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历史研究》2007,(5):119-133
关税会议是北洋政府争取中国关税自主的一次艰难外交努力。北洋外交家利用社会主流舆论的支持,成功地将关税自主列为会议议题,并通过论证裁厘的可行性,说服与会代表通过了未被华盛顿会议列为讨论范围的关税自主议案;在附加税加征问题上,会议突破华府条约二五征税的税率规定,在实现关税自主之前的过渡时期为中国争取到了实际的经济利益,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设定的外交目标。  相似文献   

2.
简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关税自主”何刚鸦片战争后,中国关税主权丧失殆尽,协定关税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灾难,北洋军阀政府在全国人民的反帝压力下,曾在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和北京关税特别会议上,三次提出“关税自主”的要求,但都未如愿。一协定关税制度不...  相似文献   

3.
关税会议对恢复中国关税自主权问题的讨论以及它所通过的关税自主案,既是当时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也是评价关税会议的要点。关税自主案既非有效条约亦非国际协定,并不具有约束各方的国际法效力,不能对其评价过高。从其形成过程来看,关税自主案存在悬而未决的问题。围绕关税会议而形成的关税自主运动高潮及其本身所体现出的自主趋向,方为认识和评价关税会议的基本层面。  相似文献   

4.
30年代初期国民政府进口关税征金改革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玮 《民国档案》2001,14(3):68-72
关税自主与进口关税征金是南京国民政府初期关税改革的主要内容。近年来,学术界对南京国民政府初期关税改革的研究集中在关税自主问题上,而对进口关税征金改节还没有进行过全面系统的专门研究。  相似文献   

5.
鸦片战争之后,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关税权受到片面协定的束缚,中国海关长期在协定税则的桎梏下丧失了自主权利。随着中国半殖民地化的不断加深,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经济侵略,争取关税自主的运动也就此展开。1919年的巴黎和会,中国首次提出恢复关税自主权的要求。1921年11月召开的华盛顿会议上,中国代表顾维钧又提出了恢复中国关税自主权的方针及6项具体提案。1925年8月,金法郎案结束。华盛顿会议所签署的关税条约由各国政府批准,10月25日,北京政府(段祺瑞政府)所召集的北京关税特别会议在北京召…  相似文献   

6.
郑率 《史学集刊》2006,1(6):22-26
关税与厘金的复杂关系是近代中外经济关系中长期存在的重要问题,从晚清到民国,一直是外交谈判中的主要议题之一。厘金产生之后,就与海关的子口税产生矛盾,从而产生了漫长的裁厘加税谈判。随着关税地位的上升,中国方面要求关税自主的呼声日渐高涨,于是裁厘加税又转变成列强要求裁撤厘金和中国要求关税自主之间的较量。最后的结果是协定关税和厘金同时废除。从近代关税和厘金的纠葛来看,这是中国历届政府和列强为本国经济利益而进行的较量,也暗含了中国政府加强自身统治力量与列强控制中国这两者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7.
关税自主是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初期在财政事务中所采取的一项重要政策,其目的是为了扩大税源,增加收入,解决内战急需的军事费用和其他庞大开支。我国学术界关于南京政府所谓“关税自主”只不过是欺骗宣传的看法,有悖于历史的真实,因此提出来讨论。  相似文献   

8.
征税权是一个现代主权国家所必需的权力,但美国邦联国会缺乏这种权力。为了改善财政状况,邦联国会希望争取到征收关税的权力。它通过提出关税修正案的方式,希望各州赋予它征收关税的权力,但是两个关税修正案都因为一个州的反对而功亏一篑。邦联国会争取关税权的努力虽然没有成功,但它是修正邦联宪政体制的一次重要探索,是将征税权赋予全国性政府的一次有益的尝试,是全国性政府加强从社会汲取资源的能力的重要一步。由此可见,邦联国会争取关税权的努力是美国早期国家构建历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9.
评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关税自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鸦片战争后,中国关税主权丧失殆尽,帝国主义列强横暴纵恣地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使得中国百业凋蔽,民不聊生。从此,废除协定关税便成为中国四万万同胞的心声。经过数十年的斗争,国民政府顺从民愿,于1928年宣布实行“关税自主”,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写下了重要的一页。  相似文献   

10.
1928年政权尚未稳固的国民党政府发表宣言,声称要废除中国同外国间的一切不平等条约,要求同外国重订新约,掀起了废约外交。1928年的有关外交活动涉及修订或重订通商、关税条约,其核心是谋求关税自主,对欧洲小国的外交效果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11.
12.
Harvest Customs     
E. H. Binney   《Folklore》2013,124(2):177-180
Motivated by a religiously-based defensive credulity, the accounts of apparitions recorded by Edmund Jones (1702–93) are heavily coloured by his personal religious beliefs. One of the best examples of this is his account of the Pwcca'r Trwyn, which differs widely from other versions of the tale. Through close investigation of Jones's telling, greater insight can be gained into his own folkloristics and the reluctance of later writers to use him as a source.  相似文献   

13.
none 《巴勒斯坦考察季》2013,145(4):233-236
  相似文献   

14.
15.
据《新京报》报道:“伏以冬至天长,阳气始生,此乃乾坤之德是天之恩,缔造万物肇建人寰.天德昭昭神恩浩荡……”冬至晚7时许,在北京海淀压苏州街29号的乐家晏食府四合院内.民俗学专家常人春宣读祭.随后又进行撤供散福,焚表送神等老北京冬至祭天礼仪的程序,  相似文献   

16.
C. I. Paton 《Folklore》2013,124(3):179-194
  相似文献   

17.
C. I. Paton 《Folklore》2013,124(2):90-96
  相似文献   

18.
C. I. Paton 《Folklore》2013,124(4):277-294
  相似文献   

19.
David Hunt 《Folklore》2013,124(3):319-334
Evidence shows divergent perceptions of the wolf i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world. The populations of Asia, the Near East and the indigenous peoples of North America see the wolf positively, as an ideal hunter, warrior and survivor in the wilderness, although shepherds and animal-herders in these regions seem to have an ambivalent attitude towards the animal. Among many of the peoples mentioned above, there appears to be a desire to emulate the wolf, and magical powers have been attributed to the animal and to his body parts. On the other hand, the wolf is feared as a ravenous beast by the populations of Europe and by European immigrants to America.  相似文献   

20.
《Folklore》2013,124(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