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被誉为“孤篇盖全唐”,诗中所描写的景地历来众说纷纭,根据《春江花月夜》诗中所描写的江潮连海、芳甸、汀等实景,与诗中景致相符的景地只有瓜洲一带。唐初期到唐中期,从瓜洲北面到镇江为近海广阔的江面,符合江潮连海的景象;初唐时瓜洲为江中大沙岛,符合诗中的“芳甸”描写;到中唐时瓜洲因泥沙淤涨,与扬子津相连,瓜洲与扬子津之间存在诸多小沙汀。从张若虚其人仕历以及与“吴中四士”的交游行踪分析,无论其从任职的山东兖州顺泗水、运河南下吴越,还是从扬州乘舟南下吴越访友,都必经扬子津渡口到江南,瓜洲为其必经之地。因此,瓜洲顺理成章地成为《春江花月夜》创作景地。扬州市瓜洲镇所建张若虚纪念馆暨春江花月夜艺术馆,再现千年前春江花月夜胜景,对理解与体悟《春江花月夜》诗中唯美意境,感受这一千古名诗的魅力等,均起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王利红 《史学月刊》2006,99(6):69-76
对人类命运的关注是希罗多德《历史》最突出的主题。这个主题的形成与他所处的时代氛围密切相关。古希腊自然哲学直接启发了希罗多德对命运的思考,史诗和悲剧更进一步促成了他对人类命运的关注和同情。希罗多德敏锐地把握到了命运的变化无常,作品着力于人物命运的书写,传达了历史的变易意识。命运对希罗多德而言,既是变化不定、不可把握和预测的,又是命中注定、无从逃脱的,一切生灭变化导致了命运的无常,命运本身就是变化,就是无常,无常是命运的永恒特性。他对命运的思考既充满了哲学的深邃,又力显史家情怀,诗家笔法。这使得他的《历史》历久弥新,吸引着一代代的史家和普通读者。因为命运不拘何时,总是牵动着人心,人类面对的根本问题从未改变。  相似文献   

3.
4.
《汉宫秋》是作者马致远根据自己的现实感受和主观感情,对"昭君出塞"作创造性的改编而成,而《长恨歌》是《梧桐雨》的源泉,但思想倾向和意境情调已有很大不同。两部剧作虽都为末本戏,但是其中更见封建制度下妇女命运的悲剧性,本文从女性悲剧命运、自身意识、及元代社会女性生存状况三点来分析王昭君与杨贵妃悲剧的异同。  相似文献   

5.
本文共分"帛书《系辞》研究综述"、"帛书《二三子问》、《易之义》、《要》篇研究综述"、"帛书《缪和》、《昭力》研究综述"三个部分综述了帛书《易传》的研究情况,在每一部分中,文章又以研究主题为线索,分别介绍学界的研究成果。文章在最后介绍了研究帛书《周易》的几部论文集和专著。  相似文献   

6.
《山海经》里的《海外》和《大荒》两经;笔者以为是同一部书的两个不同版本。上古书籍在传抄过程中不断增删改易,是常见的事,所以很古的书中也会混进稍晚的材料。该书主要是我国西部的地理书,大致以昆仑为中心,分为东南西北四部分。从内容来看,《海外》四经所记比较原始,并且有系统性;而《大荒》四经则次序杂乱,又混进一些较晚的材料。不过,有些信息却十分珍贵,能弥补《海外》之不足。  相似文献   

7.
一个民族要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刻也不能没有自己的理性思维。这一理性思维具有时代性和民族性,深刻地反映在国都城市的面貌里。元大都是今天北京的前身,要认识今天北京的历史文化,就必须认识元大都。元大都的主题思想和文化特色是什么?朱彝尊说:“元之建国,建元及宫殿、城门之名,多取易乾坤之文。”中国本土原创文化的《周易》经邵雍绘成图,又经刘秉忠、虞集根据易图建成了元大都。所以,《周易》智慧在元大都的规划布局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李永刚 《丝绸之路》2014,(18):51-52
本文从创作意愿、人物设计、以歌抒情等方面入手,对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琵琶行》主题进行了深入分析,阐述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千古一叹的由来和深意。  相似文献   

9.
纪路 《世界历史》2005,3(4):135-136
2004年1月,北京大学出版社推出一套3卷本的《世界文明史》①。这套书原本是北京大学历史系教师专门给学生编写的一部世界史新教材,系1996年教育部立项课题《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成果之一。该书出版后,立刻受到广泛关注,引起了不错的社会反响②。但是,编委会也听到了针对该书上卷(第一编“农业文明时代”)的一些批评意见。为使本书进一步完善,本着认真负责,虚心听取意见的态度,编委会决定召开一次学术研讨会。2005年4月2日,《世界文明史》修订工作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历史系召开,来自北京、天津、上海、重庆部…  相似文献   

10.
马群东 《神州》2013,(20):242-242
纵观宜兴紫砂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文环境,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不断地被熔炼、升华的壶艺文化独树一帜并流传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以手工成型为主的紫砂壶艺作为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工艺和由此产生的紫砂文化。融合了宜兴七千多年的陶瓷文化和几千年的茶文化累积的精髓。融合了周边地区其它民间工艺的文化成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本文就紫砂作品《一粒珠》的艺术美感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1.
司马迁于秦火之余收集屈原的材料,并“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作实地考察,写成了《屈原列传》,为我们留下了有关屈原事迹的宝贵史料,其功不可没。然后人读《屈原列传》,却褒贬不一:褒之以为千古奇,贬之却责其叙事不明,意不贯,甚至认为司马迁不作《屈原列传》,或疑屈原其人之有无。这些问题,直到今天仍聚讼纷纭、没有定论。  相似文献   

12.
2001年,榆林市档案局搜集到一批刊印于1924年的《榆林之花》《榆中旬刊》(前期称《榆林旬刊》)和刊印于1925年12月至1927年1月的《榆钟》刊物。其中有《榆林之花》六期、《榆中旬刊》两期、《榆钟》六期。  相似文献   

13.
纵观宜兴紫砂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文环境,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不断地被熔炼、升华的壶艺文化独树一帜并流传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以手工成型为主的紫砂壶艺作为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工艺和由此产生的紫砂文化,融合了宜兴七千多年的陶瓷文化和几千年的茶文化累积的精髓,融合了周边地区其它民间工艺的文化成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本文就紫砂作品《一粒珠》的艺术美感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4.
《赤雅》成书之后,明末清初很多文人对之赞赏有加,但这些评论比较零散。当代学者中,梁庭望、顾乐真、胡起望等人都对《赤雅》进行过相关研究,主要从民间文学、艺术、真实性的考证等方面着手,较之前人的研究呈现出了多元化、多视角的趋势,但仍未受到足够的关注和重视,缺乏系统深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容成氏》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容成氏》是《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中的一篇,整理者李零在简序编连和简文释读方面已经做了很好的工作。该篇自发表以来,有多部著作和多篇文章对其进行研究,本文即在此基础上对学界的研究成果作一综述。《容成氏》公布不久,即有研究专著出版。季旭升主编的《〈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  相似文献   

16.
被誉为三镇百姓“良师益友”的《武汉晚报》,正式创刊于1961年5月1日。由于“革”浩劫,当年这张办得十分红火的市委机关报被迫停刊。时隔18年后,《武汉晚报》作为《长江日报》的补充于1984年的9月1日正式复刊。从此,晚报犹如凌空翱翔的矫燕,再次飞人寻常百姓家而享誉大江南北。  相似文献   

17.
王宝平 《世界历史》2001,(4):119-123
在繁若群星的日本研究著作中,黄遵宪于光绪十三年(1887)完成的《日本国志》无疑是其中最为璀璨夺目的一部之一。时至百年后的今天,它依然为学者津津乐道,其研究成果呈汗牛充栋之状。  相似文献   

18.
《福建史志》2002,(5):64-64
《四库全书》因分为经、史、子、集四大部分而得名。全书共七万九千余卷,三万六千余册,近十亿字,是我国最大的一部文史丛书。编纂此书,动用了三千余人,前后用了十年。一大批知识渊博的大家学者参加了编写。他们非常尽职,当时有“一字之误罚俸一年”的说法。才子纪晓岚担任总纂官,也就是总编辑。他们撰写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相似文献   

19.
《造像量度经》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佛说造像量度经》是一部与“梵式”(或称“番式”、“藏式”)佛教绘画和造像的比例、尺度有关的重要经典.这些经典实际上来源于一个习见的婆罗门教传统。自乾隆六年(1741年)工布查布译就之后,中国学者鲜有对它进行深入研究者.本文综述了世界主要学者对此经典及与之相关的梵.藏文经典的研究成果,并就研究中的一些问题表述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中国历史上最经典的幼儿启蒙读物是《三字经》,或者准确地说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和《弟子规》,简称为“三百千千弟子规”——读起来很押韵,朗朗上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