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追忆朱厚泽     
2010年5月9日凌晨,朱厚泽在北京医院逝世,到现在已经两年了。在这两年间,朋友相聚,时常谈起朱厚泽的人品和学识。他是实践家,更是思想家,他是中国当代改革的思想先驱之一。朋友们深深感到,他的离世是中国改革的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2.
中国改革的路径及其走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温家宝总理今年多次论述中国政治改革,这激起了人们对中国政治改革的期望。在3月份的"两会"期间,温家宝就强调"政治体制不改革,中国现代化事业就不会成功"。在纪念深圳特区建立30周年时,温家宝再次指出"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就会得而复失"。最近在会见美国前总统卡特先生的时候,温家宝再次强调政治改革的重要性,并且明说,执政党会毫不动摇地进行政治改革。  相似文献   

3.
当今文化焦虑问题——对文化问题的几点非学术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中国民主、科学事业的中坚英才,中国民主思想的重镇、中共贵州省委前书记、中宣部前部长、本刊编委朱厚泽同志,2010年5月9日于北京逝世,享年80岁。这篇文章经作者生前多次修改,准备在本刊发表。作者希望几位学者和他共同讨论这个问题,但相关文章没有准备好,等待不及,先发此文,以为纪念。  相似文献   

4.
<正>朱厚泽"心脏停止跳动那一刻,风雨忽来,雷电交加,北京医院西院一树丁香花,落英纷飞,满地皆白"。朱厚泽同志80岁人生,前55年在家乡贵州度过,后25年在北京。他去世后,《炎黄春秋》发表他的遗作时称其为"推进中国民主、科学事业的中坚英才,中国民主思想的重  相似文献   

5.
正1985年7月8日,中共中央正式任命朱厚泽为中宣部部长,1987年1月28日离任。朱厚泽主政中宣部只一年六个月。但是他留下的口碑,超过到现在为止除胡耀邦以外的所有中宣部长,他的"三宽部长"美名,可与胡耀邦的"思想建设部"、"思想解放部"部长媲美。是谁举荐朱厚泽任中宣部长?一、众说纷纭有说是邓力群,有说是宋任穷,有说是乔石,有说是习仲勋;还有说是胡启立,是李锐,是胡耀邦。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问过朱厚泽,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发表15周年,也是他逝世10周年。  相似文献   

7.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九日下午三时半,李井泉同志在家中接见了原贵阳市委伍(嘉谟——编者注)、夏(页文——编者注)、朱(厚泽——编者注)三人。次日,十二月十日上午九时,又把贵州省委第一、第二书记马(力)、池(必卿)找到家中。与伍、夏、朱一起谈话。  相似文献   

8.
中国历史上只有两次重大的政治管理制度的变革,一次是秦始皇变革,他确立了绝对的中央集权体制,另一次是辛亥革命,目标是推翻秦始皇的集权制,代之以分权与权力制衡的宪政体制。由于辛亥革命按照西方模式的改革没有取得成功,此后中国政治改革的基本主题便是对秦始皇确立的体制进行修补。修补和改革是对危机作出的回应,危机从未间断,改革因此也从未停止。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中国推翻帝制、走向共和的100周年。或许是对百年共和纪念的先声,或许是百年革命与改革成果的一种盘点,最近,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话题再度热了起来。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近来在多个场合重提政治体制改革。在深圳特区成立30周年的纪念活动中,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提出,"要全面推  相似文献   

10.
吴象 《炎黄春秋》2010,(11):19-24
<正>2010年5月9日清晨,朱厚泽病逝于北京医院。厚泽享年八十,应称高寿。但在我们十来个谈得来的老头中,他是最年轻的,最壮实的,最活跃的,最多才多艺的,最有亲和力的,为什么说走就走了呢?我怆然茫然怅然木然者数日,痛感生命的脆弱与无奈。一多思考,少说话  相似文献   

11.
<正>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政治改革滞后于经济改革造成的弊端日益显露,社会不安定因素逐渐累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当务之急。但政治体制改革如何进行,众说纷纭,迄今没有共识。古语云:谋定而后动。没有共识,何以定谋?所以,我们当今的政治改革"稳妥"有余,"积极"不足。其实,政治体制改革的共识已经存在。这个共识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虽然现行宪法并非十全十美,但只要把它落到实处,我国政治体制就会前进一大步。《宪法》第57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第62条规定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15项职权;第63条有罢免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等国家领导人的权力。  相似文献   

12.
周瑞金  井韦 《世界》2007,(2):10-11
今年,是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发表15周年,也是他逝世10周年。如果再往前回溯,一幅有趣的历史机缘映现在我们面前: 60年前——1947年,邓小平与刘伯承挥师挺进大别山,拉开了解放战争的序幕。两年后,中国共产党打败蒋介石,建立了新中国。40年前——1967年,“一月革命风暴”肆虐,邓小平  相似文献   

13.
1931年 1月16日,朱厚泽在贵州贵刚出生。父亲朱梅麓,母亲熊兰仙。朱梅麓早年偕同学王若飞跟随校师黄齐生留学日本。回来后在达德学校任教,有时也为官经商。朱厚泽5岁时母亲去世,即由母亲姊妹二姨、四姨、五姨和舅舅等亲戚照顾。  相似文献   

14.
说来真巧,5月9日既是王元化也是朱厚泽的忌日。两位都是我最敬仰的良师益友。两年前,厚泽去世时,我因眼疾无法写作,只能口述回忆了和他的交往,由记者整理成文发表。然而言犹未尽,总觉得还有许多话要说。  相似文献   

15.
今年2月,香港出版了吴伟的《中国80年代政治改革的台前幕后》。作者置身当年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决策研讨过程,参与介入了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实际历史进程,以对其所亲历的改革研讨、设计、决策和实施的回忆,为中国改革、尤其是80年代短暂的政治改革留下了尚不多见的史料性记叙。  相似文献   

16.
吴江 《炎黄春秋》2010,(7):67-69
<正>2010年1月27日《参考消息》转载了新加坡《联合早报》发表的一篇署名文章,题为《中国的党内民主与政治安全》。所谓"政治安全",作者所指就是"人们常说的执政党长期执政的政体安全"。作者明确指出:"政治改革一直是中国改革者最关切的问题。只不过中国政治改革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李仲谋 《炎黄春秋》2011,(10):43-48
陶行知先生1951年因电影《武训传》牵连遭受到批判,迄今已60周年。这是发生在陶行知逝世5周年、新中国诞生不到两周年的一次重大思想政治运动。当年激烈批判陶行知的先生们,后  相似文献   

18.
一 朱厚泽同志出任中共贵州省委书记,对贵州政界的许多人来说,是意料中之事. 那是1982年隆冬季节,中国的政治气候却是春意盎然.那年9月,胡耀邦同志代表中央向党的十二大作《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新局面》的报告.  相似文献   

19.
经济转型的瓶颈是政改滞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德 《炎黄春秋》2012,(6):25-28
在今年"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再次强调了中国推动政治体制改革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他说,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功,经济体制改革不可能进行到底,已经取得的改革和建设成果还有可能得而复失。温总理点到了我们下阶段改革和转型的要害问题。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个没有共识的时代。不是发展经济才是硬道理么?但经济如何发展,没共识;社会进步总得有个方向,方向在何方?没共识;政治改革总得有个路径,路径是什么?没共识。一句话,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共识?没有共识。没有共识,才是被大家认同的共识。这能不是一种危险的信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