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为明刀应为燕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战国货币中以燕刀币出土最多。但面文“”字释法不一,其中有释为“”字的,有释为“召”字的,有释为“明”字的,也有释为“易”字的, 尤其以释“明”字者最多,故一般多呼为“明”刀,我认为所以释为明字,是考虑现行明字是日月二字的合文字,故燕刀面上的“”字看成日月二字的合文字,表面看似乎合理。但从我国历史上创造这个字本身发展过程看就不大合理了。  相似文献   

2.
说■     
战国楚文字中有一■字,该字的释读已经基本得到解决。但学界对其构形问题意见尚不统一,因此仍有继续探讨的必要。我们认为■字构形与卿、卯二字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寒笙 《风景名胜》2009,(11):63-63
临海是一处修学游的好地方。老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人要读有字之书修学储能,也要读无字之书积累历练。而临海修学,可以让你体验有字之书和无字之书的水乳交融。  相似文献   

4.
古陶文释丛     
释阥古陶文有图一.1 所录之字,旧无释。按此字从水,从两阜相对,应即阥字的古体。阥,《说文》无.《字》:“阥,俗阴字.”先秦文字。繁简无定则,从双阜之字与从阜者同.《说文》(即双阜)部隘,二字,篆文皆有从阜、  相似文献   

5.
唐代银板小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达津 《中国钱币》2007,(3):12-13
在西安南郊何家村唐代窖藏出土报告的分类中,与8笏银铤分列而单独列出的有60块银板,其中有的上端有一个穿孔,有的上端没有穿孔。这60块银板中刻“五两、朝”字的银板有55块,刻“伍两太北、朝”字砝码银板有2块,刻“拾两太北、朝”字砝码银板有1块,刻“叁宅”字银板有1块,另有无字银板1块。  相似文献   

6.
平山中山王器字凡三十余见。此写或释年或释葉,均不可信。今案是祀字。《说文》祀字或体作禩。碧落碑"有唐五十二祀"祀字亦从異作(?),中山器(?)字显然即此字所从異字的下半部。(?)字或写作(?),字形尤为近似。中山器(?)字可能是異字的简体,假借为  相似文献   

7.
《文物》2021,(6)
正2013年5~11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益阳市文物管理处联合对兔子山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11口古井中出土了简牍~([1]),其中七号井(编号J7)出土简牍资料甚为丰富。现将简牍的初步整理情况简述如下。一基本情况J7简牍散乱分布于填土中,整理时根据出土层位,按出土顺序摆放。经过清洗、红外扫描可知,简牍共2392枚,其中有字简(含图形)2302枚、无字简90枚。无字简多为有字简留白的残断部分,若可与有字简缀合仍归入有字简,无字残段则计入无字简,另有10枚相对完整的素简(长约20厘米)。J7堆积分为12层,  相似文献   

8.
古埃及人的书写材料和书写工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令狐若明 《世界历史》2002,16(5):111-116
字和书写材料、书写工具的发明,标志着人类已经进入有历史记载的时代,从此人类的一切社会活动,便有献可以稽考。埃及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字的国家之一,大约公元前3500年,埃及就已经有了字,最初是图画字,到公元前3100年左右,发展成体系完备的象形字。  相似文献   

9.
"清静经"是《清静无为之经》的简称,或称"清净经"。从"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等的内容来看,当属道教经典。该经拓本分经文和书题两部分:梁左光禄大夫杨祜奉敕书经文,权中书侍郎李浩奉敕题。拓本现藏南京市博物馆。经文五帧,帧高27.3、宽7.5厘米。共38行,满行12字,计435字,字径1.5厘米左右。前四行刻书者职位、姓名及刻经缘由。书体除大量隶体字外,也有篆书和楷书,个别字也有草书的(图一—四、九)。经文后面题记亦为五帧,均系篆书,共15行,满行5字,计67字,字径4  相似文献   

10.
说“无题”     
某日,见校宣传栏内有一书法,上书“禅墨”二字。“禅”、“墨”,这两个字本身就深奥难测。禅,你悟得了几分?墨,你又看得清多少?二字合一更显寓意无穷。再看看字,有锋有回,有顿有连,有提有收,有形有体有架子;但少东西,少筋,少骨,少气,少神。  相似文献   

11.
酒的历史几乎是和人类化史一道开始的。中国最早的字甲骨和金都有酒字。笔曾去过西安半坡村遗址,在发掘的物中,就有像甲骨和金中的“酉”字形状的罐子,这就是现在我们所读的酒字写法。  相似文献   

12.
在广西地名中,有不少带“■”字的村落地名。通过梳理“■”字地名的分布,追溯“■”字的音义,厘清“■”字的历史演变,展示“■”字在地名中的多种写法,建议地名管理部门将“■”字作为标准化地名用字。  相似文献   

13.
殷代的冰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骨文有风、云、雷、雨等字,卜辞中关于风、云、雷、雨的记载也很多。但是甲骨文里有没有雹字、卜辞中有没有关于冰雹的记载呢?我们的回答是有的。最早认定甲骨文里雹字的是叶玉森,他认为甲骨文(?)、(?)、(?)等即是雹字。可惜这个字乃是雷,并不是雹,叶氏认错了,于省吾教授有详细考证,已辨其学说之非。《说文》:“雹,雨冰((?))也,从雨包声。(?),古文雹。”以雹字篆文作雹,古文作(?)。  相似文献   

14.
下面有许多字,请你找出和大雁头上一样的字。天水田山路水毛丽山天田月甲目二牛夫找出相同的字~~  相似文献   

15.
在(黑敢)钟铭文中有字作■,该字曾被释为"至"或"舌"。本文认为这两种考释都是有问题的,该字应释为"晋"。该"晋"字所在的语境是"比诸毊磬,晋诸长竽",根据这一语境,本文认为该"晋"字应读为"次",意思是"杂次"。  相似文献   

16.
<正> 河北平山王(?)墓墓室西库出土玉器三百五十件,其中有一玉片,上有墨书文字九,今摹如下: 这一玉片见于张守中同志的《中山王(?)器文字编》(中华书局出版,1981年5月)。全文尚未有译释。张守中同志所摹为8字。据河北省文物管理处中山国墓葬发掘负责人刘来成同志说,此片尚有一字漏摹,即在“子”和“吉”字之间有一“匽”字,则此片实为9字 。  相似文献   

17.
释"于"     
典籍有“于”为风声之证,甲骨文“于”字象意“地气”穿地而达天听,故“于”字本义为风声。最初的歌声是祈雨时模仿风声而呼嗟。甲骨文“吁嗟”字形中有“于”,又有描画于字轮廓的带尾“弓”形。带尾“弓”形即哥字初文,从于、从带尾“弓”形的字就是“呼嗟”之“吁”之本字。后来从于、从带尾“弓”的字改从口,就是吁字。小篆于字显示“地气”冲断宣碍之象,乃是缘金文阳字中示意天、地,以及碍于地的“地气”的中断“于”字形而致讹。  相似文献   

18.
卜辞中的“”为由字说张玉金卜辞有"'字,唐兰先生释为"由"认为即字①,于省吾先生也把此字释为"由"②,饶宗颐则释为"古".③晁福林释为④甲骨文中有"古"字,写作字从“口"从“母"。“母"就是盾牌,"古"是"固"的初文,盾牌的特点是坚固,因之,古人就...  相似文献   

19.
辽上京出土契丹大字银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7年5月在辽上京遗址出土的契丹银币,正面有四个阳文契丹大字,是原铸的;背面有八个阴文契丹大字,每两个字一组,是后刻的。与该银币正面铭文完全相同的契丹铜币曾有过出土,但背面无字。该币似不作为流通钱币,而是用作某种盛典的厌胜钱。正面四字的顺序是(天土)—(?)—(?)—(?)。 "(天土)",阎万章同志把它释为"天"(参见1957年第2期《考古学报》),是有  相似文献   

20.
释尊     
包山楚简遣策部分255、256中有一个字共出现五次。此字上部从网、中部从日、下部从廾。学者们对此字的隶定基本一致。然而,对于此字的释读却存在着不同的意见。我们认为此字与郭店楚简《唐虞之道》简7中一个尊字形体吻合,因此将此字释为尊。可能是一种器物的名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