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云南普洱地区,传承了上千年的古茶园不仅是当地布朗族、傣族、佤族共同生活的家园,并且还是数以千计的动植物物种以及数万种微生物的世居地。森林中的第二空间提到普洱茶,人们常常第一印象是普洱茶的独特发酵口感和保健作用。不过,在普洱地区,如果你和这里的人聊起古茶树和古茶园,马上就会发现,在普洱茶人心中,更令他们自豪和自信的,是普洱地区古茶树和古茶园生长的顶级环境。  相似文献   

2.
"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人与环境的协同进化,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包含完整的古木兰和茶树的垂直演化过程,证明了普洱市是世界茶树的起源地之一;从野生型古茶树、过渡型和栽培型古茶园到应用与借鉴传统森林茶园栽培管理方式进行改造的生态茶园,形成了茶树利用的完整体系;具有多样的农业物种栽培,农业生物多样性及相关生物多样性丰富;涵盖了布朗族、傣族、哈尼族等少数民族茶树栽培利用方式与传统文化体系,具有良好的文化多样性与传承性;是茶马古道的起点,也是茶文化传播的中心节点。该系统不但为我国作为茶树原产地、茶树驯化和规模化种植发源地提供了有力证  相似文献   

3.
《世界遗产》2014,(1):42-44
中国云南的横断山脉地区,是世界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和物种源地、保存地。近些年来,西南边境的云南普洱地区陆续发现了树龄约2700年的野生古茶树,树龄1500年左右的野生一栽培过渡型古茶树,以及在森林中成片开垦种植,具有乔、灌、草立体生态结构、树龄在100-1400年之间的大片保存完好的普洱古茶园,成为人类驯化、栽培茶树以及茶文化传播的重要见证。  相似文献   

4.
"古茶园丰富的物种组成和多层的空间结构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古茶园生态系统,在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中达到了一种动态平衡,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我第一次接触古茶园是1983年。当时我们在做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的科学考察和规划,时任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主任、后来也是我的博士导师裴盛基教授告诉我们说:"你们做科考和规划的时候,应该去勐海曼稿看一看。那个地方有个古茶园,叫做樟茶群落,是一个山林里的茶园,已经有300年历史了,你们去看一看吧。"我们就去了。那个地方让我非常吃惊。从外貌上看,它就是一片森林,但走进去看,就会发现,整个森林的下层,几乎一半以上都是古茶树。高的有七八  相似文献   

5.
带着诗意的眼睛,看到的一定是美。很多天以来,我一直回味这句话。当我们走进普洱古茶园,诗意自然扑面而来。古茶园是美的,因了自然之性和人性的自然。从青藏高原发源,澜沧江一路奔跑,直抵老挝、泰国……汇入南海。就在高山深谷的中间地带,一片片原生树林郁郁葱葱、带着野性挥洒。与澜沧江一路奔跑的,还有来自高原的古羌族先民、世居本地的古濮祖先民,以及来自南方的古越先民。当他们最终停留在澜沧江两岸,他们就在森林里种下古茶树,并用了千年来守护古茶树的神性。  相似文献   

6.
"古茶园给我留下的突出印象主要有三点:令人震撼的茶园景观;古朴的民居建筑和民俗文化;独特的民俗信仰"1999年,我在云南红河州开展红河州城镇体系规划,就听说了思茅一带有很多古茶树。第一次亲眼看到是在2011年3月,去元阳梯田考察完了以后又去景迈山古茶园考察。真正全面作为申遗课题开始于2011年5月,从地质、地貌、气象、水文、生态、茶树等自然科学以及茶文化、民族学、民俗文化、乡土建筑、经济等社会科学方面收集国内外资料,开展多学科研究。同年8月组织多学科专家学者前往景迈山地区以及版纳部分古茶园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实地调研。  相似文献   

7.
古茶民技艺     
"你们看这两棵古茶树,一棵大叶种,另一棵叶片要小得多,生长在长在一起。"李兴昌师傅手指两棵高大的茶树,向我们讲述着他的古茶园,以及他对茶树和茶叶的理解。追随茶树的脚步这里是困鹿山古茶园,天下闻名的困鹿山贡茶就产于此地。李师傅家世代种茶、制茶为生,从最早迁入此地的祖上算到李师傅这一代,已经有8代人了。李师傅说,自己的祖上似乎不愿提及为何迁到此地,他猜测也许和当时官府征调茶农,开辟新的茶园有关。不过李师傅提到自己家族的一个细节,那就是不论迁到什么地方,住处旁边都有古茶树,也许祖上在迁徙的  相似文献   

8.
普洱山区中的各个少数民族崇拜茶树,茶树崇拜与其他天地日月星辰的崇拜共同构成了他们的信仰。信仰与茶树结合,成为护佑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文化体系。古茶园和文化系统从此成为这些古先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构成,也成为快乐古茶民的重要支持。茶已经渗透到务民族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茶不仅是饮品,它还是食物,是贡品。普洱古茶园里的原住民不仅掌握了产茶制茶和  相似文献   

9.
正一、茶的核心原产地在哪里世界上现有茶园面积6670万亩,中国茶园面积约4000万亩,占了世界茶园的百分之六十。茶的原产地在什么地方呢?1823年,印度人、英国人在印度阿萨姆发现了野生古茶树,测定树龄在三千年左右,据此提出印度是茶树的原产地之说,并形成定论。1984年在贵州省普安县与晴隆县交界  相似文献   

10.
郑治民 《世界遗产》2015,(3):104-107,10
普洱茶因普洱而得名,普洱因普洱茶而扬名。普洱境内有距今3540万年前的茶树始祖,有2700余年的野生古茶树王,有1700多年的过渡型古茶树,有千年万亩栽培型古茶园,这一切,都在申遗者的手中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11.
普洱古茶园具有神性的自然和自然的人性。著名文化学者黄庆在澜沧江流域田野调查十几年,他提出澜沧江流域蕴藏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原生态文明系统,这个文明系统里包含着古老文明的活态的遗迹,古茶树即是这一文明遗迹的见证和灵魂。本社社长刘保党与黄庆老师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2.
采访手记     
《世界遗产》2012,(4):64
2012年8月29日,绍兴,世界遗产杂志社社长刘保党与普洱市政府李安强副秘书长相聚,畅谈普洱古茶园作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重要性。9月,普洱市童书玮副市长一行访问北京,郑重邀请世界遗产杂志社赴普洱考察。2012年10月21日,刘保党社长与波音主编在普洱有关同志的陪同下,进入景迈山古茶园及相关遗产地初步调研,并与市委书记沈培平与市长李小平会谈,深入探讨古茶树对世界文明的重要意义,及作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双方达成共同为普洱古茶园申遗(世界遗产文化景观类)做出贡献的意向。  相似文献   

13.
正普安是茶树原产地之一,普安古茶树是目前国内已发现的最古老、最大的茶树,也是目前最大的四球茶野生古茶树居群,是珍稀的古茶树资源,在茶树起源、演化和分类研究上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并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中国古茶树之乡"。举办文化节,旨在以旅游促进茶产业发展,以茶产业发展促进旅游业开发。  相似文献   

14.
《世界遗产》2012,(4):65
2010年2010年6月上旬,国家文物局、云南省文化厅主办的"中国文化遗产保护——茶马古道普洱论坛"在普洱举行,会议期间,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听取了普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介绍景迈山古茶园情况后,提出将景迈山古茶园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提议,普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决定开展景迈山古茶园申遗的一系列工作,成立了领导小组。  相似文献   

15.
水伊 《世界遗产》2012,(4):40-43
茶魂树春天,古茶林中。一棵高大俊美的茶树下,插着形状独特的木桩,种着仙人掌和鸡蛋花,小竹篮绑在树身上,里面摆放着供品,采茶人跪拜在茶树下,一位长者采下了茶魂树上的第一叶新芽。在景迈、芒景古茶山,每开发一块茶地,种第一株茶树时,要选一个最好的门子,隆重举行祭拜仪式然后才能正式种植。这棵茶树就是这片茶园的茶魂树。  相似文献   

16.
<正> 黄土区第四纪以来古植被的研究,不但在植被的系统演替中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对地质时代的划分;对古地理、古气候的研究,特别是对揭示黄土形成的气候条件,具有重要意义。地质时期植被的研究,主要依靠地层中化石孢粉组合特征,可是往往在  相似文献   

17.
古茶树史记     
蒙可 《世界遗产》2012,(4):20-21
面朝云海,背倚青山,头顶蓝天,脚踏瀑布,大茶树王屹立于天地之间。我们一行4人,怀着朝圣的心情,踏着青苔和落叶一步步攀登,走近这棵2700年的茶树之王。大茶树王粗壮的茎干竖立在山坡上,树冠部分的枝条指向苍穹,似乎在向我们昭显它的威严;树干上绿色的苔藓和灰白的树皮斑驳分布,似乎在向我们讲述它的沧桑。这里是普洱市镇沅县九甲千家寨,在这座山头分布着大量的野生古茶树,一些年龄较大的古茶树被专门编号,以利于保护,大茶树王自然是当之无愧的"1号大茶树"。据说约40年前,一  相似文献   

18.
北山洞遗址是一处包含有多个时期文化堆积的洞穴遗址。通过对北山洞遗址的孢粉分析,复原了遗址周边旧石器时代晚期、新石器时代早期、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和早期鲜卑时期的植被类型和气候环境。研究结果表明,该遗址的古植被主要以灌木草原为主,但森林的分布和主要树种则不同时期有所变化。气候条件经历了剧烈的变化,由寒冷干燥变为温暖湿润,而后再次变为干凉,又逐渐转变为温暖湿润。  相似文献   

19.
《世界遗产》2012,(4):18-19
森林是地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而在普洱的古茶树物种不仅是具有生态多样化,而且在与人类互动过程中,演化出与其他相邻物种共同构建成共生共进,相互依存和相生相制的次生系统,对木系统具有积极作用。大叶种茶在次生系统的优质环境中诞生,通过茶马古道传播,以其对人类的功能作用、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深刻地影响了世界。  相似文献   

20.
古茶民史记     
水伊 《世界遗产》2012,(4):22-27
茶是什么?谁发现了茶?谁种植了茶?谁开发了茶?谁理解了茶?谁应用了茶?茶的乡在哪儿?谁让茶和水相遇,制造了茶杯里的江湖?古茶树身世邦崴古茶树已经超过一千岁了。一千岁的树,并不像人类想象的那么老,比如,白发苍苍,如果你有机会看到她,就知道什么是绿鬓如云。听风,沐雨,看云,朝日,拜月,然后尽一棵茶树的本分,努力长出新芽嫩叶,开花结果。一千年的光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