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史博览》2013,(1):41-41
鲁迅是一个从来不赌博的人,可是,他在小说里却把赌博写得极其逼真,让人一看就感觉他是一个精通赌博的人。 其实,鲁迅是懂得赌博之道的,而且,为了在小说里写好赌博的情节,鲁迅专门拜了一个名叫王鹤照的工人为师,向他求教赌博之道。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鲁迅诞辰125周年暨逝世70周年,这位文学巨匠、思想家是20世纪中国一个巨大的、谁也绕不开的存在,他对中国人的影响是一座不可比拟的高峰,而世人对鲁迅的评价更是纷纭多重。画家陈丹青在北京鲁迅博物馆做过一个演讲,他形容鲁迅是一个“好看”、“好玩”的人——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鲁迅诞辰125周年暨逝世70周年,这位文学巨匠、思想家是20世纪中国一个巨大的、谁也绕不开的存在,他对中国人的影响是一座不可比拟的高峰,而世人对鲁迅的评价更是纷纭多重。画家陈丹青在北京鲁迅博物馆做过一个演讲,他形容鲁迅是一个“好看”、“好玩”的人——[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韦春俭 《文史博览》2014,(11):69-69
1928年年初,身在上海的鲁迅接到一位姓马的女子写给他的信,信中有这样一段话:“自一月十日在杭州孤山别后,多久没有见面了。前蒙允时常通信及指导。”鲁迅感到莫名其妙,自己已近十年不到杭州,怎么可能在孤山与人作别呢?马姓女子看到的一定是另一个人。  相似文献   

5.
正鲁迅一生骂过无数人,在我看来,骂得最狠的莫过于郭沫若,说他是"才子加珂罗茨基(流氓痞棍)"。郭沫若被骂是因为他先去惹了鲁迅,说鲁迅是"资本主义以前的一个封建余孽。资本主义对于社会主义是反革命,封建余孽对于社会主义是二重性的反革命,鲁迅是二重的反革命人物",甚至骂鲁迅是"一位不得志的fascist(法西斯谛)!"  相似文献   

6.
鲁迅和钱     
恐怕一般人还想象不到,象鲁迅这么伟大的人物,也天天都离不开一个钱字。在鲁迅30多年的日记中,哪一天收入了多少钱,支出了多少钱,向谁借了多少钱,谁借去了多少钱,给家里寄了多少钱,还了谁多少钱,谁还回来多少钱……关于钱的流水帐记载得很详细。 鲁迅的收入来源有这么几项:薪水、版税、稿费和  相似文献   

7.
鲁迅在哪?     
鲁迅在哪?这是一个让人深思的问题,也是一个难以用三言两语就能回答的问题。本文作者提出了这个问题并给出了答案,不知读者诸君同意否?  相似文献   

8.
康群 《炎黄春秋》2002,(1):57-57
骂鲁迅的文章,从20世纪30年代起就很多,有出于派性的,有因为误解的,也有想借骂出名的,不过,不少人在鲁迅逝世后,便真诚地写了文章忏悔。出乎意料,数十年后,骂鲁迅者又多了一个自称“还有一张敢开骂的嘴”的人。  相似文献   

9.
鲁迅的智慧     
孔庆东 《世界》2006,(10):65-68
鲁迅,这是差不多每个中国人都知道的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提到鲁迅,许多人就会油然想到“三个伟大”——伟大的文学家,伟大的思想家,伟大的革命家。许多人会想到“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这句话。  相似文献   

10.
寻找高长虹     
在阅读《鲁迅全集》过程中,经常要涉及“狂飙文人”高长虹:《鲁迅日记》中,关于高长虹的记载有85处;鲁迅杂文中,涉及高长虹的有十余篇三十余处;鲁迅书信(特别是在《两地书》)中,更有不少地方提到高长虹。但是,自1928年狂飙社解体之后,高长虹却像彗星一样倏忽之间消失在长空,成了谜一般的神秘人物。由于年代久远,结识高长虹的人目前已寥若晨星,能准确说出他下落的人更是难于寻觅。因此,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中,就长期存在着这样一个高长虹下落的“哥德巴赫猜想”。  相似文献   

11.
我并非鲁迅的研究者,只是以一个普通读者的角度谈谈读书的感想。五六十年代,我和中国大陆许多人一样,随大流粗读过不少鲁迅的书。近20年来,又读了一些曾被鲁迅骂过的人写的书,久而久之,形成了一些读后感。  相似文献   

12.
梅志 《纵横》2012,(3):10-13
胡风是中国左翼文化阵营的一个代表人物。他是鲁迅的学生,曾经受到鲁迅的充分肯定。耿直、易于招怨,但“是可以接近的”,这便是鲁迅先生对他的评价。七七事变之后,胡风在上海创办了《七月》周刊。他说,《七月》不是少数人占领的杂志,相反地,它倒是尽量地团结而且号召倾向上能够共鸣的作家。  相似文献   

13.
国人现在尚能知道杨荫榆这个人,并非因为她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位女大学校长,而更重要的是因为当年女师大风潮。鲁迅先生针对她在女师大的所作所为,写了一系列文章,对其进行抨击并讥讽嘲骂。在鲁迅的笔下,杨荫榆是一个依附北洋军阀,推行封建奴化教育,专制独裁,肆意压迫学生,面目狰狞,十足的一个反动军阀的帮凶、封建余孽的化身。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几乎没有人不知道鲁迅。可是,你未必知道,中国的另一位哲人和先贤蔡元培与鲁迅交往的详情,以及他对鲁迅一生的影响。还是郭沫若说的好:“影响到鲁迅生活颇深的人应该推数蔡元培吧!这位有名的自由主义者,对于中国的文化教育界贡献相当大,而他对于鲁迅始终是刮目相看的。鲁迅的进教育部乃至进入北京教育界都是由于蔡元培的援引。一直到鲁迅的病殁,蔡元培是尽了没世不渝的友谊。”  相似文献   

15.
鲁迅是第一位受外国人关注并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奖提名的中国作家。 1927年,来自诺贝尔故乡的探测学家斯文海定到我国考察时,在上海了解到鲁迅的文学成就以及他在中国文学上的巨大影响。这位爱好文学的瑞典人,与刘半农商量,准备推荐鲁迅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刘半农托鲁迅的好友台静农去信征询鲁迅的意见。鲁迅婉言谢绝了。这年9月25日,鲁迅郑重地给台静农回了一封信。他回信说:  相似文献   

16.
“周作人与鲁迅乃是一个人的两面。”至于“两人的晚年相差如此之远,就在于周作人是寻味人间,而鲁迅则是生活于人间,有着更大的人生爱。”纵观他的一生,或可借用黑格尔评价浮土德的那句话:他无法抹去他所做的一切,他不是自己命运的主人  相似文献   

17.
战前日本介绍鲁迅文学活动的文字早于中国;五四时期日本文化人也较早地从文学的角度发现了鲁迅的价值;30年代日本的鲁迅研究完成了从“旧文人”到“文坛泰斗”的认识转变;鲁迅逝世时日本出版了世界第一部《大鲁迅全集》;中日全面战争期间,日本还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鲁迅传》。  相似文献   

18.
鲁迅的文学与政治关系问题似乎成了一个难题,本文通过鲁迅对文学与政治关系的思考与实践两个方面的探讨,说明鲁迅关于文学与政治关系的认识在现代文学与思想史上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在中外诗学史上则成就了立法诗人的使命。  相似文献   

19.
鲁迅是第一位受外国人关注并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奖提名的中国作家。 1927年,来自诺贝尔故乡的探测学家斯文海定到我国考察时,在上海了解到鲁迅的文学成就以及他在中国文学上的巨大影响。这位爱好文学的瑞典人,与刘半农商量,准备推荐鲁迅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刘半农托鲁迅的好友台静农去信征询鲁迅的意见。鲁迅婉言谢绝了。  相似文献   

20.
鲁人 《湖南文史》2012,(9):40-40
鲁迅的好友许寿裳曾说:“鲁迅对人,多喜欢给予绰号。”笔者看了一些,发现鲁迅真的是颇喜欢给人起绰号。鲁迅的祖父因贿考入狱后,家境便开始每况愈下了。一次,鲁迅二兄弟用压岁钱买了一本画谱,三弟周建人将这事对父亲说了。父亲看过书虽未说什么,却让鲁迅挺不高兴,于是,便给三弟起了绰号叫“谗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