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陈良才 《神州》2013,(9):202-202
司鼓是乐队的核心人物,在戏曲表演中担任着掌控演出节奏、调整舞台情绪、挽救临场表演意外等至关重要的任务,是乐队的指挥者。一场戏曲表演能否取得重大成功,与司鼓的专业水平的高低密不可分,也与其和演员之间是否能紧密配合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2.
唐强 《神州》2014,(14):190-190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明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戏曲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长久以来,深受人们的喜欢。司鼓职位是整个戏曲表演中非常重要的角色,其地位不可小觑。本文介绍了司鼓在戏曲表演中的重要作用,为研究我国这一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信息     
《中华遗产》2007,(6):150-150,152
意大利民族音乐亮相朝阳音乐节五一长假期间,在“相约北京”系列活动之一的朝阳公园音乐节上,意大利选派迪迪拉木乐团参加了1日、3日和4日的三场演出。迪迪拉木演出团由一位歌手,六种乐器(萨克斯,小号,小提琴,手风琴,低音提琴,打击乐)和两位舞者组成。演出根据古书中记载的服饰和民间仪式,通过描述四季的音乐  相似文献   

4.
陕西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戏剧作为中华古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陕西亦源远流长。我国第一个有人物、有化装、有情节的“角抵戏”《东海黄公》,就产生在三辅地区的民间,而后经过不断地加工演出,成为我国戏剧的雏型。汉代,是我国“百戏”的繁荣时期;宋元杂剧是汉、唐杂剧的继承与发展;明代中叶到明末清初,是以秦腔为主的陕西地方剧种形成、发展和成熟时期;明代中期“秦腔”名称的出现,标志着陕西地方戏剧从金元杂剧派生出来后,成为陕西的独立剧种,同时也标志着秦腔艺术的最后形成。  相似文献   

5.
国宝指瘕     
淡泊斋主 《神州》2010,(3):12-17
京剧,自清高宗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四大徽班陆续在北京演出后,清仁宗嘉庆,宣宗道光年间,又同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相互影响,接受昆曲、川剧、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并吸收一些民间曲调,逐渐融合,演变、发展而成,  相似文献   

6.
陈辽 《钟山风雨》2013,(4):60-61
京剧是中华文化具体、形象、生动的载体。京剧自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四大徽班陆续进京演出,于嘉庆、道光年间同来自湖北的汉剧艺人合作,相互吸纳,彼此影响;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并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逐渐形成相当完整  相似文献   

7.
红旗渠工程施工期间,林县(今为林州市)豫剧一团、二团和电影队积极响应县委的号召,深入工地为修渠民工演出、放电影。当时,我在县豫剧二团乐队担任司鼓。引漳入林工程开工之前,我们就经常去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县城和西沟村等地进行慰问演出。工程开工后,一团留在县城,为外宾和全县各村群众演出;二团开赴工地。大约一个月后,两个团开始轮流到工地和沿渠各村演出。  相似文献   

8.
2003年冬天,武昌首义园举办食博会,我闲游于食品街区,忽然听到久违的皮影戏锣钹声。循声找去,一场皮影戏演出正在一个不大的演出厅进行。演出的剧目是《孙悟空三调芭蕉扇》。那腾云驾雾的打斗,那激越的打击乐,那铿锵有力的叫板、念白把观众兴致锁定。我悄然观看,似乎回到了少年时代,回到了两只眼看“一只眼”乐不可支的状态。  相似文献   

9.
甘肃秦腔造型艺术●扈启贤刘继尧摄秦腔是西北五省、区共有的大型剧种,但各省、区在表演风格上却有较大差异。以装扮人物形象的造型艺术来说,甘肃更有其独到的特色。一、特殊的头饰:为了塑造一些特定人物形象,在头饰方面采用了一些独特的装扮方式。布节子也叫“英雄节...  相似文献   

10.
在距民和县城20多公里的西沟乡麻地沟一带,原有演出目连戏的习俗,从正月十五开始,连演半月。剧本内容和表演形式均与其他地方有很大不同,它虽也演绎着“目连救母”的故事,但是以演员赤脚上“刀山”为结束,所以,当地乡民又将这一活动称为“刀山会”。2004年1月,笔者随同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的部分专家对麻地沟目连戏的最后一次(1945年)的演出情况进行调查,现根据有关当事人对麻地沟“刀山会”的回忆,撰成此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赵丹简论《周信芳的性格化表演》赵丹喜爱麒派艺术,“尤其是喜爱他的突破了刻板摹仿,创造发自内心的性格化表演的部分”。他曾说:“有一个时期在我话剧演出的表现上,不但受着信芳先生的影响,甚至还摹拟过他的一些动作和节奏。”抗战初期,赵丹观看了周先生创演的《明...  相似文献   

12.
声乐表演是指用歌声,以嗓音为主的音乐表演。声乐表演者在舞台上进行表演的时候,要想使整个表演成功需要演唱者不仅要有非常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同时也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只有这两者兼备才能很好的完成一场演出,否则演出将不会很成功。  相似文献   

13.
《神州民俗》2007,(8):30-30
木偶戏古称“傀儡戏”,是由艺人操作木偶表演故事的一种戏剧形式,是我国民间艺术的一个瑰宝。东莞木偶戏演的是粤剧。清光绪年间,大朗木偶剧团远近闻名。二三十年代,组成“新世界木偶班”长期在广州先施公司等演出。“新世界”的成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皮影电影始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若峰 《旅游》2004,(6):68-72
“在村后庙前的空地上,或是刚收割过的庄稼地里。竖起四根杆子,挂上一张亮子,点了一盏油灯或拉个电灯,就具备了所有的演出条件。当明月冉冉升起,广袤无垠的黄土高原被淡淡的烟雾笼罩,习习的微风轻轻地抚摸着辛劳一天的肌肤,有一两声粗扩豪放的秦腔伴着高亢激越的板胡声传来,皮影戏就开场了。”  相似文献   

15.
<正>武汉市青年京剧团成立于1953年12月,持续到1969年底。该团创始成员皆由女性组成,活跃在武汉戏码头,深受观众喜爱,是武汉京剧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武汉解放后,汉口民众乐园有两个专业京剧团体长期驻场表演,一是武汉京剧团在“大舞台”(后更名为江夏剧院)演出,一是青年京剧团在二楼剧场演出。由于我国京剧界男女分班的规矩由来已久,男班称之“大京班”,女班称之“小京班”,而这一时期“大京班”指的是武汉京剧团,  相似文献   

16.
现在京剧和地方戏的演出,无论传统戏还是现代戏.都有标准的剧本和规范性的演出程式,演员只能按照剧本的台词和规定动作进行表演,不能有任何差池。尤其是大演“样板戏”的年代,不管哪级剧团,不管哪个剧种.必须是“学演样板不走样”,一句台词或一个动作如有误.就可能招来祸端。甚至服装、布景都不能违背“样板”,如《红灯记》中李铁梅的衣服上有几块补丁,补丁多大,什么颜色;《杜鹃山》中山坡上有多少朵杜鹃花,开在什么地方,都必须与“样板戏”一样。  相似文献   

17.
演出结束后,导演王翀对我说:“影像和话剧的结合是本剧的一大亮点。”在这出话剧中,剧中人物一边在台上表演,两位摄影师一边对演员以及周围的空间进行拍摄。  相似文献   

18.
张爱军 《神州》2012,(24):49-49
我是一名从事几十年的豫剧戏曲打击乐伴奏员,在多年的工作中,也多少掌握和熟悉了不少打击乐方面的特点和知识,以下我就简单的说一说我对打击乐浅显的认知。戏曲打击乐种类很多,我自知了解甚少,我只以个人看法写一些豫剧戏曲打击乐方面的知识。打击乐它们的音色、节奏曲谱及演奏方法十分丰富,  相似文献   

19.
从20年代末期到40年代中期,汉口是已故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关(肃霜)派”艺术的创始人关肃霜出生、成长、学艺和成名的地方.1928年她在汉口出生时,她父亲关永斋(著名京剧鼓师)正在汉口新市场大舞台的大京班司鼓.幼年和少年时的肃霜,都因家庭生活困苦随时得帮助父辈作些活计.关永斋因为收入微薄,只得与那时的架子花面兼丑角张奎元以及武生赵小楼(著名京剧坤旦赵燕侠之父),在新市场大舞台门前的左侧摆了一个卖炸鱿鱼的小摊,增加收入以维持生活.肃霜因受家庭影响,从幼小时就迷上了京剧艺术.她父亲关永斋司鼓时,小肃霜就随父亲上剧场在乐池边聚精会神地观看.当时在新市场大舞台演出的,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土族》2008,(1):I0004-I0004
“庄稼其”(土语,意为“庄稼人”)是流传于民和三川土族地区的一种古老傩戏,一般在每年“纳顿会”期间演出,演员们头戴面具,身着土族传统服装进行表演。其内容为劝课农桑,反映了土族人重视农业生产的传统。作为土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古朴的庄稼其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人类学、民俗学学者的重视,必将焕发出新的光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