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太祖朱元璋的九世孙——朱载堉是我国明代一位杰出的科学家。1986年是朱载堉诞辰450周年,为纪念朱载堉,河南省和沁阳市开展了一系列纪念活动。根据县志记载,在沁阳原有朱载堉墓碑。沁阳市政府和文化局非常重视此事,他们组织人力到处查寻,访问上年纪的老人,后得知此碑可能在“九峰山朝阳寺”(今山王庄乡张坡学校)  相似文献   

2.
沁阳市文保中心的文物库房内,保存着一册明代朱载堉编撰流传下来的曲谱《工尺谱》,该书是以"师徒口传身授",用工尺谱记谱写法手抄的曲谱,是明代朱载堉音乐艺术实践的重要内容,具有较高的历史、版本、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朱载堉发明的十二平均律,是中国乃至世界音乐史上的一项伟大成果。当十二平均律在西方音乐发展上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时,在中国却被扼杀了四百多年!  相似文献   

4.
1996年,河南省沁阳市山王庄镇万善村东北发现一方明代墓志——大明故武略将军陈公墓志铭。碑文从保卫家乡、征战南北、镇守怀庆、修理城池等几个方面简要地概括了墓主陈兴的一生,为研究明初的兵制、官制和军事形势等提供了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5.
少林寺院内的<混元三教九流图赞>碑刻,充分肯定"三教"、"九流"的地位和作用,在中国所有遗留碑刻甚至文献记载中可谓首屈一指,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物价值.它也是反映明朝宗室朱载堉人文思想的珍贵资料,与其他崇佛抑儒、崇儒反佛论者相比,其思想性高于艺术性.碑刻图赞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反思和认识,具有很高的意趣和深邃内涵.  相似文献   

6.
朱载堉是我国明朝皇帝朱元璋的第八世孙,字伯勤,号句曲山人。祖籍安徽凤阳。生于1536(明嘉靖15)年。他的父亲朱厚烷受封于怀庆府(即今河南沁阳)为郑恭王,是一位精通音乐,简朴忠厚的学者。1548(嘉靖27)年,厚烷因看到世宗皇帝过于迷信道教,荒蕪政事,就以神仙土木为隐喻,上书规谏,触怒了皇帝,皇帝将他的使者关进了监狱。1550(嘉靖29)年,又因宗室内伯叔兄弟闹纠纷,他的叔父祐(衣善)乘世宋对他怀怒未息的时候,诬告了他四十条“叛逆罪”,从而被削夺了封爵,囚禁在皇室祖陵所在地——凤阳。这时候,朱载堉才十四岁,看到父亲无辜被  相似文献   

7.
张卉 《故宫博物院院刊》2024,(3):109-127+142
柳堉是明末清初活跃在金陵画坛的一位遗民画家,有传世杰作,但缺乏文献记载,故对他的了解甚少。本文借助柳堉创作盛期可靠的画迹,首先补充他1670年代之前的生平事略,其次勾勒他由“天印山”主题创作而展开的交游,王翚、胡玉昆、龚贤等在其中扮演了亦师亦友的角色,对柳堉进入清初金陵上层文人圈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作者分析了柳堉“天印山”主题创作的形成历程及其典型风貌,探寻了其背后的动因和画史意义。  相似文献   

8.
复旦大学杨正泰副教授是近年来颇为引人注目的一位中青年学者,他在中国地理学史、明代交通地理和商人编著以及市镇经济方面所作的研究,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已出版著作多部,发表论文四十余篇.  相似文献   

9.
按:孙玉秀,山东邹城市人,鲁南“平派”唢呐的代表人物。曾任山东省歌舞团独奏演员,1959年应上海音乐学院院长賀绿汀之邀赴民乐系任教。后因故离职返乡,此后一直在乡间从事唢呐演奏。1992年在文化部主办的“‘朱载堉’杯唢呐邀请赛”中被授予“民间唢呐演奏家”称号。其演奏的《哭长城》、《集贤宾》、《夜看人》等13首曲目和《孙玉秀生平》被辑入1994年8月文化部部署出版的《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山东卷》。  相似文献   

10.
<正>刘邦盛,安徽省肥东县长临河人,生于1839年,卒于1904年,出身于军功世家,祖刘三阳,父刘在田,武阶均为建威将军(正一品)。刘邦盛最早追随李鸿章从合肥团练起家,后随张树声部加入淮军、屡立战功。在各类淮军资料中,关于刘邦盛的记述并不多,也比较凌乱。对于一位戎马倥偬一生、晚年效力大清海防夷务的高级将领来说,用更多的历史资料将其人生轨迹展现于世人,是对家乡先贤军功报国的正名与缅怀。  相似文献   

11.
《帝鉴图说》是一部长期遭受学者忽视的明代帝王学教科书。根据李晋华《明代敕撰书考》的介绍,是书的编纂缘于“(明)穆宗(朱载,1537—1572,1566—1572在位)命讲臣采摭前代君人治迹,溯唐虞以迄汉(前206—220)唐(618—907)宋(960—1279),理乱兴衰得失,可为劝戒者,条其事百余,各因事绘图,系之以说,以备观览而资考镜。至隆庆六年(1572)十二月十八日书成(原注:此时穆宗已崩),建极殿大学士张居正(1525—1582),武英殿大学士吕调阳(1516—1580)等奉进。”(北平海淀:燕京大学图书馆,1932年,页67)这说明是书虽始…  相似文献   

12.
林家骊  白崇 《文献》2006,(2):119-128
谢铎是明代成化、弘治、正德年间一位有成就的文学家,"茶陵诗派"的重要成员.在"台阁体"诗风笼罩文坛的时候,谢铎提出了明道、纪事、重情、复古的文学主张,并身体力行,创作了大量反映现实的诗歌,为当时诗风的转变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与谢铎同时或稍后的李东阳、陈音、王廷相、顾璘等人,都曾给予他很高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佚名  大拙 《中国土族》2006,(2):I0004-I0004
张占海,一位从贫困山乡走出来的企业家,在自身事业取得成就之后,念念不忘家乡的父老乡亲,关爱村子里的老人们,热心于家乡的教育事业,谱写了一支和谐动人的乐曲。  相似文献   

14.
《文物》1979,(5)
潞简王朱翊镠,是明穆宗朱载垕的第四子,神宗朱翊钧的同母弟。"生四岁而封"(册封为潞王),"万历十七年之藩卫辉"(今汲县即明代的卫辉府)。万历四十二年暴薨,谥曰简,葬于卫辉府西五龙岗,即今  相似文献   

15.
明代绘画盛行水墨山水和写意花鸟,人物画不如唐宋时代那样繁盛。然而它在继承前代成就的基础上,不仅题材范围有所扩大,表现方法也有新的创造,尤其在白描和水墨写意技法方面有显著进步,产生出一批成就卓著的画家,如吴伟、杜堇、郭诩、唐寅、仇英、丁云鹏、陈洪绶、崔子忠等人,他们以创造性的才能,为丰富和扩大传统人物画的表现方法,作出了贡献。对于后世,特别是对近代的人物画发展起着重要的启导作用。其中明代早期的郭诩是一位值得重视的人物画家。但由于史传记载阙略,流传作品不多,历来不大引人注意,然而他在刻划人物神情和笔墨表现能力上,都具有精深的造诣,应当在画史上给予一定的地位。下面试就介绍他的一部人物画集册,来研究他的人物画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6.
论隆庆     
在有明一代的皇帝中,明穆宗朱载垕是比较不显眼的,他生于嘉靖十六年(1537年)元月二十三日,在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十二月二十六日继承皇位,翌年改元隆庆,死于隆庆六年(1572年)五月二十六日,在位五年半,享年仅三十五岁。 朱载垕之所以不显眼,一因在其执政的全过程中,“临朝无所事事”,“端拱寡营”,本人谈不上有什么鸿猷远略,亦无什么功业建树可纪;二因就其人的素质和表现,不外以庸碌无能,且尝财好色多欲见称。再加以,他享祚甚短,又夹在两个长期在位的皇帝中间,其父明世宗朱厚(火总),年号嘉靖,在位四十五年;  相似文献   

17.
老吾之老:明代官吏养亲问题探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代继承历史上官吏任职的地域回避制度,绝大多数官吏为官之地都远离家乡,由此造成"为官"和"养亲"之间的难以兼顾.在"以孝致忠"的政治文化背景下,二者之间的两难必须予以解决.移亲就养、分俸养亲和辞官终养三种措施就是明代官吏解决养亲问题的主要办法.  相似文献   

18.
梁廷枏(1796—1861),字章冉,号藤花亭主人,广东顺德人,历任广州越华书院和粤秀书院监院、学海堂堂长,潮州澄海县训导,曾积极协助林则徐禁烟、组织广州反英人入城。他平生勤于治学,博学多才,留下研究领域极广的各类著作多达三十八种,为近代岭南著名的爱国学者。2007年广州市建成南粤先贤馆,梁廷桐成为了首批入馆的56名南粤先贤之一。这表明梁氏突出的爱国思想和卓越的学术成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景仰。研究一位历史文化名人,如果既了解其让人高山仰止的成就,也了解其转益多师的成长过程,则会有更多的亲切感与认同感。缘此,本文专门考论梁廷桐的交游史实,以期帮助人们更为深刻地认识乡贤学术成就的文化生成,也借此以管窥中叶广东学术文化之风气。  相似文献   

19.
昆曲是我国传统戏曲中历史最悠久的剧种之一,它产生于元代末年,在它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许多戏曲艺术家不断地从艺术上对它加以改进和完善,赋予它较高的艺术魅力,而其中魏良辅的贡献尤为卓著,早在明代,就有人予他“昆腔之祖”的美称(沈宠绥:《度曲须知》)一、魏良辅的生平及其对昆曲的改革魏良辅,号尚泉,明代嘉靖时人,生卒年不可考,关于魏良辅的生平,在明人的一些笔记中虽有所记载,但甚为简略,如明沈宠绥《度曲须知》载:“嘉降间有子章(豫章,今南昌)魏良辅者,流寓娄东鹿城之间”,他是一位民间音乐家,“生而审音”,精通音律.张大复《梅花草堂笔谈》也谓:“魏良辅,别号尚泉,居太仓之南关.”他起初是习北曲的,因比不过另一位北曲歌唱家王友山,故退而改习南曲,(余怀:《寄畅园闻歌记》),欲独辟蹊径,在南曲上作出成就.  相似文献   

20.
永乐款漆器     
明代是中国古代漆工艺发展史上的高峰期,而永乐漆器又是明代漆器中的佼佼者,工艺水平达到了较高的成就。本文对永乐款漆器产生的条件、取得的成就、款识、漆包、品种、图案特点等进行了分析和较全面的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