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安倍的所作所为看似声势浩大,让人眼花缭乱,但所取得的实际效果却非常有限  相似文献   

3.
修志得失谈     
盛世修志,我有幸在上世纪80年代参与编写《佛山市陶瓷工业志》。第二届修志时,先是短期在佛山市地方志办公室作纠错工作,后又参与编写《佛山市石湾区志》经贸篇、水利篇、体改章和《佛山市续志》的水利篇。历经几个不同行业的地方志编写,工作中有得也有失。感慨良多。  相似文献   

4.
毛公鼎,是西周晚期的青铜器,清道光末年出土于陕西岐山,是国家稀世之玉。鼎上铭文499个字,记述周宣王诰诫和褒赏其臣下毛公(厂音)事迹,内容还反映了西周统治不稳定的情况,为现存铭文最长的青铜器,它的发现令世人瞩目。今藏台湾语言历史研究所。现将我  相似文献   

5.
《哈密县志》送审稿人物部分设一编、三章、四节(第一第二两章以节计),计收入八表、二十一传,总入志253人,36个集体。表传兼收,体例较为完备。入人物志坚持本  相似文献   

6.
太平天国的财政收入,基本上通过两大渠道取得:一是直接征发,包括战争中的缴获和接收清地方政府的库藏;二是田赋和税捐.财政收入,是直接为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服务的,其收入来源和取得方式,直接影响到政权的夺取和巩固。在太平天国革命  相似文献   

7.
《新疆通志·城乡建设志》历尽艰辛终于出版发行了。这部专业志虽然在1995年自治区新编地方志优秀成果评奖中获一等奖。但重新翻检,仍发现不少疏漏和不当之处。身为主编,值此卸任交差之时,总想把自己在修志工作中走过的道路和取得的经验教训作一些介绍,对这部专业志的得失成败作一些剖析,以便供方志界专家学者批评指正,同时亦可供日后续修方志的同行借鉴,从中吸取教益。一、从多方面记述和反映新疆城乡建设事业的发展新疆修志的历史很久远,从唐朝乾元年间至中华民国,现存志书达111种,600多卷,但记述“城乡建设”的专志阈如。因此…  相似文献   

8.
太平军思想教育得失任强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规模浩大的反抗剥削和压迫的革命运动,作为中国旧式农民运动的顶峰,它有着极其深远而伟大的历史意义。太平军以其势不可挡的气势,转战18省,坚持斗争10余年,沉重地打击了清政府的腐朽统治和外国侵略者的嚣张...  相似文献   

9.
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刘邦集团转弱为强,由被动变主动,最终走向胜利;项羽集团则转强为弱,由主动变被动,最终走向失败。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错综复杂的;但是,具有决定性的原因是使用人才的问题。刘邦胜利后,曾与群臣宴会,讨论了他之所以取胜、项羽  相似文献   

10.
《阳城县志》(以下简称《阳志》)从1981年着手编修,历经十四寒暑,五易其稿,砥风励雨,终以问世。面对这一难产的婴儿坠地,我们热泪盈眶,感慨万千。县志发行之后,我们又如丑媳妇见公婆一样的忐忑和腼腆。截止目前,已收到贺电5个,来信30多封,评议文章10余篇,一致对《阳志》的创新以热情的鼓励。年已九旬的老方志学家傅振伦先生在来信中说《阳志》“在志坛独树一帜”。中国社会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研究员李宝田同志来电中说:“《阳志》已成名志。”中国地方志协会常务理事、河南省地方志编委会副主任杨静琦女士来信中认为;“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篇目体例有创新的志书。”安徽大学历史系教授、方志学家林衍经先生在来信来稿中称:“《阳志,》是一部继承与创新相结  相似文献   

11.
摄影照片,从黑白到彩色,从卷首到插页,堂堂皇皇进入新方志,为地方志的传统体例——图、纪、表、传、录、考——增添了新成员。在志书中选好用好摄影照片,关系到志书的质量、价值和创新意识,从实践和理论上都有探讨的必要。本文仅就几部志书摄影照片的得失利弊,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序,文体名。“序亦作‘叙’,或称‘引’。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等的文章,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古代多列于书末,如《史记·太史公自序》等,后来置于书前。”明代学者吴讷在《文章辨体序说·序》中说:“序,绪也。序文体始于《诗》之《大序》,首言大义,次言《风》、《雅》之变,又次言《二南》王化之自。其方次第有序,故谓之序也。”此序“又谓之大序,则对小序而言也。其为体有二,一曰议论,二曰叙事。”志书作序(本文只论及大序或前序,不及无题小序),起源亦甚早,据记载,最早当推晋人裴秀撰《禹贡九州地域图·序》,近500字,介绍其基本内容和绘图六条基本原则,并论及当时地图与地志存在之不足,阐发作者观点。唐宋之后大兴,成为地方志书的重要体例和组成部分。在历代浩如烟海的地方志书中出现了众多好的序言,  相似文献   

13.
吴鼎昌治黔得失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吴鼎昌来黔背景 (一)吴鼎昌简介 吴鼎昌(1884-1950),字达诠,笔名前溪.祖籍浙江吴兴,出生于四川华阳(今成都市).曾于1937-1944年任贵州省主席. 吴少年中秀才,于1903年四川官费留日,先在东京预备学堂,后毕业于日本东京高等商业学校.1905年,在日参加同盟会.之后,孙中山劝其退盟,理由是从事金融贸易的人,不要隶籍党派,因退盟.其后,吴专攻经济理论,不过问政治,学习之馀嗜书法.1910年归国,以"最优等游学毕业生"获商科进士.次年春中翰林院检讨,在北京政法学堂任教习.总统府秘书长梁士诒曾向袁世凯引荐,但袁认为"有反骨,不敢用".  相似文献   

14.
建文帝朱允炆沿袭太祖"治国以教化为先"[1](选举制的)思想,实行"继体守文,专欲以仁义化民"[1](刑法志的)教化政策。在位期间,他"敦尚礼乐,广厉教化之效与其时"[2](正编),对天下士民、宗室藩王及武将文臣的教化,主要蕴藏于"新政"之中。建文帝教化政策的得失,也部分影响其政治上的成败。  相似文献   

15.
安琪 《世界》2013,(11):144-149
这段时光在身上刻下怎样的印记,可能还要在今后的日子里慢慢展露。得到了一些关于接纳和把自己放低的领悟亭。收获了很多宝贵的情谊,从同事和学生的身上,得到并发散回去更多的爱和力量,这一年中的密集成长,是人生千金难换的能源与财富。  相似文献   

16.
李自成是明朝末年的农民起义领袖、大顺开国皇帝。他在领导起义农民进行反抗明王朝黑暗统治的斗争中,为了实现“取天下”的斗争目标,推行农民军所提出的政治、军事和经济上的主张,不仅把“尊贤礼士”作为自己的用人方针,还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措施,广集人才,量才擢用,曾以“能尽用人所长”著称,从而建立了大顺政权,取得了  相似文献   

17.
李文泽 《文献》1999,(1):178-190
经过十余年来的艰苦努力,由四川大学古籍所承担的《全宋文》已经编纂完毕,并陆续出版.《全宋文》的出版,加上已有的《全宋词》和即将出齐的《全宋诗》等总集,宋代的文献资料可以说是基本齐备了,这对于开展宋代学术研究将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清朝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在继承并积极拓展以往治边政策的同时,将边疆民族管理纳入法制化、制度化轨道。本从从俗从宜与统一法制、规范内地与边疆民族之间的法律关系、宗教立法以安边抚众为重点等;个方面对清朝以法治边的情况进行了探讨。认为清朝以法治边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其负面影响也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的史学观念和“实录”精神,深深地影响了古代小说理论和小说创作;林瀚的“正史之补”和张尚德的“羽翼信史”说,直接影响余邵鱼创作《列国志传》。余邵鱼自称《列国杰传》“编年取法麟经,记事一根实录。凡英君良将,七雄五霸平生履历,莫不谨按“五经’并《左传》、《十七史纲目》、《通鉴》、《战国策》、《吴越春秋》等书而逐类分纪。”、陈继儒进一步为其总结说:“《列国》始自周某王之某年,迄某王之某年,事而详,语俚而显,诸如朝会盟誓之期,征讨战攻之数,Ill川道里之险夷,人物名号之真诞,灿若肿列,即野修无系朝常…  相似文献   

20.
张践 《史学理论研究》2020,(2):87-95,159
治理与管理一字之差,体现的是系统把握、刚柔并济、综合施策、互利双赢。中国历代宗教治理不仅包括政府刚性的宗教管理,还包括整个社会柔性的礼乐教化;宗教治理不仅包括针对宗教的一套规则,而且包括社会的政治经济管理制度;宗教治理不仅指政府的管理,也包括宗教组织的自治;宗教治理的手段不仅是控制、引导、操纵,还包括对话、辩论、汇通;宗教治理的结果并非简单的支配与服从,更多的是理解与配合。具体内容包括:对宗教“敬而远之”的治理理念;多元宗教和谐并存又不一家独大;礼乐教化引导外来宗教中国化;保持政教关系的适度张力;经济上控制宗教发展的适度规模;政府管理与僧团自治结合运用;防范境外宗教引发的国家主权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