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告别田野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西方人类、考古以及语言请学科fieldwork的概念,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进入我国民俗学界,至今译法尚未统一,大致可分为田野作业、田野工作、田野调查、田野考察、野外考察、实地考察等几种译法。此后,田野作业被民俗学界当作最重要的一种研究方法,反复提倡,许多学者甚至把民俗学学科水平相对低下的原因也归结为田野作业数量和质量的不足。种种言说,把田野作业的重要性提高到了一个无上的高度。  相似文献   

2.
程金城 《丝绸之路》2012,(18):13-16
人类学在其发轫阶段,以"他者"眼光对异民族文化的关注、命名、书写和评价是普遍的现象,而在今天,这一现象已经并在继续改观。一批具有文化自觉意识又在本土传统文化滋养中成长起来的基层和乡土知识分子,开始以自我主体身份写地方、写文化、写民族、写历史,重新发现"大传统"所忽略的"小传统"及其价值,弥补专业人类学家田野作业的不足。他们长期生活在本土文化的"田野",不再是只为专业人类学家提供资料的讲述者和地方知识的"知情人",而是具有独立意识、反观视角、自我体验和表达能力的研究者,其中一些人的研究方法和成果表明,他们堪称田野文化人类学者或者本土人类学者。虽然这些人类学者或者本土文化研究者有自己的局限和不足,但就他们工作的性质和意义来说,无论是满足当前文化研究的需要还是着眼于长远的发展,他们应该得到与专业人类学家同样的尊重,他们的工作应该得到支持,他们的成果应该得到承认,他们的研究经验值得总结和借鉴。基于这种认识,本文以张怀群及其研究工作为例来谈谈田野文化人类学者的贡献和价值,以期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3.
王琦 《黑龙江史志》2013,(11):164+166
本书既包括极具现实操作性的步骤和程序,又包括许多来自作者进行田野调查所详述的第一手资料。作者写此书的目的正是考察在撰写和使用人类学田野笔记的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不同写作程序,从而对已有的人类学研究的前提和程序概述进行相关的补充。  相似文献   

4.
王永伟 《丝绸之路》2012,(8):107-108
保护文物,首先是安全问题。随着国人收藏热的升温,田野文物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安全问题。本文探讨了大遗址区田野文物面临的安全问题,分析了其产生原因,并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加强大遗址区田野文物安全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5.
<正>文物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无价之宝,是金钱买不到的。经过多少年的风风雨雨,流传至今的文物相对来说已经不多了。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能够留传于世的文物会越来越少,所以文物十分珍贵,我们也应该爱护文物。田野文物分布于不同地域、不同地形、不同环境中,处在自然状态下,风化损毁严重,且大都无人看管,不法分子的偷盗,人们生产、建设、生活的人为损毁,田野文物安全实在堪忧,加大对田野文物的保护力度,刻不容缓。现结合工作实践中的所见所闻和心得体  相似文献   

6.
对于田野作业,在民俗学界,有两种不同的声音,一种是说田野作业做得不够,一种是说我们的田野作业太多了。我想这其中其实并没有矛盾,关键在于什么样的田野作业不够,什么样的田野作业太多了。在我看来,目前民俗学学科的田野作业处于相当低下的水平,没有完整深入的规范,更缺乏基础扎实的专业训练,似乎任何人只要到调查地跑一跑、看一看,采访几个人就可以称为田野调查。如果田野作业都在这样的“业余”层面重复,那当然是太多了。硬币的另一面是,我们缺少真正有质量的、科学的、专业的田野作业。  相似文献   

7.
张青 《民俗研究》2014,(4):81-88
回娘家习俗至今在民众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关于回娘家习俗的田野研究较为薄弱。在对苏北H村进行田野考察的过程中,发现回娘家节日禁忌是当地岁时节令习俗中的突出现象,结合对该地区自然、社会环境以及相关习俗的分析,认为父权制对父系世系延续的需要是回娘家节日禁忌得以传承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8.
相华 《满族研究》2017,(4):25-29
以回顾田野调查方法的发展历史以及我国民族学田野调查、我国东北地区民族学的发展情况为基础,结合现今东北地区民族学研究中出现的一些情况,对当前的田野调查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和反思,重新阐释田野调查的意义与价值,并进一步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如同生活一样,田野中往往会出现冷场、无所适从等尴尬的经历。对于民族志研究来说,或许所遭遇的这些尴尬,正是发现问题的所在,但传统的田野作业往往忽视这一点。近三十年来,反思经典田野作业方法已经成为民族志研究反思传统人类学的重要思潮之一。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田野过程甚至比作为其成果的民族志文本更值得关注。反思或呈现田野经历,展示学者与"那里"人们的互动过程,使读者从  相似文献   

10.
历史人类学者走向田野,不只为了收集文献,更重要的目的,是在田野的经验下去了解文献。田野的经验,令他们知道历史上大部分的人都不识字,所以需要应用文献以外的办法去了解没有文献的人的历史。这些办法包括口述传说、物质文化以及尤其重要的礼仪演绎。通过诸多途径重构的制度史,不单是皇朝的法令,还包括民间怎样利用和引申皇朝的法令而建立的种种关系。但是,历史人类学不能停留在个别乡村的考察,需要通过不同地点、不同环境的地方比较,才可以得到广阔的视野。历史人类学也不应该只关注皇朝的时代,二十世纪的历史有很多地方值得利用历史人类学的取向去补充。历史人类学需要让历史学者知道文献之外有活的社会,让人类学者知道社会有活的历史。  相似文献   

11.
永济市田野文物十分丰富,加强田野文物保护刻不容缓。做好田野文物保护工作,要在加强政府组织领导、建立投入长效机制、制定激励扶持政策、构建保护网络机制和创新选人用人机制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2.
彭牧 《民俗研究》2022,(2):14-23
田野作业对民族志工作者来说本身即是一种具身性实践.田野作业虽然从一开始就意味着调查者身体的在场,但早期的参与观察对客观性的追求遮蔽了调查者与调查过程中的主观性及研究者身份角色对调查的根本影响.通过把田野作业的方法和理论放入美国民俗学20世纪表演转型及其后的学术史脉络,可以发现田野作业方法变化中不同的身体在场方式如何与学科理论与方法论的变迁深刻关联,甚至与表演转型互为因果、相辅相成.从采风式搜集到参与式融入,田野作业对于学科方法论具有多方面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田野五观     
笔者于2012年带领团队对青海省海北州进行田野考察,虽时过境迁,今仍余味在口,积结于胸,不吐不快,尤其"五观",历历在目。"观"不仅是一个视野,不仅涉及人类学"参与观察"的"商标",不仅涉及田野作业"观"与"被观"的主位与客位,不仅涉及"可见物—不可见物"的结构人类学形貌,不仅涉及"物—非物"的社会关系;不仅涉及"浅景—深景"现象学原理,不仅涉及到"观—叙述"的叙事学原理……福科曾经尝试使用"目光考古学"的概念,不过他是在"看画"时想到的;我使用"目光民族志"。不在于刻意,不在于模仿,亦不求于创新,只是在田野中自己的"肉眼+心眼"观感而已。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中国陶瓷史研究大多还停留在对古陶瓷器物的研究上,而忽视这些器物背后或与之相关的人物、技艺、经济、风俗、环境等研究。要改变这种现状,一个很重要的途径是借鉴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特别是田野调查的方法,把陶瓷历史文献、考古文物与现存传统陶瓷文化的田野调查三者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5.
家乡的田野     
正家乡有许多美景,有小河、小桥、田野、竹林等,最让我难忘的还是家乡那一望无垠的田野。春天的田野是绚丽多彩的。田野里的油菜、大豆嫩绿嫩绿的,给大地铺上了一件绿色的新装。四月,朴实的油菜花开了,金黄金黄的,与绿油油的菜叶交织成了田野里最美丽的图案。它们在阳光的照  相似文献   

16.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我国当前文化自信的根本,因此加强传统文化的弘扬发展是当前文化建设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内容。而田野文物作为当前历史文物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保护现状不太理想,这对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来说是非常不利的。文章针对田野文物保护对策进行深入探究,希望可以为当前田野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7.
文章认为田野调查方法在志书编写过程中是适用的,主要表现在:1.田野调查以获取资料为目的更符合志书资料性的特征;2。田野调查重视第一手资料符合志书官修信史的性质;3.田野调查有助于培养修志工作者灵敏的触觉;4.田野调查强调主位研究与客位研究相结合的原则符合志书的客观性要求;5.田野调查重点寻求调查对象的不同性符合志书突出地方特色的要求。并谈了如何开展田野调查及田野调查方法的作用和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8.
吕文文 《南京史志》2023,(20):56-57
<正>幼儿园田野课程以自然主义教育理念为基础,以自然资源为依托,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让幼儿走进自然、感知自然、探索自然,从而释放幼儿的天性,萌发幼儿热爱生活的情感,促进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一、幼儿园田野课程的特点(一)自然真实性田野课程,就是课程实施以自然资源为依托。如果没有田野和大自然,那么“田野课程”将无法实施,这是田野课程开展的基础。幼儿园田野课程就是打破“禁锢”,让幼儿走出室内、拥抱自然。  相似文献   

19.
田野作业的模式并非固定不变.即使在一个学者的治学生涯中,其模式也会不断发生变化,而选择的关键在于意图解决的问题以及研究的视角."以事象为中心"的田野作业,注重对特定民俗事象的历史、结构、一般性实践过程及其生存现状的考察.民族志式田野作业方法更注重民俗事象所生存的语境,特别是情境以及实践者的主位视角.对大众文化产业和信息技术影响下的神话主义进行田野研究时,民族志式田野作业依然是根本性方法.但由于研究对象具有流动性、虚拟性等新特点,这一方法的使用也显示出其特别之处,尤其在研究电子媒介时,更体现出网络民族志的特殊性.此外,"以事象为中心"的田野作业方法及其所体现的"文本中心观"依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相关研究促使中国神话学内部日益呈现出明晰的"朝向当下"的取向.  相似文献   

20.
文物是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的遗物,具有不可再生性,更具有传统文化意义。社会经济和城乡建设的发展,给文物保护工作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因此保护文物显得非常重要。文章以作者在基层文物部门保护工作中积累的经验为例,浅谈基层田野文物保护中的人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