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国二年(1913年)岁次努丑,距王羲之山阴兰亭修禊整一千五百六十年。王羲之上已修禊日,是这年的四月九日(农历三月初三)。梁启超在北京,召旧俗新知四十余人,在西郊万牲园(即令北京动物园)聚会。这就是传为美谈的梁启超(民国)癸丑续兰亭修禊。梁启超续兰亭修禊留下一帧纪念记录参加集会的三十六人(据史料记载,与会者四十余人,有多人未合影)。照片中人物有中老年人进士十二人,举人八人,青年人中有的是京师大学堂毕业生,有的是归国留学生;还有儿童一人。参加集会者学位高大多工诗善书。如画家姜筠,他作画描绘此次修楔的图…  相似文献   

2.
丁锐 《文史月刊》2012,(8):53-53
1911年(农历辛亥年)2月24日,梁启超偕女儿梁令娴、好友汤觉顿登上“笠户丸”,开始了宝岛台湾之行。  相似文献   

3.
敝人研究梁启超有多年,深体梁启超的才华是多方面的,在民国史上像他如此多方面发展与影响力之大者并不多见,尤其是平均每天二千言的著作,就足以令人惊叹其元气淋漓的生命力。然而,梁启超精力旺盛,思想“流质易变”(师康有为语),以(饮冰室全集)即可窥见,想了解他并不容易,因此对他的评价似乎仍难以定论。本文不拟论判其人是非功过,因为自忖学问不足,时日也未成熟,只就新近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善本书室阅读有一、二百封梁启超写给挚友的书信(有九成以上是写给蹇季常),仔细拜读,细览军思,使吾人对梁启超的认识,也更加地深入…  相似文献   

4.
上世纪二十年代,是梁启超先生生命中最后的十年,在这十年中,他与一个人交往特别深,两人之关系非同一般,可谓情深义笃。这个人便是余绍宋。余绍宋(1883—1949)号越(樾)园,别署寒柯,浙江龙游人,民国时期著名学者,在方志学、书画创作及理论方面都有建树。本文根据有关史料,就梁启超为《龙游县志》作序、聘请余绍宋任司法储才馆教学长、向余学书法、余为梁作画等,略加陈述,权作存史。  相似文献   

5.
1998年9月10—13日,由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主办的日本在中国接受西方近代思想中的作用——梁启超个案国际研讨会,在景色绮丽的海滨小城圣巴巴拉举行,与会者有来自日本(8人)、美国(2人)、法国(1人)、澳大利亚(1人)和中国大陆(1人)及台湾地...  相似文献   

6.
评海外三部梁启超思想研究专著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近代中国历史上,梁启超是一位产生过广泛影响的人物,也是海内外学术界研究较多的人物之一。比较而言,海外学者比国内学者更加重视梁启超的思想层面。就笔者所读到的海外研究梁启超思想的专著有:李文森(JosephR.Levenson)的《梁启超与中国近代思想...  相似文献   

7.
杨振华 《古今谈》2007,(4):44-47
沈兹九(1898—1989),浙江德清人,1898年4月出生于城关镇(今德清县乾元镇)丁家弄6号,一个石库门内的中产阶级家庭。我们知道,那一年是中国历史上的多事之秋,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发动了“戊戌变法”,想让中国走上强国富民之路,  相似文献   

8.
丁锐 《文史春秋》2012,(12):55-57
(一) 1911年(农历辛亥年)农历二月二十四日,阴云低垂,瑟瑟寒风中,一艘日本籍客轮“笠户丸”号驶入马关码头。一位神情肃穆的中年男子站在甲板上,目光从飞溅的浪花慢慢移向远方。他,就是中国著名的维新派代表人物——梁启超。  相似文献   

9.
学识渊博卓有成就的史学家刘节易林刘节(1901年~1977年),我国古史研究专家。长于古文字学、古地理学、考据学、思想史和史学史。字子植,浙江省永嘉县人。1926年毕业于上海国民大学哲学系,同年入北京清华大学国学研究所,师从梁启超、王国维。在清华期间...  相似文献   

10.
近日,笔者在上海图书馆近代史阅览室查阅资料时,无意中发现馆藏之《清议报》,心甚喜。该报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派创办的第一份海外机关报,报馆设于日本横滨,总编辑为梁启超。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12月23日发刊,旬刊。  相似文献   

11.
四财用家计梁氏这样的大家庭,生活费用必定是相当可观的,兹略为观察其经济生活状况。梁启超流亡日本十四年,这一段漫长的岁月.对他可谓刻骨铭心。流亡初期一家只有三口(夫妻和女儿忠顺),又得到各方援助,生活似乎没有太大的困难。接着人日渐渐增加,(思成、总水、思忠、思庄均在B本出生)到了1908年已是七日之家。加上梁氏的父母进居澳门,也需要奉养,家计维持相当不易。梁启超是维新派的主将,流亡初期有相当积极的活动,华侨的捐助甚为丰富,会中主要成员的生活没有困难,梁氏先后所主持的清议报、新民丛报、新小说等几种杂志的…  相似文献   

12.
王凯 《湖南文史》2010,(9):36-37
张东荪(1886—1973年,原名万田,字东荪,现代哲学家、政治活动家。曾任中国民盟中央常委、秘书长)自民国初年以来,一直活跃于政学两界,他早期追随梁启超,中期与好友张君劢共同创立国家社会党,后期则成为民盟左派,政治主张与共产党接近。  相似文献   

13.
梁启超致冯国瑞、薛笃弼手札,不见于丁文江、赵丰田编《梁启超年谱长编》、李国俊编《梁启超著述系年》、《梁启超未刊书信手迹》,亦不见于张品兴主编《梁启超全集》等著作。手札所附诸位鸿学硕儒之题跋,亦未收入题跋者著述之中,故手札及题跋对以后梁启超与题跋者文集之整理都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4.
1922年,梁启超在他的一本书中讲到:“光绪二年(1876),有位出使英国的大臣郭嵩焘,作了一部游记。里头有一段,大概说,现在的夷狄和从前不同,他们也有两千年的文明。嗳哟!可了不得。  相似文献   

15.
五四运动及民族主义的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时期,即1919年前后的几年,是中国社会异常活跃的年代。广义五四运动,是指五四时期的多种国民运动,既包括“对外的”新外交运动(梁启超所谓“作为外交的国民运动”),也包括“对内的”新文化运动、新社会运动和新政治运动。  相似文献   

16.
陈启云  宋鸥 《史学集刊》2006,1(4):79-96
本文研究自1891年,特别是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以后至1897年戊戌政变前夕,梁启超与西方传教士李提摩太的交往关系。文中分析在此数年间,梁氏从“盲目崇洋”而发展出对西方文化作有批判性的选择接受之心路历程,并指出梁氏在早期对西方传教士所代表的“文化讯息”,已经能够分辨其(1)现代学术文化的意义和价值,(2)西方宗教传统及成见,(3)西方列强在华之已得利益和需求,这三种不同成分。此体认对梁氏于民国初年从政与治学的立场和贡献,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一般认为,西方人对郑和的研究始于英国人梅辉立(W.F.Mayers),而国人的郑和研究则以梁启超1904年在《新民晚报》发表的《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一文为开山之作,故有“百年郑和研究”一说。殊不知,15世纪的葡萄牙人当年已注意到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且对其前因后果以及当时中华帝国的政治、社会状况有相当的了解。本文对葡萄牙官方编年史家巴罗斯(Joao de Barros)1563年出版的《亚洲旬年史之三(Terceira Decada de Asia)》内的一段有关记载进行了详尽评析,并简要评说了郑和研究的整体状况。  相似文献   

18.
正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梁启超被迫流亡日本,他的思想日趋激进,言论明显倾向革命,并开始了与孙中山的密切交往。其师康有为持坚定保皇立场,对梁启超的激进很是不满,教导训诫梁启超的书信有数万言之多。于是,梁启超也开始有些担心革命的破坏性。革命,梁启超所欲也;改良,亦梁启超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于是,在我们看来,对梁启超来说,选择革命还是改良,是一个很难回答而又不得不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施一丁 《文史天地》2012,(1):98-F0004
王伯群(1885—1944)贵州兴义下五屯景家屯人。兴义县首批公费选派日本留学。在日本与章太炎等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并和梁启超结识。参与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活动。历任国民政府交通部部长、交通大学校长、大厦大学校长等职。这所旧居位于上海市愚园路,建于1934年。后为汪精卫公馆。现为上海市长宁区少年宫。  相似文献   

20.
尹洁 《环球人物》2013,(25):78-80
"读懂梁启超,就能读懂近代中国。"这是文学评论家、近代史研究者解玺璋的看法。他用4年时间写完的《梁启超传》被认为是梁启超辞世80多年来最为详尽、客观的传记。这部作品分上下两部,70多万字,呈现出了梁启超生前的种种是非曲直,折射出这位"饮冰室主人"身处的时代漩涡、风云底色。9月7日,初秋的北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