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年,我也曾做过“祖国的花骨朵儿”。记得那时候,教师们最爱苦口婆心耳提面命一句话是:“同学们,祖国的未来就担负在你们身上,四个现代化要靠你们来实现!所以你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做一个合格的21世纪的接班人!”看着老师殷切的目光,听着老师激昂的话...  相似文献   

2.
史洛明 《纵横》2011,(8):27-28
徐则浩同志: 你好!接到你的信很高兴,老朋友又联系上了。 来信问:“刘大年同志曾对我讲过,‘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是毛主席在延安时给史洛明同志题的,对此我印象很深。现在小报上转载的情况却不是这样,对吗?”  相似文献   

3.
章谦 《神州》2011,(12):7-8
《天天向上》作为《越策越开心》的延伸品牌.立足于脱口秀的基础形态,加入了歌舞秀、情境表演等元素,呈现出其独特的风格。节目自开播以来,收视率一路攀升,并在2009年3月被《新周刊》电视榜评为“年度最佳综艺娱乐节目”。2011年以1.33亿的节目冠名费成为湖南卫视的“标王”。《天天向上》的成功得益于多方面的因素。本文试图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探讨《天天向上》中节目元素的转变对其节目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孟湛东 《神州》2011,(9):28-28
《天天向上》是在湖南卫视热播的一场综艺类栏目,在解事方式、主持群的使用、内容的选取等方面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中国娱乐节目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变革。下面对《天天向上》在2010年11月26日播出的一期面向“民间舞舞蹈考级”的一期节目做简要的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5.
鲁光 《世纪》2022,(5):25-29
<正>我一生交友无数,一路走一路有人离去,一路散失,到了耄耋之年,熟人陆陆续续走了,晚走者陷入孤独。寂寞时,思念往日的师友,片段往事都是珍贵的。我不求全,每人只写一件事,一件永生难忘的事。荣高棠送我条幅荣高棠是体育界的泰斗。20世纪60年代初,他带领一拨人在中国乒乓球队蹲点。我作为记者,跟随采访、报道。他身为国家体委副主任,没有架子,很随和。我就称呼他“高棠同志”,后来,就叫他“荣老”。当年的国家体委主任是贺龙元帅。我写过一篇《从零开始》的长篇通讯,讲述中国乒乓球队胜不骄的精神。“走下领奖台,从零开始。”这是荣高棠对乒乓球队的要求。几十年的体育生涯,他不仅是我的领导,也成了熟人和朋友。  相似文献   

6.
程原生 《文史月刊》2014,(12):40-42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我在太原市育英学校上小学,当时有一位老师叫乔本德,曾参加太原市教育局下乡工作队。临行,校领导郑重交给乔老师一本《论共产党员的修养》,鉴于当时"复杂的阶级斗争",另配一把手枪防身。后因乔老师在工作队驻地后山遇狼开枪,从此爆出一大新闻——这批工作队有一位老师还带着“家伙”。  相似文献   

7.
王芸生三碰蒋介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蒋介石所阅读的报刊中。《大公报》是必不可少的,他的办公室、公馆内和餐厅里,各放一份《大公报》,以备随时翻阅。《大公报》总编辑张季鸾曾向王芸生交底:“你在报上骂谁都行,就是不要碰蒋先生。”开始王芸生对这一劝告视若神明,加之1934年夏,王芸生应蒋介石之邀,到庐山为其讲课,蒋虔诚地称王为“老师”,一副礼贤下士的姿态,因此王芸生对蒋有过幻想,亦有为蒋开脱的言论。后来通过事实,王芸生对蒋介石的真面目有了些认识,那么在报上碰碰蒋先生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1941年12月8日,日本发动了太平洋战争,香港随之沦陷,《大公报》香港馆被毁,总经理胡政之等人困在香港。这时已任总编辑的王芸生在重庆找到蒋介石的幕僚陈布雷,请他设法营救。陈很  相似文献   

8.
“尝试”文学革命,揭起新文化运动的旗帜1936年,上海亚东图书馆在《新青年》出刊20年后,准备重印,作为当年这份刊物的主将的胡适应邀题词。他写道:“《新青年》是中国文学史和思想史上划分一个时代的刊物。最近20年中的文学运动和思想改革,差不多都是从这个刊物出发的。”胡适一生看事情,以公允为准则。这个评价,当然也不含个人色彩,因为即使今天看来,胡适的这个评价,也会得到知识界的认同的。《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是陈独秀于1915年9月在上海创办的,第二卷改称《新青年》。创刊号卷首发表了陈氏《敬告青年》一文,向全…  相似文献   

9.
1927年6月,发生了四川军阀屠杀学生的“三·三一”大惨案,当时范希天还是一个17岁的中学生,他只身流亡到武汉,参加了第二十军的学兵营,当了一名小兵。后来他随营开拔到南昌,并正式进入以贺龙为军长的第二十军,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起义失败后,他跟着撤退的部队,辗转到过潮汕、广州、福建、江西,后来到了南京。  相似文献   

10.
好一个“词不忆,且滋味”…第一次买他的专访是1998年他在哈尔滨开了演唱会,我去书摊买《当代歌坛》。后来我和老周面对面好几次,还拥抱过。这人真随和,  相似文献   

11.
张仁蠡(1900~1951年),字范卿,河北南皮人,是前清湖广总督张之洞第十三子,也是最小的儿子。他毕业于北京大学,后来又在冀东一带先后任过10年县长,对这一段经历他很为得意。常说,做官要做县官,能够接近百姓,比当什么部长、省长好多了。他还刻了一个“十年县令”的钤记,在为人写条幅时钤用。  相似文献   

12.
近日,笔者阅读了英国浪漫主义大诗人柯勒律治的著名诗作《忽必烈汗》,感到很有意思,特向读者朋友介绍一二。 柯勒律治(772~1834)原是英国剑桥大学的学生,后来离校参加了皇家龙骑兵。他在年青时代曾热心支持法国大革命,后来还想去关国建立一个美好的乌托邦。 《忽必烈汗》是柯勒律治记述他的神奇梦境的一首诗,全篇只有54行。据其“前言”所述:他从未去过蒙古大草原,但颇受阅读《马可波罗游记》等描绘东方世界的游记。1797年的一天,他读了一本《珀切斯游记》,其中有“忽必烈汗敕命在草原上营造一处豪华宫阙,并开辟…  相似文献   

13.
纪敏 《文史精华》2007,(4):32-37
学雷锋纪念日之来历,与“雷锋现象”产生的历史背景1963年3月5日,毛泽东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在《人民日报》、《解放日报》、《中国青年报》等报刊发表,至今已有44个年头了。据我1990年采访《中国青年》杂志社前总编辑邢方群等了解到,毛主席的这一题词,原本是应该杂志社编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一生倡导体育运动。他第一篇公开发表的论文就是关于体育的。1917年4月,他在著名的《新青年》杂志第三卷第二期上署名“二十八划生”发表论文《体育之研究》,提出了“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重要论点。建国后,作为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他更加重视发展体育运动。1952年中国体育总会成立,1955年第一届工人体育运动会召开,他两次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1951秋,毛泽东在接见湖南教育界人士时,特别强调了学校中的体育教育,他说:“你们办学校应该注意一个问题,就是要重视青年学生的体育锻炼。我认为有志参加革命的青年,必须…  相似文献   

15.
陈华 《百年潮》2015,(3):43-45
育英校歌《小小叶儿哗啦啦》自中直育英学校1948年在河北省建屏县(平山县)下东峪村建校至今已传唱67年。我(原名陈小娃)曾于1958年至1964年在育英学校学习,是该校第12届毕业生。育英校歌《小小叶儿哗啦啦》朗朗上口,师生在集体活动中经常演唱。我退休后常参加育英校友会的活动,每次活动中校歌是必唱的,这早已成为传统。就像每一位育英校友一样,一唱起校歌就想起一段  相似文献   

16.
董良晕 《百年潮》2012,(5):48-50
正1956年春节,我随父亲董必武、母亲何莲芝在上海过春节。由于父亲是党的一大代表,2月22日,上海市有关方面邀请他到一大会址陈列馆视察。他当场题词:"作始也简,将毕也巨"。这句题词出自《庄子》,是说有些事情开  相似文献   

17.
在羊年乍暖还寒的初春,老作家石果走完了他86年的人生里程。他是贵州湄潭人,本名何恩余,石果是笔名。这个名字属于文学,他的作品的光彩照亮了它,伴随他终生。他与文学的不解之缘,在学生时代就开始结下了,曾发表过长诗《穆家川上》,后来又在遵义《民铎日报》的副刊上发表了他的第一个短篇小说《辅助线》。这些只是发韧之作,他的成名,是在上世纪新中国建立后的五十年代。他的小说《喜期》,一经《西南文艺》发表,即被《人民文学》转载,编者称之为“标准的短篇小说”。接着,《人民文学》又发表了堪称他代表作的《风波》以及他的得意之作《官福店》。其中《风波》影响最大,《中国文学》译为英文发表,国外译为日文、丹麦文出版,北京电影制片厂将其改编摄制为电影《一场风波》。他在《西南文艺》发表的《石土地》,也以内容的厚重、生活气息的浓烈而引人注目。当时,全国知名的贵州作家很少,除了老作家蹇先艾,石果成了一颗耀眼的新星。我曾听北京文学界的朋友说过,其时评论界有“北骆南石”之说,即北方有骆宾基,南方有石果,指两人的作品风格相近,同受读者喜爱。以后,石果还用“石梦天”的笔名发表过一些作品,并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与旧作一起结集为《喜风集》出版。喜,是他心情的真实...  相似文献   

18.
人们常说:“人生相逢相识相知皆是缘”。我与王国祥之间也是一种“缘”:30年前,我们相逢在“黑龙江省第二次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代表大会”上,在这次会上我为他拍摄了一幅照片,后来命题为《虔诚者》。就是这幅照片使我们结下不解之缘。《虔诚者》中的主人公王国祥,当时,是解放军某部的一位班长,他是60年代亿万群众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热潮中的普通一兵。多年来,我想方设法在寻找这位老朋友,经历了一个相当艰难的历程。今年2月,在《南方周末》刊登文章公开寻访,终于找到了王国祥,得知他仍在以自己的行动谱写着新时代的篇…  相似文献   

19.
曾国藩的好友欧阳兆熊,写过一部有名的笔记,叫《水窗春呓》,里面写了不少关于曾国藩的史事。在“一生三变”这条笔记里,有这样一句话:“(曾国藩)尝自称欲著《挺经》,言其刚也。”关于曾国藩的“挺经”,曾国藩的孙婿吴永,在所著笔记《庚于西狩丛谈》卷四中也曾谈及,他记李鸿章曾对他说:“我老师的秘传心法,有十八条‘挺经’,这真是精通造化、守身用世的宝决。”(下引此书时皆见卷四)李鸿章所说的老师,就是曾国藩。曾国藩是否确曾著过《挺经》呢?从这里举出的两条笔记看,似有两种可能:一是著过;一是仅仅有腹稿。若是著过…  相似文献   

20.
《沧桑》1996,(1)
1993年5月间,繁峙县农民画家宫林春收到一封从日本寄来的邮件。拆开一看,原来是中日友好文化协会会长福田一郎先生的亲笔信和条幅。条幅上写道:“祝愿中日人民共同精心培育的友谊花朵世代相传,更加鲜艳,在中日的大地上万紫千红,到处开放,永世流芳!”宫林春愣了一阵,终于明白了,他的国画《卧薪尝胆》不久前赴日参加大展,得到了日本友人的高度赞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