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县在北宋时期是宋夏边境,境内既有北宋防御西夏的古城遗存,也有西夏前沿堡寨遗址。西夏占领清远军后对北宋环庆路构成巨大威胁,对宋作战多以此为突破口。为对西夏进行有效防御,范仲淹任环庆路经略安抚使时确定了"堡寨防御"战略,在环州境内建立了一系列城、堡、寨,构建了环州防御系统,与今华池县境内的大顺城防御系统和怀安防御系统共同构成了环庆路防御体系。  相似文献   

2.
宋代兵力部署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北宋前期的军队部署实行内外相制原则,京师兵力和其他地方兵力相等,以互相牵制。这一原则在宋神宗时发生变化,大部兵力分布在西北地区,而京师地区兵力不断减少,北宋末只剩数万。南宋前期,恢复实行了内外相制的兵力部署原则,临安地区驻兵最强,后期再次颠倒,重兵多在边防。无论北宋还是南宋,兵力部署在地域上都是重北轻南,南宋政府对南部内地的防卫尤弱于北宋。北宋的东线防御立足于兵,并不依赖黄河天险,重兵都在黄河以北;南宋重兵分布在长江沿线,对天险的依赖加强,但几乎放弃了边界的另一天险——淮河,表明其防御是消极的以守为主的战略。  相似文献   

3.
章楶,建州蒲城(今福建蒲城)人,北宋哲宗时历任环庆路、泾原路安抚使,主持西北军务,颇有战功,为"一时良将"。哲宗朝是北宋对西夏在军事、外交方面的战略转变时期,在元祐年间,章楶的防御战略抵御了西夏来犯,而绍圣、元符年间,他的进攻战略使得北宋军队大举反攻,拓边西北。本文对章楶在不同时期所陈军事战略以及具体实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正>北宋时期的丝绸之路,是一种"被动性的经营",是北宋国防经略中防御辽朝和西夏的战略一环。正基于此,北宋前期与河西诸政权、龟兹、回鹘交往密切,后期则与于阗来往密切。另外,由于中唐以后经五代十国,经济重心南移速度加快,到北宋时期,对外贸易已逐渐转到以海上丝路为主,陆路为辅的新格局。(1)这些都无疑对汉唐以来传统意义丝绸之路上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但是,北宋时期的秦州却是例外。秦州属宋极边之地,在宋与辽、夏的对抗冲突中处于重要地  相似文献   

5.
<正>自宋仁宗朝对夏发动战争开始,在西北地区修筑城寨,成为宋廷防御西夏的主要战略措施。对此,已有众多学者从不同视角对北宋的西北城寨进行阐述(1),但学界对北宋西北城寨之外的防御工事却缺少关注。其次,关于作为北宋御夏主要军事力量的弓箭手研究成果不少(2),而对弓箭手的生存状况、弓箭手与西北防御工事之间串联性的研究却鲜有着  相似文献   

6.
书院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教育机构。它历史悠久,对我国学术思想及文化教育的发展影响巨大。书院在两宋教育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从北宋初年到北宋中后期再到南宋,书院在曲折中发展着,其与官学的关系也在不断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李继迁叛宋以后,北宋边患已起,为巩固国防,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1)筑业乐城,以安置归附的番族,之后业乐城在北宋与西夏对峙的环庆路防御体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业乐城在环庆路防御体系的三个防御系统中声援三路,对北宋陕西五路防御西夏的环庆路防御体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在梳理文献的基础上,借助野外考察寻找业乐古城遗址位置,进一步探讨了业乐城在北宋防御西夏的环庆路防御体系中与其他城堡寨的关系以及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8.
(一) 南宋院体山水画的新发展两宋的皇家画院的兴起,在中国绘画史上不能不说是一桩盛事,尤其是南宋的"院体画",在北宋画院所积累的丰富经验的基础上又推进了一步,而其中特别是山水画的成就最大,"院体"的风格更鲜明,对后世的影响也不小,因此在中国绘画史中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流派.我们先回顾一下北宋山水画的概况,五代至宋初,正是山水画进入成年的阶段.当时有所谓"三家山水",即李成、范宽和关同所创立的三种风格不同的画派(后来有人把关同易为董源).在北宋前期,山水画的主流还一直在院外.直到神宗朝(公元1068年-1085年)的画院里才出现一位山水画名手郭熙.相传郭熙的画风是从李成的基础上发展起  相似文献   

9.
抗战初期,国民党表现了较大的抗日积极性,动员了近200个师的兵力,先后进行了四大会战和其它一系列战役。对这些军事活动的功过是非,论述颇多。但对于指导这些军事活动的军事战略,长期以来,仅以“消极防御”来概括。相反,一些港台学者则认为,国民党不但早已洞察战争全局及其进程,而且成功地运用了军事策略,为抗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孰是孰非,必须以客观事实来说明。本文试图对国民党如何进行军事上的消极防御,如何导致整个正面战场的溃退;在战争的进程中,又是怎样考虑、调整、制定具体战略的;这些战略的利弊如何等等问题,作一些粗浅的考察,抛砖引玉,向各位同行请教。  相似文献   

10.
复议宋官窑青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献记载宋代有汴京、修内司、郊坛下三处官窑,由于北宋晚期有诏令汝州造青窑器之记且宫内大量使用汝瓷,遂有汝官窑之说。近年来在考古工作中已发现了汝窑、修内司官窑、郊坛下官窑三处窑址,极大地丰富了研究两宋官窑的材料。且有人把新发现的汝州张公巷青瓷窑址和北宋官窑联系起来。本文不仅是作者对考古所发现新材料的思考,也是对近年有关两宋官窑研究的综述。  相似文献   

11.
南宋楮币与钱荒──兼与北宋钱荒的比较龙登高关于两宋钱荒,近年已有方家作过多次深入探索。唯南宋钱荒与楮币之关系似犹未谛。楮市的大量流通为什么没有消减钱荒?楮币的特性与流通状况对南宋钱荒的特殊表现产生了什么影响?本文从北宋钱荒的简略分析开始,在纵向比较中...  相似文献   

12.
考古发现的江西地区宋代石室墓可分为四型,大多数属于北宋中晚期,其总的变化趋势是:北宋初到北宋中期,石室墓的规模趋大,结构趋于复杂,北宋晚期以后,规模又逐渐变小,结构也趋于简单。石室墓一般为当时社会的中上层人士所使用,但随葬品并不繁多和贵重,可能与宋代江西地区浓厚的人文氛围及两宋政府提倡薄葬有关。宋代江西地区广泛流行的买地券在该地区石室墓中并不多见,且越是规模大、等级高的墓葬中就越发罕有买地券出土,但流行使用墓志。浇浆墓的形式有从中上层向中下层普及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在北宋建立至"澶渊之盟"期间(960—1005年),北宋与辽国为了实现各自的战略意图,曾利用渤海与黄海海路、河北平原道路、太行山间道路、河东山地道路、麟府路地区道路等交通线展开军事行动。宋辽边疆地带的地理环境与宋辽两军的战略意图,是影响这一时期宋辽战争中诸道路利用频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聂远鑫 《黑龙江史志》2011,(19):3+5-3,5
两宋军力不振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其一是力惩唐末五代藩镇割据积弊的消极后果;其二是"崇文抑武"国策的积习;其三"攘外必先安内"观念导致的军备疏略。  相似文献   

15.
记江苏武进新出土的南宋珍贵漆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物》1979,(3)
两宋漆器,虽然文献上对它颇为称道,但传世品不多,见于考古发掘报道的也很少。杭州老和山、无锡宋墓、淮安扬庙镇等地出土的宋代漆器,不外乎朱、黑或酱色光素无文饰的。浙江瑞安塔内出土的北宋庆历二年(1042年)漆函,为嵌珠堆漆和金笔描绘。近年在苏州北宋瑞光塔内又发现嵌  相似文献   

16.
论两宋纸币的伪造问题周斌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北宋末变为钱引、南宋初改为会子。钱引一直是官办,交子、会子均起自民间,后收归官办。官办后即禁私造,但是两宋的纸币,俗称格币,无论是交子、钱引,还是会子,一直存在伪造的问题。交子起自四川民间,...  相似文献   

17.
成彩虹 《文物春秋》2007,5(1):45-50
两宋官窑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古陶瓷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因文献资料有限,有关窑址的考古发掘资料也显不足,因此对相关问题始终聚讼不一,未能达成共识。本文对多年来的两宋官窑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分别就官窑制度、北宋官窑、南宋官窑及与官窑密切相关的哥窑问题的研究做了概括性的叙述,意欲为读者描绘出两宋官窑研究的全貌。  相似文献   

18.
王旦的气度     
<正>王旦的气度,古时少有,现在也难得,倘居高位者都有这样的气度,社会何愁不和谐。《两宋风云》在央视的百家讲坛热播,引起了人们对宋史的再度关注,其中主讲人有一句叫"南宋无相,北宋无将"的话,颇为客观  相似文献   

19.
以明代宣府镇城为例,研究明长城"九边"防御体系中最高级别的防御设施镇城的建置、功能及演变。依据历史资料推测出宣府镇城的空间功能构成图,还原其历史空间。从其最初建置、战略选址、功能构成、形态演变和精神层面等角度进行解析:宣府镇城的建制及演变受到自然条件、边防形势、经济生活以及礼法与社会观念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从防御效果看,"固若金汤"依靠的不仅仅是防御体系的设置和防御设施的构筑,还需要考虑军事实力、防御战略、人心向背等诸多因素。  相似文献   

20.
水利建设和军事防御是影响明代宁夏动态发展的重要因素,现有研究尚未对二者的关联作用形成专题探讨。在自然环境、技术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下,水利建设是宁夏平原农业发展的必要基础,农业发展作为军事防御所需的粮食、税收来源,又是巩固军事防御的经济基础。水利建设通过对农业发展的重要影响,进而成为影响宁夏军事防御的关联因素。同时,在宁夏平原军事防御需要的不断推动下,水利建设的军事属性得到强化,军事防御对水利建设的军事影响十分显著,水利设施的军事价值和战术影响也应运而生,担负兴利、绝寇的双重作用。然而,在历史的动态发展过程中,水利建设与军事防御的关联作用必然会存在消极方面,构成水利建设对军事防御的制约效果。总之,宁夏平原水利建设与军事防御存在“利害相倚”的关联效应,是明代历史演进过程中人地关系互动的历史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