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陈莹 《丝绸之路》2021,(2):63-67
花儿是一种跨区域性、跨民族的山歌体歌种,花儿有将近500多年的历史,甘肃人称之为"花儿",青海人称之为"少年".在花儿音乐形成及传播的过程中,涌现出上百首"令"①,这也是"花儿"音乐中重要的音乐特征.本论文主要以河州大令《上去高山望平川》作为研究目标,通过分析研究,论证了这首作品的音乐特征及演唱特点.突出了花儿音乐的地...  相似文献   

2.
学会品茶     
学会品茶,学会的是一种心境"唐朝有个爱茶的人,写了《茶经》三卷,流传了千年,他是个真正懂茶的人,人们叫他茶仙..…,,, 父亲是个嗜茶如命的人,常常给我讲着他的"茶经",那时我并不懂茶,只看父亲那沉醉的模样,便觉得这茶,定是好喝的。  相似文献   

3.
在明朝茶马贸易的不同阶段,私茶产生的原因各不相同,其作用亦不尽相同。在第一阶段,私茶产生于不合理的茶马比价,但这一时期的私茶尚不足以导致官营茶马贸易的破坏。在第二阶段,官营茶叶运输难有作为导致官营茶马贸易几近瘫痪,私茶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抢占了官营茶马贸易市场,直至泛滥成灾。由于私茶泛滥,不合理的茶马比价已不再是破坏官营茶马贸易的罪魁祸首。在第三阶段,新的茶马贸易引进商人参与,既解决了长期困扰朝廷的茶叶运输问题,又缓解了朝廷资金短缺之难,恢复了长期停办的"纳马差发"。而此阶段私茶主要表现为无"引"茶商增多;运输中"夹带"私茶增多;将质次价高的茶叶交与官府,好茶留给自行销售,牟取暴利。  相似文献   

4.
<正>时值春社前几天,一位朋友拿来一包茶叶,确实是很嫩绿的社前采制的茶,但很明显不是六堡茶原种。这就涉及到一个重要问题了:同样按六堡茶工艺加工的绿茶,有存储价值吗?绿茶存放成为陈茶,会出"槟榔香"吗?我们选购六堡茶(传统工艺)新茶,是为了后期仓储"出香"及形成槟榔香,其中一个"要素"就是品种必须是原种。即选购六堡社前茶首先是需要甄别品种。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类食品的名称,"茶食"一词的出现已经有千年的历史了。《大金国志·婚姻》记载:"婿纳币,皆先期拜门,亲属偕行,以酒馔往,酒三行,进大软脂小软脂,如中国寒具,次进蜜糕,人各一盘,曰茶食。1"《北辕录》中亦云:"金国宴南使,未行酒,先设茶筵,进茶一盏,谓之茶食。2"从这里看,所谓茶食,最初应是指佐茶的点心。女真人是以肉、奶为主食的游牧民族,非常喜欢消食除腻的茶。而  相似文献   

6.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春暖的季节是采茶的季节,花开的时候是品茶的时候。一杯佛茶,独坐在岩石上,看海,看云。在普陀山念佛,品茶,禅定。想佛如何是佛,茶如何是茶,一块块原始的"佛"字"茶"字是何如来面目,是何大乘情怀。  相似文献   

7.
回族茶文化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茶文化一奇葩,“熬茶”和“盖碗茶”是回族茶文化的瑰宝,内涵丰富,具有民族特性.回族茶不仅丰富了回族的饮食文化和礼仪文化,而且其药膳功效也是名扬天下.回回人好茶,以茶敬客,以茶会友,以茶送礼,以茶谈心,饮茶保健,一时一刻也离不开茶.  相似文献   

8.
茶是中国献给世界的礼物。中华民族的祖先发现了茶,并演绎出许多制作茶叶的技艺。红茶、绿茶、黄茶、黑茶、白茶、乌龙茶,加工工艺不同,色泽不同,香味不同,功效不同。茶从中国走向世界。茶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大家坐下来喝茶、品茶,在茶几上达成了许多合作,化解了许多矛盾。茶马古道,开启了茶叶的"丝绸之路"。茶与"道"、"禅"有解不开的情结。  相似文献   

9.
洪州窑是唐代六大名窑之一.它最早见于唐陆羽<茶经>.洪州窑青瓷器深受当时社会的欢迎.据<新唐书>卷一之四"韦坚传"记载,唐天宝二年(公元743年).陕郡太守水陆运史韦坚率江淮并汴洛漕船300艘,满载各郡"轻货"(土特产),其中名瓷("力士瓷、饮器、茗铛、釜")酒器、茶铛、茶壶"独举豫章"(洪州),深得唐玄宗赞赏.  相似文献   

10.
对于唐代开成时期茶法的研究的争议体现了史学界对于唐代茶法性质认识上的分歧,这一分歧的产生源于当前研究缺乏对于具体问题的深究探讨和专卖理论的理解不清。对于唐代茶法的性质,如果以税定义,由于忽视了此时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因此其结论缺乏说服力。若以商品税定义,又忽视了国家在专卖中的主体地位,缺乏专卖理论的延展性。因此,从国家的角度来看,唐代开成五年以后的茶法是"专卖税"的性质,茶商通过纳税从国家获取特许经营的专卖权,国家仍然是茶叶"专卖"的主导者。  相似文献   

11.
茶客     
陈锦 《华夏地理》2003,(1):56-71
多年前,我回到灌县老家,与我的幺外公喝过一次早茶.雄鸡刚一打鸣,幺外公便唤醒了我,来到距家百米开外的一座临街的茶铺.天色尚黑,街灯昏黄,行人稀疏,但茶铺里却已是沸沸扬扬--喊堂的、问早的、茶船茶盖稀里哗啦浑然一片,仿佛全城人一天的生活就是从茶铺里开始的.一阵例行的寒暄问候之后,幺外公拣了"亘古不变"的属于自己的椅子坐下来,泡上盖碗茶.在东方既白的清晨,他一动不动的身影,就像是一尊朦胧的雕像.幺外公向来少言寡语,常常会这样在茶铺里静静地坐一整天,有时连饭都忘记回家吃.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由于对"茶文化旅游"的误读,茶文化旅游概念严重"泛化".国内众多茶产区都提出构建"茶文化旅游"产品,"茶文化旅游"被一些地区视为发展地方经济的主引擎.这样的现象虽然在短期内会促进地区经济发展,长期来看,则值得冷静斟酌.因此,当务之急是厘清茶文化旅游的概念,分析"泛茶文化旅游"的利弊,并对发展小众旅游视角下的茶文...  相似文献   

13.
方璀 《神州》2012,(20):209
在所有的艺术类型中,比较而言,音乐是最抽象的艺术。音乐是一种符号,声音符号,表达人的所思所想。笔者则借鉴音乐美学的观点,从音乐创作、音乐表演和音乐欣赏这三个角度,对"音乐"的本质、意义进行了分析和阐释。旨在从较为立体的维度中去理解"音乐"的具体内涵。  相似文献   

14.
<正>"六堡茶"的发源地是广西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因地域而得名"六堡茶"且流传沿用至今,并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也就是说,六堡茶的核心产区就是六堡镇。核心产区的六堡茶,当地人叫"三原"六堡茶。"三原"为原种、原产地、原工艺。即采用原产地的原种六堡茶叶利用原工艺(传统工艺)制作的六堡茶,简称为"三原"六堡茶。"原种",即生长在六堡镇(含旧称五堡的狮寨镇,下同)境内的本地六堡茶群体种。"原产地",即六堡镇,也就是六堡茶的发源地。整个六堡地域独特的气候环  相似文献   

15.
张默予 《黑龙江史志》2013,(15):53-54,57
茶业在唐代的发展逐渐兴盛。唐人贵茶的风气始于南方,北人从"贱茶"到"贵茶"这种风尚的转变与南北茶叶贸易的发展密切相关,而隋唐运河正是南北茶叶贸易的承载者。本文认为,正是这条沟通南北的大动脉,使得茶商顺河北上,将南方贵茶的风俗带到北方,刺激了北方茶叶的需求兴盛了北方的茶叶贸易,与此同时亦加深了南北文化的交流与融汇。  相似文献   

16.
茶是我国主要特产之一。我国饮茶风尚的形成,始于汉之蜀地,王褒《僮约》里有:"烹茶尽具酺已盖藏"和"式都买茶杨氏担荷"语,可以知道茶在汉时不仅作为一种饮料,而且已成为商品了。《三国志·吴书·韦曜  相似文献   

17.
《文史博览》2008,(6):34-35
在酒桌上常听人说"以茶代酒,不成敬意"。如此不喝酒的人,既推了酒,又不失礼节。"以茶代酒"最早始于三国东吴的末代皇帝孙皓。  相似文献   

18.
所谓禅茶一味,茶与佛历来有着密切的关系.又是一年春季来到,茶树蓬勃的嫩芽,经采撷、炒制,又幻化为一季的好茶了.而在佛教名山浙江千佛山,就辟有茶园,种植有茶树. 早年间,在这灵气逼人的玄妙佛境,有零星的野茶树散落在丛林间、秀水旁、云端里,在千佛山修禅的僧侣们亲手将这些野茶采撷收集后制作成佛茶饮用.不知是不是这些吸取天气之精华的茶叶具有了佛性,常年饮用这些佛茶的僧侣们个个身体强健,无病无疾,而且肤色细腻红润,光洁透亮,令人惊奇和艳羡.  相似文献   

19.
山谷的茶缘     
山谷,北宋著名诗人,一生嗜茶并与茶结下不解之缘。山谷茶缘形成可分为三个阶段,即"乡茶情结"、"名茶情结"以及"茶文化情结"。山谷精于诗词,其茶缘多以诗词加以体现,通过大量的诗词创作,不仅反映了山谷对茶的浓情厚意,同时也丰富和发展中华茶文化成果。  相似文献   

20.
陆羽《茶经》的著述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羽《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第一部茶书,被誉为"茶业百科全书"。《茶经》叙述系统而简约,全面而实用,体现了合目的性、合规律性、合制度性的著述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