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二十世纪的中国古代经济史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一在中国传统史学中,很早就有关于经济史方面的记述。自太史公作《货殖列传》和《平准书》,历代正史大都有《食货志》,各种政书中也都有《食货典》、《食货考》,形成延绵不断的传统。但传统史学毕竟是以记述政治军事活动为中心、以帝王将相为主角的;历代《食货》典志所记述的则主要是国家管理经济的典章制度和有关的经济主张,对整个社会和全体人民经济生活,它所反映的广度和深度都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这不是现代意义上的中国经济史学。现代意义的中国经济史学是在西方近代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等社会科学理论传入中国以后才形成的;…  相似文献   

2.
我在指导研究生读《明史·食货志》时,对其中涉及到明代士地、赋役制度的内容作些一了说明,兹条列如下。 食货与平准 读《食货志》,首先要明了其卷目之含义。《史记》有八书,其第八为《平准书》;《汉书》有十志,其一为《食货志》。后世史书所云《食货志》,其词源出于《汉书》,其以叙经济制度之内容为一卷目,实承于  相似文献   

3.
在校补《明史·食货志》的过程中,我先后接触到五种明代《食货志》。它们是: 王原《明食货志》; 万斯同《明史稿·食货志》; 傅维麟《明书·食货志》; 王鸿绪《明史稿·食货志》; 张廷玉《明史·食货志》。  相似文献   

4.
《宋史·食货志》纠误戈春源《宋史》卷173《食货上》引至道二年(公元996年)陈靖关于务农积谷的奏请中,有下列数言:今京周环二十三州,幅员数千里,地之垦者才十二三.税之入者又十无五六(着重号为笔者所加,下同)。而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在"至道二年"条...  相似文献   

5.
李丹 《黑龙江史志》2013,(12):48-49,52
杜佑的《通典》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典制体通史,其中蕴含了及其丰富的经济思想,如重视农业;提倡薄敛节用并研究总结前人的经济思想解决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6.
岳珍 《文献》2004,(3):98-116
唐人杜佑的二百卷《通典》是古代第一部政典类著作,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理道要诀》十卷则是杜佑为方便阅读摘录《通典》而成的一部纲要性著述.从表面上看来,由于《理道要诀》的内容摘自《通典》,在《通典》原书尚存的情况下,该书似乎没有独立存在的文献价值.也许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明代以后,该书即已失传.  相似文献   

7.
《通典》的通行本,因为和《六典》一样没有记载撰述年代,研究这个问题是有必要的。关于《通典》的成书年代有下述三种说法:(一)贞元十年说,(二)贞元十七年说,(三)贞元十九年说。下面逐个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8.
关于唐代的“执衣”与执衣钱问题,此前的学术界多有论及,均据《唐六典》、《通典》以及新、旧《唐书·食货志》所载作出过解释。然而如若深究,尚有不少的疑问,如“执衣”役起始于何时?  相似文献   

9.
昭和五年春,重游燕京,有幸拍下了《大唐六典》的宋刊残本,抄录了傅(增湘)先生手校的校宋本《通典》,宿愿得偿;八年六月,在支那学大会上,两者得以供诸贤垂览。当时,我曾以“关于《大唐六典》及《通典》的宋版”为题,发表了愚见。现在想来,郡篇讲话因时间仓促,言不尽意处颇多,故改易其稿,草成此篇论文。另外,对宋刊《六典》残本及校宋本《通典》的收藏人为学界着想而欣然允诺拍照和抄录一事,在此谨志谢意。又,这件事情能够成功有赖内藤博士的介绍,《六典》拍照的具体工作多劳桥川时雄先生,我想借此机会对二位再次表示感谢。  相似文献   

10.
《文献》2016,(3)
朝鲜国王正祖李祘及其臣僚删改元朝所编《宋史》而成《宋史筌》,在中朝中韩交流史和文化史上是一重要事件。本文介绍了《宋史筌》一书的三大特色和研究现状,对《宋史筌·食货志》与《宋史·食货志》做了比较全面而细致的对比和论述:比较分析二书《食货志》序论的异同和短长,揭示二者对程朱理学与宋代财政相互关系的重视、歧义;按照23个专题(子目),对《宋史筌·食货志》删削改编《宋史·食货志》的大体情况及其优劣得失逐一进行比较评判,认为其删改工作基本成功,但也存在一些深层或浅显的失误。最后指出,18世纪后期的朝鲜学界对于宋代历史文化既非常尊崇,又不迷信,力图理性地加以取舍,这是《宋史筌》一书出现的大背景。  相似文献   

11.
《晋书·职官志》:“太仆,统典农、典虞都尉,典虞丞,左右中典牧都尉,车府典牧,乘黄厩、骅骝厩、龙马厩等令。典牧又别置羊牧丞。太仆,自元帝渡江之后或省或置。”(中华书局1974版,第736页)按:“车府典牧”似为一职官名,其实不然,“车府”实为“车府令”,“典牧”实为“典牧令”,车府令、典牧令为两个不同的官职。车府令,主舆车舆马,自秦设,历代相沿。典牧令,西晋首设,主畜牧事,后世多沿用,北魏宇文福曾出任此职。对于此,《宋书》卷三九《百官志上》云:“车府令,一人。丞一人。秦官也。二汉、魏、晋并隶太仆。太仆既省,隶尚书驾部。”《通典…  相似文献   

12.
《唐会要》是现存最早的会要体史书,在我国史册中占有重要地位。.会要虽属于典志体断代史的范畴,但由于它对体例的要求不严格,不受篇幅限制,叙事可详可略,分类细密,易于采纳零碎史料,因而保存了许多为正史及典志所见不到的重要献和珍贵典故,可补正史及典志的不足。加之会要体是分类编纂,方便翻检研究,所以历来为学重视。而《唐会要》在会要体史书中的特殊地位.又使官成为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3.
唐开元后期土地政策的考察[日]池田温著孙晓林译前言杜佑在《通典》食货典中首先讲述的是田制,其中归纳了唐开元二十五年令的要点,胪举有关均田的法令,并特别指出,“虽有此制,开元之季,天宝以来,法令弛坏,兼并之弊有逾于汉成哀之间。”作为隋唐律令制重要组成部...  相似文献   

14.
《宋史》交子起源析误--兼论"千斯仓钞版"的产生时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有关交子的起源,《宋史·食货志》的记载颇多错误。《宋史》编于元末,仓促成书,存在这种情况并不奇怪。《食货志下三》记交子起源说:  相似文献   

15.
<正>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出版了点校本《天下郡国利病书》(以下简称"点校本"),是嘉惠学林之举,然而笔者在读其《陕西备录》上篇时发现几处讹误,今正之。一第1986页《隋唐书·食货志》篇载:"舊制,東都含嘉倉積江淮之米,載以大興而西,至於陝三百里,率兩斛計傭錢千,此耀卿所省之數也。"按:此处"大興"应为"大舆"之误,点校本以四部丛刊三编本为底本,查其底本,记为"大舆"。此处出自《旧唐书》卷四十九《志第二十九食货下》,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创建法典的国家之一,据《通典·刑一》记载:"黄帝以兵定天下,此刑之大者,陶唐以前,未闻其制,舜圣德聪明,建法曰象以典刑。"注:"象,法也。法用常刑,用不越法。"(杜佑:《通典·刑一》,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861页。文中的"象以典刑"及注文出自《尚书·舜典》)这段文字的大意是说,在黄帝、唐尧之时,是兵刑不分,没有听说过有具体制度。帝舜圣德聪明,创建了以"象"为名的法典,但其内容没有传下来。据《左传》说,到夏、商、周时,都建有各自的法典。史称"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商有乱政而作汤刑;周有乱政而作九刑"(《左传·昭公六年》,《十三经注疏》,北京:中  相似文献   

17.
《明史》卷八二《食货六》织造条载 :“自万历中 ,频数派造 ,岁至十五万匹 ,相沿日久 ,遂以为常。”李洵《明史食货志校注》出注 :“岁至十五万匹 ,据《明神宗实录》万历十五年六月申时行题奏 ,则作十二万匹。”黄云眉《明史考证》谓 :“惟云岁至十五万匹 ,岁至字不妥 ,以十五万匹 ,非一岁所完之数也。”一年加派 1 5万匹 ,黄云眉已看出问题 ,视为表述不妥。惟论者不察 ,如彭泽益、吴承明、徐新吾、蒋兆成 ,以及《中国经济通史·明代经济卷》等 ,均视《明史》所言为实 ,主张万历中丝织品加派每年多达 1 5万匹。加派 1 5万匹之说 ,仅见于《神…  相似文献   

18.
从魏晋南北朝这一断代史研究来说,兵制确是最薄弱部分,这自然是由于史料保存至今极少而难以研究。虽然,自唐杜佑以来就开始对前代的兵制加以阐述,但杜佑《通典兵典》偏重讨论用兵权谋,而对历代兵制之变化与发展却未加注意。宋人陈傅良《历代兵制》、元人马端临《文献...  相似文献   

19.
杜佑所著的《通典》一书,是一部历史名著。它所记“历代沿革废置及当时群士论议得失”,有很高的文献价值和思想价值;它的体裁和体例,是中国古代历史编纂学上的一次重大的创新;而杜佑本人在《通典》一书中所撰写的史论,在中国古代历史理论的发展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历来为研究者所重视。  相似文献   

20.
唐前期的杂徭与色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六典》卷三《尚书户部》与《唐会要》卷八三《租税上》记唐代赋役制度云:“凡赋役之制有四:一曰租,二曰调,三曰役,四曰杂徭。”关于唐朝租、调、役的征敛对象与数额,《唐六典》与《唐会要》都有比较详细的叙述,唯独对于杂徭,却只是一笔带过,未作进一步阐述。两唐书《食货志》与《通典·食货》记唐代前期赋役制度,更是仅及租、庸、调、户税、地税,而不及杂徭。由于上述史籍对唐代的杂徭制度语焉不详或略而不提,故今人对唐代杂徭的认识也就颇多分歧。多数学者认为,唐代杂徭的法定役期比正役长,杂徭的服役对象也比正役广泛。笔者以为,实际情况可能正与此相反。以下试论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