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明朝末年,大明王朝多年的积弊最终激起了农民起义,李自成的义军攻入北京从根本上动摇了明王朝的统治。割据东北的努尔哈赤、皇太极经两代的励精图治,统一了关外。满清贵族在和明王朝的战争中收降了洪承畴等一批明王朝的旧臣,尤为吴三桂集团的降清,使关外通向关内的门户洞开。  相似文献   

2.
清朝首任伊犁将军明瑞政绩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朝首任伊犁将军明瑞政绩述评阿拉腾奥其尔边臣疆吏及其政绩是边疆史地研究的重要内容。清朝首任伊犁将军明瑞即是边臣疆吏之一。明瑞(?~1769年),富察氏,满洲镶黄旗人,一等承恩公富文之子,是乾隆朝经营新疆的重要人物。作为清朝首任伊犁将军(1762年一1...  相似文献   

3.
郭氏的遭遇是一面镜子,反映了清末王朝的腐朽没落,那些攻击郭氏的保守派,则在历史上留下了小丑的可憎面目。独立的主权国家间互派常驻使节,是近代开始国与国交往的国际惯例。然而,鸦片战争以前,清政府在中外关系上奉行闭关锁国  相似文献   

4.
1949年9月1日,山西全境获得解放,山西人民迎来了自己的“父母官”,他就是共和国的“封疆大吏”程子华。  相似文献   

5.
在清朝,"奴才"是一种特殊的称谓,但其并不仅限于旗人的自称,也不是所有的旗人都自称"奴才"。从雍正朝开始,清廷对"奴才"的使用对象、使用场合以及使用范围均有规定,到乾隆朝,这一规定彻底地完成。但是,到了宣统朝,清廷为了显示满汉一体,宣布停用"奴才"之称谓。  相似文献   

6.
战场也搞“小舞会”清朝贵族昭裢在《啸亭杂录》记载,雍正年间北征准噶尔时,奉义侯马兰泰为副将军,屯兵在察汗赤柳,出征在外“军中无以为娱”,平日笙歌燕舞惯了的贵族子弟,耐不住寂寞,“马(兰泰)乃选兵丁中之韶美者,傅粉女妆,褒衣长袖,教以歌舞,日夜会饮于穹幕中”.马副将军为了取乐,叫士兵男扮女装唱歌跳舞,在烽火连天的战场上不是专心打仗,而是不分日夜地开小舞会,实在是任性.有将领看不顺眼,就向雍正皇帝举报了马兰泰,雍正年间的军法很严,任性的马副将军立即被夺爵遣戍.  相似文献   

7.
刘锴 《文史月刊》2013,(6):32-32
说起来也许有人会不相信:清朝时,中国就已经有了"机关枪"——这枪十分了得,一次能连射28颗子弹,杀伤力远胜于"洋枪",更别说传统的冷兵器——大刀长矛和弓箭了。在一些影视作品中,大清帝国军队所使用的兵器主要是大刀、长矛和弓箭,最先进的也不过是后来从国外买来的一些"洋枪"——虽说是"枪",也不过一次只能射一颗子弹,民间俗称这种枪为"单子搂"。根本没有提到过"机关枪"。  相似文献   

8.
宋明 《旅游》2001,(12)
在川滇交界处的庐沽湖 畔,居住着一群神秘的汉民 族,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他 们仍保留着清朝中期古老的 遗风,至今仍有不少人穿着 清朝中期汉族服装,保留着 不少的传统习俗,沿袭着一 些旧时的思想观念、伦理道 德……现在,交通改善、旅 游开发和传媒渗入等等,使 这一神秘的奇观正在迅速消 失……他们是今天保留的汉 民族的清代活标本。 有人曾将在沪沽湖畔拍摄汉族的 照片带到大城市,许多人猜测图片反映的人是什么民族,有说这民族那民族的,其中许多猜者本身是汉族,却没有认出自己的民族。今年初,笔者第二次到沪沽湖畔采访时,对…  相似文献   

9.
白鸭者,为钱替人顶死罪的无辜人是也。“鸭不知,竟尔宰”,可见官场之黑暗。何以?“官避处分图结案,明知非辜莫区判!”  相似文献   

10.
正关于近代史上"辫子问题",错误认识主要有三:1.国民开始剪辫子,是清政府灭亡之后的事;2.晚清政府对剪辫子的人严厉处罚;3.晚清政府不考虑剪辫子。事实上,在晚清的最后十几年间,已经有不少人剪掉了辫子。据国民党元老张群回忆:在日本留学的日子,尚处于晚清时代,那时,他和好友蒋介石都剪掉了辫子。  相似文献   

11.
布儒 《湖南文史》2013,(10):27-27
清朝县衙衙役、差役,如皂隶、快手、民壮、门丁、随从、禁卒、刽子手、轿夫、库丁、铺兵、仵作、盐差、粮差、稳婆、官媒等,是典型的“临时工”,他们人数众多,无正式编制,工资很低,每年不过3—4两银子,只够三口之家一个月的伙食费,光靠这点钱,一家人是要上山吃草的,但他们自有生财之道,小日子过得十分滋润。  相似文献   

12.
正清朝光绪时期,百色出了个壮族"巴图鲁"张世荣。张世荣原名张三斡,原籍广西武缘四坡(今平果县四塘镇),从小是一个孤儿,为生存而奋斗,参加过会党起义,落草做过土匪,后来成为安南抗法战场上名震一时的将领,获得清廷御赐的勇士称号——"绰勒欢·巴图鲁"。然而,张世荣后因参与戊戌变法"百日维新"受到通缉,于文山西畴吞  相似文献   

13.
李满星 《文史天地》2013,(10):31-34
清亡百年,不仅历史学界在研究探讨,且民间反思分析也一直很热烈,但皆众说纷纭。如果从吏清米看,清廷大规模给“官二代”卖官鬻爵,导于致整个官场沦陷,则为罪魁祸首。  相似文献   

14.
土司制度的进步作用和走向反面的过程就是改土归流的社会背景。 中国西南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元明清时期,西南各民族内部和民族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同时,西南各民族在政治等方面,又与内地封建地主政治存在重大差别。于是,元、明、清政府对西南多数民族地区采取了有别于内地的不同的政策——即“土司制度”与“改土归流”。这种政策即适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基本情况,又服务于封建中央王朝的统治。成为元、明、清各朝解决西南地区民族问题所施行的基本政  相似文献   

15.
清代文武官员服饰上,以官帽上顶珠和补褂上的绣补最为美观,五光十色,耀人眼目,不单是表示品级显明/也还是精良的工艺品。 一品文武官员均戴红珊瑚顶,在补褂上有区别,文用仙鹤、武用麒麟绣补。 二品文武官员均戴红珊瑚顶,为别於一品,在珊瑚顶正面刻小团寿字。在补褂上则有区别,文用锦鸡,武用狮子绣补。  相似文献   

16.
《文史天地》2012,(7):94-94
中国自从“开科取士”以来,作弊便一直未绝,最为常见的就是请人代考,谓之“替枪”或“捉刀”。  相似文献   

17.
正把掌握先进知识、技术的人"请进来",让他们教授、指导知识技术后进之人,是一切后进文化学习、赶超先进文化的重要途径。对大清国的海军事业——一个完全崭新的领域来说,借才异域、聘用"先进"明显更为急迫与必要。  相似文献   

18.
正在学习先进的过程中,"请进来"与"走出去",从来都是推动一辆车子前进的两个轮子,缺少任何一个,车子都难以前行。在近代海军人才建设过程中,清廷除借才异域,把外国人请进来教授海军知识与技能外,还把成绩优异的青年才俊送出国门,到海军强国留学。多管齐下,清政府很快拥有了一批掌握近代海军知识的人才,推动了海军事业的发展。一1877年3月,大清政府派出的第一批赴欧洲学习海军的留学生终于启程了。不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封官授爵"中"公爵"、"台吉"、"品级"、"顶翎"等具体内容的考证和解析,作者认为在给卡外界内哈萨克身份进行定位时,不能被清朝皇帝以及典章文献中有关哈萨克的各种宣示和定位所迷惑。从"封官授爵"的实际内容和效果来看,既往的研究,将清朝对卡外界内哈萨克"封官授爵"视作卡外界内哈萨克实际上已经成为清朝属民的一个重要依据,应该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20.
正由于常年的战乱,明末清初,四川人口剧减。万历六年,四川省有"户二十六万二千六百九十四,口三百一十万二千七十三"(《明会要》卷五十),至清康熙二十四年陡降至"一万八千零九十丁","合全蜀数千里内之人民,不及他省一县之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