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永平 《华夏地理》2007,(12):152-155
中国是世界第三大冻土国,有75%的国土面积呈冬冻夏融的周期变化.多年冻土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东北大、小兴安岭和西部高山.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世界第三大冻土国,有75%的国土面积呈冬冻夏融的周期变化。多年冻土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东北大、小兴安岭和西部高山。而在青藏高原,较高的海拔高度和严酷的气候条件发育出世界上中低纬度区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多年冻土,总面积约140万平方公里,占我国多年冻土总面积的65%。在垂直方向上,总的规律是海拔越高,冻土层的厚度越大。  相似文献   

3.
曾培炎 《百年潮》2010,(3):4-13
攻克“三大难题” 创出多个奇迹 在重大工程建设中,往往有一些难点需要突破。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极具挑战性和创造性,工程建设面临着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等三大世界性的工程技术难题,这也是青藏铁路几上几下的重要原因。为了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青藏铁路建设任务,中央领导同志对突破“三大难题”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  相似文献   

4.
通天之路     
青藏铁路最后一排铁轨稳稳安放在拉萨河畔。自此,占中国八分之一土地的西藏结束了没有铁路的历史,青藏高原1300年来的沧桑苦旅成为永恒的记忆。这是人类铁路建设史上亘古未有的穿越:跨越“世界屋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西方舆论称它”堪与长城媲美“。这是世界工程史上从未经历过的艰难:大部分线路处于“生命禁区”和冻土区,国外专家认为在这里修铁路”几乎不可能“。数万名青藏铁路建设者挑战生命极限,破解了多年冻土、高寒缺氧和生态脆弱三大世界难题,将无数奇迹定格在雪域高原!千年祈盼梦想成真1300年前,美丽的文成…  相似文献   

5.
2001年2月6日,“国务院批准建设青藏铁路”的消息传开,青海、西藏两省区人民无不欢欣鼓舞,但如何穿越从昆仑山北坡西大滩到唐古拉山南麓安多的550公里多年冻土地段,建成这条目前全球穿越连续性永久冻土地带最长的铁路,是摆在建设面前的一大难关。  相似文献   

6.
《华夏人文地理》2005,(10):15-15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等因素,位于西伯利亚西部永久冻结带上全球最大的冻泥炭沼开始融化,这片在距今11000年前形成的冻土正在逐渐变成一个个浅湖,而这一过程释放出的甲烷气体(温室气体的一种)也将会加速全球变暖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历史时刻     
《百年潮》2017,(7)
<正>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建成通车。青藏铁路从西宁至拉萨全长1956公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其中,西宁至格尔木段于1984年投入运营。2001年6月开工修建的格尔木至拉萨段全长1142公里,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段达960公里,最高点海拔5072米,经过连续多年冻土地段550公里,工程破解了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工程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8.
神奇的天路     
原瑞伦 《纵横》2008,(12):65-65
跨越昆仑山脉的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于2006年7月1日建成通车。这是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伟大创举。青藏铁路从1956年开始勘测,到建成通车,历时整整50年,几代铁路建设者挑战极限,相继攻克了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工程难题",终于建成了这条神奇的天路……  相似文献   

9.
靺鞨在周秦以前称肃慎,与东胡、扶余两族统称为东北古代三大民族。肃慎主要分布在今长白山以北、松花江中上游和牡丹江流域的广大地域。汉、魏、西晋时又称挹娄。到南北朝时称勿吉,主要分布在今松花江、牡丹江流域及黑龙江中下游,即东至日本海、南至高句丽的广大地区。隋时既称勿吉,又称靺鞨,唐亦称靺鞨。靺鞨(勿吉)族大体上以松花江流  相似文献   

10.
<正>明水县位于黑龙江省中南部,世界三大黑土地之一的松嫩平原腹地,素有"天鹅腹下的碧毯"之称。全县幅员面积2308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11.
千古一渠——兴安灵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灵渠,又称零渠、秦凿渠,明清时称陡河,民国年间称湘桂运河。它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由于它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从而连接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自秦代至民国两千余年来,成了岭南和中原交通要道。灵渠与都江堰、郑国渠并称为秦代三大水利工程,它是中国名的古代水利工程,也是世界最古老的运河之一。  相似文献   

12.
[整理者按]1976年毛泽东逝世,中共中央政治局将保护保存毛泽东遗体列为"一号任务",后来任务总量扩大和期限延长,遂称"一号工程"。其主要涉及了三大类工作,一是遗体的防腐(后改称卫生保护);二是水晶棺(后改称纪念堂专用设备)的制造;三是陵墓(后改称纪念堂及雕塑)的设计建造。"一号工程"在时间上分为三个阶段,吊唁瞻仰期间为遗体应急性早期保护保存阶  相似文献   

13.
民国初年所修之《清史稿·顾祖禹传》乃由清国史馆所著《顾祖禹传》删削而成。在叙及对顾氏《读史方舆纪要》之评价时,脱去一“世”字,使传文由“世以其书与梅文鼎《历算全书》、李清《南北史合钞》称三大奇书”变为“以其书与梅文鼎《历算全书》、李清《南北史合钞》称三大奇书”,从而顺势将前叙之魏禧作为“三大奇书”称谓之发明者。又考学界对于清初“三大奇书”之使用,其内涵除《顾祖禹传》所定义外,另有三种说法,一为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李清《南北史合注》、吴仁臣《十国春秋》,一为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李清《南北史合注》、马骕《绎史》,一为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李清《南北史合注》、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皆于史无明征,多为后世学者因文献中有类似记载,便轻下论断而未能切实追索所致。  相似文献   

14.
1825年,世界上第一条铁路在英国开通,标志着铁路时代的来临。2001年,世界上第一条高原铁路在中国青藏高原破土动工。一时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面对困难,广大建设者创立了“不畏艰险,拼搏奉献,依靠科技,以人为本,珍爱自然,争创一流”为主要内容的青藏铁路精神,努力克服多年冻土、生态脆弱、高寒缺氧三大世界性难题,为在世屋脊上铺设高原巨龙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他们的名字我们应该铭记他们的精神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经历我们应该了解……2006年7月,西部大开发标志性工程——青藏铁路,将在世界屋,脊正式通车。届时,青藏铁路将以世界上海拔最高和…  相似文献   

15.
唐大明宫遗址位于西安火车站北约一公里处。这座一千三百年前建筑的宫城,历经沧桑,至今在遗址上还可以看到一些宫殿台基和残存的宫墙,如同小山或垅岗。从宫城北部地形的起伏,当年宫廷园林概貌略可辨认。大明宫是唐长安三大宫殿群之一。三大宫殿群中,太极宫位置在西,故称"西内",大明宫在太极宫东偏北,称"东内",兴庆宫在大明宫南偏东,称"南内"。大明富于贞观八年(634年)建于城北禁苑龙首原上,是唐太宗李世民为他父亲李渊夏日在此"清暑"而建,初名永安宫,次年改名大明宫。  相似文献   

16.
中铁十二局青藏铁路指挥长余绍水被称作“儒将”,作为一名高级工程师,他不仅有着渊博的学识,而且还具有“铁道兵”的刚毅和果敢,他带领全体青藏线职工攻克了多项技术难题,优质高效地完成了在可可西里无人区的重难点施工任务。他们局承建的青藏铁路工程地处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雪山延亘,路与天齐。青藏铁路清水河冻土试验段是青藏铁路试验内容最多、里程最长的高温冻土试验段。为减小高温冻土的危害,设计单位在可可西里边缘设计了全线最长的特大桥和最密集的桥梁群,桥梁总数36座,总延长达23.7公里,其中清水河特大桥绵延11.7公里。如何…  相似文献   

17.
西宁是青海省省会,地处黄河支流湟水上游,位于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农业区与牧业区、汉文化与藏文化的三大结合部。是丝绸之路南路和唐蕃古道的必经之地。西宁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是消夏避暑胜地,有“中国夏都”之称。  相似文献   

18.
罗浮山又名东樵山,是我国十大名山之一,又是我国道教名山,道教称它为第七洞天,第三十二福地。素有"岭南第一山"之称。罗浮山罗浮山共有大小峰峦432座,名泉瀑布980多处,石室幽岩72个,洞天奇景18处。山势雄伟奇特,层峦叠,景色秀丽,气候适宜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和避暑胜地。奇峰怪石、飞瀑名泉、洞天奇景是罗浮山三大特点。  相似文献   

19.
7月1日,青藏铁路开通试运营。与坚守一线全线上万名建设者一样,作为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专家咨询组组长的张鲁新,“五一”假期并不轻闲。在总指专家办公室,张鲁新盯着电脑不断处理冻土观测数据,桌上电话来电频频。张鲁新是青藏铁路线上坚守时间最长的建设者,59岁人生里,雪域守  相似文献   

20.
徐龙 《中国钱币》2008,(3):72-75
巴勒斯坦位于亚洲西部,地中海东岸,是欧、亚、非三大洲交通枢纽,素有"陆桥"之称.巴勒斯坦古称迦南(canaan),最早生活和居住在迦南的是闪族(Semites).闪族又称闪米特人,包括古巴比伦人、亚速人、腓尼基人和阿拉伯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