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董仲舒及其政治思想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杂糅先秦诸家、以天人感应为主要理论形式、以中央集权为理论核心、以"独尊儒术"为文化诉求的大一统政治思想,迎合了时代的需要,对于维护日臻成熟的大一统政治格局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也对统一的政治信念、统一的民族情感和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董仲舒及其政治思想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杂糅先泰诸家、以天人感应为主要理论形式、以中央集权为理论核心、以“独尊儒术”为文化诉求的大一统政治思想,迎合了时代的需要,对于维护日臻成熟的大一统政治格局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也对统一的政治信念、统一的民族情感和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学问之一,汉代"天人合一"思想与宋代"天人合一"思想虽是一脉相承,却各具特色。董仲舒的"天人合一"侧重于"天"的主宰内涵,而朱熹的"天人合一"更侧重"天"的义理内涵。加之其二人所处时代之不同,造成了他们对"合一"理论阐释之不同。  相似文献   

4.
分合之际:二十年代初省宪运动的背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言在地域辽阔的中国,国家组织中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从来就是政治中一个古老而常新的政治难题,寻求既能保持国家统一又能便于地方发展其个性的政治结构是这一难题的关键所在。从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流变及政治制度的构造来看,中国一直是倾向于追求和想往单一制与中央集权的政治目标的,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大一统。在地方制度上,其最典型的特征便是郡县制逐渐取代分封制,并发展出近乎职业化的庞大官僚阶层。应该说,近代以前的中央集权的欲求在很大程度上是停留在理念上的,它有很多社会、道德上的制约,也缺乏技术上的有效手段加以贯彻。  相似文献   

5.
民本思想是中国古代政治哲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不仅为儒家所独有。民本也是老子政治哲学的基本立场,老子哲学中虽有为执政者设计的一套高超的治国之术,但也表达了百姓的内在心声,蕴含有丰富的民本思想。而老子政治关怀应是老子一书的主要目的,因此,重新阐释老子思想中的民本思想,以"还吾老子"本意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6.
力行哲学的思想脉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黄道炫 《近代史研究》2002,26(1):179-199
力行哲学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的官方哲学。它的提出,适应着当时社会的某种政治需要,也和蒋介石的哲学思路密切相关。力行哲学从王(阳明)学及孙中山“知难行易”观念中借用了大量的现成概念和思想资源,同时,为适应其现实目标,蒋又对之进行了加工、改造,并由此引发了概念的混乱及哲学基本精神的冲突。力行哲学以“行”为中心,而“行”的概念本身就是复杂、含混的,“行”的落实也困难重重。当然。作为一种政治化的哲学思想,概念的清晰和统一并不是提出真正关注的问题;力行哲学的出现及其目标,和现实的政治要求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7.
从中国历史的早熟性论明清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一个广土众民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大帝国,这个封建帝国由于地大、物博、人多,经济发展极不平衡,阶级关系十分错综复杂,它的历史发展有其独特的道路,既没有背离一般历史的共同发展规律,也不象有些人所说的,中国是一个长期沉睡  相似文献   

8.
董仲舒的“三统循环”说许殿才"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是董仲舒理论学说的纲领。它反映了董仲舒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更道出了他对天人合一的永恒宇宙秩序的贯通理解。既然天国的秩序是永恒的,那么由天所规定的历史演化程序、统治政策、人伦准则等在本质...  相似文献   

9.
文质说:作为一种文化学的历史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质说向来被认为是一种文学思想,一般都认为第一个提出文质相副的文学思想的是孔子(一说是刘勰)。实际上文质说是一种东方独特的文化思想,它经历了一个由伦理哲学、历史哲学到文化哲学的历史发展,最后才进入文学领域。第一个提出伦理学的文质说的是孔子,第一个提出历史观的文质说的是董仲舒,第一个提出文学理论的文质说的是扬雄。  相似文献   

10.
魏小红 《丝绸之路》2012,(12):115-117
政治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维度。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文关怀、人的自由解放、人的价值旨趣集中蕴涵于马克思政治哲学的理论架构中。马克思政治哲学与其人学思想是内在契合的,它们的理想境界、思维路径和价值目标是一致的。以人学为向度来审视马克思政治哲学,可以清晰地梳理出马克思的政治理想、政治实践和政治价值,从而回归马克思的思想全貌。在当代推进马克思政治哲学中国化的过程中,应把马克思政治哲学的人学向度彰显出来,在人学视域生发马克思政治哲学的价值意蕴。  相似文献   

11.
由于董仲舒、公孙弘等人的推波助澜,《春秋》一书在汉武帝时代上升为政治教科书之列后。便对中国人尤其是知识分子阶层产生着双重影响。因此,研究《春秋》学的形成与发展,它的理论与实践,以及畸变与争议诸问题,对于了解中国传统社会的统治学说史,尤其是统治术儒学化的进程,显然是必不可少的一环。马勇同志的《汉代春秋学研究》(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一书,正是探讨这一问题的力作。  相似文献   

12.
"亲亲相隐"原则是中国古代司法制度上的一个重要原则,其特殊性在于要求亲人之间对犯罪行为的隐瞒,这并不符合封建法制的思想。这个原则依托儒家的忠孝思想产生发展,在中国中央集权社会中得以巩固,但由于它的特殊性使得它在司法实践的过程中不可能全面执行,势必存在着一定的限制条件。本文是一篇研究综述,旨在理清这种中国古代特殊法律制度的研究历史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陆贽(754—805),字敬舆,苏州嘉兴(今浙江)人,唐代政治家、文学家。历任监察御史、中书侍郎、宰相等。他认为人事重于天命,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先德后刑、爱民仁政、信赏必罚、纠正政治决策偏失等思想,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可操作性。由当时政治管理环境的特殊性所决定,陆贽对皇帝的政治方式提出了许多意见,反映了他政治管理思想务实的特征。其政治管理思想极其丰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略论战国秦汉时期的思想整合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学功  张科 《史学月刊》2001,(3):143-145
春秋战国之世、生产发展,社会结构重组.政治集团林立。思想化领域也经历了百家竞起、异说纷呈的空前繁荣局面。但这种情况不可能永无休止地持续下去,随着国家统一的渐趋实现。思想化领域群龙无首的局面也必将结束。于是。对思想化进行整合、从而为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国家提供一尊的、指导性的新思想武器的任务便摆在了战国末、秦汉时期政治家、思想家的面前。这种整合。以战国末荀子、吕不韦的尝试始,以西汉中期董仲舒的新儒家思想被定为一尊终。  相似文献   

15.
董仲舒是我国西汉时期著名的儒学家、思想家、哲学家。他将汉代以前的儒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思想继承和发扬,形成新的汉代儒学体系,这也是董仲舒的天人宇宙图式。它将天地人联系在一起,形成了其特殊的“三纲五常”道德哲学原理、德主刑辅的封建法律秩序,对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道德思想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6.
元朔五年,汉武帝为维护封建中央政权之需要,接受了董仲舒等人“大一统”思想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遂兴太学置博士弟子员五十人。这是汉代正式创立太学的开端,亦是我国历史上有文献记载正式大学的滥觞。随着封建地主阶级政治和经济的发展,统治阶级出于政权需要,汉代太学得到了发展。汉代首创太学,规模之大,人数之多,在世界教育史上是罕见的。在招生制度、教学组织形式、考试制度等方面,都有它的独特之处,有着深远的影响。(一)多途径的招生办法汉代太学生的来源是多途径的。或由“太常补  相似文献   

17.
政治哲学"是对于有关公共目的、信念的理性判断和估价"①,是思想家对于人类政治生活所作的理性思考和应然性的判断。到目前为止,即使是最著名的百科全书,提起政治哲学,也大多从希腊哲学说起,很少提及中国古代政治哲学。其实,历史上为西方思想家所注意的社会政治生活主题,也同样引起了中国古代思想家的关注,在保持和提高社会生活的质量这一点上,中西方思想家的主观愿望是相同的。只不过中国古代思想家以其对于社会政治生活独特的理解,用中国人特有的思想方式,建立起了颇不同于希腊、罗马传统的政治哲学体系。一、中国传统政治哲学…  相似文献   

18.
蒋介石(1887—1975)是中国现代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思想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军事、伦理等方面的内容。限于篇幅,本文仅对其哲学、政治思想作以探讨,以就教史学界同仁。  相似文献   

19.
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天命思想具有明显不同,前的核心是“皇天眷佑后金”,而后的主流意识是“天命靡常,惟德是辅”。他们的天命思想经历了一个从“敬天”到“信天”再到“疑天”的演变过程,最终完成了与儒家天道观的接轨。他们天命思想的每一次演变都与后金政治的内容和运作方式密切相关,而历次演变了的天命思想都或推进或制约了后金及大清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司卫国 《攀登》2004,23(2):8-1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继邓小平理论之后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造的又一重要的理论成果,它已经退步形成为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作为一个科学体系,它紧紧围绕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以发展为主题,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科技、教育、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它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科学地回答了邓小平理论还没有克分田答或没有来得及回答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了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