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越南有忌讳三人合影的习俗,而其原因却无明确解释,众说纷纭。本文结合摄影技术、风水知识及民间故事来浅析该忌讳,尝试换个角度来看此习俗,用民间文化与习俗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泽川 《文史月刊》2011,(12):69-69
“十三”这个数字在中国较为平常,古人对它并不忌讳,  相似文献   

3.
日本人生活中存在许多忌讳,主要表现在衣食住行、日常劳作、人生礼仪、民间节日等方面。这些忌讳,有的影响面极广,遍及日本各地;有的影响力较弱,只限于日本的局部地区。究其成因,有的源自宗教或民间信仰;有的是接受外来文化、尤其是中国文化影响的结果,还有的与日本人居住的地理环境、生活习惯以及日语词语的发音有关。这些忌讳,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日本民族的心理结构及其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4.
雷音 《世界遗产》2013,(1):50-51
“我应该死在羌塘,死在西藏的大湖畔或大草原上。那样死去该多么美好啊!境界该多高啊!“  相似文献   

5.
西方国家也有龙的传说。西方人往往把龙当作一种凶暴的、恶毒的蛇怪,形成了毒蛇禁忌习俗,并在此基础上普遍产生了屠龙观念。分析起来,这是西方人与自然界斗争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钟铃 《神州》2012,(5):218-218
由于一衣带水的关系,中日之间有很深的历史渊源和恩怨纠葛,及其相似的文字,及其相似的人种。然而,在如此相似的背后却有着及其不同的文化特征。在亚洲人眼里日本这个国家是能使人热血沸腾的,正因为它给人带来了太多的伤害和痛苦使人们在了解它的时候变得片面。也许从西方人眼里去看更容易发现它的不同。那么我们就借助西方人的眼睛,拓宽我们的视野,了解一个更加客观的日本吧。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西方一些政客和媒体频频借新疆问题抹黑中国。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于3月7日下午就“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回答中外记者提问。在回答涉疆问题时,王毅提到,法国有一位作家叫维瓦斯,他写了一本书名为《维吾尔族假新闻的终结》,用自己两次亲赴新疆的经历。  相似文献   

8.
沈坚 《安徽史学》2003,(1):42-50
伊利里亚人是古代巴尔干地区一个重要的印欧语族群,内部支系繁复,同外界的相邻族群亦颇多交往。在伊利里亚人分布区域的一些边缘地带,存在若干背景复杂的独特分支,这是伊利里亚人与邻族长期相互渗透、融汇的产物。揭示这些民族支系的历史面貌,将有助于深化对古代伊利里亚人问题的总体研究。  相似文献   

9.
房建昌 《西藏人文地理》2010,(3):106-110,I0001,111-119
外国人的早期进入 300年前.耶稣会神父叶普里图从克什米尔出发.穿过藏西.于1716年来到拉萨并住了下来。在1721年被召回前,他精通藏语和藏传佛教的理论.而且经常与格西(西藏佛学博士)展开辩论。他被视为是第一个全面地报道了这个地区的人,并被称作是西方研究藏学的开拓者,据他说.拉萨有亚美尼亚人和莫斯科公国人。  相似文献   

10.
秦英君 《史学月刊》2007,3(1):49-55
近代以来,中国从传统的科学和技术向近代的科学和技术转变,是在西方科学文化影响下完成的。这一过程亦是近代中国人对西方科学文化的认知过程。这一认知过程中,不同人物对接纳西方科学文化有或深或浅的解读,其中,“道器”与“体用”的文化认知模式是近代中国人解读西方科学文化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1.
李天章 《史学月刊》2001,(5):150-152
在研讨西方经济学说史的过程中,有不少同志往往容易把“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综合派”、“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等概念相混淆,从而使对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了解和研究走向误区。为了真正搞清楚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准确含义,区分清以上几个概念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卢秋田 《世界》2003,(11):13-14
德国人一向以循规蹈矩、办事认真、遵守秩序、作风严谨著称,但也养成了得理不让人的习惯。有一次,我搭乘汉莎航空公司航班外出。等我登上飞机时,飞机已经在做起飞准备,机长正在通过广播提醒乘客们在座位上系好安全带,不要随意走动。我走进头等舱时,看到那里只有两三位旅客,大部分座位都空着。我所在的那一排座位全空着,于是我就急忙拣了一个位子坐下,等待起飞。升空后大约过了十分钟,  相似文献   

13.
张剑屏 《神州》2014,(8):164-164
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研究成果,无论对批判当代资本主义还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借鉴,都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赵焰 《江淮文史》2013,(2):161-165
阴郁的1927年来到了,伴随着新年来到北京的,是越来越近的北伐号角。1927年1月,美国《时代》杂志发表了一篇关于中国局势的报道,开头写得很有意思:上周,北京的中国人在零下10度的寒冷中瑟瑟发抖,而在南方1000英里之外的广州,另外一些中国人则享受着与迈阿密海岸一样的温暖。  相似文献   

15.
软弱的西方     
【英】《经济学人》9月21日 自1972年埃及总统萨达特驱逐苏联顾问以来,俄罗斯在中东的影响力江河日下。但最近背京主导了对叙利亚然机的斡旋,  相似文献   

16.
许路 《华夏地理》2008,(5):278-283
中国历代的史官和文人一直习惯用文字描绘帝王将相的历史。相形之下,具有地中海文明传统的欧洲更善于用图像和造型记载历史。通过图形记录下来的历史信息,往往是文字无法替代的,特别是中国官方档案和地方史志历来不屑记录的生产技术和百姓生活。那些在当年作为西方世界了解中国及东方文化第一手资料的画作和文字,今天却成为了我们了解自己国家过去的历史教科书。  相似文献   

17.
张中骞 《神州》2013,(36):24-24
中东问题,阿拉伯局势一直是有关世界安全的一个重要问题,而这个问题与阿拉伯人的文化心态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当代的阿拉伯人尊古复古,排斥西方文明,在宗教中固步自封,迷失自己。悠久的历史遗产成了他们肩上沉重的包袱,西方世界的不公使他们对西方文化缺乏理性而正确的认识,所有这一切都对阿拉伯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障碍。本文通过对阿拉伯人文化心态进行全面深刻的解读,以期帮助他们正确地认识自己,以摆脱痼习,创造光明的未来。  相似文献   

18.
董新 《沧桑》2008,(3):162-163
讲求礼貌是社会交际的基本原则,但不同文化背景的社会具有不同的礼貌规范。交际过程中,中西方人对于称赞的回答各有不同。中国人倾向于否定或拒绝对方的称赞,而西方人则积极接受。两种截然不同的回答方式归根结底是由其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造成的。本文从文化根源剖析中国人推崇的谦虚准则和西方人追求的一致准则背后的文化碰撞。  相似文献   

19.
陈启云 《史学集刊》2007,1(1):57-76
本人在《汉儒理念与价值观研究的方法论问题之理论篇》(《史学集刊》20015年第4期),列举自己半个世纪以来论述汉儒的研著,这些研著大都严格地遵守了“学术研究应从理解贯通前人的研究著作成果开始”此基本原则。由于涉及到的一些西方研著在国内不易参阅,其学术成果有时甚至遭到歪曲,在此谨列其荦荦大者,如德效骞(Homer H.Dubs)。《荀子:古代儒学的塑造者》(1927)和《前汉史》(三卷:1938,1944,1955);包德(Derk Bodde)《中国的第一位统一者》(1938);毕汉思(Hans Bielenstein)《汉室复辟》(三卷,1954,1959,1967);《剑桥中国秦汉史》(1986,中译1992),和余英时的一些著述加以评析。  相似文献   

20.
在<瀛环志略>面世的19世纪中叶,徐继畬其人及其著作,成为西方人观察中国的风向标.美国传教士弼莱门和卫三畏先后发表长篇书评,对此书的价值及其刊行的意义作了充分肯定,与郭士立对<海国图志>的批评形成鲜明对照.徐继畬为了写作<瀛环志略>,利用一切机会向西人探询域外文明.同时,这部杰出的著作及其作者,也成为西方人探求中国文化的渠道.西人对徐继畬及其著作的评价,与徐继畬在对外交涉中坚持理性原则、对传教士采取宽容态度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