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秀在农民战争中夺得了政权,建立了东汉王朝,其政权的性质依然是地主阶级的统治,是西汉王朝地主政权的继续发展。东漠政权的存在,共一百九十六年,在这将近二百年的政治发展过程中,除了农民向封建地主阶级进行了无数次反抗暴动以外,而统治阶级内部却拼命的闹着争权夺利的斗争,这就是当时的外戚宦官的专权与所谓「党锢之祸」。在东汉一代的政治舞台上,很明显的可以看出有三种人物在活跃着,即儒生、宦官、外戚,这三种人物:按其阶级属性来说,都是属于当时的封建地主阶级,按其所代表的集团利益来说,他是作为统治阶级集团内部各个集团的政治代表而出现的。先说儒生,儒生大部份是出身于官僚、商人、地主,他们能够参与政治活动,是从刘秀建立东汉政权开始的,刘秀本人就是地主阶级出身的儒生,他自始就热中与对地主阶级的勾结,在东汉政权的建立过程中,他不但保留了从西汉新莽以来的旧的官僚、商人、地  相似文献   

2.
外戚专权在历史上的历朝历代都会出现,这对历史上各朝代的政治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在西汉历史上同样也出现了外戚专权的现象。西汉历史上出现过多次外戚专权的现象,但是最具代表性的主要有三次,分别是在吕后时期、霍光时期、王莽时期。这三次外戚专权对西汉历史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隋文帝代周     
李海波 《沧桑》2008,(5):1-2
本文主要是通过对隋文帝郡望和家族的考察,探讨关陇汉人豪族是如何最终以外戚这一特殊身份取代胡族政权回归历史传统,走出魏晋南北朝400年纷乱的历史,从而对汉人豪族外戚的研究作一个初始的铺垫。  相似文献   

4.
谈到外戚政治,首先想到两汉,西汉"外戚之祸"虽不及东汉惨烈,但西汉的四大外戚家族——吕、卫、霍、王的知名度却远高于东汉的窦、梁等外戚家族,首当其冲的就是吕氏外戚家族,学界对于吕氏外戚有几点误解,通过对吕氏家族成员在朝中任职情况和授爵情况的考述,证明"诸吕擅政"一说并不成立,且基于吕氏掌权的偶然性,吕氏外戚掌权也不应被视为西汉外戚政治的发端。  相似文献   

5.
清末新政与近代学堂的兴起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近代学堂大规模的兴起是在二十世纪初,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皆造成了深刻影响,极大地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而新政的推行,为近代学堂的兴起创造了机会,清王朝利用政权的力量促成了中国教育制度的巨大变革,充当了历史“不  相似文献   

6.
王霞 《南方文物》2011,(2):145-148
赫图阿拉是努尔哈赤和后金政权最初期的首都,女真人的崛起和后金政权的建立在十七世纪早期不仅影响了中国东北地区的政治格局,而且影响了后来整个中国历史的走向,所以赫图阿拉在十七世纪的中国历史上也具有一定而且特殊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封建社会,曾多次出现过女主临朝,女主临朝具有重用外戚、手段残酷、宠幸宦臣的特征;而女主临朝的原因大概有皇帝体弱多病、昏庸荒淫,嗣君年幼、不能亲政,后妃本人具有政治才能等。  相似文献   

8.
明代宦官政治与景德镇的陶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涛 《南方文物》2006,(2):114-120,111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封建君主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的重要时期,这主要表现在封建皇权的进一步提高,中央对地方统治的日益强化.与此同时,出现了它的副产品,即宦官专权继汉唐以后达到了新的高峰. 如同其它一些封建王朝一样,明王朝在建立之初也曾鉴于历史的经验教训,力图改革政治弊端.朱元璋以其特有的雄才大略,君临天下,取消了沿袭一千余年的宰相制度和七百多年的三省制度,将相权并入皇权,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为了防止外戚、藩镇、权臣、宦官之祸,朱元璋采取了一系列的预防措施.结果,终明之世,在防止外戚、藩镇、朝臣的专权方面,基本上没有超出朱元璋的“祖训”和开国定制,没有女后临朝的事件,外戚的力量“最为孱弱”,也没有出现藩镇割据、权臣专政的局面.但在防止宦官专权的问题上,却违背了朱元璋的意愿,成为明代摆脱不掉的魔餍.在明王朝统治的二百七十七年的绝大多数时间里,宦官的势力极度膨胀,全面介入了明王朝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项事务,从而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继汉唐之后的又一次宦官专权的高潮.  相似文献   

9.
有明一代,外戚势力极为羸弱。本文分析了明代政治状况中不利于外戚干政形成的因素。其中独特的选妃选驸马制度从源头上切断了外戚干政的火苗;科举制和内阁制的存在使得外戚难以深入统治高层;明代严密的的监察、刑罚系统,负责的文官集团对当时出现的以及可能出现的外戚专权情况极为敏感和严厉,这些都是明代外戚势微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西夏是中国西北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民族政权,其势力范围,经济、军事实力等都远逊于宋、辽、金,却能立国长达190年之久。究其原因,有宋朝国策的失误,也有辽、金等国的支持,而主要的内在原因则是党项民族俗尚武力,统帅人才杰出,军事形势优越以及农牧业生产基础好,养兵不用禄食。历史经验说明,在民族政权的相互较量中,积极进取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优化的资源整合和有利的外部环境,可以弥补诸多不利因素,取得以小御大、以弱敌强的政治军事效果。  相似文献   

11.
陈良 《文史天地》2014,(7):69-72
正东汉桓、灵帝时,许多士大夫、太学生由于评议朝政,被专权的宦官集团划为"党人",遭到了残酷打击与迫害,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党锢之祸"。这个事件发生在桓、灵二帝时期,时间跨度约十年,前后共两起三波。要说祸事的起因,还得从当时政治局势说起。自汉和帝起,东汉的朝政主要由外戚、宦官把持,两股势力犬牙交错,轮番专权。汉桓帝初期,朝政由外戚梁冀掌握,延熹二年(159年)梁氏被宦官单超等诛灭,政权落入  相似文献   

12.
作者认为,宦官与外戚,是中国历史上两个阴暗的物种。为此,他将中国历史上的这两种人物作了一番梳理。见仁见智,想必读者自有取舍。  相似文献   

13.
作者认为,宦官与外戚,是中国历史上两个阴暗的物种。为此,他将中国历史上的这两种人物作了一番梳理。见仁见智,想必读者自有取舍。  相似文献   

14.
周公旦是中国也是中国西北政治史、政治思想史上的伟大人物,他对西周政权的建立和巩固,对中国礼乐制度的创建都做出了光耀史册的贡献。本文从西北政治思想史的角度,介绍了周公旦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并对其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和影响作了概括和评价。  相似文献   

15.
1949年在中国大地上发生的,并不只是一个政权代替了另一个政权、一种政治力量代替了另一种政治力量,而是一场中华民族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社会大变革。美国学者费正清在他的名著《美国与中国》一书中写道:“1949年以来的中国革命,以其牵涉到的人数或从其变革的广度和深度来说,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对世界外部地区来说,这也是现代一次最少为外人所知的事件。”  相似文献   

16.
晋武帝立嗣是事关西晋政权存亡的重大问题。而《晋辟雍碑》为探究该问题提供了新材料。将碑文与史籍相互比证,可知皇太子司马衷莅临辟雍观礼虽不合古制,但此举却是晋武帝提升太子在士林声誉的重要措施。陪同太子辟雍观礼的贾充、司马攸、杨珧分别代表着功臣、宗室、外戚三派政治力量,是成宁二年后晋武帝对西晋政局改组后的集体亮相。晋武帝这一系列举措都是为确保太子司马衷顺利继位而展开的。  相似文献   

17.
安帝末年,安帝兴起废太子之议,遭到部分朝臣的反对。这部分朝臣与已逝的和熹邓后以及早已势败的邓氏外戚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他们实际上是邓氏外戚扶植起来的政治势力,与邓氏外戚之间构成了一种特殊的政治利益关系。安帝崩后,废太子(即后来的顺帝)发动宫廷政变,夺回帝位。顺帝借以发动政变的宫省势力与邓后有着密切的联系。安顺之际的一系列政治事变,反映出顺帝与邓后以及邓氏外戚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也充分说明,即便邓后崩亡、邓氏外戚势败,邓氏一族仍然保有对当时中枢政治格局很大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宋代宗室、外戚与宦官任用制度述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宋代宗室、外戚与宦官任用制度述论苗书梅在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中,宗室、外戚和宦官是集于专制君主周围的特殊阶层,他们的权势和地位来源于皇权,又能对皇权产生较大的影响,由宗室内乱、外戚擅权、宦官专政而引起王朝衰微的现象屡见不鲜,但是,继唐末五代割据混战局面...  相似文献   

19.
宋辽金元时期是指两宋政权和辽、金民族政权先后并存到元朝统一中国这一长达四百余年的历史阶段。在这个历史时期,由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以及民族关系的发展,推动了历史研究的进展和史籍著作的大量出现。因此,宋辽金元是中国古代史学的重要发展时期。 在宋代,政府与士大夫十分重视史籍的编修工作,尤其注意对本朝历史的研究与著述,  相似文献   

20.
志书古称“官书”、“政事之书”,旧志重视记载政事这一优点应予以继承。新编地方志的任务是记载1840年以来各地的历史与现状,而近、现代历史发展最重要的一条线索就是政权之演变。当代中国很长一段历史属于计划经济时期,政治几乎支配了一切。现在走向市场经济,政府的管理范围在收缩,但它对经济和社会的制约宏观化了,因而趋于科学,更显得重要。政权在历史与现实中的地位如此,记述政权情况在地方志中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一部志书的编者如果能把政权部分写好了,这部志书便有了“主脑”。“主脑”的神经是要延伸分布到各有关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