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作为罗马帝国初期希腊学者文化观念的样本,狄奥尼修斯的《罗马古事纪》在古典史学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长期以来,学界以客观史学标准为依据,将狄奥尼修斯与《古事纪》分别视为史料抄写员和史料汇编,未曾从研究狄奥尼修斯历史构建的角度入手,深入探究《古事纪》塑造的罗马传统及展现的罗马人形象,进而剖析狄奥尼修斯赞颂罗马背后暗含的希腊中心主义思想。狄奥尼修斯以希腊知识分子的视角,将希腊学者所知的罗马历史嵌入对罗马民族的历史叙事中。《古事纪》构建起希腊文化传统与罗马政治文明之间的联系。它与拉丁正统叙事完全不同,是罗马治下的希腊人对罗马历史的一种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2.
拜占廷帝国(即东罗马帝国)的历史是世界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拜占廷帝国是以古希腊、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文明区历史最悠久的大帝国,是古代希腊、罗马文明的直接继承者,是传播古典文明的中心。  相似文献   

3.
赫西俄德是古希腊前史学时期的著名诗人 ,他的诗作《田功农时》和《神谱》中所反映出的历史思想在西方史学的起源上具有重要意义 ,他本人是希腊史学从萌芽状态走向完全形成长过程中的最后一位承上启下的人物  相似文献   

4.
普鲁塔克《对传》叙述中展现着较为明显的希腊立场,尤以《菲洛波埃蒙与弗拉米尼努斯传》为典型。这篇传记主要取材于希腊史家波利比奥斯的相关著述,但对两位传主形象的塑造表达了更强烈的希腊文化认同和民族立场。普鲁塔克这一有别于波利比奥斯的叙述倾向,是罗马帝国初期希腊知识分子乡愁意识与民族情怀的真实写照,也呈现出当时希腊知识阶层对希腊文化和罗马统治的认知与心态变化。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古典学界逐渐形成了将泰西阿斯的《波斯志》视为古希腊史学中东方主义思想源头的学术观点。通过对《波斯志》现存残篇的分析和对古希腊散文体波斯志体裁源流的梳理,笔者认为,泰西阿斯对东方世界的总体评价是褒贬结合、理性客观的;《波斯志》独特的历史叙述模式并非来自于东方主义史观,而是古希腊诗体文学与希罗多德史学传统在散文体波斯志中的共同延续。泰西阿斯的《波斯志》一方面包含大量十分鲜明的文学要素,另一方面又构成了古希腊波斯史叙述模式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斯特拉波是生活于公元前后罗马东部行省的希腊地理历史学家。其《地理志》叙述了以罗马为中心的"世界"及各地区的地理、历史和风土人情,将罗马征服以来的"世界"面貌集中呈现出来,迎合了帝国初期自罗马的视角重新认识"世界"的需求。同时,他充分吸收并批判继承希腊学者的研究,尝试探讨人类居住"世界"的范围及其边界等问题,成为古希腊地理学传统的集大成者。《地理志》由此展现出两个相互联系却不完全重合的"世界",这源于斯特拉波兼顾帝国整体利益和地理学专业研究的考虑,显示出他将希腊学者所知的"世界"嵌入到罗马征服和统治的"世界"中的努力。《地理志》的文本证据表明,斯特拉波笔下的"世界"不仅具有强烈的政治象征意义,也展现了作者对帝国初期希腊—罗马文化聚合趋势的感知。  相似文献   

7.
庞国庆 《历史研究》2023,(1):124-145+222-223
7—8世纪是晚期罗马帝国向中古拜占庭帝国转型的最后阶段。法律编纂呈现了帝国统治者的治理理念,反映了转型过程。《民法大全》在适用中面临法学传承、语言等难题,是转型前“罗马困境”的缩影。7—8世纪的法律编纂,弱化罗马法的部分原则,吸纳希腊法和不成文法,同时实现全面基督教化,基督教信仰成为立法精神、法律渊源和法条内容等。该时期拜占庭统治者在坚守罗马帝国名号和威权的前提下,放弃或淡化了传统理念中的拉丁区域和文化,寻求政治理念与帝国疆域的统一,以契合帝国鲜明的东地中海特征。由此,传统的“普世罗马帝国”转型为“东方基督教罗马帝国”。  相似文献   

8.
古代希腊和古代罗马人对宪法概念的理论探讨和长期进行的古典宪政实践,许多为后世国家所效仿,成为现代西方社会宪政制度实践和宪法概念研究之最初源头。希腊先哲们对政体形式进行分类及其对合理政体形式之探讨,虽是针对当时城邦制度而提出的,但无疑对后世国家选择合理的政权组织模式提供了最早的理论基础。希腊人提出的政体概念,亦在一定程度上为宪法概念的产生做出了应有贡献。虽然在希腊尚未有词汇"宪法",但是古希腊出现的词汇"政体"是宪法概念产生的萌芽。"根本法"这一宪法性质初露端倪。宪法概念最终出现在罗马帝国时期。  相似文献   

9.
正什么是文化记忆?近三十年来,记忆研究在国内外学界受到了较多关注,这既是因为新媒介的出现使得信息存储的方式发生了变化,又是因为二战的见证者相继去世,使得我们对二战的认知逐渐由鲜活记忆转到历史的阶段。~((1))一些学者选择"社会记忆"为讨论对象,研究纪念仪式、身体实践和历史表现之间的紧密关系,认为象征性和表演性是仪式的两大特征。~((2))然而在社会记忆、集体记忆和文化记忆这些概念中,随着新文化史的传播,文化记忆一词在近些年来尤其热门,它的界定者正是德国的埃及学专家扬·阿斯曼(Jan Assmann)。在1992年初版的《文化记忆》一书中,~((3))阿斯曼从理论和个案的角度批  相似文献   

10.
伊索克拉底受到书面表达方式所面对的受众范围以及当时的政治局势影响,在《泛希腊集会演说辞》中,采用"模糊话语"的修辞策略,呈现了关于"领导权问题"两种不同的政治主张:"城邦联合领导权"与"雅典领导权"。伊索克拉底在创作《泛希腊集会演说辞》时,口头与书面两种创作方式并存,这篇演说针对雅典城邦发表,或面向全希腊传播,前者适合采取口头的表达方式,而后者更适合采取书面信息传递。若《泛希腊集会演说辞》面向全希腊传播,伊索克拉底需采取"模糊话语"的策略,满足不同城邦受众的政治利益。他的政治观点受到了公元前390—380年间希腊政治局势变化的影响而发生转变,伊索克拉底在演说辞中所采用的话语策略,是斯巴达在古希腊当时的历史实际中所拥有的权威与作者自身对于雅典霸权的呼吁调和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史书动态     
正《希腊哲学的悲剧》内容简介从苏格拉底经柏拉图到亚里士多德,希腊哲学始终试图在一个统摄万物的知识框架内寻求有关世界的终极答案,建造了世界史上的第一座哲学殿堂。然而,由于"知识"的统摄和对"意见"的贬抑,造成人们在纷繁意见世界中的无所适从。在罗马帝国风雨飘摇的年代,来自地中海东岸的犹太教传统以其不容置疑的生活信念"接  相似文献   

12.
古希腊哲学走向沿循着社会历史发展轨迹起伏波动。古希腊历史上不同时期的社会状况对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呈现出明确的阶段性、层次性。即不同历史时期,哲学家们所关注问题的差异性清晰可辨,而且映衬着古代希腊社会历史走向。探讨古希腊哲学嬗变,着眼于社会历史动因,通过社会历史演进解读哲学的发展变化,有利于认知古希腊哲学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3.
顾准的遗著《希腊城邦制度——读希膜史笔记》一书的出版,是我国古希腊史研究领域中一件引人注目的事。近年来,随着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贯彻,对古代希腊的研究也渐趋活跃,陆续出版了一些有关希腊哲学和文学的专著和译本,也发表了一些古希腊历史方面的论文。但是,总的说来,我国古希腊史研究这个园地,仍然令人感到寂寞。《希腊城邦制度》一书,虽然是顾准因过早辞世而未写完的笔记,但由于选题的重要和涉及问题的深度,它仍可称为建国以来我国学者关于古希腊政治经济制度史的第一部专著。  相似文献   

14.
三十多年前读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一书时,曾被他关于古典文化是一种非历史的文化的论断所吸引。他说:“古典文化并没有记忆,没有这种特殊意义的历史器官。古典人的记忆……是一种不同的东西;因为当作清醒意识中的排列4整齐的远景的过去与未来,那是没有的”,“在希腊人的世界意识中,一切个人经验以至共同的过去经验在特定的瞬间的‘现在’  相似文献   

15.
<正>扬·阿斯曼著,金寿福、黄晓晨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5月版。从20世纪70年代起,阿斯曼开始有关记忆问题的跨学科研究,开创文化记忆理论,在学术界产生广泛影响。本书分两部分,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对文化记忆作出阐述。第一部分为理论基础,作者从回忆文化、书写文化、文化认同和政治想象四方面,研究了记忆的形式与意义。第二部分是关于古埃及、以色列和古希腊三种高级文化记忆的个案研究,分析有关过去的集体图像是如何构成的,对民  相似文献   

16.
赫西俄德在《工作与时日》中首次清晰地记述了关于历史循环式发展"五个时代"的神话,其中的东方因素特别明显。"循环历史观念"在以后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削弱了"东方"的和"神话"的成分,成为一种流行的哲学观念。主流的希腊历史记述,并没有体现这种所谓的"循环"。从整体来说,哲学与史学处于矛盾状态,哲学给历史学提供了坚实的知识基础和学术土壤,但是更倾向于把转瞬即逝的历史事件当成基本的素材而已。但希腊的历史学一直保持着自身的传统和准则,从来没有试图走入哲学的围城。历史学与哲学,如同古希腊的信仰与理性,在矛盾中处于均衡状态。  相似文献   

17.
作为古代文明滥觞之一的古罗马和古希腊拥有绚烂多姿的文化形态,文明传布于欧洲之后,更创造出浩如烟海、瑰丽无比的艺术奇迹,恩格斯曾有一句名言:"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所奠定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在这众多文化遗产中,作为"凝固的音乐"的气势恢宏的古代建筑,更是当时文明的精华所在,历千年风霜而峥嵘依旧,显示出欧洲建筑保护工作之佳,理念之先进,政策之完备。  相似文献   

18.
古希腊人与先秦华夏人均将自身之外的人视为"他者"。在两者对自我与他者的区分中,血缘、文化、政治相互联系,发挥着各自的影响,但三者在古代希腊和中国先秦的具体作用不同。古希腊人重视自身与蛮族的文化差异,也未忽视双方血缘的不同,而政治则影响着血缘、文化因素;而先秦华夏人则主要以文化而非血缘区别自身与夷狄,同时政治亦发挥着其影响。上述差异应与希腊、华夏的内外关系及三因素的特性有关。两种不同的族群观念,对两国历史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期寄语     
<正>这一期"古代地中海文明"栏刊出两篇文章。国洪更的《亚述帝国宦官的地位与作用》通过考察亚述帝国宦官角色的沿革指出,作为亚述国王加强王权、维护统治的重要工具,宦官的地位与作用是与帝国的政治、经济发展相始终的。李大维的《罗马帝国情报系统的建设》追溯了始自奥古斯都时期的罗马帝国情报系统的建立过程,阐述了罗马帝国情报系统在开发情报资源、拓展情报任务、疏导情报讯息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拜占庭与欧洲中世纪"栏发表两篇文章。董晓佳的《晚期罗马帝国防御体系重建  相似文献   

20.
<正>日前,哈尔滨市档案局机关党委(人事处)副主任科员胡珀与黑龙江大学黑龙江流域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胡凡教授合著的《拉哈苏苏旧海关——同江镇纪行》,由黑龙江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书为《黑龙江大界江百村纪行》系列丛书之一,全书14万余字,照片、图表80余幅,分为"同江镇概况"、"边疆重地的战事"、"多元文化形态"、"经济发展"、"社会事业"等五个部分,对同江镇的历史面貌和现实状况进行了比较充分的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