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周素园(1879-1958),名培艺, 别字树元、澍元,贵州省毕节县(今毕节市)人。他的一生,横跨两个世纪,经历三个时代,他是从辛亥革命开始近现代贵州乃至中 国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参加者,是一个朴实的、自觉的爱国者。毛泽东称他是“我们的一个十分亲切而又可尊敬的朋友与革命同志。”更难能可贵的是,周素园以 57岁的高龄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 团的长征,成为唯一参加过长征的爱国民主人士,周素园的这一段传奇经历,也成为中国革命史上的一则佳话。 1936年2月上旬,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六 军团自东向西,横扫黔境…  相似文献   

2.
商豫 《文史月刊》2012,(1):72-75
周素园,名培艺,贵州毕节人,清末秀才。1910年,周素园加入同盟会,参与领导贵州辛亥革命,11月3日,陆军学生起义,贵州宣布独立,成立军政府,周素园被推定为七位枢密员之一,后又被军政府推为行政总理(主办全省民事)、云贵川总司令部秘书长、政务厅长和省政府秘书长等要职。不久,由于贵州军政府被滇黔军阀勾结推翻,周素园便流亡京、汉、沪、渝等地。这期间,他先后任北京参政院秘书,西北边防军司令部秘书、定黔军总司令部秘书长等职。经过十余年的奔波,周素园并没有找到救国救民之路。他所看到的,是旧军阀的混战,新军阀的独裁。他为此思想苦闷,一气之下,脱离了政界,1925年回家乡毕节闲住。他闭门读书,遍读历史和中外资产阶级先驱思想家的名著,认真研究马列主义,探索人生道路。  相似文献   

3.
周素园传     
周素园(1879-1958),名培艺,别字树元、澍元,贵州省毕节县(今毕节市)人。周素园的一生,横跨两个世纪,经历三个时代,参加三个革命,他是近现代贵州乃至中国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参与者和亲历者,是一个朴素的爱国者、自觉的爱国者。毛泽东称他是“我们的一个十分亲切而又可尊敬的朋友与革命同志”。一1879年农历润三月初七,周素园诞生在贵州大定府(今大方县)属毕节县城。自幼受封建书香门第的熏染,“接受读书做官”、“显亲扬名”之类教育,积累了较丰厚的传统中华文化的治学根底。1903年,周素园应普安知州方雪…  相似文献   

4.
黄齐生(1879—1946),近代教育家,贵州安顺人。 黄齐生一生坚持真理、正义、民主,热爱祖国、热爱教育和科学。他自学成才,不仅是著名的平民教育家。而且是学者、诗人、剧作家、教授。他是贵州现代史上著名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参与创办了达德学校.并投身辛亥革命。他与陶行知、晏阳初等一起从事乡村教育工作,为贵州培养了大批人才。1946年4月8日,在慰问重庆“校场口事件”被殴打的民主人士后.与叶挺、王若飞、秦邦宪回返延安途中,飞机在山西兴县黑茶山失事.不幸遇难,为史称的“四八烈士”之一。在纪念延安“四八”飞机失事烈士牺牲63周年之际,大家怀念教育家黄齐生先生。学习他支持黄炎培所创立的职业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5.
周素园的一生,经历了清王朝、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历史时期,这是一个战争和革命不断爆发的动荡时代。是什么原因促使周素园从自幼学习经史,“读书做官,显亲扬名”的封建传统思想束缚下挣脱出来,最初接受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继而转变为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最终转变到马克思列宁主义呢?这就因为他是一个真诚的执着的爱国主义者。爱国主义思想使他不断探索救国救民之路,使他坚持不渝地投身于救国救民的实践斗争中,经历了种种艰难和挫折,最终找到了真理──马列主义。爱国主义思想使他从清末的秀才转变为贵州辛亥革命的鼓…  相似文献   

6.
6月16日,经中共贵州省委批准,由中共贵州省委统战部、贵州省文史研究馆主持召开的周素园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大会在贵州省人民政府会议厅隆重举行。周素园先生是贵州毕节人,早年参加贵州辛亥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后来参加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从事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贵州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副省长,是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贵州省文史研究馆第一任馆长。出席纪念大会的有中共贵州省委副书记王三运,贵州省政协副主席王惠业,贵州省委统战部部长伍席源及老同志苗春亭、龙志毅、…  相似文献   

7.
在非中共的知识分子和民主人士中,像赵超构这样为毛泽东多次接见,无所不谈的人,恐怕很少。.赵超构的受知于毛泽东,自然是开始于五十七八年前的访问延安和写了长篇通讯《延安一月》。他那次的延安之行,本来就有些出人意表;而《延安一月》后来在国内外读者中所引起的“轰动效应”,以及此书对赵超构大半生安危荣辱、政治命运的影响,更非任何人所能预料。  相似文献   

8.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沿海地区学校内迁。大夏大学原设立在上海梵皇渡(今华东师范大学)。校长王伯群,系贵州兴义人(曾任国民政府交通部长)。学校内迁时,他即决定将大夏大学迁到贵阳。并开设文学院、理学院、法商学院、教育学院及师范专修科。  相似文献   

9.
王尧礼 《贵州文史丛刊》2013,(4):F0002-F0002
这幅翻拍的照片,是贵阳供电局的退休工程师吴尚志老师提供的,他说是王伯群先生之女王德龄赠送他父亲的。他父亲吴照恩先生是兴义人,抗战期间毕业于贵阳大夏大学,深受校长王伯群器重,聘为大夏附中部主任。又说照片上的三个人他只知道中间着戎装的是蔡锷,另两人不知,我告诉他蔡锷右手边的是戴戡,另一个不知。  相似文献   

10.
正曾任国民政府军政部部长的何应钦,有两次被提议为大夏大学董事长。第一次是由大夏大学校长王伯群提议。1933年夏,王伯群与副校长欧元怀等商酌,自己拟辞董事长,推何应钦继任,结果被否定。大家不赞同的理由是两人谁做都一样,当此风雨飘摇之际,任一职与两职都须付诸努力。第二次,提议人是立法院院长孙科。1942年春,王伯群造访立法院院长孙科,声明请他担任大夏大学董事长。孙科强烈主张推何应钦,说无论是贡献度还是影响力,何为最合适人选。结果王伯群不赞成。  相似文献   

11.
清政府曾将他列为秘密诛杀的革命党要人。袁世凯曾把他当作“双重罪人”下令通辑。北洋军阀和西南军阀的头目曾延揽他为“入幕之宾”。国民党特务曾企图将他杀掉或劫持出逃。毛泽东称他“是我们的一个十分亲切而又可尊敬的朋友与革命同志”、“是一个奋斗的人”!邓小平请他出任贵州省人民政府副主席时说:“素老负责意义主要是联系群众。干脆说,只要有你名字摆在那里好了!”他说他是“桥”,群众也说他是“桥”,沟通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他,就是周素园。贵州民主革命的先驱周素园,字培艺,1879年诞生于贵州省毕节县城。他幼…  相似文献   

12.
朱启钤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中央文史馆馆员。近年来,他在北京市政建设、北戴河海滨开发、民族工商业发展、古代建筑研究、古代工艺美术研究方面的贡献,已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陆续有研究成果问世;然而他对贵州的故乡情结,对贵州乡邦文献的贡献,却尚未有人涉及。  相似文献   

13.
1945年7月1日至5日,黄炎培考察访问了延安。短短五天的延安之行,对年近七旬的黄炎培来说,成了他革命生涯的一个新起点。从延安归来的言论和行动,说明他对中国共产党有了新的认识,对中国的光明前途有了新的信心,他的立场发生了重大转变。  相似文献   

14.
唐霞 《文史天地》2006,(10):17-20
周素园是贵州的进步士绅,1936年以57岁高龄参加红军长征,历尽千辛万苦到达陕北,后又返回贵州从事统战工作。谨以此文,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  相似文献   

15.
正1915年12月,王伯群与蔡锷、戴戡同船从天津回到云南,即代表贵州出席了蔡锷、唐继尧召开的决定云南起义的第四、五两次军事会议,并参加歃血为盟的宣誓。12月23日,按照天津会议的决议,以云贵两省军政领导人名义向北京政府发出警告电,敦促袁世凯取消帝制,恢复民国。署名的有蔡锷、唐继尧、王伯群、任可澄、刘显世、戴戡。贵州护军使刘显世的签名由王伯群代写。当时,对于袁世凯称帝,刘显世的态  相似文献   

16.
本文是中共贵州省委副书记王三运在周素园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题目为编者所加,本刊稍有删节。  相似文献   

17.
汤涛 《世纪》2020,(1):36-40
王伯群,1885年出生于贵州兴义的一个豪族世家。彼时列强环伺,政局动荡,军阀混战,群雄并起。他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投身民主共和,以组织策划"护国运动"而蜚声海内外,一度被任命为贵州省长,国民党中央执委、国民政府委员和交通部部长,直到1944年辞世,服务地方和中央,位居中枢凡30余年。王伯群为革命纵横驰骋,奔走南北,一生留下了大量的笔记、日记、书信和相关档案。笔者根据这些珍贵史料,略略梳理数则王伯群所亲历亲见,从中一窥乱世潜流下斑驳陆离的民国官场。  相似文献   

18.
唐霞 《贵阳文史》2006,(6):10-13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的纪念日。在这难忘的日子里,我们不由得想起了红军长征队伍中的一员贵州老兵——周素园。周素园,字培艺,1879年诞生于贵州省毕节县城的一个封建书香家庭。1894年的中日战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使他成为贵州“睁眼看世界的先知先觉者,黔省第一报人和新思想的播火者。”辛亥革命中他是贵州革命党人的智囊文胆,他的姓名曾被列入贵州巡抚秘密诛杀的黑名单。他曾参与领导辛亥革命贵州起义,担任了大汉贵州军政府的行政总理,手写了许多革命施政措施。滇军入黔后,封建顽固势力曾险些将他枪杀。…  相似文献   

19.
冯征 《炎黄春秋》2000,(8):20-21
历史是一面镜子。历史的教训特别值得注意。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主席就和访问延安的民主人士黄炎培讨论过朝代兴衰的周期率问题;新中国建立前夕,毛主席把中共中央迁往北平,比喻成“进京赶考”。目的都是告诫我们,继承和发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艰苦奋斗的优  相似文献   

20.
生前,他奸诈狡猾窃取了高 位.死后又骗取了那么多的花圈 与挽联。然而,历史最终撕去了 虚伪者和阴谋家的假面。 康生这个人,现在知道他很坏的 人不少,但对他怎样使坏,知者却不 甚多、我从延安时期开始,由于工作 关系同他接触较多,也就了解较多, 就从延安说起。把他的老底抖搂出来。 康生的“抢救运动” 说是康生的“抢救运动”,是因为这一害人“运动”确实是他一手策划、制造的。 著名的延安整风运动在开始时 是完全正确的、必要的。毛泽东整顿 三风的报告中,阐明整风学习的目的、任务和方针时,一再强调整风是为了分清路线是非,澄清问题,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