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洛阳作为曹魏国都,从220年曹丕称帝迁都洛阳到265年司马氏代魏立晋共历46年(三国志·魏志》魏文帝“黄初二年(221年)春三月初复五殊钱,冬十月,以谷贵,罢五铁钱”。到明帝太和元年(277年)再行五殊钱,“魏明帝乃更铸五铁钱,至普用之,不闻有目改创”。可见,除曹魏初期曾一度罢五铁外,五铁钱一直是主要流通货币。因此,洛阳地区墓葬及古钱窖藏中应存有曹魏五殊。现把笔者所见几座西晋、北魏墓葬出土的曹魏五林介终于下:1955年7月,洛阳拖拉机厂西晋墓出土92枚钱币,其中曹魏五林3枚,另有五金]枚,五朱1枚。1970年1月,洛阳5106…  相似文献   

2.
"改正朔、易服色"是中国古代一项重要的政治文化传统,曹魏的"改正朔、易服色"正是这一传统在汉晋之间发生变化的重要环节。魏文帝曹丕的"改正朔"不改历法而定服色、牺牲,奠定了由"禅让"所建的新王朝跟由"革命"所建的新王朝的不同的传统,即改历法与改服色可以不同步。此后,魏明帝"改正朔"恢复了历法和服色、牺牲同步改易的秦汉传统,这也是明帝加强中央集权的众多措施之一。魏晋禅代后晋袭用曹魏的正朔与服色,则奠定了中古"改正朔"的另一种更为现实的政治文化传统。以后的中古王朝"改正朔、易服色"只是限定在跟名分有关的领域内。  相似文献   

3.
杨英 《史学集刊》2021,(5):75-86
曹魏至西晋的郊礼重构是中古礼制一系列变革中的重要环节。曹魏郊礼由魏明帝下诏制定,西晋郊礼则是世家大族统治者为了再造理想社会所撰《新礼》的组成部分。西晋郊礼与曹魏相比出现了明显变化,最重要的变化是曹魏依从郑玄说,《新礼》则依从王肃说。此外,曹魏为了施行"先祖配天"还进行了祖先系谱的重构。曹魏、西晋郊礼对郑玄、王肃说的择从以及西晋雅乐的重构,说明中古早期的国家礼制在整体重构过程中,各组成部分之间在不断调适。西晋灭亡并没有使重构礼典的传统消失,后来建立的王朝仍在继续进行重构礼典的实践。  相似文献   

4.
曹魏五铢考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对于曹魏五铢考证的追述对曹魏五铢的认定,是钱币学上的一个悬案。在代表三四十年代钱币学研究水平的《古钱大辞典》和《历代古钱图说》里,列有一枚魏明帝五铢钱的拓图(图一),对此钱是否属魏,曾有人提出过异议。但是又找不到确凿的证据。因此,一直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  相似文献   

5.
论曹魏太和“浮华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曹魏太和“浮华案”王晓毅魏明帝曹太和年间,一些刚刚步入仕途的贵族子弟云集于京师洛阳,聚众交游、品评人物、清谈名理,风靡于上流社会的青年知识群体中。这在朝中当权的建安老臣眼里,无疑属于危害社会稳定而应当取缔的非法结社活动,按当时的罪名叫作"浮华交会"...  相似文献   

6.
曹魏五铢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曹魏时期是否铸行过五铁钱?史载简略。(晋书食货志)记载,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罢量卓小钱,还用五株”。(三国志·魏书·文帝纪)载黄初二年(公元221年)“春三月初复五殊钱”,冬十月“以谷贵,罢五殊钱。”(三国志·魏书·明帝纪)载太和元年(公元227年)“夏四月乙亥,行五殊钱。”对干上述史书有关曹魏“还用”、“初复”、“行”五殊钱的记载,钱币界尚有不同的认识,有人认为曹魏只是沿用前朝旧钱,有人则认为当有新铸。曹魏时期是否有新铸?如有,其型制又是什么样子?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考古发…  相似文献   

7.
司马懿年少时就有雄豪之志,由于受儒家思想影响,他与曹魏政权的关系经历了由消极回避到在曹操的威逼压迫下伪装成曹魏的积极拥护者。他在曹魏政权内40余年,历经武帝、文帝、明帝,为三朝元老,但同时也是曹魏政权的掘墓人,最终反叛夺权,为后来西晋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正电视剧《虎啸龙吟》的热播带火了魏明帝曹叡,这位集女装癖、长发及地、口吃少言、起用女官与沉毅果决于一身的君主,在历史上争议很大。他继承先帝遗志,让曹魏蒸蒸日上,一手揽政,阴鸷雄猜,却又饱受士族掣肘,他有一统三国的宏愿,可惜和父亲一样英年早逝,间接导致魏国落入狼顾者的手中。  相似文献   

9.
史话  焦彦超 《北方文物》2022,(1):94-101
辽东属国设立于汉安帝建光元年(121年),设置的主要背景在于东汉初年乌丸的内附,直接原因是安帝时期鲜卑与高句丽对幽州的侵扰。辽东属国首县昌辽(昌黎)经历了从西汉辽西郡东部都尉治所,到东汉初辽东郡西部都尉治所,最后到辽东属国都尉治所的变迁。东汉末年,辽东属国废于公孙氏政权。曹魏灭亡公孙氏政权后,鲜卑内附,复置辽东属国,后改其为昌黎郡,并为晋所继承。  相似文献   

10.
侵轮五铢钱非官铸论———兼谈曹魏五铢邹志谅近读《中国钱币》1997年第4期,有曹魏五铢研究文章7篇,其中除“洛阳曹魏五铢钱学术研讨会纪要”着笔于探讨和切磋,余文都肯定地指某式钱为曹魏五铢(按:下引诸文均以署名首字简称),由文而知,所言曹魏五铢当是指的...  相似文献   

11.
刘彧被欺可同情,利用"阴兵"平叛可称奇,但其残杀有功之臣和平叛"阴兵",就罪恶滔天了!在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战乱频繁。而就在五花八门的战争形式中,最令人出奇的便是宋明帝刘彧借助于冥府阴兵平定叛乱的战斗了。这支面貌狰狞恐怖的"鬼魂"军队作战方式独特,并且个个手持利斧骁勇异常,  相似文献   

12.
王仲殊 《考古》2012,(6):75-81,114
据《三国志·魏书》记载,魏明帝死于景初三年,少帝继位后,仍称当年为景初三年,但次年则改称正始元年。"景初四年"的年号实际上并不存在。日本出土的三角缘盘龙镜为东渡的中国工匠在日本制作,因不能及时得知中国魏朝皇帝改年号之事,所以在铜镜的铭文中使用了"景初四年"的年号。  相似文献   

13.
陈寿的“史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寿(233-297)《三国志》,在当时已有人说它“善叙事,有良史之才”。所谓“史才”,就是指善叙事说的。这一点,确实是他的成就。陈寿的史才,表现在他对三国历史有一个总揽全局的看法和处理。他在《三国志》记述了自184年黄巾起义以后,至280年晋灭吴,差不多一百年的历史。他以曹魏的几篇帝纪提挈这一时期历史上的大事,又分立魏蜀吴三书以叙三国鼎立的发端、发展及结束.他记叙了黄巾的兴亡、董卓和群雄的四起;记述了官渡战后曹操“天下莫敌”,赤壁战后三国鼎立,夷陵战后蜀吴长期合作和蜀魏长期对立;记述了魏明帝传位婴儿以至曹爽的失败是魏晋替兴的转折,记述了诸葛亮之死是蜀政变化的标志,记述了孙权晚年嫌忌好杀已肇败亡的危机。他于  相似文献   

14.
曹魏西晋的封国食邑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魏西晋时期继续实行东汉以来的封国食邑制,并有一些发展变化。本文主要就封国的食邑情况进行分析介绍,无封国的贵妇和关内侯的食邑情况,不在讨论范围之内。曹丕称帝后不久,于黄初三年(222年)封子弟为王,“立齐公叡(皇子)为平原王,帝弟鄢陵公彰等十一人皆为王。”另封皇弟植为鄄城王。又封皇子霖为河东王。明帝时也封一些子弟为王,如封皇弟蕤为阳平王,皇子冏为清河王,芳为齐王,询为秦王。曹魏时期还封宗室成员为公,如文帝封曹茂为乘氏公,明帝封曹阐为收郿公,齐王芳封曹琮为平阳公,高贵乡公封曹奂为常道乡公。  相似文献   

15.
《收藏家》2016,(6)
正公元前六世纪,释迦牟尼在古代南亚次大陆北部地区创立的佛教,于东汉明帝永平十年(67年)传入中国。三国吴赤乌年间西域僧人康僧会创立的海盐金粟寺,为江南最早的佛寺之一,因此嘉兴成为江南佛教流传最早的地区之一。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战乱频繁,江南一带偏安一隅,佛教盛行,所谓"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其后嘉兴"民物渐繁,  相似文献   

16.
丰驰 《文物世界》2007,(5):20-22
平城位于大同市城区和南郊,是北魏早期的都城。天兴元年(398年)拓跋珪称帝,次年(399年)迁都于汉平城,天赐三年(406年)"发八部人自五百里内,缮修都城,魏于是始有邑居之制度"。都城经历了道武帝初创,元明帝、太武帝改扩建,孝文帝臻于完善,使之成为当时中国最大、最繁荣的都市。太和  相似文献   

17.
杨玉萍 《丝绸之路》2012,(20):91-92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加官特别发达的时期之一,作为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加官,侍中出现很早。到曹魏时,其职能发生变化,逐渐成为影响中枢决策的重要部门。本文以曹魏时侍中为例,对加官与中枢决策之间的关系作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8.
曹魏薄葬考     
曹魏时期的薄葬是相对秦汉厚葬而言,薄葬与厚葬在考古遗存上各有具体的体现,曹魏通过对汉代地面标记性设施和祭祀性设施、地下居室性设施和随葬明器的简省,开创了以薄葬为特征的新的丧葬模式,并影响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丧葬。  相似文献   

19.
十多年前,曾撰《关于曹魏屯田制的几个问题》一文(《史学月刊》1981年第一期),后经修改补充,收入拙著《魏晋南北朝社会经济史探讨》一书(人民出版社1987年出版)。近几年来,又感到关于曹魏屯田制还有一些问题有待于探讨,因拟在前文所论问题的基础上再提出一些问题,故日“再论”。  相似文献   

20.
杨德才 《文献》1999,(4):33-40
一、《梁书·徐摛传》之舛讹 《梁书》卷三十《徐摛传》云:"太宗后被幽闭,摛不获朝谒,因感气疾而卒,年七十八."但较之萧绎《法宝联璧序》,便可发现其中有误,徐摛应生于宋明帝泰始七年(471),其卒时年岁为八十一.关于这一点,曹道衡先生《魏晋南北朝文学史札记·徐摛生卒年》一文已作考辨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