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世纪30年代初,国民党政府法西斯化,蒋介石组织秘密团体“复兴社”(蓝衣社)搞特务活动。为了贯彻他们的行动纲领“攘外必先安内、安内必先剿共”———一面用兵五次“围剿”中央苏区根据地,一面以“中统”、“军统”破坏中共组织。中共地下党针锋相对,于30年代初期也加强了相应的组织。中共“三大”之后,上海工运中出现了工贼和叛徒,徐梅坤组织了特别支部特务小组,以李剑如等五个人专门惩治那些人。1927年徐梅坤不幸被捕入狱,周恩来亲自接手并改组了这项工作。1927年冬,成立“特科”,任务是三项:一、打入国民党军警宪特机构,侦察情报;二、…  相似文献   

2.
拙作《陈独秀早期的两组“佚诗”考析》一文(见《安徽史学》1985年第1期,以下简称《考析》),对陈独秀在1908年至1910年间的思想与活动,提出了个人的一些看法。近读《安徽史学》1985年第五期,上有《亦谈陈独秀的“佚”诗与“隐居”》一文(以下简称《亦谈》),对我的观点提出异议。为此,我写了这篇《再论陈独秀的“佚诗”与隐居》,与《亦谈》作者商确。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五四运动爆发90周年。纪念这场伟大的爱国运动,不能不谈及陈独秀。关于陈独秀在五四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毛泽东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明确指出,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和“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他创造了党,有功劳”。但是,自1949年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由于陈独秀被错误地扣上了“大叛徒”、“反革命”、  相似文献   

4.
陈独秀作诗甚多,佚者不少。如有发现,自当珍视。欣读《安徽史学》一九八五年第一期《陈独秀早期的两组“佚”诗考析》(以下简称《“佚”诗》)觉名不副实,有补正之必要。一在“五四”以前,陈独秀(时名仲甫)的诗,在我国诗坛上负有盛名,在革命青年中颇有影响,如周恩来同志于一九六○年左右尚能一字不讹地背诵陈独秀在清末所写的《存殁六绝句》。在新文化运动之后,独秀已躬亲倡导白话诗,罗章龙说:“自一  相似文献   

5.
五十年过去,世界忘记这个人了吗?似乎没有。在历史的每一个拐角,陈独秀的名字总被人们这样那样反反复复地说着。直到1979年他诞辰百周年的时候,终于开始有了中肯的评价。此后陈独秀的墓两次扩建,立在墓前的“无字碑”,给后人留下一个再评说的机会。五十年过去,今天我们又提起他。 1942年5月13日,曾是中共一大代表的包惠僧来到四川省江津看望隐居于此的陈独秀。陈独秀正在写作《小学识字教本》,见老友来,匆匆完成笔下的“抛”字起身相迎。然而,这个抛弃的“抛”字,竟是他一生落笔的最后一个字。5月27日,陈独秀撒手而去,享年63岁。 从晚清秀才…  相似文献   

6.
陈独秀在1921     
孔庆东 《百年潮》2006,(2):75-79
1945年4月,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在论述七大的工作方针时讲过。“关于陈独秀这个人,我们今天可以讲一讲,他是有过功劳的”。“我说陈独秀在某几点上,好像俄国普列汉诺夫,做了启蒙运动的工作,创造了党。但他在思想上不如普列汉诺夫”。“关于陈独秀,将来修党史的时候,还是要讲到他”。  相似文献   

7.
早在1945年党的“七大”预备会议上,毛泽东主席曾讲过一段关于陈独秀的话:“他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整个运动实际上是他领导的。他与周围的一群人,如李大钊同志等,是起了大作用的”,“我们是他们那一代人的学生”,“我说陈独秀在某几点上,好像俄国的普列汉诺夫,做了启蒙运动的工作,创造了党,但他在思想上不如普列汉诺夫”,“关于陈独秀,将来修党史的时候,还要讲到他”。  相似文献   

8.
黄炎培先生曾多次拒绝北洋政府的高官厚禄。解放后他到了北京,也无意做官。一次,在中南海怀仁堂的晚会上,毛泽东同志问他;“北洋政府两次请你当教育总长,你为什么不去?”黄炎培先生回答说:“我的信念是:看不清真正所在,是绝不盲目服从的。”后来,周恩来同志亲自登门拜访,请他担任人民政府公职,他仍抱衷,不愿为官。周恩来同志求贤心切,一次次登门相请。他见周恩来同志确实以诚相待,又在好友江问渔、杨卫玉等的相劝下,考虑再三,才表示愿意出任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部部之职。比起那些削尖脑袋、钻头觅缝、不择手段地去捞取…  相似文献   

9.
张申府(1893-1986),原名张崧年,河北献县人。北京大学著名学者,二三十年代第一个把西方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罗曼·罗兰、罗丹、巴比赛、罗纳、伊本纳兹、罗素等翻译并介绍到中国。同时,他还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活动家之一。1920年初,他在“南陈(陈独秀)北李(李大钊)”之间奔走串联,积极参与中国共产党的组建工作。他是周恩来的入党介绍人,又代表组织接受了朱德的入党申请。1986年7月张申府逝世时,《人民日报》发表讣告称他为“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是中国共产党的老朋友”。 北大肄业的教授 张申府…  相似文献   

10.
第二次国共合作初期,1938年5月上旬,在武昌,我去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看秘书长张厉生,没有经过通报,我就直接进了他的办公室。张穿着灰色花呢中山装,同另一个穿着草黄色军装的人,像似已谈完了工作随便谈谈的样子。张就把我向穿草黄色军装的人介绍说:“里特,他姓陈。”(我在留法同学中,年龄比较小,他们都叫我的名字。)张接着说:“他也是20年代的老加马拉的”(留法老同学之一),接着他又向我介绍说:“他是周恩来,政治部的副部长,他的名字是为我们老加马拉的所熟悉的。”我就同周恩来拉拉手说:“久仰,久仰。”周问我:“你是什么时候去法国的?”我说:…  相似文献   

11.
吴晓 《纵横》2004,(11)
1929年11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关于开除陈独秀党籍并批准江苏省委开除彭述之、汪泽楷、马玉夫、蔡振德四人决议案》之后,中共江苏省委于11月下旬,又召开了第二次全省代表大会,拥护中央反对托派的方针,拥护开除陈独秀、彭述之等人,并作出决议开除了省委委员罗世瑶。此后,托派遭到严厉清洗与打击,一批批地被开除出党,党内几乎没有人敢反对。然而,此时有一位被周恩来称为“忠厚长者”的人,毅然不顾中央反对托派的方针,挺身而出,对开除陈独秀这位党的创始人表示异议,认为这是“极端主义”,不利于党的团结。但他却遭到中央斥责,为此他愤愤…  相似文献   

12.
1971年7月,基辛格博士履行他的秘密中国之行,特别注意握手言和之礼仪。他在《白宫岁月》一书中写道:“9日下午4时,周恩来来到,我在宾馆门口迎接他,特意把手伸出去。周恩来即微笑和我握手。这是将旧情嫌隙抛到脑后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3.
正当我国渡过三年困难时期,经济又展现蓬勃生机的时候,迷雾再一次笼罩祖国的葱茏大地,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了。文革前,我曾任国防科委副主任、二机部(即后来的核工业部) 副部长,一直致力于国家的原子弹、氢弹研发工作,文革中又当了周总理的联络员。幸有周恩来总理的保护和指点,我才没有遭到大的厄运,犯大的错误,但回忆那段风雨历程,仍叫人久久不能平静! 电闪雷鸣风云变1965 年全国开始了“四清”运动,当时我的身心扑在氢弹研制上,对全国政治形势不甚了了。二机部党委要我负责在青海的核弹研究基地(即九院)的四清工作,我认为,该单位领…  相似文献   

14.
周恩来总理在解决贵州问题的会上叫我讲真实情况: “对事实真相,我们相信派去调查的新华社记者。” 在我的记者生涯中,再次有机会在周恩来总理领导下工作,亲自领略他的人格魅力和斗争艺术,是在“文革”期间他处理贵州问题时。  相似文献   

15.
1971年7月,基辛格博士履行他的秘密中国之行,特别注意握手言和之礼仪。他在《白宫岁月》一书中写道:“9日下午4时,周恩来来到,我在宾馆门口迎接他,特意把手伸出去。周恩来即微笑和我握手。这是将旧情嫌隙抛到脑后的第一步。”当尼克松首次访华走下飞机时也是  相似文献   

16.
阴险毒辣:代号“湘江案”计划出台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台湾蒋介石集团一直不甘心其失败,处心积虑,妄图“光复”大陆,推翻我新生的人民政权。台湾国民党特务机关曾多渠道派遣行动特务潜入大陆,制造爆炸、暗杀等恐怖活动,企图暗害我中央领导人,都未能得逞,又利用我国家领导人出访的机会策划暗杀行动。1955年,台湾国防部情报局获悉周恩来总理将率团赴印尼万隆参加亚非会议的消息后,在香港制造了“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我代表团部分成员乘坐的印航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起飞后不久被炸毁,我代表团11名成员牺牲。周总理等中央领…  相似文献   

17.
陈水扁所谓的“文人领年”、“国防部长文人化”,无非是要李杰下台走人民进党在台湾当道以来,陈水扁已经喊了不计其数的“文人领军”、“文人周防部长”口号。2007年开年之后,这些漂亮口号又成为台湾当局刻意操弄的政治筹码。就在“周防部长”李杰拆除了军中蒋介石铜像,为民进党立下“汗马功劳”,从而被国民党开除党籍之后不到一个礼拜,3月15日,陈水扁竟又公开宣称,他将在他的任期  相似文献   

18.
周恩来的八婶杨氏是周贻奎的妻子 ,娘家在宝应县天平乡。周贻奎是周恩来的亲叔叔 ,大排行八 ,所以后辈人都习惯地尊称他的妻子叫“周八太”或“八太”。她大约生于公元1877年(具体年月已无法考证) ,去世于1956年。杨氏受旧的思想教育 ,恪守封建伦理道德 ,尤其笃信佛教“积善积德” ,终日吃斋念佛。她坚信“只要善事做多了 ,来世还会有福享的”。所以在周家十分败落艰难的困境下 ,她仍不忘烧香拜佛 ,以求来生。她与侄儿周恩来的感情也很深。那是因为公元1908年 ,周恩来的两位母亲在不到一年中相继去世 ,父亲又在外谋生 ,无依无…  相似文献   

19.
大革命失败后,陈独秀虽然远离中央领导岗位,但是,他的沉重的思想包袱却难以自卸,总是沉陷于历史责任的追诘之中。他不能接受中共中央和共产国际的批评,又和新的中央路线格格不人,以至发展到后来,公开反对新的中央和中央路线,并组织党内反对派,进行分裂活动。中共中央在说服无效的情况下将他开除出党。 “我见到于革命于党有危险的,我不得不说,我不能顾忌你们说我是机会主义者。”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武汉召开紧急会议,时在武汉的陈独秀本应参加会议,可是,共产国际代表罗明纳兹却严词拒绝,将陈独秀排斥于会议之外…  相似文献   

20.
<正>程开甲是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的杰出榜样,正如他自己所说:“我的目标是一切为了祖国的需要。回国后,我一次又一次地改变我的工作,我一再从零开始创业,但我一直很愉快,因为这是祖国的需要。”拒领二级教授工资1946年,在浙江大学从事物理教研工作的程开甲来到英国爱丁堡大学留学,师从德国理论物理学家马克斯·玻恩,并选择了超导研究方向。1948年毕业后,玻恩推荐程开甲担任皇家化学工业研究所研究员,待遇优厚。然而有一天,程开甲突然告诉导师和朋友们,他决定回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