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东博物馆于1965年至1966年在青州苏埠屯发掘了五座商代葬墓和一座车马坑,共出土文物2528件(组),其中包含玉石器138件(组),这批玉石器囊括了礼器、象征性玉器、装饰器、实用器四大类。通过对这批出土玉石器资料的整理,对山东地区商代晚期玉石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2.
一墓多族徽是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铜器墓中常见的一种现象。本文认为可将一墓多族徽作为晚商时期非商文化分布区的商周分界界标;商文化墓葬及墓地的族徽构成较为"单纯",而西周时期非商文化多族徽墓葬的族徽构成呈现"多而杂"的特征;西周早期多族徽墓葬的分布地域远大于商代晚期的多族徽墓葬,这一现象应是与周初分封紧密联系的。  相似文献   

3.
“亚醜”推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引言 1931年,山东青州苏埠屯村民在村东发现两组殷周之际的青铜礼器:其一组出土于村东洼地;另一组出土于村东土岭断崖上。出土于断崖的有鼎、爵、觚、觯和斗共五件容器。在觯的圈足内有一“亚”形,并画一“(?)”形徽识的图文(以下简称“亚醜”)。1965年至1966年,山东省博物馆在这一带,又发现四座殷代的墓葬和一座车马坑。在  相似文献   

4.
《收藏家》2014,(2)
<正>青州,始于《尚书·禹贡》,其中载"海岱惟青州"。这时的青州是一个地理概念,指的是东至大海西至泰山的广大地区。现在的青州,仅是山东省的一个县级市,行政范围缩小到禹贡时青州的中心地带。从现在考古调查及发掘来看,青州有近万年的历史,面山负海,资源丰富,物阜民丰,地理位置优越,大汶口、龙山时期文化遗址众多,经历岳石文化时期,到了商代,依然是方国林立,但是位于青州地区的亚醜方国却不见史料记载。亚醜方国城址至今没有影踪,但是贵族墓葬群却于偶然中被发现。1920年前后,苏埠屯村村民陈俊在南岭挖出1件造型奇特的青铜器。1926年前后,村民杨明喜于北岭挖出铜器3至4件,这些铜器全部被古董商人购去,下落不明。  相似文献   

5.
山东商代考古与商史诸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商文化进入山东是从二里岗文化后期开始的,商族起源于山东、契都蕃在滕县、汤都亳在曹县诸说都不可取。益都苏埠屯商代大墓的族属是商族,不是东夷族,周代薛国是由商代史族所分化的。夷方位于滕县东邻费县境内。鲁分“殷民六族”是原居住在曲阜鲁国周围的商遗民。  相似文献   

6.
湖北省重要考古发现大事记(续)1961年在江陵万城西周早期墓中,出土了有“北子”、“父乙”、“曰乙。等铭文和。族徽的青铜礼器17件。据郭沫若先生考证,“北子”国原在河南省淇县。周灭商后被迫南迁于湖北江陵.是商代晚期一个重要氏族的徽记,标有这种族徽的铜...  相似文献   

7.
金文族徽研究中新提出的"祭礼标志说""职衔称谓说",虽然对于部分族徽能言之成理,但不能用以解释所有族徽内涵。金文族徽作为族氏名号,代表着家族集体与祖先形象,承载着当时社会浓厚的祖先崇拜观念和家族情感。由于来源与构成复杂,金文族徽除表示族氏名号外,还有体现血缘关系、家族集体、身份地位以及表示族氏关系、民族认同等多种内涵。正确认识这些内涵,对于深入了解商周社会家族形态、社会结构、民族融合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商代甲骨文、金文以及两周金文中都存在"女"和"母"混用不分的现象[1],二者的区分在大部分文例中都可以依据上下文语境加以推定.但金文中有一些文例,按一般看法颇不可索解.金文中有一种"族徽+女或母"的文例,如女簋(3083[2])之"女",女簋(3084).  相似文献   

9.
《试论商周青铜器族徽文字独特的表现形式》一文提出的“准徽族文字”的概念不一定准确 ,有些族名归入“准徽族文字”既不可取 ,也没有必要。  相似文献   

10.
正禽族是晚商王朝的一个重要方国和部族。他们的文化面貌如何、他们的聚居地在哪里、他们与商王朝是何等关系。这些都是值得探索和研究的问题。在以前的著录中也有部分"禽"或"亚禽"铭文的青铜器资料(1),由于资料少而零散,且没有明确的出土地点,并没有引起学术界足够的关注。最近几年,在河南驻马店正阳县发现一处商代墓地,出土一批商代青铜器,其中有相当比例的青铜器上都有"禽"或"亚禽"铭文,为深入探讨该问题提供了重要资料。本文将以  相似文献   

11.
杜博瑞 《文博》2023,(3):35-39
本文通过对宁县遇村M5出土的西周早期偏晚阶段的两件青铜戈的铭文与纹饰进行对比分析认为,遇村青铜戈M5:5铭文为“镞”字,是族徽;M5:4纹饰源自商代晚期的安阳地区,且此类装饰铜戈有可能为乐舞祭祀用具。此人群商代晚期集中在安阳、武安一带,西周早期迁徙至此;从西周早期开始了向周文化转型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商代晚期开始,商王朝开始开发渤海湾沿岸海盐资源,形成大规模的盐业产区。商代渤海湾盐业生产可以古济水为界,分为南、北两个小区。为加强对盐业生产的控制,商王朝在两个小区建立了许多军事据点,形成由军事控制中心、盐工生活及盔形器生产区、盐业生产遗址相配合的大规模的盐业生产区。商王朝派驻"亚醜"等族进入渤海湾地区,同时利用归附的"戎"、"纪"等当地土著,牢牢控制了黄河三角洲地区的盐业开发权。  相似文献   

13.
戍甬鼎,又称戍革鼎、俎子鼎、宜子鼎,商代晚期帝乙、帝辛时器物,内壁铸铭文27字,研究价值较大。文章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部分铭文进行了重新释读和断句,认为鼎上的族氏铭文为"亚见"","为"俎"",省"为地名","为"甬"。  相似文献   

14.
1952年在新乡辉县出土了一批商代晚期带有"聑须婦■"铭文的青铜组器,该组器为商代贵族使用过的青铜礼器。本文对青铜器纹饰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该组青铜礼器上铭文的含义和构成进行考证、分析,认为"聑须"应释读为族氏铭文,"婦■"应释读为父族之族氏名,"聑须婦■"应视为复合族氏铭文。  相似文献   

15.
2005年7月,河北省博物馆征集到一批青铜器,计8件,包括戈4件,凿2件,铲、锛各1件。本文对其作了简要介绍,并对其中4件器物上相类似的铸铭作了简要分析,认为可能是商代一个经济相对发达的部族或方国的族徽。  相似文献   

16.
20年前,我们曾提出"周人不用族徽说"和"周人不用日名说"的论断。我们认为周人不用族徽、日名说如同周人不用腰坑、殉人、殉犬一样,可以成为区分殷商遗民墓葬与姬周贵族墓葬的标准,在考古学上有一定的指示作用和实用价值。20年来的实践证明,这个论断已经在田野考古发掘与研究中持续得到验证并发挥了作用。典型例子是近来关于湖北随州叶家山曾国墓地族属的讨论。虽然大部分学者不赞成西周早期的曾国是姬姓诸侯国,但通过对出土的族徽、日名铜器的分析,我们认为西周早期的曾国是姬姓诸侯国,而且现在有愈来愈多的考古资料证明这一点。  相似文献   

17.
试论商代金文的装饰图案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利娟 《华夏考古》2012,(1):81-90,152
商代金文特别是族徽文字表现形式独特,构形近同图画,与青铜器上的装饰图案十分接近,若混于装饰图案中,则难于分辨。附于文字左右的装饰图案主要有三类:兽面纹、夔龙纹及鸟纹,而易与文字混淆的的装饰图案主要有目雷纹、双目纹、龟纹、蝉纹、火纹等等。  相似文献   

18.
商代末期铭文字数渐次增加,记事性金文也逐渐流行起来。商代青铜铭文中最常见的内容有族氏铭文、族氏铭文加祖先称谓、单纯的铭"某作某器"等。另外还出现了记事性铭文。这类记事性铭文,字数多在10字以上。这些记事铭文,以赏赐为其内容  相似文献   

19.
青铜器复合族徽的类型结构与甲骨文多字族名多有相似之处,但不见同名重合事例,说明作为族组织的复合族徽实际上不见于甲骨文记载,因而复合族徽应当不代表族组织实体,而是几个关系亲近的族氏共同作器的表示,其用法类似于甲骨文多字族名的连称。  相似文献   

20.
商周家族墓地所见复合族徽铜器墓葬分为三类,墓葬形制均为长方形或近似长方形的竖穴土坑,均以木棺或棺椁为葬具,随葬有1套或2套青铜礼器,墓葬分布主要见于殷墟地区,墓葬位置大多位于所在墓区或墓组边缘,墓葬排列常见为男女"异穴并葬"。这些情况说明,复合族徽很可能是族氏分化或族氏联姻关系的反映,而不是通常所理解的族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