府建设大花园、,打造新引擎、树立新样板的决心。通过学习"十九大报告",结合工作和研究内容,笔者认为乡村的振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乡村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历史悠久,所以要实现当前乡村的三产融合发展,需要抓实乡村的特色产业,描绘乡村的文化蓝图,通过旅游开发,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0.
《攀登》2021,40(4):75-80
以伦理道德为内容的德治纳入乡村"三治融合"治理体系中,不仅是农民的情感支撑,也是实现乡村治理的关键。乡村德治建设有助于价值体系的重塑,增强新时代乡村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激发村民的自觉参与意识,为乡村振兴集聚人、财、物等发展要素。新发展阶段乡村德治面临建设力度不够、内生动力缺失、成效难以落地等困难,这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创新德治宣传力度并加大德治文化供给、挖掘优秀文化的积极因素并重塑乡村德治价值内涵、激发多元德治主体的活力、构建多重激励机制提升乡村德治的成效,实现乡村道德伦理体系的转变,适应现代化的发展要求,以实现乡村善治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