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锡祺与《小方壶斋舆地丛钞》及其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前言《小方壶斋舆地丛钞》是清代末年极为重要的奥地著作汇编。正编分12帙,又有补编、再补编各12帙,合计1000余种,约近千万字,可谓舆地丛书中空前之作,素为学者重视,又用小字排印,使用方便,流传极广,各图书馆均有藏本,实为研究史地者必备之参考书。编者王锡棋最初编印的《小方壶斋丛书》分为4集,为一般综合性丛书。由于王氏富有资财,曾于光绪初年自行排印。他又酷嗜地理之学,遂于光绪六年(1880年)又编印以舆地为主的丛书,名为《小方壶斋丛钞》,6卷。卷1为世界和全国,计有8种,卷2为传臣扈从之作,计有7…  相似文献   

2.
《前后出塞录》二卷,清龚之钥撰,是一部流传甚少的地理书。《中国丛书综录·史部·地理类·纪行》著录:《后出塞录》一卷,收入《小方壶斋舆地丛钞补编》(以下简称《补编》)第二帙,此外,未见其它书目著录. 龚之钥,生平不详,只能从书中考见一鳞半爪。据卷端所题。为钱塘(今属杭州)人,字半帆,号半帆主人,曾两次出塞。  相似文献   

3.
清代边疆史地著作。曹廷杰著。成书于光绪十一年(1885年),书名又作《西伯利亚东偏纪要》、《伯利探路记》,有光绪手抄本、刻本,收入《辽海丛书》、《小方壶斋舆地丛书》正编。 曹廷杰(1850年~1926年),字彝卿,号楚训,湖北枝江人。同治十三年(1874年)入北京国史馆,做汉誊录。光绪九年(1883年)到吉林,在靖边军后路营中办理边务文案。光绪  相似文献   

4.
(清)高士奇撰。有《辽海丛书》本、《小方壶斋舆地丛钞》本、1986年文史出版社出版《长白丛书》点校本。高士奇《1645年~1704年》,浙江钵塘(今浙江杭州)人,字澹人,号江村。康熙19年(1680年)授额外翰林院侍讲,康熙24年(1685年)为侍读学士,后任詹事府少詹事。著有《春秋地名考略》、《松亭记行》、《扈从西巡目录》等。  相似文献   

5.
<正> 新疆建省是清季政区变革的一件大事。但关于新疆建省的时间问题,史书的记载却未尽一致。据《清朝续文献通考》卷三二○《舆地考·甘肃省》的记载,分设新疆省是在光绪十一年;而同书卷三二一《舆地考·新疆省》  相似文献   

6.
继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主编的《中国边疆史地资料丛刊·综合卷》出皈后,丛刊的三个分卷即新疆卷、蒙古卷、邻国卷的编印计划已经拟定。三个分卷所收者均属珍贵的史料或资料。新疆卷汇辑了新疆稀见史料伊江汇览、伊江集载、伊犁事宜、伊犁略志、清伊犁将军文贞行状和新疆乡土志42种;蒙古卷包括清末蒙古史地资料(定边纪略、库伦志、库伦奏稿、乌里雅苏台志略、乌里雅苏台日记)和蒙文清代蒙古高僧(咱雅班第达、内齐托音、哲布尊丹巴各世)传译辑;邻国卷收录了抚边杂录和明代壬辰役资料(两朝平攘录、倭志、惩  相似文献   

7.
《大唐西域记》、《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和《马可·波罗游记》并称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三大文化游记。其中前两部又被誉为记录佛学东渐的姊妹篇。《大唐西域记》是玄奘西去印度求法的记载,而《人唐求法巡礼行记》则是日本僧人圆仁来大唐求法的旅行日记。前者翻山越岭,征途漫漫,取得真经;后者破风踏浪,历尽艰辛,让佛学东传,修成中日友谊佳话。  相似文献   

8.
清代陈鼎《滇黔土司婚礼记》自康熙间刊行以来,因有鼎自言娶滇黔土司女事,故《知不知斋丛书》、《昭代丛书》、《通学斋丛书》、《小方壶斋奥地丛钞》、《香艳丛书》、《笔记小说大观》等诸书并(民国)《贵州通志》等方志均有收录。然陈鼎于此书中详叙婚礼而不言土司所居何处,读之使人困惑,放前人对此书多“疑为夸张之说”①,或谓其文为“夸饰之论”②,几成定案。笔者不揣疏随,结合志、史与民族学资料,对此试作探证,以求教于方家。陈鼎原名太夏,字禹鼎,江阴人。因官瓯削籍,改名鼎,字定九。鼎自叙“方十岁,即从季父宦滇”,。…  相似文献   

9.
完颜娄室神道碑,原座于今长春东郊石碑岭,清末为人所毁。所幸碑文,于康熙年间已为学者杨宾录于《柳边纪略》中。《柳边纪略》一书,原本早佚,今存道光年刻《昭代丛书》最为善本,光绪年间重印,以后陆续又为《小方壶舆地丛钞》、《辽海丛书》、《仰视千七百二十九鹤斋丛书》、《丛书集成》等书收入。“完颜娄室碑文”除见上书外,又见于《吉林通志》、《满洲金石志》、《黑龙江古代民族史纲》等书中。  相似文献   

10.
李晋林 《文献》1999,(4):151-162
世传《清代野记》一书,最早为民国四年(1915)上海文明书局铅印本,题"梁溪坐观老人编述".分上中下三卷,共列目128则,每则一篇.该书所记为有清一代,尤其是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四朝间朝野轶闻.  相似文献   

11.
正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辑录的大型方志文献丛书《重庆历代方志集成》于2020年12月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正式出版。全书共100册,收录重庆地区从明代成化年间至民国时期的府、州、厅、县的方志共128种,包括5种明代方志、92种清代方志、31种民国方志,其中有28种方志是孤本。同时辑录了《华阳国志》、《大明一统志》、雍正《四川通志》、嘉庆《四川通志》、《大清一统志》、民国《重修四川通志稿》、民国《四川省方志简编》、民国《奉节县食货志》、《蜀中名胜记》、《蜀景汇览》、《蜀景汇考》等11种通志和文献中有关重庆的方志部分。  相似文献   

12.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主编的大型系列资料丛刊——《中国边疆史地资料丛刊》新疆卷、蒙古卷将于1989年12月由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出版,其内容如下:一、《清代新疆稀见史料汇辑》,马大正主编.收集了《伊江汇览》、《伊江集载》、《总统伊犁事宜》、《伊犁略志》、《清故伊犁将军文贞行状》,均系罕见抄本,是研究清代新疆地方史、民族史的重要史料,也是研究清代治理新疆和了解清代新疆地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宗教的珍贵史料.二、《新疆乡土志稿》,由马大正、黄国政、苏凤兰编校.本书除收集了1955年湖北省图书馆29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末,南京建成了与黄鹤楼,滕王阁、岳阳楼并列的阅江楼,从此结束了六个多世纪以来有记无楼的历史。建造阅江楼的主要起因根据宋濂的名篇《阅江楼记》。宋濂是明初著名的政治化的文学家,一生勤于著述,据清代编纂的《宋学士集》所载有赋、颂、诏、诰、表、记、传、诗等共32卷,另有补编8卷。  相似文献   

14.
好奇狂客洪亮吉的西域行章含《清史稿》卷356中的《洪亮吉传》说:“亮吉……长身,火色,性豪迈,喜论当世事。”所谓“火色”.大概与《三国演义》中“面如重枣”的关羽气色差不多。在深受传统文化熏陶的中国人看来,这是忠贞的标志,也是正义的象征。官修正史如此说...  相似文献   

15.
一、宝伊局的设立过程清代文献中关于宝伊局的记述非常简单。《新疆图志》卷三十四《钱法》部分对迪化、阿克苏(附库车)、喀什噶尔等铸钱局的设立及运行都有专节叙述,叶尔羌、乌什两铸钱局虽未作专节叙述,但也都有交代,惟对宝伊局只字未提。《西域图志》卷三十五《钱法》中关于宝伊局仅简单记有一句“伊犁于乾隆四十年设局”。《总统伊犁事宜》及《西陲总统事略》虽有记述,但也很简单。①实际上清政府对设立宝伊局是很重视的,自始至终都是在乾隆皇帝的亲自过问下筹划的,这在清代档案中都有具体而详细的记载。其中曾担任过阿克苏参赞大臣,对…  相似文献   

16.
正焦循著、刘建臻整理的《焦循全集》,2016年9月由广陵书社出版。全书共18册,640余万字。该整理本具有两个明显特点:一是搜罗齐全。此前之焦循著述结集,只是选择性收录,如光绪二年衡阳魏氏刻《焦氏遗书》仅收二十二种。而《焦循全集》甲、乙两编及附录共收录著作五十九部:经类二十部,如《易学三书》四十卷、《孟子正义》三十卷等;史类六部,如《北湖小志》六卷、《邗记》六卷和《理堂日记》一卷等;子类十七部,如《剧说》六卷、《忆书》六卷  相似文献   

17.
我国清代蒙古族方志学者中,松筠堪称佼佼者。松筠(1754~1835),蒙古正蓝旗人,玛拉特氏,字湘。曾以翻译生员升内阁学士,历任驻藏大臣、陕甘总督、伊犁将军。松筠不仅是位名臣,还是一位著名学者。他任职期间,每于政事之余,热心编纂边疆地方史志,计有《西藏巡边记》、《绥服记略》、《藏宁路程》、《两招记行》、《西招审隘篇》、《西招秋阁记》、《秋阁吟》、《新疆识略》、《藩国览要》、《新疆疆域总叙》、《西陲总统事略》等,对边疆地方志修纂颇有贡献。  相似文献   

18.
顾山红豆树     
<正>顾山红豆树下的红豆,被列入世界红豆12个品种之一的"戴氏红豆",但是关于此树的历史直到如今未有确切的记载。查现存的明代弘治、嘉靖、崇祯年间纂修的《江阴县志》,未见到只字记载;再查清代以来所纂修的《江阴县志》,仅见光绪《江阴县志》卷三十《识余》中记此树开花方位的地方将会有干旱灾害发生,其余均无记述。民国年间文人学士的访问  相似文献   

19.
<正>《南游记》是晚清时期以日记形式写成的一部游记。作者恽毓鼎曾任清朝史官十九年,"遇事陈奏,两宫未尝不称善"(张维骧《清代毗陵名人小传》卷9,第26页),为人处事颇为上层所称道;故而得以屡任要职,并随侍光绪皇帝,成为皇帝身边为数不多的近臣之一。恽氏所作之《崇陵传信录》,为记录清末史事的一部信史。而其所留存之《澄斋日记》,亦保留了大量的社会历史资料与日常生活细节,被学者称为"难得的清王朝亡国  相似文献   

20.
明清时期的《汉中府志》及清代、民国《南郑县志》,记载古南郑城(即今汉中市)自秦筑城以来数度迁徙。其中最主要的有两次,一是隋大业八年(612)移南郑县城(亦为汉中郡城)至旧南郑城(简称秦城)西南二里,即宋代以来的南郑城;二是宋嘉定十二年(1219)“徙筑今城”(简称宋城),出自《舆地纪胜校勘记》卷四十八,为旧府、县志所引用。关于这次迁徙,实为误记:《宋史》“宁宗纪”;“嘉定十二年十二月己亥,筑兴元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