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雅斐  ;贾钢涛 《沧桑》2014,(5):91-93
红军长征,是二十世纪中国共产党人抒写的壮丽史诗,是中国共产党由挫折走向胜利的转折点。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长征时期革命实践和发展中形成的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学习和弘扬长征精神,不仅可以透视那段峥嵘岁月背后的厚重历史,而且可以从中汲取到革命传统精神的伟大力量,从而有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2.
论文总结提炼了红军长征两次过昆明的情况,以及留下的诗词、独幕话剧、神话、壁画、歌谣、标语等长征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交织的独特文化,阐述了长征文化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等历史内涵和时代价值,为今天我们铭记红军丰功伟绩,弘扬伟大长征精神,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3.
红军过草地,作为长征中辉煌的一页和长征精神中灿烂的亮点早已载人中国革命的史册。在艰苦恶劣的环境中,红军能胜利通过草地、创造人间奇迹的必备前提条件是进行了相当充足的物质准备。本文即以编入右路军的部队为主,论述红军1935年8月通过草地前所进行的物质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4.
导读     
《江淮文史》2016,(5):0-0
正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成功会师,标志着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点,是二十世纪中国共产党人创造的壮丽史诗。长征精神集中体现了党和红军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陈云以亲渡金沙江为平生幸事、视艰难为坦途的自豪自信,是黄镇笔墨描绘征途景、意气风发画长征的乐观向上……为缅怀先烈、不忘  相似文献   

5.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至今已整整60年了。这一发生于60年前的人类伟大壮举,并未因岁月的推移而被人们所淡忘。相反,它对人类的影响伴着星转斗移而与日俱增。这不仅仅是文学、艺术作品渲染传颂的结果;亦不仅仅是政界、军界、学术理论界不断探索的结果,而是伟大长征及其精神已深深铭刻于人们的心中。因此,红军长征精神不仅为中国无产阶级劳苦大众及世界所有进步势力所赞颂;而且,它也使中国无产阶级劳苦大众的敌人及国际帝国主义集团所敬佩。红军长征及其胜利,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自豪与骄傲,而且是整个中华民族的自豪和骄傲;红军长征精神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而且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长征精神不仅是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的红军赖以克服重重险阻、最终取得长征胜利和中国革命胜利的精神支柱,而且也是成熟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新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不断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6.
红军长征途中,中共中央先后召开过一系列会议,对长征胜利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对于红军长征中的重要会议研究,是长期以来学术界关于长征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归纳概述学术界对这些会议的研究与进展,对于回顾长征历史,发扬长征精神,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7.
王渔 《百年潮》2006,(10):21-26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现在全国各地都在举行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197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曾举办过一次纪念红军长征胜利的专题展览.但那时与现在的情况完全不同.那个展览尽管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热烈欢迎,却很快就有人给我们罗织罪名,将我们告到中央,展出没有多久就被迫关闭了.此事虽已过去30多年,但我想如果能把它整理出来,或许对于人们了解纪念长征的历史以及"文化大革命"的那段历史还能有些用.  相似文献   

8.
何静  唐柏林 《黑龙江史志》2014,(18):125-126
长征是一次艰难的历程,苦难中却孕育着新的力量。长征宣传了党的政治主张,使中国共产党深得民心。由此形成的革命理想主义、不怕牺牲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精神和一切为了群众的重要品质成为长征精神的重要内容,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时期研究长征精神依然具有其时代价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长征精神依然是中国梦实现过程中重要的精神支柱。我们需要继续弘扬长征精神,实现伟大中国梦。  相似文献   

9.
红军长征在甘肃的遗迹乔楠60年前胜利结束的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创造的人间奇迹,是中华民族一部惊天动地的英雄史诗,也是本世纪震惊世界的伟大历史事件。长征的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为民族的解放、国家的独立奠定了坚实的基...  相似文献   

10.
杨学生 《铁军》2016,(12):9-9
本刊讯2016年10月22日,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日。由中国新四军研究会、成都军区老干部大学、四川省新四军研究会等单位共同主办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系列活动在成都举行。  相似文献   

11.
读史的境界     
正读史,虽然各取所需、见仁见智,却有不同境界,恰似禅师参禅: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拘于表面);有所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有一定心得启示);彻悟时,"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洞察世事)。今年为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铭记当年那段非凡历史,理当超越表象,深入感悟其伟大的精神价值。作家魏巍指出:红军战士在长征路上所经受的艰难困苦,人间罕见;他们所显示的勇敢和坚毅,是人类美好品质最辉煌的范例。学者陈力说:忧患和责任担当,使中国共产党人激发出惊天动地的力量,长征路上挺起了民族的脊梁;将危机四伏的被动撤退,变为开创革命新局面的起点;将由"左"倾错误导致的战略转  相似文献   

12.
正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中都活跃着女红军这一特殊的英雄群体。她们为红军长征胜利作出特殊贡献,彰显了长征精神和中国革命女性的伟大力量,也使中国工农红军的英雄史诗增添了更加耀眼的光辉。各路红军中究竟有多少女红军参加了长征关于红一方面军参加长征的女红军人数有30人、32人、34人等多种说法,具体是哪些人,各种说法也有一定出入。产生分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唐霞 《文史天地》2006,(10):17-20
周素园是贵州的进步士绅,1936年以57岁高龄参加红军长征,历尽千辛万苦到达陕北,后又返回贵州从事统战工作。谨以此文,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  相似文献   

14.
刘乾坤  任大跃 《旅游》2005,(5):74-79
毛泽东主席在《长征》诗中写到:"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长征组歌》里有一段: "雪皑皑,野茫茫",这就是阿坝,这就是雪山草地。1935年4月下旬至1936年8月中旬的16个月时间里,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相继经过阿坝州。红军在这里经历了长征途中最艰苦、最漫长、最危险而又最辉煌的战斗历程,有不少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发生在阿坝州,红军在这里创造了"爬雪山,过草地"等许多惊天动地、悲壮雄伟、令后人肃然起敬的人间奇迹和英雄业绩。阿坝州是最能集中体现红军长征精神的地方。美国作家索尔克兹伯所作的《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最精彩的篇章是在阿坝州写成的。  相似文献   

15.
朱志清 《黑龙江史志》2014,(14):116-118
人类社会的政治军事活动和地理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中共中央在红军长征中做出了落脚陕北、把陕北根据地作为领导中国革命的大本营的战略决策。地理环境是中共中央做出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西北地区和陕北根据地的地理位置、资源条件及分布结构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对长征落脚点的抉择及陕北革命大本营的建立、巩固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和影响。红军长征落脚陕北具有一种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6.
《攀登》2016,(6)
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期间经过青海班玛地区,是红军经过整个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为红军长征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在革命和建设的历史长河中,班玛和青海的各族人民,以长征精神为沃土,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不断丰富和发展长征精神的时代内涵,打造青海的精神高地,谱写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青海篇章不断奋进的动人乐章。  相似文献   

17.
大革命失败后,遭受国民党疯狂镇压的四川地下党,在红军长征经过四川时,尚存的四川地下党组织和隐蔽下来的党员,面对国民党蒋介石的白色恐怖,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勇气和智慧,积极发动群众,掩护红军、宣传红军、配合红军和参加红军,为迎接红军入川,帮助红军在四川度过一系列危机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8.
<正>从1934年10月转移开始到1936年10月胜利会师,二万五千里长征让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走出了反“围剿”失败的阴影,保存和锻炼了革命骨干力量,长征路上播下了无数革命的种子,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红军在长征中广泛开展强有力的、形式多样的政治宣传工作,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和注重实效的战地鼓动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饥寒交加、艰难险恶的万里征途上,文艺宣传在激励官兵斗志、发动组织群众、扩大红军影响、感化瓦解敌军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长征精神永存文/李国强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到达陕北,胜利会师后,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来在接见红军战士时说:"红军军都是英雄好汉!在这次震惊中外的长征中,许多同志献出了生命.我们要永远记住他们,世世代代记住他们!同志们,中国革命的道路是漫长的...  相似文献   

20.
大革命失败后,遭受国民党疯狂镇压的四川地下党,在红军长征经过四川时,尚存的四川地下党组织和隐蔽下来的党员,面对国民党蒋介石的白色恐怖,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勇气和智慧,积极发动群众,掩护红军、宣传红军、配合红军和参加红军,为迎接红军入川,帮助红军在四川度过一系列危机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