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在我国的世界历史教学与世界史知识传播中,权威教材起到了无可比拟的作用,先后涌现出了几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教材。这包括周一良和吴于廑主编、人民出版社1962年出版(1979年修订)的我国首部世界通史统编教材,  相似文献   

2.
世界历史的分期与国际体系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在介绍、分析和批判西方学术界世界历史权威分期法的同时,从国际体系演变的角度,提出了人类从60,000年前分散的采猎群到今天全球经济政治高度一体化的新的历史分期法。作以一种全新博大的历史观对西方历史学和国际关系学两大领域的主流理论提出了挑战。本译自作《世界史中的国际体系:国际关系研究的再构建》一书。作认为正是由于历史研究的匮乏,致使西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陷于只能孤芳自赏的境地。而只有融理论研究于历史探讨,建立一个超越现有诸种框架之上的新时空观,国际关系研究才能走出误区,真正对社会现实和其他学科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
世界历史学的话语体系蕴含在世界史的研究、编撰和教学之中,其实质是中国学者如何认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如何界定人类历史的性质,如何阐明对人类社会发展演变的基本观点和判断,体现的是中国学者将世界历史理论化的途径,目的则在于实现自身的学术话语权。新的时代必然要求不断发展的话语体系,这就需要在唯物史观基本原理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梳理世界史话语体系建设的发展历程,进一步提炼世界史研究的核心概念、表述框架和阐述方式,彰显中国世界史研究和编撰的当代理论视角。从生产和交往两个基本概念进一步分析世界历史演化的内在动力,显然是其中一种可行的研究思路。通过生产和交往两种基本动力构建的分析框架,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仅是中国历史连续性的自然体现,而且也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世界历史体系的多样性与编纂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回首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世界历史学科的曲折发展,可以看到,我国的世界历史工作者在世界历史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以及在世界通史编纂实践方面的发展总趋势——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基本指导思想,否定“西欧中心论”,承认文明的多样性,逐步确立“全球史观”,并以全球史观的视角看待各种存在的文明的发展与交往。  相似文献   

5.
世界体系思想对华侨华人历史研究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作为一种社会科学分析视角 ,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思想对华侨华人历史研究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本文认为 ,这种影响主要体现于三个方面 :分析模式与价值取向的意义、分析单位和历史逻辑起点重构的意义以及分析背景和历史分期重构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作者分析了《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所载旧志的基本情况及续修志书的概况 ,认为续修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 ,研究旧志的续修使用广义的概念较为科学 ,即首次修志之后 ,凡再次修志 ,皆视为续修。从这一概念出发 ,历史上的续修大致分四种情况 :续志完全抄录前志内容 ,再新增一小部分内容 ;续志悉依前志“凡例” ,凡前志详载又未变化者从略 ,大量增加前志之后的史实 ;凡前志已载者续志一律省略 ,仅增补前志缺漏 ,续近事成编 ;改前志体例 ,重新设纲立目 ,补旧增新。从成书情况来看 ,第四种方式是比较科学的。由历史上的方志编修可见 ,续修是一个不断融合、不断创新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郭永虎 《世界历史》2006,(6):138-140
现代主流国际关系研究通常将签订于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视为欧洲国际体系的开端。1648年和《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作为一种时间坐标对国际关系研究影响可谓深远,以至于形成了该领域研究的威斯特伐利亚模式。虽然该模式在国际关系研究领域仍居于主导地位,但同时它也存在着自身的局限性。一方面,它使得多数国际关系理论被无意识地锁定在相对狭隘的欧洲和西方历史的范围之内,这意味着不同于欧洲和西方的文化和历史基本上被排除在国际关系理论的建构之外;另一方面,它在某种程度上干扰了国际关系学对1500年前的世界的整体考察,而且它还严…  相似文献   

8.
谈历史新教材弹性原则的掌握和运用周建立从1992年下半年起,新编初一《中国历史》(人教版)已在安徽省全面使用。根据黄山市各校使用情况的反馈和我们跟踪听课所了解的情况看,大多数教师对所教材不能很好驾驭,对教材内容的处理随意性很大,这主要反映了这些教师对...  相似文献   

9.
《南方文物》2005,(3):18-18
从17世纪中叶起,历史进入“世界历史时代”,也就是讲,各国历史的发展越来越显示出彼此间的互动性。海洋作为一个整体也参与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历史建筑是城乡历史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普查认定工作对于构建保护传承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朝阳市历史建筑普查工作为基础,采用田野调查、类型学、演绎等研究方法,一方面,探索出一套“谋定后动—靶向锁定—共谋共建——摸清家底”的全流程历史建筑普查的技术方法,实现“空间全覆盖、要素全囊括”;另一方面,以历史文化价值为导向,分析普查对象的聚集性特征,从整体、系统的角度来进一步推进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地段的划定,注重历史建筑与历史城区、历史村镇、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地段、文物之间的关联性,实现对全域保护传承体系构建的支撑。在一定程度上也为保护规划的调研方法、潜在保护对象的盘点与挖掘,历史文化价值认知理念、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构建、线性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以及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等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条目体是年鉴的最佳体式。年鉴摒弃章体、采用条目体必然有其道理。因为条目作为记载年度客观事实的资料主题具有相对独立性、年度资料性、主题集中性和规范性等特点。这些特点总体上是符合年鉴作为资料性工具书要求信息密集、收录广泛、排列系统、查阅方便等本质特点的。  相似文献   

12.
陈恒  李文硕 《历史研究》2016,(4):160-173
正在人类历史上,以放眼世界的宏阔目光观察人类文明发展的方法有着漫长的传统。从希罗多德的《历史》问世以来,不同类型的"世界史"在不同文明中多次出现。到19世纪,西方近代史学的奠基者利奥波德·冯·兰克(Leopold von Ranke,1795-1886)在晚年失明后口授7卷本《世界通史》,虽然没有最终完成并带有强烈的西方中心主义倾向,但他将自己心目中的"世界"作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从世界一体的角度出发撰述世界历史,对于后世的史学家不乏启示意义,世界史撰写逐渐从描述性记载步入学术性研究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3.
胡咏梅 《神州》2011,(6S):47-47
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恰当的课堂提问是实施教学的重要手段。它不仅能巩固知识,而且还能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启迪学生思维,达到促进学生认知结构发展的目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课堂提问都能达到上述功效。那么,如何优化课堂提问,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呢?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人大规模向海外移民始于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世界华人数量约十余万人,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各地。至19世纪中期,世界华人数量约150万人,仍高度集中于东南亚。19世纪中叶以后,大规模华工出国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华侨华人分布的状况,北美、拉丁美洲、大洋洲和欧洲都出现数量不等的以华工为主的华人社区。由于19世纪后期东南亚以外的国家和地区均排斥华工,20世纪初华人的数量仍高度集中于东南亚。到20世纪50年代初,世界华侨华人约有1200万一1300万人。20世纪70年代以来,大规模的中国新移民决定性地改变世界华侨华人高度集中于东南亚的格局。到2008年,世界华侨华人总数超过4500万人,而东南亚华侨华人的比例降为73%,北美、欧洲、澳洲和日本、韩国的华侨华人数量激增。  相似文献   

15.
以现代化为主题构建世界近现代史新的学科体系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我国世界史学科长期以来基本上沿用苏联体系,苏联体系对我国世界史学科的建立与发展曾经起过很积极的作用。但这个体系有它固有的弱点。一是其时代性很强,而其时代背景现在已基本消失了;二是它包容性较小,容不下当代历史学所提出的新的研究课题。因此,有必要探讨建立新的学科体系的问题。本文主张以现代化为主线建立世界近现代史的新学科体系,因为自世界进入近代以来,几乎一切事件、一切变化都围绕着一个主题:现代化。本文提出若以现代化为主线重新观察,世界近现代史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这五个阶段首尾相接,组成了完整的世界现代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中央在四年前批准成立中国历史研究院,为何专门成立历史理论研究所?作为中国历史研究院唯一新建的研究所,该所名称为何定为“历史理论”而不是“史学理论”?新时代历史理论研究的学科布局有何特点?加快构建新时代历史理论研究“三大体系”,存在哪些短板、须突破哪些瓶颈?作者尝试结合牵头组建历史理论研究所的体会,就上述问题谈点一得之见,希望大家能共同思考、推进研究。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80年代风起的“全球史观”,以世界由分散到整体的一体化发展为主线解释世界历史,较为准确地勾画了世界历史大潮的一般流向,并且避免了用国别史范畴的概念去说明世界史的运行特点和规律的弊病,更加科学地发现和说明了整个世界的发展状况及发展规律。但是一元论的线性思维模式仍然限制着全球史观的发展,使之只能对世界的整体化发展做出说明,却无法解释世界历史进程还有一个由整体到分散的碎裂化过程。  相似文献   

18.
“历史”是时间中发生的一切事件的全体。“历史叙述”不是学问叙述,而是文学叙述。“历史学”是历史的学问,历史学系统地考察内在于历史的诸事件;在全体历史中,历史学寻求某种历史规律或普遍性。“历史哲学”是历史研究和历史叙述结果的价值评价,历史哲学探求历史的统一性、历史的意义、结构、目标、历史的理念乃至形而上学问题。人类已跨入新世纪,所谓单一文化圈的“欧洲中心论”时代早已终结,一个多元文化圈的跨文化时代已经到来。与这种新的时代相适应,人类必须构筑一种新的世界史观:一方面,这种新的世界史观应当在人类存在本身中哲学地展现人的本来的“人性”;另一方面,这种新的世界史观应当在被升华的神性信仰中活生生地显现人的本来的“心性”。  相似文献   

19.
重构世界历史的挑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弗兰克的《白银资本》中译本问世后,引起中国学界较热烈的反响,出现了尖锐对立的意见。这既在预料之中,又在预料之外。  相似文献   

20.
当前的世界正在发生飞速的发展和变化。不论从纵的方面来看,或是从横的方面来看都是如此。人类在生产和社会实践上已很快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我们站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