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唐银莹 《风景名胜》2021,(4):0033-0033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我国的乡村经济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国家的相关部门也愈发地重视乡村景观的设计。在我国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每个地区由于各自的传统 文化以及历史发展背景不同,具有不同的地域文化。在如今的乡村景观设计过程中,将地域文化充分地融入,能够在较大程度上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但在实际的乡村景观设计过程中,相关的设计人员对于地域文化没有进行充分的利用,使得乡村景观出现了间质化的现象。基于此,本文主要探究了地域文化以及乡村景观的相关论述、地域文化在乡村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性以及应用策略等,以期能够促进乡村景观设计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马清华 《攀登》2011,30(5):98-101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创造出包括地域文化在内的中华文化新的辉煌,是新时期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河湟文化作为青海东部黄河河谷地区和湟水流域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地域文化,在青海历史传承和未来发展中非常重要。研究河湟文化资源及其特点,做好河湟文化传承弘扬创新工作,是发展具有青海地域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张耀丹 《神州》2012,(33):26-26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文化素养的提升,国际艺术文化事业的交流、完善、繁荣发展,使得我国美术文化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我国作为民族大国,有着多元化的地域文化,也正是这些地域文化丰富了我国美术的内容,增强了美术的艺术魅力。人们也越来越认识到地域美术文化的重要性,且不同程度的对地域文化进行了保留、宣传,从而实现了对地域美术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4.
李东瑞 《风景名胜》2020,(2):0073-0073,0075
南珠文化是广西北海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现象之一,自汉代开辟的海上丝绸之路,对推动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同时,也给当地积累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取得的巨大成就,本地区商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快速,然而,在商业空间设计方面却呈现重复趋同,没有形成明确的地域特色,忽视地域文化的展示,空间设计严重缺乏历史文化氛围。本文以北海老街的珠宝店商业空间设计为载体,以南珠地域文化为主线,重点研究和探索具有地域特色的商业空间艺术设计,力求能体现商业空间设计对于南珠文化的传承,对南珠这一地域特色商品的审美价值、文化价值的体现,也为塑造地域品牌的价值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
转型期乡村多功能性及景观重塑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以全球化为背景,阐述了基于乡村发展多功能性和景观功能的概念。乡村多功能概念的兴起,为重新审视乡村地域自力发展带来一种机会,而乡村景观多功能可能是塑造乡村地域多功能的潜在动力和机制。构建乡村景观多功能的目的,主要在于保护和改善农村环境,以维持生物多样性之生态功能和作为旅游和特色文化场所的社会-经济功能,以及传承历史之文化功能。对于现阶段转型中的乡村,应该妥善规划和运用并积极重塑景观的多重功能。通过乡村多功能和景观重塑之讨论,可以为乡村地域景观重塑规划实践策略提供一种新视角。  相似文献   

6.
《旅游纵览》2021,(1):158-160
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有着丰富的地域文化底蕴,旅游文创产品凭借着自身对特色文化的传承,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形成独具创意的文化产业。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认识的增强,地区产业融合发展,慢慢出现了基于地域文化的旅游文创产业,不仅有利于传承利用地域文化,而且有利于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进而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因此,笔者将基于河北地域文化,重点分析河北旅游文创产品的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7.
姚月圆  喻彩霞 《旅游纵览》2022,(19):126-128
乡村旅游视角下,大湘西地区乡土文化的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人的发展中,乡土文化的烙印正逐渐消失;在和谐社会之中,乡土文化的标识正在被淡化;在经济发展之中,文化载体过于匮乏;在未来发展之中,乡土文化的传承迷失了方向。现实问题使大湘西地区的乡土文化传承陷入了与人文主义、和谐社会、市场经济及城乡发展的融合困境。为了解决问题、摆脱困境,大湘西地区唯有对症下药,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注重挖掘乡土文化人文价值、恢复乡土文化生长动力、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经济、全面推动农旅深度融合,使乡土文化焕发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8.
陈哲 《旅游纵览》2024,(2):155-157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乡村旅游日益成为大众的消费热点。但是当前乡村旅游发展中也存在文化资源利用不足、可持续发展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为促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必须充分挖掘乡村独特魅力,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本文以乡村文化振兴背景下的文旅融合为切入点,首先分析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意义,其次剖析我国乡村文旅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整合乡村文化资源,开发特色旅游产品;丰富乡村旅游活动,提升旅游体验感;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文旅品牌;构建文旅融合的产业体系,协同推进文化传承与旅游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打造文旅示范基地等有效路径,以期为我国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9.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阶段乡村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给百年古村落文化创新与传承发展带来新机遇,也给其带来新挑战。本文以百年古村落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鲁家村为例,深度剖析其文化创新传承现存问题,结合时代要求在保护与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出一系列有效举措,找到适合鲁家村的文化创新传承发展之路,探讨百年古村落文化创新传承发展路径,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0.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阶段乡村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给百年古村落文化创新与传承发展带来新机遇,也给其带来新挑战。本文以百年古村落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鲁家村为例,深度剖析其文化创新传承现存问题,结合时代要求在保护与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出一系列有效举措,找到适合鲁家村的文化创新传承发展之路,探讨百年古村落文化创新传承发展路径,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1.
遗产作为社会文化建构的产物,它的社会-文化价值通过和经济价值的协同作用,共同提升了所在地域的整体价值。将社会-文化价值体系进一步延伸到脆弱的乡村地区可以发现:共同创造、地方知识、地域认同、社会交往四个关键要素在营造乡村复兴良好环境中的作用。同全世界范围内的乡村一样,意大利内陆乡村地区正面临人口减少、本土意识丧失的问题,为此在政府和社会层面上展开了一系列项目。本文以乡村地区社会-文化价值四要素为脉络,结合对意大利内陆乡村地区不同项目的跨学科合作、共创方式、工具与能力建设的分析,建立起以社会-文化价值重构为核心的乡村复兴模式。这是一种内生的、基于“地方”的方法,为探索我国乡村振兴之路及面临类似挑战的其他国家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挖掘安徽地域优秀文化资源,探求传承发展的轨迹和途径,并对安徽地域优秀文化资源的旅游规划开发进行研究,从物态层次、行为层次、观念层次3个层次着手,系统全面提出安徽地域优秀文化资源旅游开发对策,以培养人们对安徽地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带动经济和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3.
周亚玮 《风景名胜》2021,(5):0034-0034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土地资源的紧缺,城市更新的发展如火如荼。在这一背景下,保护和传承地域文化,打造城市名片和符号,留住乡愁,对于老城区中的景观营造提出了挑战。本文以无为泰山头景观规划设计方案为例,探讨了老城区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的塑造。  相似文献   

14.
梁璟 《旅游纵览》2023,(11):163-165
乡村文化是乡村旅游吸引力的主要来源,是乡村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环。然而,乡村文化建设受限于地域、内涵、平台、人才等现实因素,且尚未实现与旅游业发展相融,不利于整体规划和综合开发。文章将分析乡村文化建设对于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性,概括乡村文化建设存在的困境及对旅游产业产生的影响,并针对性地提出因地制宜开发文化资源、加强以村民为主体的人才队伍建设、培养意见领袖、构建立体化的传播格局等基于乡村旅游的乡村文化建设重点。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选择"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大研)古镇近旁的三元村作为乡村旅游研究对象,以其原生态民族文化为靓点,发展特色独具的乡村旅游,补偿"世界文化遗产"核心区丽江古镇纳西东巴文化受到过分商业化的冲击和原创文化不断流失的缺陷,搭建高端民族文化型乡村旅游平台,其主要目标是吸引中远程游客,满足其深入了解,亲身体验原创性民族文化的真谛之需,同时又推动民族地区乡村经济开放式健康发展,保障优秀民族文化得以传承。  相似文献   

16.
刘嘉敏  荆忠杰 《风景名胜》2020,(1):0014-0014
洞庭湖湿地作为我国的第二大淡水湖泊,有着重要的旅游价值,人文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研究洞庭湖湿地的文化特色更为旅游业增加了坚实的支柱,挖掘当地文化可以充分弘扬洞庭湖湿地的地域特色、传承和保护洞庭湖湿地景观。本文重点分析洞庭湖湿地旅游文创产品发展的不足,列举国内优秀旅游景区文创案例,并提出合理的建议。促进洞庭湖湿地的文化特色传承、实现洞庭湖生态资源发展与文化传承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方志应无愧于地域文化的载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方历史中蕴涵着形形色色的地域文化,若能将这类文化归纳聚集,提供给社会各个阶层,让他们晓文化之内涵,振地方之经济,立报国之志向,则是地方志作品应有之义。从这个特点来说,方志作品不应该仅仅扮演保存资料的工具书的角色,而应该是承担地域文化的载体。越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方志作品,越能够脱颖而出,独树一帜。我国各地环境不同、语言特色各异、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惯、价值取向都有所差异,因此,第二轮修志要从自身的历史文化、地域特征、发展道路等方面去探索认识,着重刻画出独具特色的丰厚文化积淀和鲜明地域特点,使方志作品成为传承地域特色文化的独特的工具书。  相似文献   

18.
我国边境口岸城市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聚居着约3万人口、靠海为生的少数民族——京族,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发展京族文化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重要的历史意义。本文旨在分析广西京族文化旅游资源和发展现状,探索京族文化旅游发展路径,助力文化传承、村民增收及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9.
冯梅 《风景名胜》2021,(6):0055-0056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贵州传统民族建筑一方面正受到城市化浪潮的冲击、“美丽乡村”工程的吞噬及“乡村振兴”战略的考验;另一方面在国家大力呼吁保护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建筑文化政策下,人们的意识又在不断增强,这也给贵州民族建筑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应从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加强建筑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保护和传承好贵州的少数民族传统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20.
边龙 《旅游纵览》2023,(9):137-139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其旅游需求也在不断增多变化,乡村地域文化特色鲜明的旅游景点受到了诸多关注,乡村文化旅游发展迎来新机遇,全域旅游理念也由此诞生。基于此,为贯彻落实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促进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本文以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为例,首先对全域旅游的概念界定进行介绍,阐明与全域旅游相关的理论基础,其次论述乡村文化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发展对策,以期为乡村文化旅游发展提供更多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