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盐湾晚唱     
洒盐水、整盐滩、刮盐土、收盐滩、淋盐水、入锅熬制等十几道工序,是盐农们延续了数百年的劳作.然而,随着公路上运来的湖盐、海盐,产盐的盐湾渐渐失去往日的繁荣,传统的制盐方式就要消失……  相似文献   

2.
中国饮食史上的几次突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在七十年代开始研究中国古代饮食,并写过一篇文章《中国古代的饮食与食具》,因为我是学考古学的,在研究的过程中,需要经常接触到陶片,陶器是古代拿来盛装食物的食具,因此我在研究古代人的生活时.不能不试图了解中国古代人类的烹饪方法、性质与饮食状况。  相似文献   

3.
4.
藏北驮盐     
依循古人的说法,一个藏北男人一生能参加九次驮盐,就能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驮盐对男人而言,已经超出了对物质利益的索取。  相似文献   

5.
刘慧军  徐伯良 《旅游》2003,(1):44-46
拉尔夫是我们在生意场上结交的朋友,瑞典人,长得方方正正,个子不高却很健硕,认识不久他就迫不及待地告诉我们,他离过婚,现在的太太是韩国人,一边说,一边满脸幸福沉醉状.听他这样津津乐道自家的“瞻私”我们都觉得有点奇怪。难道瑞典人习惯一见面就交待家底?还是这老兄再婚后实在太幸福了.以至于走到哪里都忍不住要广而  相似文献   

6.
钮隽 《北京文史》2004,(1):35-36
“冷荤”是指凉吃的各种熟肉制品。老北京小吃中的冷荤食品多种多样,极为丰富。许多冷荤食品在制做方法上都有优良的传统,令人百吃不厌,而且物美价廉。现列述于下:  相似文献   

7.
李其功  周志淳 《旅游》2003,(2):42-43
早晨起来,热热地喝碗炒肝,吃上二两包子,这是不少老北京美美的一餐早点。老北京最出名的炒肝店当数1862年创立的会仙居,据说当年的炒肝是不勾芡的。不仅有肥肠和肝,还有心和肺。所以当时有一句歇后语:炒肝不勾芡——熬心熬肺。后来为了降低成本,去掉了心肺,并接受食客的建议,勾了芡。炒肝勾芡后,浓稠味美,晶亮不懈。1930年,在会仙居的对面又开了一家天兴居炒肝店,天兴居在制作上更下功夫,选料精严,采用肝尖、优质肥肠和淀粉,很快就超过了竞争对手会仙居,1959年公私合营时仅保留了天兴居的字号。炒肝的做法很简单,先将洗好…  相似文献   

8.
中国有句俗语叫“拼死吃河豚”,吃鱼吃到不要命的份上,可见河豚有多鲜美。世界上吃河豚吃得最凶的是邻国的日本人。日本人对待河豚,如美食、如美女、如自己,食之有道,食之有昧,更食出一种文化,—种意味。我在日本生活了18年,吃过不少次河豚,这次应了杂志社的约稿,又数次大块朵颐这道名菜,不仅对河豚了解多多,  相似文献   

9.
通麦人家     
通麦是川藏线上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小镇了,就是由于有川藏公路,才形成的小镇。镇上居民加商人一共只有十几家。通麦现官称塘麦,据说是1989年改的,但人们仍习惯称之为通麦。  相似文献   

10.
尼玛  张鹰 《中国西藏》2004,(4):32-34
藏历年对于我的家乡来说是—年中最为隆重的节日,可以说一入冬人们的闲谈和忙碌无不与藏历年有关。与往年一样,今年单位还未正式放假,我便迫不及待地购置完年货匆匆忙忙地往家赶,在城市喧闹的氛围中浮躁地生活了一年后,我渴望早些离开这里,投入家乡古朴、纯真的怀抱中,感受别样的节日气氛。我的手记也从藏历29日开始。  相似文献   

11.
在西藏人的眼里,牛粪是个宝。这是因为除了南边的林区以外,其它地方都在高海拔地区,燃料多以草皮和牛粪居多,尤以牛粪容易得到且好烧,所以牛粪成为西藏大部分地区的主要燃料。一个人如果在马路或田野上看见光滑的牛粪时,会亲切地说一声:“好一朵漂亮的黄蘑菇哟!”赶紧捡回家中。  相似文献   

12.
楚国的风俗,当是与楚文化紧密相连的,是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直到今天楚文化的余韵仍在散发着流光和异彩。它的超强生命力也与时俱进.从古老的时空走进了现代生活。其间有继承,更有扬弃和发展。楚国的风俗自然也不例外。透过一些典型的例让,我们仍能强烈地感受到它们对现代生活的巨大影响与关照。  相似文献   

13.
小云 《福建旅游》2004,(3):48-48
有位世界级膳食家曾说过,感受餐桌上的就餐气氛就可以断定这个国家的整体个性。看看法国人的就餐方式,不由得让人想到克莱德曼手指下流淌出来的那串串音符,优美而隽永,让你充分领略法国饮食散发出的馨香的艺术情调。法国面包是法国饮食中最具特色的食品。把饮食视为艺术的法国人,竟想得出用面包这一  相似文献   

14.
猴年刚刚开始.“非典”就如同一个看不见的鬼魅.重又笼罩在人们头上。  相似文献   

15.
夏敏 《民俗研究》2004,(2):185-187
早先阅读林耀华先生的《金翼》,我被他那游笔式的学术写作方式震慑住了,一种纯正地道的人类学思考居然可以用如此自由新异的手法去写。后来又读林先生高足庄孔韶先生的《银翅》,感到庄先生干脆彻底地继承了林先生的衣钵,而且进一步强化和推进了这样的笔法和思考。  相似文献   

16.
赵光 《丝绸之路》2004,(6):14-18
《西游记》里有个神秘的“女儿国”,据说这里世代尽出美人!那么,它到底在哪里?如今女儿国的情况怎样?据《中国丝绸之路大辞典》介绍,《西游记》中的通天河,指的是新疆八大河流之一的开都河,流域内的巴音布鲁克大草原及焉耆盆地一带,就是“女儿国”所在地。当地的自然风光和民俗如何?那里的姑娘真的与众不同又很漂亮迷人吗?2003年10月,为解开这些心头之谜,笔者一行四人专程前往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17.
揣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人喝茶,一般都用的是木碗。木碗的用法,很有讲究。光景好的人家顿顿喝的是酥油茶,贫寒人家向来靠清茶打发日子。但是有钱汉也好,穷光蛋也罢,喝茶却都用木碗。即使有了玉碗和瓷碗,人们仍垂青于木碗。在家用它,出门也用它,形影不离,浪迹天涯的旅人的怀里都揣着个木碗,人在碗在,碗不离人。居家过日子,没有不出门的人。小小一个木碗,在家有在家的用法,出门有出门的讲究。木碗虽小,其俗颇丰。藏家人客厅的藏式茶几上总是摆放着一大一小两只木碗,大的是父亲的,小的是母亲的。同样的木碗,因家境的不同,又大有讲究。一般人家每个家庭成员拥有一…  相似文献   

18.
在人类发展史上,由于天灾、战乱、宗教迫害、谋生的需要以及对不同生活方式的追求等原因,人类从未停止过从一处到另一处的迁徙,这种迁徙不可避免地带来迁入文化与本地文化的接触、碰撞、融合,甚至杂交。  相似文献   

19.
云南茶楼     
云南是茶树的发源地,无论是在寻常百姓家中那永久不灭的火塘边,还是在古驿道、马帮歇脚的箐沟旁,或清澈的山壑清泉畔,无不萦绕着这奇特的茶香。  相似文献   

20.
根据发掘资料,大地湾先民已把粮食作为主要食物,在经营农业的同时,还兼营畜牧业,饲养家畜,狩猎是生活的补充,陶器是生活用具,大地湾先民已过着比较稳定的定居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