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胡适的弟子苏雪林曾经在苏州振华女校(今苏州市第十中学)教书,那是上世纪20年代后期的事情。如今在苏州十中西花园的长廊里、校图书馆门口,在杨荫榆、胡适之后,也为苏雪林镌刻了一块石碑,上面写着:“苏雪林(1897~1999),振华女校教员,作家、诗人和学者.被誉为19世纪30年代“女性作家中最优秀的散文作者”。  相似文献   

2.
<正>1995年临近中秋的一天,在美国洛杉矶西木区公寓,忽然来了一群人。每个人都一脸肃然,他们的眼睛默默盯向屋内精致的纯毛地毯。地毯上躺着一位身穿水红旗袍的华裔妇人,被一张薄薄的素雅毯子裹着。屋子里的电视机还开着,收起来的行军床紧靠着墙,门口放着收拾好证件的手提包。警察证实了这位在一个星期之前去世的老年妇人的身份,她就是一生寡言孤傲、拥有惊人力作、让世人褒贬不一的张爱玲。这与她75年前降生在欢声笑语中的上海花园洋房内、众星捧月般的场景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相似文献   

3.
她成名于1920年代,曾与冰心被合誉为"冰雪聪明",又与凌叔华、袁昌英共享"珞珈三杰"之美名,在大陆文坛,却长期不为人知;她生性节俭,连一块抹布都不肯轻易丢弃,却在抗战时期,慷慨捐出生平积蓄的50两黄金;她与胡适先生虽有十年师生关系,却连同拍照片也"不敢请",但在他人"谤议"先生时,敢于第一个站出来打抱不平,撰文反击。她是谁,又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请看张昌华先生独家提供给本刊的苏雪林的七封信,从中或能一探端倪。  相似文献   

4.
民国初年,在皖南山区一个闭塞而且相当封建的家庭里,有一位凭着“三寸金莲”的残缺之身,能够冲破重重束缚,终于成为集作家、学家、教授于一身的坛“长青树”,“五四”新化象征的新女性,她就是被台湾称为“国宝级”的学大师苏雪林教授。  相似文献   

5.
周力军 《丝绸之路》2010,(15):69-72
没到迪拜之前,只从地图上看,以为它是个不起眼的小地方。从香港坐上舒适的、全世界最豪华的阿联酋航空公司的飞机,就想象着究竟是怎样的国家才能拥有如此一流的飞机和服务。阿联酋航班上空中小姐的服饰非常特殊,她们头戴一顶耀眼的红色小圆帽,脸上蒙着白纱,露出的大眼睛流光顾盼,身着土黄色的制服,浑身上下尽现伊斯兰服饰风格。  相似文献   

6.
红色才女杨刚的一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正韩国政坛"忍冬草"金大中说过一句话:"只有我自己能够决定我的幸运与不幸。"我们不得不承认,很多时候,人的不幸是自己造成的。民国四大才女之一的萧红,一生经历九曲回肠,不幸似乎成了她的宿命。一1911年农历端午节,萧红(原名张乃莹)出生在哈尔滨市呼兰县一个官宦家庭,父亲张庭举担任过黑龙江省教育厅秘书长等职,但却是个思想上极为保守  相似文献   

8.
她,享有《渔光曲》、《卖报歌》、《打回老家去》等词作者的盛名;她,年仅24岁就从事中共特科的情报工作;她,与著名剧作家田汉有着悲欢曲折的婚恋故事;她,以自身和母亲的家族为原型,创作长篇小说《石家庄》,使这座城市有了自己的文学之魂……  相似文献   

9.
云梦之畔,潇湘之滨,自古人杰地灵,多忠贞义士文苑精英,人文底蕴极其丰厚。先岳母刘开荣祖籍湖南衡阳,与船山先生同乡。受前辈乡贤影响,她自幼酷爱文学,并在中西文学领域中辛勤耕耘,作出贡献。终其一生,以文学教习为职业。我自幼喜读文艺作品,后因当时社会原因未能读文科专业,仅习理工科权作糊口手段而已,故对她老人家十分敬仰。因其早逝,我无缘与她见面,终生引为憾事。经“文革”浩劫,她的日记、资料和书籍等均被查抄殆尽,致使我对其生平知之甚少。她不仅是我的先辈,更是一位品德高尚的学者和烈士后代。1989年,适值她老人家八十冥诞,我决定…  相似文献   

10.
王莹(1913-1974,安徽芜湖人,原名喻志华)留下的资料不多,照片也少.有一张年轻时的照片,媚眼斜飞,露出一丝忧伤,乍看之下,仿佛另一个版本的林黛玉. 在20世纪30年代,王莹大红过一阵,红得让江青也嫉恨. 王莹身世悲凉,自幼失去母亲,父亲另娶后,王莹受尽继母的欺凌,又被父亲卖给薛姓人家做童养媳.王莹曾经两次吞食鸦片求死,薛家怕惹上官司,将她送回了家.但在那个家,王莹怎么能待下去呢?在亲戚的帮助下,王莹逃到武汉,从而开始她人生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11.
叶细细 《湖南文史》2014,(12):34-35
王莹(1913—1974,安徽芜湖人,原名喻志华)留下的资料不多,照片也少。有一张年轻时的照片,媚眼斜飞,露出一丝忧伤,乍看之下,仿佛另一个版本的林黛玉。在20世纪30年代,王莹大红过一阵,红得让江青也嫉恨。王莹身世悲凉,自幼失去母亲,父亲另娶后,王莹受尽继母的欺凌,又被父亲卖给薛姓人家做童养媳。王莹曾经两次吞食鸦片求死,薛家怕惹上官司,将她送回了家。但在那个家,王莹怎么能待下去呢?在亲戚的帮助下,王莹逃到武汉,从而开始她人生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12.
刘巍 《安徽史学》2022,(5):89-97
民国时期,高等教育在艰难的环境中曲折前行,其开拓进取的时代精神和为国育才的历史功绩不容抹杀。但是,受制于政局动荡、师资短缺、经费有限等不利因素,高等教育的发展受到制约,没有为工业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输送充足的优质人才,也未能向广大底层青年提供“读书改变命运”的机会。部分学科少数精英的成功不具有普遍意义,不能代表高等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因此,民国时期高等教育的成就固然值得肯定,但也不应高估。  相似文献   

13.
朱季康 《江苏地方志》2024,(1):65-67+75
<正>扬州背靠苏中、苏北大平原的传统乡土社会,濒临上海、南京等引领中国近代化发展的大都市,在近代潮流与传统文化的对冲下,经历了从清代繁盛到民国落寂的过程,为考察民国时期民众生活与社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样本。  相似文献   

14.
一杨刚,原名杨季徽、杨缤.祖籍湖北沔阳。沔阳,北有汉水,南有长江,因此水害连年.当地的一则民谣道出了沔阳的苦难:"沙湖沔阳州,十年九不收。"杨刚的家庭,就是旧中国众多穷困不堪的家庭中的一个。祖父早逝后,撇下25岁的祖母独立支撑一贫如洗的家  相似文献   

15.
张昌华 《江淮文史》2008,(1):87-108
皇皇400余万言15卷本《苏雪林日记》(台湾成功大学出版,1999年4月,本文引用日记的文字均出于此),加之苏先生的其他赠书、纪念册和画集,满满地占据了我书架的一档。苏先生赠我的这部日记已尘封8年了,每当目光触及,总有一种愧对先生的惶恐和不安。丁亥(2007年)秋暮,我躲进小屋牖下,用半个月的时间跑马观花,以日览一本的速度,“观”完先生后50年(1948-1996)遗留在人生旅途中的花瓣。  相似文献   

16.
《唐诗概论》是民国间学术文化由传统向现代转型后出现的一部唐诗研究力作。较之前此问世的几部类同著作,该书首次勾勒了唐诗发展的历史进程,对某些诗歌或诗歌流派的思想研究时有新见,对唐诗艺术的分析、风格的探讨颇能让人会心解颐。  相似文献   

17.
正乔治·桑(1804—1876年)是法国近代文学史上最出色的女作家之一,也是世界最著名的女作家之一。她文思敏捷,感情丰富,有着惊人的创作才能,以多产著称于世。米雪尔·雷维版的《乔治·桑全集》就多达105卷,作品以小说为主,也有戏剧、散文、童话、政论及大量书简。陀思妥耶夫斯基赞誉乔治·桑是一位"从精力和才华来说简直是独一无二"的作家。其文学成就使她毫无愧色地跻身于巴尔扎克、雨果、司汤达、福楼拜和左拉等一批  相似文献   

18.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因病在上海去世,正当上海文艺界筹备鲁迅葬礼之事时,一个叫苏雪林的女子却在1936年11月12日给蔡元培写了一封信《与蔡孑民先生论鲁迅书》,拉开了她大半生反鲁的序幕。  相似文献   

19.
龙伟 《近代史研究》2012,(1):92-104
堕胎在传统社会一直是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手段。然而自民国建立以来,在国家法律与社会文化的共同作用下,“堕胎非法”逐步成为社会的主流观念。在此处境下,堕胎在民国时期被迫转入地下,成为产妇秘密的冒险。那些被迫公开并由此导致的堕胎案件显示,因堕胎人数众多,法律几近流于空文。民国法律虽不承认堕胎的合法性,但司法机关对禁绝堕胎的国家诉求态度消极,在案件审理中也存在着明显的轻判倾向。无论是产妇的沉默抗争还是与司法制度形成的正面冲突,都折射出民国刑法堕胎罪的制度实践与其目标相去颇远。  相似文献   

20.
潘柳黛的名字,对今天许多人来说是很陌生的,只是在有些作家写张爱玲的书中提及她,在有些作家笔下,潘柳黛似乎是个不屑一顾的人,直言不讳地说她妒忌张爱玲,甚至讥讽她不过仅写过一本薄薄的〈退职夫人自传〉而已等等.那么,潘柳黛究竟是一位怎样的人物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