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大西洋史研究主要关注15世纪末至19世纪上半叶欧洲、美洲与非洲之间的跨大西洋联系。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非洲史学家以及关注美洲与非洲之间历史联系的美洲史学家对以往大西洋史研究存在的“欧洲中心论”提出质疑,他们倡导“黑色大西洋”的概念。这些研究在强调大西洋世界形成过程对于非洲造成严重暴力与剥削的前提下,尤其关注非洲社会在跨大西洋联系形成过程中的能动作用。相关研究涉及非洲奴隶贸易与大西洋世界的形成、与非洲联系对美洲文明的影响、非洲裔美洲移民文化的起源、大西洋联系对于非洲社会的影响等重要论题。这些研究关注的是跨越殖民地或者民族国家地理范畴的历史动力,在很大程度上纠正了大西洋史研究中存在的严重缺陷,并且也极大地拓展了非洲史的研究领域,有助于深入认识非洲在世界历史进程中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非洲史研究的新视野——环境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历史研究相比,非洲史研究起步晚、难度大。但是即便如此,20世纪的非洲史研究还是取得了长足进步,尤其是在民族解放运动取得胜利之后。非洲史研究不但成为世界史研究中一道亮丽的风景,而且为冲破历史研究中的“西方话语霸权”贡献出了自己的地方性知识,丰富了世界史研究的史料学、理论观点、方法论。环境史是继传统史学、殖民主义史学和民族主义史学之后的另一重要流派。本将从史学史的角度着重分析环境史在非洲史研究中的兴起发展、主要的观点和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石丽丽 《区域治理》2022,(10):84-87
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生态环境系统也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其中,水土流失问题已经成为阻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急需通过生态保护与资源利用管理来强化水土保持效果,推动城市生态环境良好发展.因此,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城市化进程中的主要水土流失问题,对水土保持生态保护与资源利用的价值进行了探讨,并进一...  相似文献   

4.
环境政治史是因环境问题而衍生的各种社会政治关系史。美国环境政治史研究萌芽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资源保护史;八九十年代以环境政治的现实和学科交融为背景,研究内容得到拓宽;2000年前后,以总结过去、面向未来为主旨,美国的环境政治史研究步入一个新阶段。美国环境政治史研究主要关注现代环境政治,研究内容十分广泛,学科交融特点也十分突出。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非洲史研究已经走过半个多世纪的历程,经过几代非洲研究者的不懈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与此同时,与国际水平相比,也存在较大的差距。当前,随着中国国力的迅速提升和中非关系的大发展,中国的非洲史研究遇到了好时机。为了今后的发展,有必要进行学术史的回顾。艾周昌教授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世界史学者,在非洲史研究领域颇具影响。本文拟回顾艾教授的学术之旅,主要从学术观点、研究方法与特点两个层面,比较全面地总结他对中国非洲史研究的学术贡献。  相似文献   

6.
郑先强 《风景名胜》2021,(8):0175-0175,0177
森林资源作为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森林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工作直接影响生态环境的建设研究。因此,需要从环境的保护、森林资源的蓄水能力、防风固沙的作用入手,文章主要从森林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方面出发,会对生态环境的建设有什么样积极的影响,从而分析森林资源在管理和保护方面的现状,以及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关的措施,促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增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7.
<正>经济开发与环境变迁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进入21世纪后,我国工业飞速发展,由此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日渐严峻,学术界在研究当代环境问题的同时,也探寻历史时期我国的环境问题,希望从中汲取经验。在这一学术研究热潮中,陈跃先生关注清代东北地区生态环境史,其学术专著《清代东北地区生态环境变迁研究》作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结项成果,已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17年5月出版。该书不仅把清代东北历史地理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阶段,而且对环境变迁史研究也作了有益探索和开拓。  相似文献   

8.
特伦斯·兰杰是当代著名非洲史学家,非洲史学科奠基人之一。兰杰主要关注南部非洲历史,尤其是津巴布韦史。20世纪60至70年代中期,兰杰所创立的"达累斯萨拉姆学派"是非洲民族主义史学重要流派之一;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中期,他和埃瑞克·霍布斯鲍姆提出"传统的发明"理论,推动非洲史学界展开了一场有关殖民统治与非洲社会变革之间复杂关系的讨论,极大地推动了非洲社会史研究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末以后,兰杰对津巴布韦等非洲国家发展遭遇挫折的历史根源做出深刻反思。兰杰的非洲史研究生涯,恰恰折射出非洲史学科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演变。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以前美国环境史研究的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国荣 《史学月刊》2006,8(2):105-114
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美国环境史研究具有以下三个特点:就研究范围而言,研究的主要问题都属于自然保护和资源保护的范畴,荒野研究成为美国环境史研究最鲜明的特色,而城市及人工环境则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其次,从价值取向上说,环境史研究具有显著的环境保护主义的道德和政治诉求。环境保护主义既使环境史受益,使环境史具有鲜明的文化批判意识,同时,它也限制了环境史的未来发展。最后,环境史研究具有比较明显的时空特点:就时间而言,它研究的主要是近现代;就空间而言,美国环境史优先研究的地域首先是西部,其次是东北部,最后是南部。  相似文献   

10.
全球环境史探讨生态环境因素在洲际、甚至全球范围内对人类历史的影响.全球环境史研究的兴起,与环境问题的全球化有密切关系,是全球史和环境史两个领域相互融合的结果,它还受到近年来兴起的“大历史”这一新兴研究领域的推动.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环境史研究在克罗斯比和约翰·麦克尼尔等学者的努力下,取得了明显进展.全球环境史有助于从整体上揭示环境对人类的影响,为史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扩展了史学的研究范围,有助于克服西欧中心论和人类中心论,深化对历史的认识.与此同时,全球环境史的发展又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当今不断凸显的环境问题,无疑让环境史的研究变得不仅正当、必要而且迫切,当前国内的环境史研究,虽然一开始就拥有了较高的学术起点,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几乎都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其中的文化维度。本文主要从疾病与健康的角度,探究缺失文化维度的缘由、文化研究的意义和内容等问题。如果我们不能真正体认到人类认知(文化)及其与环境互动的深刻性和复杂性,只是从以往历史研究中的缺乏生态意识转换为一味关注环境的环境至上论,那不过是从一种极端走向另一种极端。环境史的研究固然是希望增益人类的生态学意识,但同时也需要文化地来理解这样一种潮流和现象。  相似文献   

12.
张磊 《收藏家》2022,(5):105-110
<正>北京中轴线建筑群一直以来都是作为北京市重要的文化遗产受到特别保护。在当下,随着我国建设文化强国的力度持续加大,推动文化理念升级不断升华,以北京中轴线正阳门箭楼为代表的中轴线建筑群保护与活化利用,成为新时代推动北京市建筑保护优化完善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基于文化遗产保护视角,以北京市中轴线文化遗产正阳门箭楼为研究对象,结合中轴线申遗契机就保护与活化利用进行深入研究。对当前正阳门箭楼保护利用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机遇挑战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保护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13.
郑家馨 《世界历史》2006,(1):111-112
非洲史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曾出现过“往热点靠”的现象,如几年内撰写和出版五六本大同小异的《曼德拉传》,4本关于非洲明的作。其后研究非洲同行曾分别拟出研究非洲几个重点问题:殖民主义在非洲统治后果的评价、非洲民族主义问题、非洲国别史专题、中非关系史等问题。2000--2004年基本上未出现“往热点靠”,重复研究的现象减少。中国非洲史研究会和非洲研究中心(北京大学1998年成立)在引导、推动和调节非洲研究方面发挥了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14.
陈卫萍 《风景名胜》2021,(1):0329-0329
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升,对于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也越来越重视。尤其是随着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贯彻落实,对改善城市生态绿化的问题也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关注。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城市要加大对园林绿化的重视程度,以园林绿化为基础提升城市的生态绿化质量,改善周边生态环境,为居民营造宜居、高质量的居住环境。  相似文献   

15.
学术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李安山博士于 2 0 0 2年 4月 1 6日晚在位于旧金山的美国华人历史学会作了题为“非洲华人史”的讲座。他主要谈了四个问题 :华人移民非洲的早期历史 ;非洲华人的社会经济活动 ;非洲早期的契约华工和非洲华人的一体化过程。他认为 ,华人在非洲定居的经历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创业谋生、奠定基础、逐步适应和一体化。研究美国华人的权威麦礼谦教授和胡垣坤教授到场并参与了讨论 ,前来参加讲座的听众中还有从南非移民美国的华人。李安山教授讲完后 ,听众提出了多个问题 ,诸如非洲华人的融合问题、台湾与非洲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6.
近十年来生态环境变迁史研究综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佳宏伟 《史学月刊》2004,(6):112-119
近十余年来,环境变迁史研究取得丰硕成果。人们从不同学科、不同视角展开广泛探讨,涉及到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变迁之关系、古代都城与生态环境之关系、动植物变迁与区域沙漠化、灾害与疾疫问题、气候变迁等方面,有力地推动了与环境变迁密切相关的中国生态环境史学研究在中国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2000~2010年《环境史》(Environmental History)所刊论文和书评为基础,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对近十年来美国环境史研究的特点和动向进行考察,可以看出,在过去的十年里,美国环境史研究在研究主题、研究方法上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不但继续拓宽自然保护和资源保护传统研究领域的研究范围,而且还对过去的研究主题进行重新思考.与此同时,不断地涌现着新的环境史研究热点,如海洋环境史、环境正义、少数族群等.此外,综合环境史的研究也逐渐引起环境史研究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藏品保护专业委员会拟于2009年12月16—17日在广州召开召开第二届学术研讨会,会议主题是“藏品保存现状的科学评估、保护对策与保护研究发展趋势”。会议主要是以如何科学的评价博物馆藏品在不同的保存环境下稳定的状况,对不同种类文物病害的科学认识及研究方法的讨论,关注目前国内外保护研究的发展趋势及文物保护研究方法论,另外会议也将讨论目前中国文物保护研究领域所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9.
周琼 《史学集刊》2020,(2):13-18
中国环境史的研究已从2008年学科初建时对有关学科名称“环境史”“生态史”“生态环境史”等的名实之辩、学科归属及与其他学科关系的研讨, 周琼:《中国环境史学科名称及起源再探讨——兼论全球环境整体观视野中的边疆环境史研究》,《思想战线》,2017年第2期。 经过了接受、内化国外环境史的理论方法,到探讨并初建本土环境史理论及方法,研究区域环境史及具体问题,再到反思及总结目前研究瓶颈突破及转型的学理思考, 周琼:《承继与开拓:环境史研究向何处去?》,《河北学刊》,2019年第4期。 中国环境史学逐渐进入新阶段。  相似文献   

20.
国际法对文化遗产旅游利用认识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法是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基本依据.本文通过梳理近百年来国际法中关于旅游利用方面的内容,揭示了国际法对旅游利用的认识与态度的变化趋势.本文认为,国际法对文化遗产旅游利用的认识与态度的重要转变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即:从对环境影响的关注到对经济社会文化影响的关注;从对遗产的原真性与完整性保护需要的关注到对社区发展与游客精神体验需要的关注;从对待旅游利用被动、消极的态度到主动、积极的态度.我国当前的文化遗产旅游利用实践远未与国际法接轨,遗产保护与旅游利用的立法尚处于缺失阶段,因此须完善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相关立法以引导和规范文化遗产旅游利用的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