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1958年,我国制造出了第一台电视机。此后60年,从"大脑袋"电视,到液晶电视,再到现在的"超薄"电视,越来越高端。小小电视机,大大不容易,它不仅见证了中国电视制造从无到有,再到不断在全世界创造多个第一的历程,更见证了科技人员为完成这一项项科技创新所付出的艰苦努力。那么,我国第一台电视机生产背后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2.
1902年,乔治被派到巴黎近郊的一家教堂当传教士。老传教士雅克领着他来到仓库,指着一辆老爷车说:"这是我能留给你最值钱的东西,只可惜开过几次后它就不能跑了,如果你能鼓捣好它,就拿去用吧。"在那个年代,老爷车还是个稀罕物,乔治下了很大功夫,才弄明白它的操纵技巧。要让车跑起来,  相似文献   

3.
为理解叫好     
苍穹的雨,一丝一丝地飘着,像满天飞舞的细沙。只有我和他,慢慢地走在路上。我和他手里都有一把伞,可是谁也没有打开,任雨肆虐地打在脸上,或许那样我的心会舒服一些。眼前是朦朦胧胧的一片,绿色在雨水的洗涤下显得更有活力,周围的一切都如仙境般地迷人,可我却提不起精神去欣赏。"你冷吗?"他关切地问。"不冷。"我回答说。接着便是一阵沉默。"你为什么不问我怎么不回家?"我终于打破了沉默。"哦!因为你不想说。"他不紧不慢地说。"我生物才考了94分。"我紧紧地咬了咬嘴唇,声音  相似文献   

4.
女儿今年七岁,喜欢看电视,春节期间女儿每天上午都要坐在电视机旁看电视连续剧。有一次,我也凑过去看个究竟,看看她到底看的是什么电视。我上前一看,原来放的是《三毛流浪记》,我想这是  相似文献   

5.
田聪明 《百年潮》2012,(7):30-33
正过去很长一段时期里,人们对中国的电视业有个称谓,叫"福利电视"。就是在电视发射功率覆盖范围内,人们只要有台电视机,不论彩色、黑白,或大、或小,仅靠自带天线即可收看,不需要办任何手续,更不要付什么费用。而现在全国绝大多数电视观众看电视,都是要"付费"的,包括向有线电视网付一次性的初装费、每个月的收视费,实施数字技术传输的还要花钱买机顶盒等。这就是发达国家早就实行的"付费电视"。那么,中国是怎么和什么时候开始由"福利电视"向"付费电视"转变的呢?这要从上世纪90年代前半期说起。现在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北京电视台,是1958年开办,也是中国电视业的诞生。从那以  相似文献   

6.
我认识孟家芹同志是在1950年上半年。那时他是滁县地委常委、组织部长,我是《皖北Et报》派驻滁县地委的记者,虽然工作上的直接接触不多,但在地直机关听到不少关于他的好评。大家都说他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艰苦朴素,清正廉洁。  相似文献   

7.
<正>在旅行中,我们遇到了3位在斯洛伐克留学的中国学生,和他们聊到在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法的业余时间都怎样度过时,我问道:"你们平时骑自行车吗?"他们说:"不骑。"我说,"你们知道布拉迪斯拉法有一条最美自行车道吗?"他们答,"不知道。"我告诉他们,在布拉迪斯拉法有一条最具生态美的自行车道,一定要去看一看,能骑车过去最好,如果不能骑车,在那条自行车道上跑跑步,也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  相似文献   

8.
第一次社教:听王光美介绍"桃园经验" 1963年秋天,我参加面上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后来叫"四清"运动.地委当时决定,在江苏省铜山县大庙乡进行试点,由地委第一书记刘锡庚、地委副书记梁公甫任正副团长,我和李鸿民任团部秘书组正副组长.参加秘书组的还有地办调研科的谢承进,铜山县委宣传部的芦道峰、刘步生和县委办公室的许超伦等同志.各个生产大队都派了工作队.当时搞"四清",主要是清经济,对象是大小队干部,几乎是人人过关.  相似文献   

9.
看电视     
正我家的电视机拿出去修理了,所以,我有两个多月没有看电视。没有电视看的那段时间,我放学回家主要是看书,有时也和哥哥打打扑克。除了完成作业之外,我还能复习和预习功课。就这样,一个学期过去了。等期末考试结束后看到自己的成绩,我惊讶了。母亲也很惊讶,因为我的成绩好得出人意料。但是,电视机修好后,母亲又开始教训我了:"你总是看电视,这可不行!"我想我应该好好反省一下自己看电视的问题了。过去,我总是忍不住地想看电视,一有空  相似文献   

10.
马懋如 《百年潮》2013,(5):19-20
20世纪50年代初,我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处工作,在中南海上班。解放初,社会上游泳池不多,我们党委机关的干部也不去那里。中南海有一个游泳池,在中南海上班的人很多,不可能都去,记得那时发游泳证,凭证轮流去。我们宣传处有一张也可能是两张游泳证。我游得不好,却很想去。当时我初到北京,觉得一切都很新鲜,听说毛主席常去游泳,很可能会见到毛主席,因此,更想去。夏日炎炎,谁不想去?处里同志照顾我,有一天把游泳证给了我,我很高兴。  相似文献   

11.
在乎     
我一个人走在落满金黄色法国梧桐树叶的街道上,用严肃和俯视掩藏自己的千疮百孔、过早苍老的心。那时的我可以装作一切都不在乎。我可以携着"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成绩单去闹市游荡,可以在亲戚家混一个暑假也不说想家,可以任别人践踏我的尊严也能保持  相似文献   

12.
文学的良心     
叶辛 《文史天地》2003,(12):10-11
在祝贺巴老百岁华诞的时候,我想先回忆几件往事。1967年夏天,上海得势的造反派批斗巴金。本来批斗会在杂技场举行,但因通过电台和电视转播,上海的大街小巷,响遍了“打倒黑老K巴金”的口号声。实事求是地说,那个年头上海的家庭中,没几户人家有电视机,更没几户人家有空调,上海人的夏天本来就是在弄堂里、阳台上乘风凉。广播喇叭里一宣传斗巴金,男女老少各式人等都涌到公家单位的黑白电视机面前去了。我那时在读中学,同学中有一位自己组装了一台小小的黑白电视机,我们五六个运动当中的逍遥派,都聚到他家看电视实况转播去了。不是对批斗会感兴…  相似文献   

13.
10年前,王世襄在自选集《锦灰堆》中写下:"我今年八十五岁,已届垂老之年。过去的一切,我都不计较,但只计较一点,即要求得到正确、公正的理解。"此后数年中,《锦灰二堆》、《锦灰三堆》陆续出版,这  相似文献   

14.
山中一日,人间一年。时间在琼库什台的山间似乎凝结成了一个点,在这里的一切都变得缓慢而悠长,从容而不迫。虽然我曾经是奔走在城市秒针上停不下来的疲惫钟摆,可是当被琼库什台的时间浸泡过后,竟然不由自主地慢了下来,不再心急如焚,不再马不停蹄。这个小到在地图上都快搜不到的地方,一个多世纪前还无人知晓它的存在。  相似文献   

15.
我第一次踏上非洲土地是1972年,只有26岁,当时国内正值"文革"时期,出国人员寥寥无几,国外的一切对我而言都很新奇。第一站我到了阿尔及利亚,它给我的印象是仿佛进入了《一千零一夜》中描述的世界:幽深的古街道,蒙面的妇女,身穿阿拉伯袍子的长者叼着弯弯的水烟袋呼噜呼噜地抽着,工匠们在铜盘上敲打着金银线……从26岁开始,我前前后后在非洲5个国家工作过,临时去过的国家有10个,非洲东西南北中都走遍了。在我眼中,  相似文献   

16.
明可 《华夏地理》2006,(4):136-145
"去哪里喝茶?"过去这不是一个问题.我在成都住了十年,可以有太多的选择.许多时候,我选择去宽巷子或是紧挨着的窄巷子找一家老茶馆坐下来.要不了多久,一大帮认识和不认识的朋友就会从各处陆续赶到,聚在一起谈天说地,好像所有成都人都赋闲在家不用上班.但城市改造的浪潮把城里的大部分古旧建筑冲得无影无踪,窄巷子在我上次回成都时已经拆除,宽巷子的拆迁工程也启动了很久.我以前经常光顾的那些老茶馆已一一消失."去宽巷子!"朋友的回答让我意外,我以为他在动员我去已经改造好了的宽巷子喝茶,"还没有拆光,现在比以前还要热闹,还要好玩."  相似文献   

17.
关于中国开始冶铁和使用铁器的问题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冶铁的发明,在人类历史上,曾产生过划时代的作用,一切文化民族都不例外。恩格斯指出。"铁已在为人类服务,它是在历史上起过革命作用的各种原料中量后的和最重要的一种原料。"因此,探讨开始冶铁和使用铁器的问题,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中国是什么时候开始冶铁和使用铁器的?这个问题,过去曾有过许多推论,但问题并没有解决。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展开,这个问题我以为是到了基本上可以解决的时候了。1957年,我曾经把中国开始冶铁和使  相似文献   

18.
党史与国史:在怎样的意义上应有区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史 ,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是一个新兴的史学领域。我想 ,它正逐渐成为一门“显学” ,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专门的国史研究机构———当代中国研究所的建立而推动的。由此 ,国史的学科定义、涵盖范围、研究对象以及它同相关学科的关系等等 ,越来越成为人们讨论的话题。过去 ,国史无疑是覆盖在 1 949年以后的党史中的。因为执政的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似乎也就是共和国史。党的领导是决定一切的 ,因而不需要再去划出一个国史来。但在事实上 ,这种看法显然同现实生活存在误差。共和国史不等于中共党史 ,这是肯定的 ,可是人们发现 ,这种不等同却又…  相似文献   

19.
旅馆     
素素 《旅游》2006,(7):8-9
去欧洲的那些天,一路上都在住这种古老的普通的小旅馆。我不明白,欧洲人过去也长得人高马大,旅馆为什么那么窄小呢? 房间小得只够放下两张床,旅行箱都没地方打开。  相似文献   

20.
最难忘记的是过去,最难面对的是自我——题记"嗨,你好!"在南京创新学校补习时突遇"老陈",心中一阵难过。"你好!"他依旧是那种低哑老成的声音,看来他似乎一切都没有变。打过招呼之后,我和他擦肩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