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随着《王云五全集》简体版2013年在大陆出版,王云五这位商务印书馆前总经理再次引发业界关注。在出版界,王云五素来被视为可与张元济相比肩之人。作为一位像富兰克林一样自学成才的文化大家,其奋斗的一生,如同一出励志长剧,在近现代中国出版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并影响至今。时下,新闻出版领域的变革推陈出新,重温王云五的出版经验以及商务印书馆的发展历程,或许有助于以史为鉴,老树开新花。北京大学与商务印书馆向来被视为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上的"双子星座"。1921年7月16日,北大教  相似文献   

2.
随着《王云五全集》简体版2013年在大陆出版,王云五这位商务印书馆前总经理再次引发业界关注。在出版界,王云五素来被视为可与张元济相比肩之人。作为一位像富兰克林一样自学成才的文化大家,其奋斗的一生,如同一出励志长剧,在近现代中国出版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并影响至今。时下,新闻出版领域的变革推陈出新,重温王云五的出版经验以及商务印书馆的发展历程,或许有助于以史为鉴,老树开新花。  相似文献   

3.
山东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王绍曾先生编著的《近代出版家张元济》一书,即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张元济(1867—1959)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出版家、版本目录学家、校勘学家。他自1902年投身商务印书馆工作,半个多世纪,为我国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受到人们的敬仰。近几年国内外学者都注意对张元济的研究这对于研究我国近代史,文化史,出版史,校勘学史和古籍整理工作,无疑是十分有意义的。但至今尚无系统、详尽评述张元济生平事绩的著作问世、本书作者根据其早年与张元济共事之体察、根据多年积累掌握的大量有关材料,编著成书,弥补了这一缺陷。该书是目前研究张元济较为完整的专著。 全书分四个部分:(一)张元济的家世和生平;(二)近代出版事业的开拓者;(三)从戊戌新文化运动到“五四” 前后;(四)整理出版古籍的丰硕成果。作者在评  相似文献   

4.
中华书局1989年版《宋本册府元龟》,学界已多所利用,但对其来龙去脉尚缺乏具体之了解。该书主体部分是张元济1928年赴日访书时向静嘉堂借照,其馀部分乃国内公私藏家提供。为求卷帙完整,张元济先后试图以明钞本及明刻本配补,但最终放弃。嗣后抗战军兴、国共易鼎,商务印书馆萧条困窘,出版之事一再延宕,以致张元济终未见书,赍志以殁。直到80年代末中华书局才利用民国商务印书馆所制毛样,董理补苴,影印出版。此书之蒐辑配补与校勘影印,达一甲子,张元济、傅增湘、陈垣、赵万里、陈乃乾皆与其事,与文献学、学术史、出版史颇多关涉。  相似文献   

5.
魏红岩 《中华遗产》2007,(7):160-160
涵芬楼是商务印书馆上海时期的藏书楼。1903年,张元济应邀出任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所长,在编辑工作中,常苦于找不到好的善本。翌年,他便开始筹建编译所资料室。1909年,资料室改名为“涵芬楼”,取含善本书香、知识芬芳之意。为充实涵芬楼的藏书,张元济“求之坊肆,丐之藏家,近走  相似文献   

6.
刘岩 《文史天地》2012,(7):17-20
中国文化传承至今正是因为有了张元济这样一批平凡而伟大的人物。张元济(1867—1959)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出版家、教育家与爱国实业家,在他主持商务印书馆时期将其发展成国内首屈一指的现代化印刷企业。而且张元济还是中国近代史上少有的数次跨时代的伟大人物,作为文化名人,他几乎与当时的所有文化要人都有过联系,尤其是他曾经先后与光绪皇帝、袁世  相似文献   

7.
柳和城 《世纪》2023,(1):88-93
<正>《上海图书馆藏张元济往来信札》一书,收录张元济与黄莫京的通信共十通,张四通,黄六通。素有儒将之称的黄莫京将军所著三部台湾、南洋与海南岛游记,均由商务印书馆出版。黄还撰有涉及南海诸岛的译稿与“广东通讯”等件,经张元济之手刊出,张元济也请他代觅海南地方志书。两位出身不同、经历各异,却以书籍为媒介结下了不解书缘。今天我们重读这批百年前的文献,拨开历史尘埃,钩沉其中的轶事遗闻,缅怀二位前贤为文化事业所作出的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8.
刘火雄 《文史天地》2013,(11):62-66
北京大学与商务印书馆素来被视为中国近代文化史上的“双子星座”。1921年,商务印书馆负责人张元济、高梦旦等拟邀请北大教授胡适出任编译所所长一职。胡适则推荐了自己的老师王云五。在当年7月23日的日记中,胡适写道:他(王云五)是一个完全自修成功的人才,读书最多,最博。  相似文献   

9.
在跻身世界化宝库的史学名着中,《三国志》六十五卷(西晋陈寿着、南朝宋裴松之注)一向属於特别引人瞩目的一种。此书流传既久,传本众多。由於从事《三国志》整理研究的学代不乏人,仅仅近三百年来就出现过七种有影响的版本,即殿本(清乾隆年间武英殿刻本)、局本(清江南书局刻本)、金陵活字本(清同治年间刻本)、张元济百衲本(1931年商务印书馆出版)、易培基《三国志补注》本(1955年艺印书馆出版)、卢弼《三国志集解》本(1957年古籍出版社出版)、陈乃乾校点本(中华书局  相似文献   

10.
张元济与中国图书馆事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越宁 《炎黄春秋》2006,(11):34-36
史海茫茫,知人论事。学习中国图书馆史,不能不知道张元济;读张元济,可以知道图书馆事业的创业之艰巨,守成之不易。中国现代出版事业的开拓者张元济先生曾手书过一副对联:“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这些简单的话里,似乎沉淀了许多代人的文化经验。近代先进的知识分子鼓吹“教育救国”、“科学救国”,其中一个文化思维就是启发民智;启发民智的一大措施就是办图书馆。张元济也贯彻了这种思想,先后创办了通艺学堂图书馆、合众图书馆。  相似文献   

11.
张元济,字筱斋,号菊生,浙江海盐人,1867年出生于广州。光绪年间考中进士,曾任刑部主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等职,因参加维新运动,戊戌变法失败后,受到”革职永不叙用”的处分,离京到沪,主持南洋公学(前上海交通大学)译书院。1902年,进入商务印书馆,主持商务编译出版工作,直到1959年逝  相似文献   

12.
李辉 《文史月刊》2009,(10):76-77
1948年的秋天,南京的天空阴沉着。秋风刮起来,卷了法国梧桐肥大的落叶,打着滚地向前。一辆三轮车从新街口商务印书馆南京分馆驶出,向鸡鸣寺方向奔去。天空中下起雨来。三轮车上的这位老人,看着蒙蒙烟雨,却无心品味“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诗句。这位心怀隐忧的老人,正是商务印书馆董事长张元济,  相似文献   

13.
商务印书馆成立于1897年2月,到今年正好是她的百年大庆。青年时代在“商务”工作过的著名作家茅盾,20年前曾填过一首词,称赞这家出版社在近代维新大业中,“曾开风气,影印善本,移译西哲”,“数出版先驱,堪推巨擘”。商务印书馆之所以有这样高的成就,除了得到社会的支持和广大职工的努力奋斗以外,主要是因为有几位杰出的编译所长和总经理,他们知人善任,培养出许多优秀的编辑。夏瑞芳创业,张元济、高梦旦担纲夏瑞芳(1872—1914)是商务印书馆的创始人之一和第一任经理。他原籍江苏青浦,幼年因家贫失学,后来在一位美国牧师的帮…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转型、思想激荡的大时代里,总会有一些进步知识分子,在时代之“已然”中觉悟,进而作“何然”之究问和“宜然”之选择,成为自觉担当时代责任的社会精英和民族脊梁。被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蔡元培和中国近现代出版事业的奠基人张元济,就是其中的翘楚。  相似文献   

15.
中央文献出版社和中国藏学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西藏工作文选》中,收录了毛泽东同志1951年9月5日给张元济的信。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16.
蔡元培与张元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元培(鹤庼、孑民)先生是“学界泰斗”,“现代中国知识界的卓越前驱”。张元济(菊生)先生几以毕生心力将商务印书馆发展成为驰名世界的巨大出版事业。他们两位对于中国的教育与文化,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蔡元培一生中,历时最久交谊最深的,莫过于张元济。他们两人有着“六同”的关系:第一是同庚,他们都出生于清同治六年丁卯,张是九月二十八日出生,蔡是十二月十七日出生。第二是同乡,他们都是浙江省人,蔡原籍绍兴县,张原籍海盐县。第三是乡试同年,他们都是在清光绪十五年己丑考中举人。第四是殿试同年,他们都是在清光绪十八年壬辰考中进士,一同被点为翰林院庶吉士。第五是同事,他们同时在南洋公学任教,蔡任特班总教习,张任译书院院长。第六是一同创办《外交报》,他们共同致力于“定言论之界”,“  相似文献   

17.
正"五四"之后,国内新思潮蜂起,商务印书馆的元老高梦旦、张元济觉得面对变异的时代有些力不从心,拟聘请胡适做编译所所长。胡适表示难以脱离北大教务,推荐自己读中国公学时的老师王云五出任。那是1922年,王云五35岁。走马上任的王云五,按照新的学科门类分设各部,聘请知名专家主持,同时大力延揽有用人才,大力编辑出版各科丛书,扩大  相似文献   

18.
张元济,戊戌变法失败后,他被慈禧太后革职,且是"永不叙用"。尽管后来他有多次复职从政并"升迁"的机会,但他弃之如敝屣,不吃"回头草"。为了开启民智,他先从事教育,后投身商务印书馆,终成"商务"之魂,成为无出其右的出版界巨子。  相似文献   

19.
张元济与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和出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应梅 《文献》2005,(2):265-275
张元济是我国近代很有影响的出版家、目录版本学家和校勘学家.他在编辑出版历史文化典籍,弘扬传播民族文明成果方面所做出的不朽贡献,已经为世人所屡屡称道.而其在收集、整理与编辑出版地方文献工作中所付出的艰辛努力,虽曾有人涉及,但却很少专门的论述.本文据<张元济书札>、<张元济诗文>、<张元济日记>、<校史笔记>、<张元济古籍书目序跋汇编>、<张元济傅增湘论书尺牍>、<张元济年谱>及相关的研究论著,就有关问题进行系统而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20.
谢作拳 《收藏家》2007,(10):43-46
张元济(1867-1959年),浙江海盐人,字筱斋,号菊生,室名涉园。著名出版家、藏书家、版本目录学家。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进士。由庶吉士改刑部主事,充总理衙门章京,因参加维新变法活动被革职。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主持南洋公学译书院。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正式进入商务印书馆,次年出任编译所所长。民国四年(1915年)出任商务印书馆经理,1920年任监理,1926年退休后出任商务印书馆董事长。解放后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上海文史馆馆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