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卞库」戈,在江陵张家山由一农民整田而问世,一九八零年流至九沙市(见拓本).基戈援长十四·五、胡长十一·六.阑长十一·四.宽七、三穿,内长十·六、宽三·五厘米.周身均有残痕和青、黄、绿色绣斑.胡内有铭文六字,从戈的型制和铭文欵式及文字风格看,当为战国中期偏早之三晋兵器。下面,分别试析.  相似文献   

2.
巴蜀文化是四川地区殷周以来形成的一种地方文化。在巴蜀文化中,地方特色很浓厚的青铜兵器是很有代表性的,它在形态、纹饰、捆扎技术,使用方法等方面都与中原地区同一时代的青铜兵器截然不同。为了研究和探讨巴蜀式青铜兵器的冶炼和铸造技术,我曾对1976年在绵竹县清道乡出土的战国晚期的巴蜀式青铜剑,进行了合金成分的分析。分析的结果除了具有青铜器应有的主要合金成分——铜、锡、铅外,在微量成分中,还发现了磷元素。这是在中原地区出土的同时代的青铜兵器中,尚未见到的合金成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沿岸部落军事概要》(诺沃西比尔斯克,1987年版),是一部依据考古学资料、文献史料、民族学资料和语言学资料撰写的综合性学术专著。《黑龙江沿岸部落军事概要》一书,首次综合论述了黑龙江沿岸古代部落(挹娄、靺鞨、女真等)的军事史。通过对各种资料的认真分析,作者对该区的古代兵器做了详细的分类和分期,并对当地古代的进攻兵器、防御兵器、城防设施、战略、战术的演变情况及其同  相似文献   

4.
先秦军事刑罚是构成我国古代军事法律制度的一个重要部分。本文试就它的发生、发展以及性质,作一初步探讨。 一 军事刑罚是文明时代的产物。《司马法·天子之义》说:“古者贤王明民之德……赏无所生,罚无所试。”“有虞氏不赏不罚,  相似文献   

5.
《收藏家》2020,(5)
正1983年发现的广州南越王墓是目前所知岭南地区规模最大的汉代墓葬,墓主人为2000多年前南越国的第二代君主赵眜。该墓出土有1000多件套10000余件文物,其中,兵器武备类文物数量多、种类全,且短兵器、长兵器、远兵器及防护武备均有涉及,为我们了解南越国的军事历史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相似文献   

6.
巴蜀式青铜剑虎斑纹的铸造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放以来,在四川的广大地区:东起巫山、万县;西至芦山、石棉;北抵广元、青川;南达犍为、宜宾。先后出土了众多战国晚期的铜器,其中又以巴蜀式铜兵器为多。在这些铜兵器中,特别是青铜剑,无论在形态上,还是在使用方法上都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鲜明的地方特色。巴蜀式铜器是巴蜀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清宫兵器,是指清代皇家使用、玩赏、制造。于紫禁城内收藏至今的兵器。其时代上自努尔哈赤,下至逊帝溥仪,为数众多,制作精良,集全国冷热兵器之精华,继承和发扬了我国传统的兵器制造技术,并带有强烈的时代特征,体现  相似文献   

8.
美国收藏家查尔斯·兰·佛里尔(Charles Lang Freer,1856-1919)生活的晚年,购置了一批中国古代玉器,这批玉器绝大部分得自上海和纽约的商人之手,其中一部分据说出土于浙江省。1923年,佛里尔艺术藏品对外展出以后,这批具有特征的玉器引起了人们的注意,甚至对其时代产  相似文献   

9.
稍是中国中古时期骑乘装备的刺杀性长兵器。汉以後马上刺杀性兵器由通用的戟向专门化的稍转变。本文梳理骑稍的战斗技巧、与骑射共存的状况,讨论中古时代对稍漆涂、缀幡、编缠等美饰方法及其实战意义。稍的普遍流行不仅改变了汉代以来的骑兵战斗方式,更以独特的使用技巧成为军事审美的组成部分,并且对魏晋以後军事人员的选拔标准、军队的战术结构、战争决策依据等军事文化层面的要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弓矢、殳、矛,戈、戟,古人称之为“五兵”,是先秦的主要兵器。本期讨论了其中两种兵器,打击兵器--殳,和多功能兵器--戟。现在研究兵器都是一手利用考古实物,一手利用历史文献,这是理想的状态,能够比较全面的反映,正确地判断器物的形制。但是这两手往往不能符合,因为我们利用的训诂材料与实物有一个时间差距,即使解释完全正确,也是只能对当时实际负责。况且,文献的释读还有语言和文字上的障碍。因此收集出土资料,引用文献都需要谨慎。  相似文献   

11.
贵州古代从打制石器、青铜器到铁器各个阶段的兵器文物,反映了当时政治、军事和生产力发展的面貌,是人们了解历史的珍贵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2.
列甫·达维多维奇·托洛茨基在苏俄反对外国武装干涉和内战期间,一直负责军事工作,历任军事人民委员(即国防部长)、最高军事委员会主席和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相当于军委主席)。对于托洛茨基在苏维埃国家这一极为重要领导岗位上的表现和作用,国外学者长期褒贬不一。西方苏俄史专家和苏联军事史专家普遍认为托洛茨基是红军的“缔造  相似文献   

13.
《文物》1958,(8)
北京历史博物馆的"中国古代兵器展览室"已正式展出。展览室里可以看到进入阶级社会以后使用的许多兵器。商周时代主要是青铜兵器。到战国时期鉄兵器开始出现。从汉代的鉄剑、鉄刀等,可看出当时钢铁冶炼技术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4.
1974年秋,芦山县城北3公里青源乡大同村筑埝时,在距清源河西岸约150米处埝渠地段内,出土一批青铜兵器。计有:青铜鞘短剑二盒;三种不同型制的戈;矛、斧各一件;柳叶剑数柄,为常见之巴蜀式青铜短剑,刃部纹饰多为虎纹、手心纹、花蒂纹等。这批兵器现收藏于芦山县博物馆。上述青铜兵器,出土于水埝地段中部约30米区域范围内。水埝全长约300米,宽3米,深2米,兵器散乱出现于距地表1.8~2  相似文献   

15.
<正> 1979年9月,承德县六沟镇房身沟村的几位村民取土时发现两座墓葬。县文物部门前往清理,共收集遗物100多件,主要为兵器、车马具、生产生活用具和装饰品。兹分别介绍于后。 兵器 剑,三件。分为三式。Ⅰ式:一件。剑首为半球形,镂空,周身四道镂孔。茎为六棱柱体,上部中空。腊宽而厚,阳刻卷云纹。剑身薄而窄,脊部凸起。茎长7、剑身长17、宽2.9厘米(图一、1)。Ⅱ式:一件。茎  相似文献   

16.
偃师商城是商汤立国后所建首都 ,亦即古文献所说西亳偃师 ,上世纪 80年代偃师商城遗址的发掘为之提供了佐证 ,《吕氏春秋·慎大》篇也为汤建西亳提供了远早于《汉书·地理志》的证据。从殷墟卜辞及古文献记载的资料看 ,郑州商城遗址的郑亳只是商汤建国之前的“韦阝薄”,是商代陪都兼军事重镇 ,至仲丁时代始迁居此地为都  相似文献   

17.
春秋之际,雄踞于长江下游的吴国,以其兵器制造之精良而冠于诸侯。《战国策·赵策》云:“夫吴干之剑,肉试则断牛马,金试则截盘匜”,此处,《荀子·强国》、《考工记·有章》、《史记·吴太伯世家》以及《越绝书》,《吴越春秋》等俱有对吴国青铜剑的赞誉之载,可见吴国之剑在其时声闻遐迩,名噪一时。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周原岐山贺家、凤雏、双庵等地出土了一批西周青铜兵器。这批兵器数量大,品种多,有勾兵、劈兵和远射兵器,以及勾刺兼用的复合兵器等。现分述如下。一、勾兵勾兵是一种具有勾杀捣刺效能的长柄武器,周原出土这种勾兵武器二十余件,就其风格特点分为十一式: Ⅰ式一件,无胡,援部宽短,几乎作正三角形,援中脊明显,锋圆润。长方形直内,本部有一圆穿和两个条形长穿,戈通长22、内长6厘米(图一:1)。Ⅱ式一件(标本:4),无胡,援呈等腰三角形,有中脊,锋圆润,援本部有一圆穿和两个条形穿,内顶端有一凸榫。戈通  相似文献   

19.
甘肃灵台白草坡西周早期青铜戈镀锡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中国关于镀锡青铜器描述的考古报告较少,周纬在《中国兵器史稿》中谈到安阳殷墟曾出土一件完整的红铜头盔,其外面镀有一层厚锡[1],但至今未见有明确的金相学研究报告。张子高从文献方面对镀锡青铜器做了详细考证,认为《诗经·小戎》中"阴靷鋈续"的"鋈"即为镀锡之意[2]。在甘肃灵台白草坡西周墓发掘报告中,对出土的镀锡兵器做了详细的描述:"以上兵器中,有的通体镀锡一层,如IV式戈(1∶26~29)、钺、I式戟的外表,银光灼灼,未见锈痕;有  相似文献   

20.
兵器作为一种特殊的工具,是在武装力量对抗的战争中,用来保护自己并直接杀伤敌人和破坏其防护设施的。当我们目触这些石的、铜的或铁的兵器时,是否会想到:在火器出现以前的漫长历史时期,竟存在着一个冷兵器的时代!岂知那是战争史上一个峥嵘的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