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禾土 《陕西史志》2001,(1):23-24,15
一、梁启超其人 提起“饮冰室主人”梁启超,大家都熟知他在近代史上与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是维新派领袖之一,以“康梁”并称于世。晚年在厌倦了政治以后,他又致力于讲学与著述,在清华、南开、东南诸大学纵谈时政,阐释文化,演讲学术。他广泛的学术研究成果,显示了他广博的兴趣、炽烈的“学问欲”和卓越的秉赋。  相似文献   

2.
戊戌维新时期妇女的思想解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戊戌维新时期,维新派领袖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都十分关注妇女问题。在理论上,他们把妇女解放当做民权平等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实践上,他们从不缠足和兴女学两个方面来着手解决妇女问题。但是,戊戌维新时期妇女是否直接参加了维新运动,并提出自身解放的要求?出于缺乏资料,似乎至今尚无人触及。马克思曾指出“没有妇女的酵素就不可能有伟大的社会变革。”戊戌维新运动尽管极不彻底,而且很快就失败了。但它仍然  相似文献   

3.
康有为(1858—1927)是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的先进中国人。他领导的变法维新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前进,尽管他后半生走向倒退,但仍不失为资产阶级维新运动的领袖,不失为近代中国杰出的思想家、学问家。70年来,前去他墓地凭吊者不绝。  相似文献   

4.
变法维新运动时期的梁启超,是以政治家、思想家、宣传家活跃在政治舞台上的。他当时提出的革新鼎故的主张,不仅涉及政治、文化方面,而且涉及经济方面。  相似文献   

5.
变法维新时期学会、社团补遗闾小波官绅热衷于结社团、组学会.是他们在变法维新时期显露出的新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关于其间社团及学会的数量,前人与今人均有较详尽的记载。如梁启超著《戊戌政变记》卷七《改革起源》附《强学会封禁后之学会学堂报馆》与胡思敬《戊戌...  相似文献   

6.
张乐行传     
前期捻军最高领袖张乐行(1810——1863)或作张洛行,安徽毫州雉河集(涡阳)张老家(村)人。其父张慰祖,母燕氏,均在起义前逝世,大哥张问行早年夭折,二哥张敏行为捻军将领,乐行排行第三。乐行之妻马氏,为农村妇女,不曾参军,续娶妻子杜金蝉,随军转战,是他的得力助手。其子张喜,起义时年纪尚幼,起义失败后,父子同时殉难。张乐行的家庭是一位农民起义领袖的家庭,其家庭成员,有许多人是捻军领袖,并为之奉献出自己的生命。  相似文献   

7.
二十世纪初的广东是“革命策源地”,亦成为“艺术革命策源地”。康有为、梁启超维新在前,孙中山革命于后。启蒙思想家梁启超在变法维新的同时,亦大力倡导“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文界革命”以及“戏剧改良”,如其《班定远平西域》,自谓“在俗剧中开一新天地”[1]。  相似文献   

8.
2002年12月27日,阴沉了几天的天空突然放晴,我怀着崇敬的心情给深居北京的项苏云女士打电话,送去了对她全家新年的祝福。项女士是“二七”革命斗争领袖人之一项英同志的女儿,她今年74岁高龄。从她爽朗的谈话中,我能感觉到她心胸的开阔。  相似文献   

9.
正身为女性,却不让须眉,是著名救国会"七君子"之一;她,唇枪舌剑,据理力争,曾是上海的著名律师;新中国成立后,她担任第一任司法部部长。她就是中国民主同盟领袖史良。一名女律师的肩担道义史良(1900—1985),江苏常州人,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幼年的史良跟随身为塾师的父亲读书,常听父亲讲述屈原、文天祥、  相似文献   

10.
正她,巾帼不让须眉,是著名救国会"七君子"之一;她,唇枪舌剑,据理力争,曾是名震上海的著名律师。重庆谈判期间,她与毛泽东畅谈时局,无拘无束。新中国成立后,她担任第一任司法部部长。她就是中国共产党久经考验的亲密战友——中国民主同盟领袖史良。一、一名女律师的肩担道义史良,江苏常州人,1900年出生于一个知  相似文献   

11.
梁启超是与康有为齐名的变法维新中心人物、中国近代史上的学术大师。他热情宣传启蒙思想,猛烈抨击清王朝的腐败黑暗,提倡民主,弘扬科学。尤其是他的《少年中国说》,渴望祖国富强,激励民主进步,赫赫功勋,至今为炎黄子孙赞叹。其实论学著,精深丰厚,给中国的思想文化宝库增添了宝贵遗产。  相似文献   

12.
正在我国近代的山东,有一位为聋哑儿童服务了一辈子的女校长,她就是梅耐德女士。梅耐德女士是美国人。她是如何来到中国,又是因何投身于聋童教育事业,这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呢?为爱来华要讲述梅耐德的故事,首先要从其丈夫梅理士说起。梅理士(Charles Rogers Mills,1829—1895,又译为米尔斯),是美国北长老会传教士,1856年从神学院毕业,同年10月和新婚妻子麦克马斯特女士离  相似文献   

13.
吴健雄和胡适,一个是学生,一个是老师。一个是20世纪著名的华裔女科学家,美国物理学会第一位女会长,与居里夫人并列为20世纪最伟大的女科学家之一。一个是赫赫有名的文学大师,新文化运动的领袖。她说,一生中影响她最大的两个人,一个是她父亲吴仲裔,另一个则是胡适先生。胡适是她少女时期的偶像,一生的师长,影响着她一生的诸多选择,甚至成就了她的伟大事业。他说,做吴健雄的老师,是他平生最得意、最自豪的事情。  相似文献   

14.
戊戌时期女子教育思想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所倡导的以救亡图存为首的变法维新运动的一项重要内容。而近代维新运动的杰出代表梁启超非常重视和关注广大妇女的解放问题,为女子教育构建出完整的思想体系,为中国女子教育发展做出了伟大的贡献,是中国近代史上提倡妇女教育、兴办女学的积极实践者。其中,他的某些观点不仅在当时有重要影响,即使在今天仍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5.
1928年3月梁思成和林徽因在加拿大渥太华举行了婚礼,当时梁思成的姐夫正在那儿做中国总领事。这对新人真是门当户对,梁思成的父亲梁启超是维新变法的领袖,后来做过袁世凯政府的司法总长和段祺瑞政府的财政总长,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是梁启超的同僚,做过段祺瑞政府的司法总长。婚后,梁、林  相似文献   

16.
陈政 《炎黄春秋》2023,(10):98-100
李端棻(1833—1907),出生于贵州省贵筑县(今贵阳市)。幼岁而孤,曾随叔父李朝仪赴京城求学[1]。清朝著名教育家、政治家、改革家。北京大学首倡者、戊戌变法领袖、中国近代教育之父。晚年归故里,主要兴师重教,创办贵阳一中等。倡导创办京师学堂,奠定北京大学基础;举荐康梁改革,支持变法维新兴教;投身体制变法,践行维新教育图强;做官清廉节俭,为教育复兴尽心力行。其教育思想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7.
张若名是我国早期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者之一,又是我国最早在国外获得博士学位的学者之一.然而,张若名的名字,后来却由于各种原因鲜为人知.张若名的一生,无论是对我国早期的妇女解放运动,马列主义在我国的早期传播,还是对文化教育事业,都曾做出过贡献.这样一位不寻常的女性,真的不该被历史遗忘.(一)激进的学生运动领袖张若名,字砚庄,1902年出生于河北省清苑县.在她尚年幼时,父亲娶了二房妻子,从此她母亲倍受歧视和虐待,这使张若名幼小的心灵受到很大的刺痛.童年不平常的经历,对张若名性格的形成起了很大的作用.1916年,张若名考入天津“直隶北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与邓颖超同为第十级学员.“五四”运动期间,张若名非常活跃,她与邓颖超、郭隆真、刘清扬等一道,积极发起并组建了天津反帝反封建的爱国妇女团体“女界爱国同志会”,并被推选为评议委  相似文献   

18.
一个激进者的皈依——多萝西·戴的思想和行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民权运动的领袖中,多萝西·戴不像小马丁·路德·金那样受到国内学术界的关注,但是她在20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一直是美国激进社会思想和运动的代表性人物,是美国和平反战运动和天主教社会思想的重要先驱。在整个冷战时期,她始终抗议美国政府的军备竞赛和对外战争,是反对越战和反对种族歧视运动的领袖之一。戴在济贫和其他社会工作中形成的思想观点表明,美国社会的基督教文化底蕴有助于美国人较成熟地应对现代资本主义所带来的贫富分化问题,且有助于化解自由竞争可能造成的尖锐阶级矛盾,维持社会的安定和谐。戴以及像她那样的其他美国人的激进思想和行动,构成美国社会一个重要侧面。他们的激进最终融入了美国主流的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9.
施洋是闻名中外的劳工大律师,他的名字与“二·七”大罢工联系在一起,与工人运动领袖林祥谦联系在一起,而他夫人的生平事迹却鲜为人知。施洋夫人原名郭秀兰。婚前就资助施洋求学,婚后支持施洋投身劳工运动;施洋遇难后,董必武为她改名为郭继烈。她继承丈夫的革命遗志,奔走呼号,控诉军阀罪恶,唤起民众继续战斗。施洋生于1889年,是湖北竹山县人,郭秀兰是他的同乡。1911年,施洋考入郧阳府立农业学堂,习蚕科,得到了妻子和岳母的精神支持和物质资助。1915年,施洋考入湖北私立法政专门学校本科,学法律,仍靠郭秀兰在家纺线织布,供…  相似文献   

20.
高秀清 《百年潮》2013,(8):60-61
关于中共一大会场,人们早已熟知,其中的两处:一处是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一处是浙江省嘉兴南湖一艘游船上。中共一大代表的住宿处是博文女校。当时,为什么要安排在这几个地方,又是谁去安排的?这就必须提到一个人,那就是李达的妻子王会悟,安排这些地方都与她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