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裘 《羊城今古》2003,(4):37-39
今年6月19日,广东省博物馆为纪念我的外祖父逝世60周年,举办了“黄少强画展”,我与家人前往观看了展览,不禁回忆起当年母亲给我讲外祖父短暂而又不平凡的一生的故事,现借此文史园地,扼要地将其记录下来,以作为对外祖父的怀念。有遗漏之处,请知情者补漏斧正。  相似文献   

2.
武汉市地铁2号线路在2012年底正式通车运营了,这不由得使我回忆起武汉市政协一件关于促进武汉地铁建设的提案.就是“将武汉地铁行走线路纳入城市规划案”。  相似文献   

3.
树迹·人迹     
依稀回忆起生命的一段旅程。 盛·繁茂 某年期中考试,我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同学中有的拿我当竞争对手,有的不时向我请教,老师也对我赞不绝口,我每天像在云端里漫步,飘飘然,欢悦地度过生命的每一天。不再有“目不窥园,足不下楼”,不再有“头悬梁,锥刺股”。在每天回家的途中,小径边两排梧桐也是别样的茂盛,  相似文献   

4.
<正>欣逢中国边疆研究所(前身为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成立40周年,我在此致以衷心的祝贺和良好的祝愿!同时,我也浮想联翩,回忆起桩桩往事。上世纪80年代中期,在一次学术会议上,我有幸认识了当时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以下简称“边疆中心”)的马大正主任,由此结缘。长期以来,我得到马主任与边疆中心诸多师友的提携与帮助,也参与了中心组织的不少学术活动,可以说是中国边疆研究所走过40年历程的见证者之一。在指导和组织全国的学术研究方面,  相似文献   

5.
我是地地道道的武汉蔡甸人。尽管1938年离开蔡甸后,我很少回家乡,但故土情结一直索绕左右。今天,回忆起20年前“神龙”轿车选址诸省竞争,我力举家乡武汉的情形,我觉得这是我一辈子感到欣慰的事。  相似文献   

6.
汪春耀 《世纪》2023,(2):82-83
<正>近日,读到报刊上转载台湾报纸报道“台湾工商界积极筹备大陆行”,内称“近来两岸隔空互动,节奏日益明朗”等等。这使我回忆起1947年夏季,南京永利铔厂(现南化公司氨肥厂前身)员工竞相购买台湾来的水果和日用铝制品的景象。1945年日本投降后,南京永利铔厂于1946年8月恢复合成氨、硫酸生产,那时生产合成氨的原料是焦炭。  相似文献   

7.
延安岁月,奠定了我人生历程的第一块基石。在延安这块丘壑起伏的黄土圣地上,我接受了最初的革命启蒙教育。时光流逝了半个多世纪,但每当我回忆起少年时代在延安保小学习生活的情景,往事仍清晰地浮现在眼前…… 保小——革命后代的摇篮 “保小”,全名叫“陕甘宁边区保育院小学”,简称叫“延安保小”。党中央进驻延安后,非常关心干部子弟的教育。当时处于战争时期,边区  相似文献   

8.
“我一看见他就躲,我不想见到他。”培哈妮(左一)回忆起她初嫁给马吉德的日子,那时她6岁,他25岁。照片里,现年8岁的娃娃新娘与以前的同班同学.同为童妻的加达一起。在家乡哈杰省合影留念。  相似文献   

9.
本世纪20年代,我出生在北京一个没落的世家。回忆起青少年时代的生活,印象最深的恐怕就是“过年”了。 “送信儿的腊八粥” “送信儿的腊八粥”,是当年老北京人的一种习惯说法,意思是“腊八”一过,过年的准备就要开始了。 从“腊八”以后,拆洗衣被,缝制新衣,这些过年准备,就全面铺开了。  相似文献   

10.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隆重举行,我作为晋察冀边区选出的正式代表,光荣地出席了这次大会。光阴似箭,转眼50多年过去了,每当回忆起在革命圣地延安出席党的“七大”的幸福情景,我心中就激动不已,那动人的场面仍历历在目。 我参加“七大”很光荣,学习了不少东西。 “七大”召开前,按党员数量比例,晋察冀的正式代表和候补代表都不够。一些人回前方去了,如  相似文献   

11.
《华夏人文地理》2004,(5):148-149
8岁的时候,我觉得得到康乃磬花真好,但是,我现在一点都不喜欢了,因为它使我回忆起参加父亲葬礼的那一天。  相似文献   

12.
谭学凤 《百年潮》2008,(3):73-75
胡耀邦离开我们已近20年了。回忆起他1962年至1963年担任湘潭地委第一书记时的许多往事,勾起了我这个“普通一兵”对他的无限怀念。当时,我在茶陵县委办公室工作,因工作关系曾多次参加会议聆听了他的教诲。他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体察民情、关心群众、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3.
“他最爱看书,最讨厌应酬,”妻子植符兰回忆起高华年,说,“他总是一个人躲到书房里。”静守书斋、淡薄名利,是这位语言学大家给世人留下的形象。9月18日,高华年离去,带走了中山大学最后一片西南联大的云彩。  相似文献   

14.
今年12月3日,是国际著名数学家陈省身教授逝世一周年纪念日,回忆起陈省身先生回故乡浙江嘉兴与我14次见面交谈的往事,禁不住潸然泪下。陈省身走了,但他的“数学之美”必将世代相传。  相似文献   

15.
怀念谭其骧先生景爱我与谭其骧先生认识和交往,前后只有十余年,时间并不算长。然而谭其骧先生却给予我许多指导和帮助。每当我回忆起与谭其骧先生的交往,他那谆谆的教导犹在耳边,使我久久不能忘怀。我与谭其骧先生认识,始于1981年。这年夏天,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  相似文献   

16.
积雨云——喇叭吹响蘑菇丛生 “这个野花叫‘Biu·Biu’,小时候经常玩,”藏族小伙尕玛对我说,“你看,把它揪下来可以当喇叭吹。”话音未落,那朵野花已经被尕玛叼在嘴里,用力吹响——名副其实的“Biu·Biu”,那声音不像喇叭一般嘹亮,而是沉闷干涩的响动。一朵路边的野花,先端如盘,末尾细长似管子——以植物学的视角看来,那是一种名叫“管花马先蒿”的植物,青藏高原常见的野花——不嘹亮的喇叭声吹响之后.藏族小伙抬起头望向天边,目光茫远。“小时候的玩具?”我问尕玛道,“就当喇叭吹吗?”“我阿爸不许我吹,我就偷偷吹,”尕玛回忆起往昔,脸上带着略显得意的神色,“这个,吹完以后会下雨的。阿爸说这个喇叭能把雨叫过来。”  相似文献   

17.
我是贺龙元帅麾下的一名文艺兵,我们大家都亲昵地称他为贺老总。我从1939年起就一直跟随着贺老总转战南北,直到“文革”前夕。“英灵虽已逝,恩泽万古长。”每当我回忆起贺老总,他的音容笑貌立即浮现在我的眼前。初见贺老总1939年深秋,我从晋察边区“抗日人民军政大学第二分校文化工作团”奉调到八路军一二○师战斗剧社工作。记得那是一个秋风萧瑟的早晨,战斗剧社的政治指导员王可(后更名王克,全国解放后历任广西省军区副司令员、广东省军区副司令员、军事体育学院院长等职)骑着一匹老黄马来到二分校办理调我的手续和接我去剧社。当时我们住…  相似文献   

18.
每当我下部队参观连队俱乐部,看到年轻战士一个个生龙活虎地开展各种文化体育活动,就使我回忆起连队俱乐部的前身——50多年前我们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的“救亡室”活动。 1937年12月11日,我们几个北平流亡学生奔赴延安,兴高采烈地去抗大第三期招生处报到,立即被分配到第三大队第九队学习。当天,正赶上第九队召开全体学员大会,选举产生  相似文献   

19.
杨拯民同志“文革”前自陕西调来天津任副市长至1978年又调到北京,在津工作了十余年,1998年10月23日病逝,离开我们三年多了。1969年建设天津的三线工程——“6985工程”时,曾和他朝夕相处很长一段时间。回忆起那些岁月,令人难忘。 1969年11月,老杨、我和吴毅夫、郝诚、师义、刘兰泰等都刚刚从牛棚里解放出来,和几位年轻的干部一  相似文献   

20.
尽管历史不好假设,但当《世纪》杂志蹒跚着走过十载时光,我的脑际不时会闪现。倘若没有萧乾先生就不会有《世纪》杂志”的念头。萧乾先生夫人文洁若女士曾对我说:“萧乾对《世纪》杂志很有感情。”话语朴实,意味深长。今天,在《世纪》杂志迎来十岁生日之际,在萧乾先生离开我们五周年之时,我情不自禁地回忆起萧乾先生对《世纪》的那份浓浓情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