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名山古寺美景精诗佳画奇字魏治功和他主编的《嵩岳诗书画集》文\吴长军薛明辉栏目主持人:戈佑君翻开魏治功主编,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在年末岁首出版的《嵩岳诗书画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河南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王有杰赞颂此集的题词:“名山古寺美景,精诗佳画奇字。...  相似文献   

2.
普陀山旅游事业蒸蒸日上改革开放十八年海天佛国大改变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浙江普陀山,自1979年开放以来,经过整整十八年的保护、修复、建设和强化管理,山上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旅游事业蒸蒸日上。统计数字表明:1979年至去年底止,全山已修复、开发古寺名...  相似文献   

3.
黔灵秀色     
<正>如果说贵阳市是一位绿衣翠裳的女郎,黔灵山就是她头上的一枚碧玉簪。这座位于贵阳城西北角、号称黔南第一山的名山,以峰峦叠翠、清溪潺潺、树木鸟兽繁多而闻名遐迩。正如清代贵州诗人张国华所咏:"众山环绕此名山,第一灵山万树环。古寺深藏浓绿里,钟声响出五云间。"  相似文献   

4.
《贵阳文史》2007,(3):F0004-F0004
贵阳观音洞始建于清嘉庆年间。民国时期僧人心月主持中兴。解放后直到1960年代均为僧人管理。“文革”初期遭受冲击.1983年9月3日.贵阳市文管会将观音洞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对其进行维护修缮。其文物尚存的有部分古寺、碑刻、对联和古洞。  相似文献   

5.
梵净山是西南佛教名山和中国弥勒菩萨道场,明清之际佛教盛极一时,"佛光"记载不绝于书。通过考察五台山和峨眉山历史上的佛光现象,指出佛教名山与"佛光"的密切关系;进一步爬梳明清以来梵净山碑刻摩崖、史志文献、诗文著述,找出梵净山诸多"佛光"历史线索,分析梵净山佛光现象与佛光崇拜,可以为梵净山弥勒菩萨道场研究和佛教文化发展,提供详实可靠的历史线索和文献依据。  相似文献   

6.
《文物世界》1999,(3):18-19
古人说:“天下名山僧占多”。神州大地,锦绣山河,大凡风光旖旎之处,必有名刹宝寺建造其中,有的占山之胜,有的据水之秀,有的傍泉之奇,有的依洞之幽,但你可曾想到,天下竟有挂在悬崖绝壁上的千年古寺,令无数的中外宾客心驰神往,趋之若鹜吗?这,就是北岳恒山十八景的第一景——悬空寺。  相似文献   

7.
古人说:“天下名山僧占多。”神州大地,锦绣山河,大凡风光旖旎,必有名刹宝寺建造其中,有的占山之胜,有的据水之秀,有的傍泉之奇,有的依洞之幽,但你可曾想到,天下竟有挂在悬崖绝壁上的千年古寺,令无数的中外宾客心弛神往,趋之若鹜吗?这,就是北岳恒山十八景的第一景——悬空寺。  相似文献   

8.
<正>古代新疆是宗教传播的必经之地,世界几大宗教都能在此找到踪迹。佛教传入中土途中,在新疆"停顿歇息"时,建起了众多的佛教寺院。中国内地的佛寺总是飞檐高琢,形态雄伟。和内地名山大寺不同,古代新疆更多的是佛寺依山而建,顺着山势蜿蜒曲折,凿建洞窟,洞窟内则画上壁画——这就是一个寺庙的精华所在。但是,随着伊斯兰教的自西向东的传播和后来外国探险家的掠夺,新疆古寺的一些美丽壁画也逐渐湮没了。  相似文献   

9.
都峤山自古便是集道教、佛教与儒学于一身的名山。由于志书记述粗略等原因,儒学被湮没在道教、佛教之中。通过爬梳志书、碑刻和族谱等有关史料的记载,考察山中儒学的"大本营",详述容州望族对山中儒学发展的贡献,进而揭示山中儒学的办学特色,重现其历史原貌,能为志书修纂提供较为翔实的史料。  相似文献   

10.
东北有千山     
我国北方名山,多耸立于我国地势的二、三级阶梯的交接处和华北平原周围。它们相对高差大,对比强烈,尤其在北方冬季的寒冷里,山势更显严峻巍峨。与华北名山相比,黄土高原上的名山,以雄伟浑厚占优,而东北大地上的名山,则以峻秀取胜。  相似文献   

11.
书法碑拓知识讲座夏桐郁碑刻是我国最伟大、最丰富的艺术宝藏之一,从周秦起,以至于今,碑刻艺术一直延续下来。周朝石鼓义、秦刻石、痤鹤铭及西安、曲阜、昭陵三大石刻等闻名于世界。值得我们花大力气去研究和保存。一、碑拓专业亟待加强碑刻艺术随着印刷术和今日电脑技...  相似文献   

12.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五台县境内,居我国著名的四大佛教名山(五台山、普陀山、峨眉山、九华山)之首。并以悠久的建寺历史和规模宏大的古寺建筑群,被国内外世人所瞩目。 五台山,由五座平均海拔约三千米左右的平顶山峰组成。每座山峰分别以台命名:东台望海峰、西台挂月峰、南台锦绣峰、北台叶斗峰、中台翠岩峰。以台怀镇为中心,分台怀、台内、台外三层。从台中远眺,五台即可映入眼帘,五台山也由此而得名。  相似文献   

13.
强跃  刘宇生 《文博》2005,(5):16-17
当前我国31处世界遗产中,名山有七(泰山、黄山、武夷山、峨眉山——乐山为双遗产,武当山古建群、青城山为历史文化遗产,庐山为文化景观)。华山作为道教文化名山,居于五岳和全国十大名山  相似文献   

14.
唐代碑刻以真书与隶书为正格。自沙门怀仁集王右军书圣教序以来,继之者僧大雅集右军书刻兴福寺碑。据《铁函斋书跋》云:“古今碑刻集右军书见诸载记者凡十八家。”集王书以外,如李北海等大书家相率以行草书碑,遂成碑刻之变格。惟终属少数,行草书碑视真书碑尚不足百一之比。今于传世碑刻拓本中拈出数种以举例说明集王右军书圣教序之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三绝回文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户县县城,有一座独具风采的明代建筑——钟楼,楼洞内陈列着张玉德所撰书的24通《雁字回文诗碑》,文字组合奇巧,回环成诵。书法兼获众妙,五体皆工。早有“三绝”之誉,堪称书林艺苑中的一株奇葩。人们看后无不惊叹称奇。 《雁字回文诗碑》的撰书者张玉德(1775——1834)字比亭,户县县城北街人,是名噪一时的书法家兼诗人,清代碑石和民国《重修户县志》记载其“生平笃嗜古书法,凡周、秦、汉、唐诸名帖,靡不究心临摹。”其墨迹“沪上石印,传播通国。”“尝制雁字回文诗,远近争抄,一时纸贵。”  相似文献   

16.
大隋南宫令宋君之碑“大隋南宫令宋君之碑”,又名定觉寺碑,后人简称“宋君碑”,亦称“隋碑”,是南宫市现存最早的青石质碑刻,也是我国年代较早的碑刻之一。“大隋南宫令宋君之碑”为隋开皇十一年(公元591年)定觉寺住持女僧大庵(人称美尼姑)为感念南宫令宋景于...  相似文献   

17.
不访名山     
我酷爱旅游、却有一个原则:不访名山。不是不想去,而是不敢。 名山名气之大,自古就有诗人做诗做赋赞美它是如何的鬼斧神功。如今科技发达,一幅幅美如仙境的画片,更是使得名山美名远扬。 正是名山名气太大,不免产生一种名人效应。就如歌星成为追星一族的偶像,但看到偶像的庐山真面目之后,他们嘴里不说,可在心里却对他们的偶像大打折扣。名山又何尝不是,画片上看到的总是人间仙境。走进去,会不会多了某些人为的垃圾。不敢大言不惭地说名山欺客,毕竟未身临其境。 因为并未身临其境,所以在心中总可保持一幅美好的画卷。出游不必过…  相似文献   

18.
正黄山不仅自然景观奇特,而且文化底蕴深厚。自唐以来,人们开发黄山,游览黄山,歌咏黄山,黄山的地质地貌上,留下了大量宫观寺庙、桥梁亭阁、诗词碑刻,成为黄山一笔丰厚而宝贵的文化遗产。僧众因山来“天下名山僧占多”,黄山亦不例外。步入山中,可见所有寺庙宫观,都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建在风景绝佳处,被群峰奇松环抱相映成趣。黄山给了宗教信众一方净土,黄山本身的清净自然也与宗教的清静气韵一致,  相似文献   

19.
妙趣横生的回文诗、联、句高万全回文,亦称回环,是修辞学的一种辞格,可顺念倒读,可回环往复,读来意趣盎然。饱览山川风物,观光名城都会时,品读那些妙趣横生、回味无穷的回文诗、联、句,如同参加了一次中华民族数千年灿烂文化的检阅,简直是一种美的享受。江苏镇江...  相似文献   

20.
王兴亚 《中原文物》2012,(1):95-102
碑刻是民间资料宝库。地处中原的河南,清代碑刻数量庞大,应用广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上自朝廷大政,下至风土民情,自然的、社会的,官方的、民间的,无所不有。它以当时、当地、当事人记当时当地之事,可信度大,具有很高的学术文化价值。由于散存在各地城乡,从未有人进行系统地收集整理,其中多数至今仍鲜为人知。收集整理这些碑刻,可为研究清代河南地方社会以及清代社会提供丰富而珍贵的资料,文物、艺术与收藏者也能从中获得诸多有益的东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