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腾冲国殇墓园,位于云南省腾冲县城西南,始建于1945年1月,落成于同年7月7日,是全国建立最早的抗战烈士陵园,也是滇缅战区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最具代表性的抗战烈士陵园,在海内外颇有影响,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那里,松柏森森,碧草萋萋,中国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8000余将士长眠不朽,林立的墓碑向世人诉说着曾有的悲壮、曾经的牺牲……  相似文献   

2.
陈开心 《丝绸之路》2008,(12):25-27
记不清我是第几次走进这座玲珑剔透的边境小城了。每次进入这座边城,它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一次与一次的感觉不同,一回与一回的印象各异。  相似文献   

3.
《华夏人文地理》2004,(5):156-156
  相似文献   

4.
安息的亡灵     
从墓园出来,觉得心很疼痛,眼泪潸然而下。我想起那位“心已被掩埋”了的贵州籍老兵。我很想劝说那位老兵和其他幸存老兵:经常到国殇墓园里去走走,一是去看看他们生离死别的战友,二是去看看那些墓碑前从未间断的鲜花,以及松林间照耀在墓地上的阳光。  相似文献   

5.
边城凤凰     
付强 《旅游》2000,(9):24-25
在湘西边陲,湘、川、黔三省接壤处,有一座小城,因城西有一风凤凰山,为取其吉祥之意,小城起名凤凰。已故作家沈从文先生的《边城》,使得这座小城蜚声海内外,故而又叫边城。凤凰是沟通湘川黔三省之交通要道,历来为人们所重视,时时更是边陲重镇军事要地。据《凤凰厅志》记载:“凤凰厅属五溪要地,南据楚尾,西接黔边,东控辰沉,北永,镇道大员同驻其间,营制星罗,扼各路之咽喉”,为防苗民叛乱,清乾隆嘉庆年间这个居民不是三、四千的地方,在各处的正规驻军却达五、六千之众。阿拉营、黄丝桥古城、古碉堡、苗疆边墙部是当时驻军的遗迹。今天的凤凰更是凭借着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便捷的陆路交通成为湘、川、黔三省边区苗民的物资交流中心。  相似文献   

6.
清代边城多伦诺尔的地位及其兴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691年,康熙帝在多伦诺尔地方举行喀尔喀、内蒙古各旗的会盟,正式接受喀尔喀各部归附。此后,在多伦诺尔修庙奉佛,使其成为漠南蒙古的宗教中心。随着多伦诺尔厅、巡检的设置以及直隶绿营兵和副将的驻扎,此地又成为塞北政治中心和军事要地。多伦诺尔地处内外蒙古适中位置,有利于商贸的发展和城镇的繁荣。本文从宗教、政治、军事和商贸等方面探讨多伦诺尔在清代蒙古地区所形成的地位,概括分析了多伦诺尔边城由极盛转向衰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唐代是一个永远值得炎黄子孙骄傲的朝代,单从其边塞诗就可"窥一斑见全豹".唐代诗人有昂扬的精神、坚决的斗志、爱国的思想、开阔的视野……在边塞诗歌中,边城的慷慨悲歌、旖旎独特的异域风光、冲突又交流的民族的交往、厌战和思乡的情绪构成了边塞诗歌的雄奇瑰丽.边城的自然风光、边城景色、边城娱乐、民族关系、异域魅力更使边塞诗歌焕发傲人的风采.  相似文献   

8.
祖国西南边陲“极边第一城”云南省腾冲县的西南郊,在四季葱翠的来凤山下,在长流不息的叠水河畔坐落着已有整整60年历史的国殇墓园。这里埋葬着1944年中国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光复腾冲时壮烈牺牲的8000英灵。这是1945年为纪念这些抗日阵亡将士而建立的我国第一座烈士陵园。它建立最早,规模宏大。60年间,几度兴废,几度修复,至今气势恢宏,庄严肃穆。  相似文献   

9.
吴世娟 《神州》2013,(16):2-2
在沈从文的《边城》中,作者通过多种叙事技巧的巧妙运用,使《边城》的创作在形式上摆脱了束缚,不落俗套,在结构上具有精致、匀称、完美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边城》是一部充溢着浓浓湘西乡土味、乡土情的佳作。作者以清丽的笔触,描写了撑渡船的老人与他的外孙女翠翠相依为命的纯朴生活,以及翠翠与船总的两个儿子的爱情悲剧。小说达到了乡情风俗、人物命运、人物形象三者完美和谐、浑然一体的境界。《边城》正是通过抒写青年男女之间的情爱、祖孙之间的亲爱、邻里之间的互爱来表现人性美的。  相似文献   

11.
李然 《神州》2013,(20):18-18,20
沈从文《边城》中的湘西世界历来被人们解释成为美与善的体现。众家评论也多是从牧歌式情调、湘西风土人情等方面进行研究,仅有少数评论家将关注点集中在文中被净化的美善悲剧之上。本文力求结合作家早年的生活经历,分析这一美善悲剧产生的深层原因,探寻出边城本质及该创作的内蕴。  相似文献   

12.
沈从文《边城》中的湘西世界历来被人们解释成为美与善的体现。众家评论也多是从牧歌式情调、湘西风土人情等方面进行研究,仅有少数评论家将关注点集中在文中被净化的美善悲剧之上。本文力求结合作家早年的生活经历,分析这一美善悲剧产生的深层原因,探寻出边城本质及该创作的内蕴。  相似文献   

13.
雷文婷 《神州》2013,(10):4-5
《边城》中的爱情悲剧主要原于作者的审美理想——传达给人一种关于人性的自然美以及造化弄人的遗憾美,通过悲剧的形式来唤醒人们日益麻痹的良知,正视生活中的真善美。时代文化的限制给悲剧奠定了大的背景;宿命论是贯穿整个爱情悲剧的一个特点;善良的人性和谦让的美德是导致这个爱情悲剧的诱因、导火索。尽管沈从文先生笔下的《边城》是一部充满着不能让人释怀遗憾美的悲剧,却也让人们体会到了善良的人性以及无限的希望,这一切都引导我们要正视我们的生活、时代,勇敢地追求其中的真善美。  相似文献   

14.
周渝 《贵阳文史》2012,(6):10-15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人认为自己在亚洲战场上只有过三次“玉碎战”,即密支那战役、腾冲战役与松山战役。而这三次辉煌的战役都是中国远征军(含中国驻印军)打出来的。其中与黔籍军人联系最为密切的,应数发生在1944年6月4日至9月7日,历时3个月之久,敌我双方阵亡上万人的松山大血战……滇西战场上的“松山大战”是一场胜利的反攻作战,那些血染松山的中国军人们几乎都是贵州家乡儿郎。这些令人敬佩的抗战军人们原来远在天边,近在咫尺。  相似文献   

15.
边城两三话     
俞金英 《神州》2014,(2):11-11
<正>陶渊明的一篇《桃花源记》历来为人称道,它描绘"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黄发垂髫,怡然自乐"的理想社会,是世人苦苦寻访,终无果的。唯有沈从文先生却探寻到了。他也深深爱着这块干净如始,质朴如玉的土地,亦作"游记"一篇,名曰《边城》。陶潜到过他那不染世俗的世外桃源,从文先生心中却一直有他的湘西桃源,这个不沾尘埃的理想国。初读《边城》,我便爱上了这一座风雨边城,这是一方净土,山水拂心的美意令人陶醉其中。《边城》是一支幽远,哀婉,清新绵长的曲子。你可以听见远处飘来的山高水长,小舟摇曳,还有碧溪岨渡船上  相似文献   

16.
戴安 《神州》2014,(12)
翠翠与苔丝分别是《边城》和《苔丝》里两位集爱与美为一体的女性形象,她们是纯洁的化身,是大自然里的精灵。由于受到一定伦理道德观念影响,最终走向了爱情悲剧。本文将从文学伦理学角度试探支配两位主人公命运的伦理因素,解构她们的伦理选择,以期挖掘悲剧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7.
李代军 《丝绸之路》2013,(2):117-118
本文主要从文本的语言层面、形象层面和意蕴层面出发,对萧红小说《小城三月》和沈从文小说《边城》加以比较,辨析两篇小说在语言、人物、主旨等方面的不同之处,把握散文体小说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18.
“不许哭,做一个大人,不管有什么事都不许哭,要硬扎一点,结实一点,方配活到这片土地上可是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轻人,还不曾回到茶桐来”浮在文坛云端的沈从文,是边城的才子。他懂得了道理,写得了爱情,却还是过不好日子。那敏感脆弱、理想主义的情怀不但使他的妻子张兆和心有不满,还葬送了小妹沈岳萌的幸福,使她变成了乌宿河滩边一个穿着白旗袍夹着精装书的女疯子。他一心想把沈岳萌培养成爱情事业双丰收的林徽因,却忘了在浪漫主义的教材里添加人活在世间最基本的能力——坚韧、理性、务实。  相似文献   

19.
邵静 《丝绸之路》2013,(2):36-38
在谈到《边城》的悲剧美时,大部分研究会提到"人性美"与"自然外力"的冲突。本文运用罗兰·巴尔特作品中语言分歧与话语地位、符号的"隐喻链"与类比性等理论进行分析,指出《边城》人物间的话语分歧和文化环境的"暖昧"描写亦是小说悲剧美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重庆国民政府为了保证战时中国对外国际通道不被日本彻底切断,同时应美英等国的要求,支援美国太平洋战场,于1942年1月派遣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本文对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对于这段历史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以期深化人们对于这一重要事件的历史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