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正>岁月悠悠,江水滔滔。回想起我们从母校毕业,离别美丽的珞珈山校园,已经60多年。漫长的岁月不知不觉,就这么快从身边流逝了。但在我心中,当年在武大学习和生活的美好情景,珞珈山的樱花,东湖水的浩荡,无一不留下深情的回忆。那是1950年初秋的一天清晨,我们三个长沙雅礼中学的伢子,刚下火车,便来到武昌大东门车站外,雇了一辆人力车拉着行李,我们三个学生跟在车后面,踏着带有露水的晓雾,怀着充满激情的心境,朝着珞珈  相似文献   

2.
相伴的深情     
记得有人说过,人生最大的痛苦是离别,人总要经历无数的各种形式的离别,小到丢了一个物件,大到失去一个爱人,说到这里,有人会问,人和物之间会有感情吗?如果说把这个物解释成动物,甚至植物,也许很多人就可以理解了,因为这些都是有生命的物。可是我想说明的是,这个物是实实在在的包含着那些没有生命的物品的,包括你用  相似文献   

3.
谨以此文纪念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壮族人民的优秀儿子、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甘苦同志诞辰83周年。甘苦临终前说:“我一生为党、为人民做的事情不多,只是对岩滩水电站建设很牵挂,  相似文献   

4.
在清丰县单拐村保存着一个桦木制的药箱,长80厘米、宽39厘米、高32厘米。这个普通的药箱,凝聚了八路军和人民之间的鱼水深情。一九四○年,我冀鲁豫八路军某部一批伤病员来到了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单拐村养伤。在战争年代,由于日本鬼子的封锁和扫荡,药物供应非常困难。一天,部队运来一批药物,还没来得及收拾,听说日本鬼子又来扫荡,村干部老陈同志冒着生命危险,让群众将伤员转移隐蔽好,并组织几个村干部把药物藏到自己家的一间隐避的房子里,用麦秸、树枝乱七八槽堆了一屋。后来他考虑这样还不妥当,当天夜晚,又带领几个村干部把村东头一个大树坑加宽加深,侧边还掏了一个暗洞,底部和周围均铺上麦秸,把药物一箱一箱地放进去,再  相似文献   

5.
李晨 《百年潮》2012,(9):53-56
正我从1949年北平解放起,就在这儿工作,在以彭真同志为首的北京市委领导下工作了17年,直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在这17年中,彭真同志始终坚持遵循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总是以可能达到的最高标准要求抓好北京市各方面的工作。闭目遐思,好像又回到了那个年代。城市政策座谈会上第一次接触 1948年11月上旬,辽沈战役刚刚结束,中央就让华北局城工部部长刘仁同志赶紧去西柏  相似文献   

6.
千里迢迢从贵阳前往“水兵母亲城”——泰州。细雨蒙蒙中望去,一艘“战舰”静静地停泊在港湾。走过一件件海军兵器昂首列阵的“码头”,我沿着舷梯登“舰”。凭栏站坡,汽笛在耳畔响起,“战舰”缓缓起锚,朵朵浪花像是在大海书写的诗行……江苏省泰州市的白马庙旁,矗立着这座造型独特别致、具有海军军种特色的建筑——“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诞生地纪念馆”。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亲笔题写馆名。白马庙,一幢长江沿岸古色古香的清式建筑。55年前,年轻的人民海军就从这里起航。几座看上去并不起眼的两层楼房,真实记录了一段难忘的岁月。当年,粟裕、张震、张爱萍将军都曾在这里并肩战斗。1949年4月23日,我军百万雄师强渡长江的隆隆炮声中,具有历史意义的组建华东军区海军的第一次会议由张爱萍主持,在位于白马庙的三野渡江战役指挥所召开。出席会议的有确定参加海军组建工作的李进、黄胜天、张渭清、温礼芝,还有负责会议服务的8名战士。会议传达了军委和三野首长的指示,张爱萍集思广益作了总结。会议最后形成决议:由于时间紧迫,应立即行动,一切从速从快,部队边打边建,要尽可能吸收起义、投诚的国民党海军人员参加工作。从此,我军第一支海军部队——华东军区海军宣告成立。就在华东海...  相似文献   

7.
与海深情相拥○周玲玲常青夏日赶海,说走就走,轻松容易。但要赶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真正与大海相知相交,恐怕不那么简单。如果你信得过我,不妨随我去赶一回。此次赶海,以北京为出发点,兵分两路,一路直杀山东长岛,一路奔辽宁兴城。长岛亦称庙岛群岛、长山列岛,...  相似文献   

8.
曾建才 《铁军》2014,(6):17-18
2014年3月26日,我一接到“周克玉将军不幸于昨天逝世”的北京来电,就禁不住失声痛哭起来。他的病逝让我感到失去亲人般的痛楚。他慈爱的笑容,他的谆谆教诲,又一次浮现在我眼前。  相似文献   

9.
牛犇 ,他不是我国那位著名电影演员,但他却真的“上”过银幕:在电影《红日》里,有一个被陈、粟大军俘虏的敌军参谋长的原型便是这位牛犇 .这位据有传奇色彩的人物1915年出生于盂县下曹乡郭村.他的一生,经历了两个不同制度的社会,同时也走过两条不同的道路:他和蒋纬国先生同窗为黄埔军校十期学员,毕业后  相似文献   

10.
林晰 《炎黄春秋》2005,(6):70-72
印度洋海啸大灾难发生的前4天———2004年12月22日清晨,毕列爵老师在武汉与世长辞。他是湖北浠水县人,享年88岁。当天晚上,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胡征宇同志用电话传来这一噩耗,令我悲痛不已。我同毕老师交往60多年,除“文革”的一段时间外,我们师生之间几乎未曾断过联系。那还  相似文献   

11.
岁月流转又一年。《好家长》已真诚陪伴千万家长走过了六个春秋。在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之际,《好家长》全体同仁们祝广大读者朋友们新年快乐、全家幸福、安康!  相似文献   

12.
林之 《文史月刊》2007,(4):24-26
与毛泽东同乡、曾在中共历史上担任高层领导的任弼时,一生经历变幻曲折,充满传奇色彩。任弼时是中共党内卓有贡献而又有个性的领袖人物,他个人的生活,也十分有人情味,尤其是他与自己的战友、夫人陈琮英的关系,更是亲密而独特。  相似文献   

13.
张学良将军一生中有一个姐姐、五个妹妹和七个弟弟,共十四个兄弟姐妹.他们分别是大姐张冠英,妹妹张怀英、张怀瞳、张怀卿、张怀曦、张怀敏.弟弟张学铭、张学曾、张学思、张学森、张学浚、张学英、张学铨. 张学良一生中,他们十四个兄弟姐妹充满着至爱深情.尤其是在他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幽禁岁月里,他们之间利用一切机会保持着联系.可以说这至爱、至深的兄弟姐妹情意是张学良将军幽禁岁月里的一缕缕阳光,照亮了他那凄苦、寂寞的日子.  相似文献   

14.
俗话说“拥有往往不懂珍惜”,对于人体与生俱来的所有器官而言也同样适用。就拿我自己来说吧,我覆盖了整个人体,默默承担了最基础的防护工作,但许多青少年朋友对我还熟视无睹,根本不懂得如何爱护我。我可不是虚有其“表”哦!我是“大块头”我覆盖于人体表面,无论从重量还是从面积的角度看,我都是人体当之无愧的最大器官。一般来说,我的重量占人体重量的14%~16%,在一个体重为60公斤的高中生朋友身上我大约占有8.5公斤的重量呢,在一个3公斤重的新生儿身上我也占了0.5公斤的分量;至于从面积来看,在一个高中生朋友身上我的面积约为1.5~2.2平方…  相似文献   

15.
抗日战争时期,我在华北根据地结识了国际友人、白求恩医院的傅莱(奥地利人)大夫,他是我永远不能忘记的救命恩人。记得1942年,我们晋察冀第四分区机关干部来到唐县的“白校”———白求恩医院检查身体。当时白求恩医院的医疗条件非常缺乏,利用老百姓浇地的水渠驱动一台小小的发电机,并在水渠上架一间只容两人的小黑屋,装上一台小型X光透视机,便用来给干部战士们进行肺部检查。我们觉得这个小屋很奇特,而且管透视的还是两位外国人,真新鲜!人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一个个地进去又出来。就在大家都检查完准备归队时,忽然一位医务人员把一封信交给…  相似文献   

16.
<正>我在阿富汗待了31天,最后一天属于逾期停留。在这短短的一个月中,我被近在咫尺的汽车炸弹声震过耳朵,躲避过塔利班端着机关枪的搜寻,同时我也看到了无与伦比的人文风情、善良好客的百姓,邂逅了有生之年见过的最美的高原湖泊。算我幸运,毫发无损地离开了阿富汗。离开以后的旅途,很长一段时间难以再对哪里提起兴趣,阿富汗太强悍,此去经年,魂牵梦绕。生死之门我害怕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人们,无法想象自己每天所过的平静乃至有些无趣的生活,在阿富汗人眼中是多么宝贵,炸弹、爆炸、人员伤亡这些字眼在当地媒体和人们口中经常出现。塔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一场因中国古筝文化交流,而互动起来的两地行。因为内陆辽宁葫芦岛市活跃着一支古筝艺术人群,而有了两届中国筝岛国际艺术节;因为是国际艺术节,这个群体得以与宝岛台湾古筝大师魏德栋教授"零距离"接触。  相似文献   

18.
《风景名胜》2008,(8):129-130
泰山——"名车登名山、五岳迎五环"7月4日至5日,由五岳联合举办的"名车登名山、五岳迎五环"巡游车队到达东岳泰山,12辆车共计50余人。在岱庙正阳门前,泰山景区管委会举行了隆重的欢  相似文献   

19.
王琪 《丝绸之路》2011,(9):57-58
甘谷是个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地方,素有"华夏第一县"之称。这片深情的土地上养育过人文始祖伏羲、孔子七十二贤人中的石作蜀、蜀汉大将军姜维、一代帝师巩建丰,以及学问人品陕甘第一的王权。一方水土养育了无数灿若星辰的人杰,而在这片土地上生长的甘谷辣椒也以同样优良的品质享誉海内,名扬四海。它昔为陇右皇室贡品,今为人民大会堂专用佐料,成就了甘谷"辣椒之乡"的盛誉,赢得了“辣椒之王”的美名。  相似文献   

20.
《百年潮》1999,(12)
聂荣臻元帅1899年12月29日出生于四川省江津县吴滩镇,今年正是聂老帅的百年诞辰。我是聂帅的老部下。1939年7月,我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学习后,刚刚16岁,就随军东渡黄河,突破日军层层封锁线,来到聂荣臻司令员麾下的晋察冀军区。当了一段儿童剧团团长后,就调去办《抗敌三日刊》,后改名为《子弟兵报》。聂荣臻司令员对报纸工作很关心,经常亲临指导,从此开始了我同聂帅的接触。整整六十年过去了,我虽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