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符瑞与地方政权的合法性构建:归义军时期敦煌瑞应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归义军史上的符瑞进行了考辨,揭示了敦煌这样一个深受佛教影响的蕃汉杂糅的社会,在利用符瑞塑造权力正统、强化内部政治结构、凝聚族韦认同的过程中,原属汉文化政治话语系统的符瑞如何被改造,佛教思想与符瑞观念如何融合,符瑞的制造策略、仪节和传播如何操作,主帅、官僚、文士、教团、民象如何达成共谋与合作,文武、僧俗、胡汉集团如何结成稳定的统治机制,试图拓展地方政权政治格局与权力运作机制的研究,增进对於晚唐五代基本性格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本文對歸義軍史上的符瑞進行了考辨,揭示了敦煌這樣一個深受佛教影響的蕃漢雜糅的社會,在利用符瑞塑造權力正統、强化内部政治結構、凝聚族羣認同的過程中,原屬漢文化政治話語系統的符瑞如何被改造,佛教思想與符瑞觀念如何融合,符瑞的製造策略、儀節和傳播如何操作,主帥、官僚、文士、教團、民衆如何達成共謀與合作,文武、僧俗、胡漢集團如何結成穩定的統治機制,試圖拓展地方政權政治格局與權力運作機制的研究,增進對於晚唐五代基本性格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宋哲宗元佑五年(1090)的“调停”事件入手,探讨哲宗朝政治从“更化”向绍述转变的政治体制、文化背景。首先辨析史料,分析元佑後期太皇太后高氏以及串执的政治态度与相应的部署。其次,剖析在朝中高层官僚士大夫的政治动向及其所代表的主流政治文化。认为元佑後期的政治部署与主流政治文化之间有明显的冲突,这是绍述前夜最重要的政治背景,推动了绍述的迅速展开。  相似文献   

4.
从昌邑王到被迎立为皇帝再到废黜为海昏侯,刘贺本人在西汉政治史上或许无足轻重,但元平元年围绕着他发生的帝位废立过程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特别是在皇权更迭模式及其正当性论证方面的影响不宜低估。皇朝内部的权力传承或"内继"之正当性,取决于三项条件:大宗嫡系的继体血统,敬天崇祖的守文之德和反映在符瑞灾异中的天意验证。霍光集团因政治利益的考量自下而上废黜刘贺,其正当性因刘贺本人的德行缺陷、灾异征兆而赢得较广泛的认可。废黜过程中的暗涌微澜也未对西汉皇朝的统治正当性构成重大威胁,这与宣帝和霍光应付废立危机得当不无关系。西汉以后历代皇朝的顶层政治实践中,普遍视霍光"尊孝宣而废昌邑"为皇权更迭的新典范。其"废昏立明"范式不仅为董卓、司马昭、桓温等政治野心家提供了挟天子以令天下的"正当"借口,也成为集权帝制时代防止社会政治极端恶化的制动器,在维护君主专制政体的同时尽可能地维持其统治的价值合理性和较广泛的认受性。  相似文献   

5.
从昌邑王到被迎立为皇帝再到废黜为海昏侯,刘贺本人在西汉政治史上或许无足轻重,但元平元年围绕着他发生的帝位废立过程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特别是在皇权更迭模式及其正当性论证方面的影响不宜低估。皇朝内部的权力传承或"内继"之正当性,取决于三项条件:大宗嫡系的继体血统,敬天崇祖的守文之德和反映在符瑞灾异中的天意验证。霍光集团因政治利益的考量自下而上废黜刘贺,其正当性因刘贺本人的德行缺陷、灾异征兆而赢得较广泛的认可。废黜过程中的暗涌微澜也未对西汉皇朝的统治正当性构成重大威胁,这与宣帝和霍光应付废立危机得当不无关系。西汉以后历代皇朝的顶层政治实践中,普遍视霍光"尊孝宣而废昌邑"为皇权更迭的新典范。其"废昏立明"范式不仅为董卓、司马昭、桓温等政治野心家提供了挟天子以令天下的"正当"借口,也成为集权帝制时代防止社会政治极端恶化的制动器,在维护君主专制政体的同时尽可能地维持其统治的价值合理性和较广泛的认受性。  相似文献   

6.
"传国玉玺",又称"传国玺",秦始皇下令镌刻而成,为历代帝王相传之印玺。 然而,它在流传1000多年后,却神秘地失踪了。几千年来,"传国玉玺"数隐数现,有关它的传说也无不充满着神秘的色彩。真正的传国玺到底在哪里?没有人能回答。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政治文化构建的一种历史审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强调集权主义、注重伦理关系、强调道德至上 ,其最大优点就是注重人生的理想和精神因素的作用 ,而最大的弊端是重人治、轻法治 ,“文化大革命”将中国政治文化的特点充分展现出来 ,特别是将传统政治文化的缺陷充分显露出来。这说明传统政治文化对我们存在着深远的影响 ,因此我们要从自己历史上的政治文化中 ,找到稳定的、持久的、有积极意义的因素 ,从传统中构建“现代政治文化主体意识” ,即在构建当代中国政治文化时 ,要在重视精神理想的中国政治文化中 ,注入法治文化的基本要素 ,形成更科学的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8.
政治文化是政治体系的心理层面,是一定时期内社会成员在政治生活中的主观价值取向。朱元璋与孟子在政治文化即政治法理观与政治伦理观方面的矛盾,促使其删削了《孟子》将近一半的内容而成《孟子节文》。《孟子节文》从根本上说是儒家传统政治文化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体矛盾与调和的产物,也可以说是儒家传统政治文化在朱元璋时代发生的变异。它作为学校教材和科举考试内容在明初通行17年,影响了一代士人,到永乐九年被废止,说明政治文化受政治主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9.
《攀登》2017,(1)
和合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为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构建提供了深厚的政治文化土壤。当前,将中华和合文化传统与现实国情结合,以现代政治文化的培育促进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发展完善,应倡导现代和谐理念、和谐意识,重视"差异""不同"在科学决策中的价值,完善"和而不同"的党际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10.
传统政治文化在中国传统政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其中,作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主要内容的儒家学说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传统政治文化不仅在当时造成了震撼的影响,而且对现代中国政治经济的繁荣与稳定也起了不可磨灭的积极作用。于是,研究传统政治文化的历史影响就成为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11.
北宋哲宗親政後,以"紹述"爲國是,恢復神宗法度和打擊"元祐黨人"成爲哲宗親政時期的政治主線。在其親政後期,新黨内部章惇、曾布、蔡卞等宰執又朋黨而立、鬥爭不斷。元符二年(1099)的蹇序辰出使案,本是一件簡單的出使失儀案,卻因宰執間的鬥爭而升級爲詔獄,此案也成爲了宰執間博弈的戰場。"蹇案"中,宋哲宗對屬於新黨的蹇序辰采取相對優容的態度,對宰執間的明爭暗鬥也表現出一種放任的姿態。"蹇案"雖不算哲宗時期的大案,卻也頗能折射出元符時期的政治生態。  相似文献   

12.
秦岭  阚先学 《沧桑》2013,(6):242-243,246
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文化中含有现代思想政治工作可挖掘的教育资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应该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警惕传统文化的消极因素,处理好继承传统文化与借鉴外来文明成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开封是北宋王朝的首都,是当时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北宋在开封建都共一百六十八年(公元960—1127年)。前后经历了太祖、太宗、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微宗、钦宗九代皇帝。北宋统治阶级,利用从全国人民身上搜刮来的大量钱财,从事开封的建设,使这座封建城市在各方面都得到很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张翠 《沧桑》2014,(4):172-174
中国传统文化对高职院校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建构有重要作用。在高职院校,可通过创建富有文化气息的校园环境、将传统文化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等实施途径来实现传统文化的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王晓星 《神州》2020,(4):107-108
分析现阶段我国党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情况可知,加入中华传统优化文化后进行的教学活动极大地提升了学员的学习热情及积极性,促使常规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成果。经过优秀传统文化及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结合培养,学员的知识储备、素养及能力有着极大的提升。基于此,本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概述,并提出了几方面党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有机融合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对策,以期为党校后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工作提供传统文化合理利用的建议与指导。  相似文献   

16.
史学精粹     
正唐雯:《"信史"背后———以武后对历史书写的政治操控为中心》(《中华文史论丛》2017年第3期)虽然秉笔直书是中国传统对于史官一贯的要求,然而历史被书写的过程中始终受到政治的左右,因为权力需要借助历史来引导舆论、宣示其合法性,甚至由此规训一个时代的历史记忆。出身寒微的武后以先帝嫔妃之身登上后位,并最终缔造武周皇朝,这一过程始终伴随着她对自身、先世以及李唐王朝历史的改写和重塑。本文梳理了武后在身爲皇后之时和掌握最高权力之后对历史书写的操控,展示了其通过改国史、立丰碑、修唐书等行动来追崇武氏先世,定义李氏前朝的历史过程,表明在佛教、谶纬、符瑞等信仰因素之外,历史书写也是武后宣示其权力合法性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赵卫东 《沧桑》2010,(6):127-128
孔子一方面是中国传统文化主体部分儒家文化的奠基者,另一方面又是历代封建统治者尊崇的教化偶像。在中华文明行进的历程中,文化孔子与政治孔子、道德伦理与政治伦理是如何融合纠结,成为当代人心目中的圣人形象,这是笔者关注探究的关键所在。本文以孔庙礼制的增益变迁为切入点,从历代帝王(包括少数民族统治者)尊崇孔子地位以建构正朔王朝学统、道统、治统的政治实践视角透视,力图解读孔子如何被政治力量由一介平民学者塑造成万世师表的历史原由。  相似文献   

18.
本文考察了中华帝国晚期的科举制度及其演变和转化,认为明清科举制度是中国政治、社会、经济和智识生活中最具活力的政治交汇点,它支持了前近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再生产。文章进而指出中国传统学术和科举制度的终结,及其被现代教育所取代的历史复杂性。科举的终结,更意味着连接传统士人价值观、帝国的文化活力和精英士绅地位之间的社会文化纽带的解体。  相似文献   

19.
谭练红 《沧桑》2010,(6):196-196,208
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源头活水。本文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给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20.
郭欣  郭玲霞 《沧桑》2014,(1):118-119,127
优秀的传统文化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丰富的内容和教育方法,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通过学习和研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传统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