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你看那民族英雄谢团长。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你看那八百壮士孤军奋守东战场……”  相似文献   

2.
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你看那民族英雄谢团长;你看那八百壮士孤军奋守东战场 一、这个仓库就是我们的最后阵地,也可能是我们的坟墓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中日双方在上海及其周围地区进行了长达三个多月的大会战。  相似文献   

3.
《南方人物周刊》2013,(18):26-37
“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之上之国民,对其本国以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的序言里这样写道。“七七事变”之后.时任北大历史系教授的钱穆,随西南联大师生一路颠沛流离,辗转大半个中国.最后在昆明岩泉禅寺落脚,身边只有陆续做了3年的摘写笔记,钱穆就在此基础上开始写作《国史大纲》。战乱、剧变、满目疮痍,“中国会不会亡”的残酷命题每天都在刺激他,《国史大纲》因此创见迭出,成为通史类著作的经典。  相似文献   

4.
“中国不会亡,因为有陕公”——毛泽东与陕北公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国林 《百年潮》2006,(4):46-50
陕北公学(简称"陕公")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创办的一所统一战线性质的学校,毛泽东先后十几次到校讲话,三次题词,还为它选干部、定方针,为陕公的发展倾注了较多心血.毛泽东在一次演讲中斩钉截铁地说:"中国不会亡,因为有陕公!"对它作了很高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明亡后皇宫中到底存有多少金银?这个问题从明亡之日起就歧见百出、聚讼纷纭、莫衷一是,成为难解之谜。郭沫若在《甲申三百年祭》中根据一些资料断定明亡时皇宫中存有大量金银。姚雪垠则指出郭老是“误信了宫中藏银的传说,”他认为当时宫中不会有大量藏银。而顾诚认为郭沫若的说法是可靠的,明亡时宫中藏有相当多的银两,比较可信的说法是白银三千七百万两,黄金一百五十万两,数量相当庞大。笔者认为,他们的争论是明亡后史家在这个问题上分歧的继续。问题虽小,却涉及了明末财政状况、崇祯皇帝个性、李自成农民军在京活动等问题,有必要加以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6.
慈禧将其叶赫那拉氏三代女子和一个养女都指婚给皇帝迈支王公,形成了一个裙带网,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她终于统治中国长达48年。  相似文献   

7.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的烽火燃起,中国进入了血与火的年代,日本军国主义者自恃军力强大,吹嘘三个月即可灭亡中国,但“八·一三”淞沪战争就打了近三个月,世人刮目,国人振奋.“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中国不会亡,你看那民族英雄谢团长……”的激越歌声传遍了全国.那时,我在汉口市立第九小学读五年级(六渡桥老会宾搂对面),在老师的指导  相似文献   

8.
秦于二世而亡,其速亡之因素一直被探讨,原因诸多。而秦的暴政之探讨在柳宗元的封建论中已有概详。中国历史认识对于秦朝速亡的考察基本上还停留在这个层面。但实际上,秦二世而亡在暴政的表象下隐藏诸多线索给后人以警示,而制度层面上的失败是探讨其深层原因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漫话     
我曾经引过在建国前毛泽东主席和黄炎培先生说过的一段话来解决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周期律问题,最重要的是民主,只有民主才不会出现人亡政息。——温家宝与网友在线交流时这样说  相似文献   

10.
声音     
《南方人物周刊》2010,(8):14-14
我曾经引过在建国前毛泽东主席和黄炎培先生说过的一段话来解决“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周期律问题,最重要的是民主,只有民主才不会出现人亡政息。——温家宝与网友在线交流时这样说  相似文献   

11.
在刚结束的香港书展上有人问韩寒:“和你同时出现的人中很多都移民了,你会离开中国吗?” 韩寒答:“我不会。可能这个答案很多人不大愿意听到,如果我说‘我会’就好了。我还真是不会,因为我喜欢的人都在中国……事实上无论如何,中国始终是我的故土。”  相似文献   

12.
郑孝胥与伪满洲国初期傀儡政权李侃抗日战争胜利,到现在已经整整50年了。1945年不论在中国和在全世界,都应该用金色的大字,写在本世纪的历史上,因为没有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就不会有中国的独立解放,就不会有今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也就不会有今...  相似文献   

13.
近二十年大陆秦史研究评述黄留珠一般说来,我国秦史研究的起始是很早的。秦亡后陆贾为刘邦分析秦亡汉兴原因而撰著的《新语》,洛阳才子贾谊的千古名篇《过秦论》,从广义上讲,都是可以视为秦史研究的。其后,历代思想家、政论家关于亡秦的论述,似亦可作如是观。不过,...  相似文献   

14.
16.《桓谭新论》桓谭,字君山,是安徽宿县人.东汉初年杰出的有唯物主义因素的哲学家.他著有《新论》十七卷,(《隋书》"经借志")可惜亡佚了.什么时候亡佚,有几种不同的说法:严可均说,亡于唐末;孙冯翼说,亡于南唐;周中孚说,亡于北宋.据我看,这些说法都不可靠.可能是亡于明代(下面再谈).现存的有孙冯翼和严可均两辑本;孙辑在问经堂丛书中,四部备要即此本;严辑在全汉文中.严辑本材料较多.这两种辑本都有缺点,孙本许多未收入;严本的编次,有些武断,也有些材料未收.  相似文献   

15.
八年抗日战争,我在遵义教书,教育是蓬勃发展的景象,抗日救亡活动也持续不断的在城市和农村广泛开展.昂扬的斗志,饱满的情绪.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至今半个多世纪.犹时时索绕在脑子里.展现在双眼前。“中国不会亡。”绝大多数人都有此信心。外省迁到后方的国立浙江大学和原有的以及新办的中小学,弦歌之六.真个是“洋洋乎盈耳哉”:那时贵州实行“管教养卫”一体的新县制,保保有国民小学一因此一抗日的歌声也普遍在乡村响亮地唱起来。我们今天唱的《国歌》,当年叫《义勇军进行曲》.几乎是普及到穷乡僻壤。蒋介石提出抗日的目的是…  相似文献   

16.
杨亚长 《文博》2010,(1):86-87
天亡簋器主的名字叫天亡,孙作云先生认为天亡就是古书中的史佚,于省吾先生认为天亡是文献记载中的太公望。本文赞同天亡为太公望之说,并申述其理由。  相似文献   

17.
《文史月刊》2013,(7):6-7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的亡国之君,秦二世胡亥在秦亡后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一直被世人视作反面典型,以警策当政者。从这个意义而言,秦二世的历史影响似不在其父秦始皇之下公元前210年7月,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国君秦始皇暴病而亡,十八子胡亥、中车府令赵高和丞相李斯篡改遗嘱,21岁的胡亥登上王位。  相似文献   

18.
永远不会忘记──访抗日烈士张永兴之女张阿丽文\郑大芝无论对中国人还是对日本人来说,1995年都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年份。50年前,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日本宪兵在破获"张惠民间谍案"后,逼迫张永兴的家人与他们合影。后...  相似文献   

19.
《南方人物周刊》2011,(40):16-16
两年前几乎没人相信中国的GDP增长率将低于8%,如今似乎所有人都在担心中国处在崩溃的边缘。但若经济调整有序进行,中国的金融体系不会崩溃,社会代价亦将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20.
无论在学业还是在职场上,女性都显示出咄咄逼人的势头;男性怎么了;合理的两性关系不是你死我亡的竞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