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4年3月21日,贵阳当地的文史工作者在贵阳乌当区竹林村蔡家寨发现了一块唐树义墓残碑,经考,其即为《中国西南地区历代石刻汇编》中所收的《唐树义死事碑》。《汇编》中所收拓片原高94厘米、宽91厘米,系清咸丰五年(1855)刻石,西南大儒郑珍隶书,唐树义之子唐炯撰文。据唐炯《成山庐稿》,可知拓片内容与其《先  相似文献   

2.
张帆 《福建史志》2001,(5):61-63
光绪十一年(1885年),年仅38岁的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时称“清流四谏”①之一的陈宝琛,在南洋会办大臣任上突然以“荐人失察”受到“降五级调用”处分,时恰因其母去世守孝,从此被“闲放”归里达25年之久。固然,陈宝琛力荐后来成为中法战争败将的唐炯、徐延旭,难辞“荐人失察”之咎,  相似文献   

3.
正唐树义、唐炯父子从政后虽然一直都在省外做官,终日忙于政务、军务,但他们始终关心支持着家乡文化事业的发展。一、资助郑珍、莫友芝辑录刊印《播雅》和《黔诗纪略》唐树义、唐炯父子既是晚清时期名声显赫的地方官吏,也是著名的学者和诗人。唐树义著有《乙巳朝天录》、《从戎日记》《、北征纪行》《、楚北旬宣录》《、水归田银》、《癸丑出山录》、《癸甲从戎》、《待归草堂诗文集》等。唐树义还与丁宝桢、罗文彬等捐资修复扶风山阳明祠,  相似文献   

4.
父子巡抚     
往昔人们谈及贵阳的名门望族时 ,总是兴趣盎然地念着“唐家的顶子 ,华家的银子 ,高家的房子”的顺口溜。所谓唐家的顶子 ,是指唐氏家族在清代做官的人多。唐氏的祖籍原是四川涪州 ,先世因逃避张献忠难而迁往遵义定居 ,清初以来 ,诗礼传家 ,人才辈出。据《遵义府志》及《续遵义府志》所载 ,自康熙年间至光绪年间 ,唐家有功名者达20余人 ,其中唐树义、唐炯父子 ,官拜巡抚 ,成为统治集团中的重要人物。昔日遵义城中流传着顺口溜“要想唐家不当官 ,除非干断洗马滩” ,可见唐家人气之旺。乾隆五十七年(1792) ,唐树义诞生于遵义老城的一书…  相似文献   

5.
半年前,台湾《黔人》杂志总编李永久先生来信告诉我,说黔南州水电局都匀市杜润炎先生撰文《唐炯统兵援黔时间辨》,对拙作《两代风流:唐树义与唐炯》唐炯援黔时间质疑,希望我对此予以回应。信中并附有杜文。为了慎重起见,笔者重新核对史实,针对杜先生质疑的几点予以答复。由于是学术之争,加上对方是长者,我恪守摆事实、讲道理的原则,尽量做到谦恭有礼,尊重对方,说明拙作的参考书目,引文的出处来源,希望杜先生看后再作定夺。2002年第9期《文史天地》有一篇《不该戏弄读者》的文章,当我看完后,不禁哑然失笑。杜文指责拙作…  相似文献   

6.
《文物》1961,(8)
偶阅抄本《国初莆变小乘》,系清初莆田人陈鸿(字邦贤)所编。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陈鸿死去,年八十一岁。以此计算,陈鸿当生于明万历四十五年(公元1617年)。此书述清初福建莆田"变乱"事甚为扼要。其中有一段讲到"蕃薯"的事: "庚寅顺治七年  相似文献   

7.
正明朝各代,北方蒙古各部屡犯山西,其中俺答部尤甚。嘉靖十九年(1540)山西巡抚都御史陈讲在太原县"行文修筑"22个堡寨,实为防御之必须。此事在明嘉靖三十年(1551)、天启六年(1626)、清雍正九年(1731)、道光六年(1826年)四部《太原县志》里都有记载。《太原市志(一)》(太原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年8月第1版)无记载。一明嘉靖三十年(1551)《太原县志》卷之一"堡寨"目记22个堡寨:  相似文献   

8.
正"谢翱当是长溪(霞浦)人"。1981年,笔者以此为题作争鸣文章,蒙黄寿祺教授多次审阅,并嘱"你稿件要写清清楚楚,要耐心细细修改,不要急于求发表,实至自然名归!"不料,一搁就是三十多年。这期间,《辞海》"谢翱"条又在其第四版(1989年)、第五版(1999年)、第六版(2009年),均把谢翱说成"福安人"。今值谢翱逝世721周年,《辞海》第七版(2019年)出版在  相似文献   

9.
<正>存世元代青花瓷器的数量可谓屈指可数,目前全球仅四百多件,国内考古发现和博物馆收藏约一百多件。其中绘有人物及故事情节的,更是凤毛麟角,因此湖北省博物馆收藏的出土元青花"四爱图"梅瓶和武汉市博物馆收藏的传世元青花"四爱图"梅瓶格外引人关注(图一)。湖北省博物馆馆藏的元青花"四爱图"梅瓶(以下简称"前者"),2006年出土于湖北省钟祥市明代郢靖王墓。墓主郢靖王朱栋是明太祖朱元璋第二十三子,生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册封为郢王,永乐六年(1408年)就藩安陆(今湖北省钟祥市),卒于永乐十二年(1414年)享年二十七岁,谥号日"靖",永乐十三年(1415年)葬于城东二十里清平村宝鹤山。王妃  相似文献   

10.
正吕宫(1603~1664)字长音,号苍忱,常州府武进人,顺治四年(1647)丁亥科状元,顺治十年(1653)十二月六日御笔钦点其为内弘文院大学士,位列宰辅。一年多后,经其五疏求罢,于顺治十二年(1655)年二月福临允其所请,命以太子太保衔归籍调理。光绪五年刻本《武进阳湖县志》"人物志"中称其"家居凡十年,里中不知有相国"。康熙三年(1664)卒于家。  相似文献   

11.
《贵阳文史》2012,(1):15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66年"文革"时期,通常被称为"十七年"电影,并把它分为四个发展阶段。(1)建国初期的蓬勃发展;(2)1956年前后的电影发展;(3)1959年(国庆十周年)的电影文革;(4)60年代初至文革前的电影。"十七年"的中国电影作品普遍体现出一种质  相似文献   

12.
正1.阿离合懑"熙宗时,追封隋国王。天德中,改赠开府仪同三司、隋国公。大定间,配飨太祖庙廷,谥曰刚宪"~(1)。按:"天德中"为"正隆中"之误。阿离合懑的爵位由"隋国王"到"隋国公"的变化,与熙宗和海陵时期封爵政策密切相关。阿离合懑是景祖第八子,天辅三年(1119年)"薨,年四十九"~(2)。金熙宗天会十四年(1136年)便有"大封宗室"之举,天眷元年(1138年)"定封国制"~(3),金代封爵制度正式确立,此后景祖、  相似文献   

13.
1980年5月,北京市崇文区后池西街(原龙须沟)施工中,在距地表2.8米的黑色淤土中发现四颗清代关防铜印。①"监督四川夔关关防" 雍正六年(1728年)十一月铸造。②"分理清查松江府属钱粮之关防"雍正七年(1729年)正月铸造。  相似文献   

14.
正《元和郡县图志》卷5河南府"新安县":"贞观元年省谷州,新安属河南府。"(李吉甫著、贺次君点校,中华书局,1983年,第142页)按:该书同卷"福昌县"条则曰:"贞观元年(熊)州废,以县隶谷州。显庆二年废谷州,以县属河南府。"(第140页)若贞观元年(627年)废谷州,岂有以福昌隶谷州,显庆二年(657年)再废之理?同书"长水县"条:"贞观八年,自虢州割属谷州,显庆二年属河南府。"(第135-136页)亦可证明贞观  相似文献   

15.
满清王朝经历康熙、雍正时代,至乾隆朝以后遂进入了中国历史上所谓的"康乾盛世"巅峰。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登基后亦效仿皇祖(注:指康熙皇帝。以下"同"),曾于乾隆十六年(1751)、乾隆二十二年(1757)、乾隆二十六年(1761)、乾隆三十年(1765)、乾隆四十五年(1780)、乾隆四十九年(1784)六次巡幸江南,所行路径与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当年南巡时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16.
日本元禄十二年(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翻刻元泰定二年(1325年)刻印的《新编群书类要事林广记》(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乙集卷1"燕京图志"中有4幅图:京城之图(燕山府)(图一)、帝京宫阙(图二)、东京城图(金南京城图)和南京城图(旧应天府,金归德府)。此所谓"燕京图志"盖指京城之图(燕山府)和帝京宫阙两幅,东京和南京城图是附图。此卷目录后记云:"东京旧城宫室制度,已纂为图,刊于前卷,而金人所改东京、南京宫殿楼馆,有所损益,今将城壁图制刻于燕京图志之后,览者可以知古今之制不同也。"京城之图(燕山府)和帝京宫阙这两幅图,是目前所知时代最早的也是唯一的金中都图。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明代延绥镇长城的"二边"和"大边"的修筑时间、地点、修筑者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指出"二边"长城为余子俊督修,时间为成化九年(1473年)三、四月至次年的三、四月之间;"大边"长城则为文贵主持修建,时间在弘治十七年(1504年)九月至正德二年(1507年)四月之间。"二边"长度为2013里(明里)195步,约合1183.4公里;"大边"长度为1087里(明里),约合639.2公里。延绥镇长城的修筑过程与明代西北边防方略的发展过程密切关联,也间接反映了边地卫所土地屯垦的变化,对研究历史时期陕北长城沿线环境变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物》2015,(3)
<正>《肩水金关汉简(贰)》中有一条标题简为:元始六年磨日居摄元年·大岁在寅73EJT23:317"■日"即"历日"。"元始"无"六年",所谓"六年"正是西汉孺子婴居摄元年(6年)。汉代通常是接近年终时颁行来年的历日正朔,推想此历日应在元始五年(5年)就已制作完成,故题为"元始六年历日",以待来年颁布。改元后,历日仍可通用,遂补书"居摄元年·大岁在寅"。既然有标题简,那《金关(贰)》中一些涉及历日干支的简就可能属于《居摄元年历日》册书。先考  相似文献   

19.
《文献》2014,(6)
<正>苏州图书馆藏有《雪烦山房日记》不分卷,记事时间为清咸丰四年(1854)元旦至咸丰五年(1855)十二月二十九日,及咸丰七年(1857)元旦至咸丰八年(1858)九月三十日,绿格稿本,四册。金镶玉装,半叶十行,字数不一,白口,书口下镌"雪烦山房"四字。框高18.7cm,广12.7cm。前后无序跋。钤有朱方"稼甫"、白方"徐立方字稼甫"、"徐立方印"诸印。全书用草体书写,字体苍劲秀美。  相似文献   

20.
<正>一明末清初,战事不断,大量土地荒芜,经济持续萧条。清朝入主中原以后,励精图治的康熙皇帝从稳定社会和发展生产力等战略需要出发,先后在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二十八年(1689年)、三十八年(1699年)、四十二年(1703年)、四十四年(1705年)、四十六年(1707年)六次巡幸江南。南京作为大明王朝的开国京师、留都,到了清代仍然是中国南方的"首善之区"。戏剧大家孔尚任在《郭匡山广陵赠言序》中不禁赞叹:"天下有五大都会,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