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三军 《收藏家》2005,(1):61-64
徐悲鸿是我国杰出的艺术大师、美术教育家,早年留学法国,曾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和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他的作品表现了高度技巧,有浓厚的民族特色。他不但被誉为中国现实主义美术教育的奠基人、中国现代绘画之父,而且还是著名的收藏大师。  相似文献   

2.
程正江 《纵横》2010,(1):63-64
《纵横》编辑同志: 今年5月,我在网上读到贵刊2008年第10期所载张白怀等人写的《上海方震小学是解放战争时期上海地下党的联络点》,文中涉及我的祖父程一中和姑姑程哲宣(时任方震小学校长)。1947年时,我虽然只有11岁,但他们筹办该校的整个过程都在我家(上海复兴中路496号)进行,我曾跟随家中大人多次到地处闸北的方震小学参观,卜明同志也曾在我家养病……可以说我是当时最年幼的目击者,  相似文献   

3.
窦忠如 《纵横》2011,(5):57-60
以绘画骏马而著称于世的徐悲鸿,自身也颇具骏马的直爽与洒脱,这从他购藏古书画时所表露出来的性情中可以得到最直接而淋漓的体现。据说,居住北平期间的徐悲鸿,经常前往琉璃厂古玩市场购藏古书画,每每遇见比较心仪的古书画时,他便毫不掩饰自己的激动心情.  相似文献   

4.
10月10日至16日。由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罗亚夫率领四川省地方志系统考察小组赴江苏、上海学习考察,重点学习先进省市在贯彻落实《地方志工作条例》、开展第二轮三级志书编修、  相似文献   

5.
董三军 《收藏家》2006,(7):40-44
1940年春,徐悲鸿应印度诗人泰戈尔的邀请,赴印度国际大学讲学,在大吉岭创作了他构思已久的中国画《愚公移山》(图1)。此画取材于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春秋《列子·汤问》,寓言故事说: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方圆七百里,高达万仞。北山有个愚公,年已九旬,面山而居。由于大山的堵塞出入不便,愚公率领子孙决心夷平这两座大山。河曲有个智叟的老头嘲笑愚公说:“你真愚笨已极,以你残年余力,连山上草木都难动毁,何况移山。”愚公回答说:虽然我死了,还有儿子,儿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而山是不会再增高的,如何不能移平呢?他们每天挖山…  相似文献   

6.
1902年鲁迅到日本留学。刚到日本时,恰逢章太炎在日本办讲堂,章太炎比鲁迅大12岁,是浙江余杭人,早年曾因参加康有为领导的戊戌变法而流亡日本,后立志革命。他曾经驳斥以康有为为首的保皇派,为邹容的《革命军》作序,被清政府监禁于上海的西牢。出狱之后东渡日本避难,在日本主持《民报》,宣传革命。  相似文献   

7.
唯一的上海     
《山茶》2010,(5):I0002-I0003
如果为世界上的著名城市颁发奥斯卡,上海定是最常亮相的座上宾之一。自其167年前开埠,以黑马之姿闯入人们的视野,在历史的大舞台上.她曾扮演过野心勃勃的新生者;继而踌躇满志.一时独领风骚:也曾经历低潮与寂寞。  相似文献   

8.
<正>旧上海滩有条望平街,俗称报馆街,有十多家报馆先后扎营于此。1919年,不经意间冒出的小《晶报》,竟与执沪上报界牛耳的老《申报》分庭抗礼。老《申报》确实"老",创于1872年,至史量才接手,资  相似文献   

9.
旧上海滩有条望平街,俗称报馆街,有十多家报馆先后扎营于此。1919年,不经意间冒出的小《晶报》,竟与执沪上报界牛耳的老《申报》分庭抗礼。  相似文献   

10.
何军民 《丝绸之路》2011,(14):75-77
夏衍的《上海屋檐下》具有很强空间意识,作品通过私人空间和公共空间两个方面的分析,呈现了“屋檐下”世界狭小的私人空间,以及公共空间对私人空间所造成的侵害,揭示了剧中人物性格形成的社会原因及其意义,以此从另一侧面把握《上海屋檐下》的文学成就与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上海年鉴》总体框架设置的分析,力求地方综合年鉴的编纂在一级栏目(类目)和相关部分内容的设计上突破以往的模式,努力做到有所创新,突出特色和服务读者,提高地方综合年鉴的质量和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彰无忌 《文史精华》2012,(10):30-38
在家翻阅期刊《廉政文化巡礼》,其中《陈云与上海一文阁老板胡恒瑞的故事》一文引起我的兴趣:"萧红与胡恒瑞的结识,也是缘于买稿纸。她写完《生死场》后,鲁迅先生为其作了序言,却没有银两出书。胡借给她500大洋,得以出版发行,萧红一举成名。" 这篇文章的作者周舟就住在我楼下,很熟。周多年供职《承德日报》,能喝,能聊,更能写,在业内和文坛均小有名气。我去问他文中"500大洋"的出处。周云:是上海一文阁老板胡恒瑞亲笔记载。胡恒瑞1920年考入上海商务印书馆,与陈云同门学艺结好。  相似文献   

13.
林楚 《文史月刊》2008,(10):38-39
1949年8月15日,刚刚解放才两个多月的上海,被《解放日报》的一条特讯震惊了:接管军代表欧震知法犯法被处死刑!蒋军奏妾度日惶惶 在上海一条僻静的石库门弄堂里,有一个女人此刻心潮难平。她二十出头年纪,坐在窗前,手里拿着报纸,眼睛死死地盯住“玷辱军纪,破坏纪律,欧震被处死刑”的大幅标题。  相似文献   

14.
拾以舟 《神州》2013,(9):6-7
有关沦陷上海的历史,在近年来逐渐升温的上海史研究中仍然处于薄弱环节。2007年导演李安首度改编华文世界深受影响力的女作家张爱玲的短篇小说《色戒》,大胆地将日据上海时期女间谍色诱汉奸的故事搬上银幕,电影一经问世便在华人世界引起强烈反响,并斩获当年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等多个知名奖项。本文基于电影《色·戒》对日据上海镜头细节的捕捉,通过分析电影中对市民生存形态、上海都市文化以及沦陷电影业的表达,努力为读者还原一段近乎真实却又压抑的历史。  相似文献   

15.
1932年成立的上海商人救国协会,并非论者所说之典型假托商人名义的团体,而是具有宽泛意义的商办爱国团体。在其存续不长的时间里,该团体围绕抗日救国宗旨积极开展相关活动,并创办会刊《商人救国》,广为宣传国难中商人的使命与责任,以及商人救国的途径。会刊《商人救国》改名为《商人公论》后仍号召商人坚持抵制日货,振兴国货,而且更加关心政治问题,甚至抨击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发挥了"商人喉舌"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南方人物周刊》2010,(15):22-24
在世博园的中国国家馆内,高科技版的《清明上河图》成了镇馆之宝。北宋画家张择端的这一传世名作、曾多次被后古的书画名家临摹.  相似文献   

17.
孙慧娟 《风景名胜》2021,(2):0115-0115
《上海现场导游》课程是旅游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通过学习该课程能够培养学生作为上海地陪导游应具有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这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思政课程领域下,推进思政元素与《上海现场导游》课程相结合,能够让学生在学习导游带团技能的同时,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思想价值观,将立德树人贯穿课堂教学始终,让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紧密结合,进而引发教学实践与思考。  相似文献   

18.
19.
20.
吉铠东 《沧桑》2013,(5):63-65
《申报》是近代上海极具影响力的报纸,它的广告内容丰富多彩。通过对民初《申报》广告的考察,可以发现上海社会生活的物质与精神方面都明显融入了西方新元素,既有积极面又有消极面,呈现“中西融合,善恶并存”的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